2024年1月4日发(作者:应急响应机制)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第六单元“确定位置”学生能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用法,能够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能够绘制简单的图形,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统计意义,能够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数据,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用法,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实践、探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手段包括课件、实物模型、图表、
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1课时)
第二周:第二单元“长方体(一)”(2课时)
第三周:第三单元“分数乘法”(2课时)
第四周:第四单元“长方体(二)”(2课时)
第五周:第五单元“分数除法”(2课时)
第六周:第六单元“确定位置”(2课时)
第七周: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2课时)
第八周: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2课时)
第九周:整理与复(1课时)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练、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总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研究总结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数学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和单位,并探
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此外,学生还将研究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并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将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他们还将研究如何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并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通过实例,他们将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在数学好玩单元,学生将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采取转变教学方法、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安排由浅入深的练、增强数学实践活动等措施。同时,我们还将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并与家庭保持联系。
本学期将分7个课时来研究分数加减法。
写出答案
3/4 + 1/6 =
5/8 + 3/16 =
2/3 - 1/4 =
2 1/2 + 1/3 =
二、新知讲解
1.引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过折纸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算理。然后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过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导学生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讲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三、练巩固
1.完成练册上的练题
2.小组合作,设计一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并互相出题解答。
四、拓展延伸
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并进行相关练。
五、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册上的作业题,并设计一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1.将分母不同的分数通分,并化成相同的分母。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能够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练,我们来研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将分母不同的分数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这个过程叫做通分。通分时,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计算最简便。接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就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在探索新知的环节,我们通过折纸的例子来研究分数加减法。学生拿出自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并涂色表示。然后,用分数表示折纸和涂色的情况,并估计他们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接着,我们教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即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们拓展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班全体同学参加大扫除劳动,2/5的同学打扫教室,1/3的同学打扫室外卫生区,其余的同学去打扫阅览室。打扫教室和卫生区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打扫阅览室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最后,我们回顾整理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并强调了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要注意的事项。
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复: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引入:出示P68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壤土,能获得哪些信息?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探索算法:
1) 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
2)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3) 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如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先从“1”中减去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部分,还可以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3.汇报、交流。
4.归纳小结: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三、练一练:
让学生通过练加深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四、总结: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方法:尝试、练、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汇报,分数XXX都有哪些数,小数王国里都有哪些数。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解决问题:让学生评价和质疑把时化成分来比较,把分数化成小数和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的方法,理解这几种方法。
2.研究方法:通过练,让学生掌握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的方法。
三、练一练:
让学生通过练加深对分数与小数相互转化的理解和掌握。
四、总结:
教师强调: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是数学研究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需要不断练和掌握。
今天我们要研究关于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我们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让学生通过
探索和讨论来理解这个内容。我们可以把分子除以分母来把分数化成小数,因为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而把小数化成分数时,我们可以把小数化成十进分数,把小数点后的数作为分子,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就在分母后面加上几个零。同时,我们要注意能约分的要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接下来,我们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通过观察、分析、操作和讨论等活动,我们可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并发现它们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我们可以发展空间观念。
在探索新知活动中,我们可以分组讨论正方体、长方体面的特点,以及小组交流长方体、正方体顶点的特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特点。
2、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3、教师示范如何折叠展开图成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跟随操作。
四、合作交流.巩固知识。
1、同桌交流展开图和实物的对应关系,帮助彼此理解。
2、全班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棱的特点,加深对棱的认识。
五、拓展应用.提高思维。
1、教师出示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可以沿虚线折叠成为长方体或正方体。
2、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尝试将其折叠成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展开图。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1、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能正确判断图形沿虚线折叠后是否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2、让学生准备好正方体纸盒,合作探究如何得到展开图。提示学生沿着哪条棱剪开,让他们自主探究。
3、学生集体汇报展示,分享自己得到展开图的方法。小结: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不同的剪法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4、同学们再准备长方体纸盒,沿棱剪开,探究得到的展开图形状。
5、学生汇报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并分享自己的得到展开图的方法。
6、学生重新折叠展开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图,闭上眼睛想象展开和折叠的过程,深化理解。
四、巩固训练和深化理解
1、让学生完成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1、2题。
2、让学生完成课本第17页的“练一练”1、2题。利用筛选淘汰法判断哪些图能够围成正方体和长方体。
五、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有六个面,且不在同一平面
判断:筛选淘汰法
长方体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引导他们建立了表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探究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更加独立地思考和探究问题。
本文讲述了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知识。首先介绍了长方体的构成和展开图,然后给出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巩固训练中,通过填空和计算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的理解。在实际运用中,通过教材上的练题来让学生选择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通过课堂小结来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学目标是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来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是有序的观察方法以及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是若干个正方体模型和小黑板。教学步骤包括前提测评、创设情境、探究活动和教学反思。
三)巩固与拓展
1、小组活动:每组分别拿到若干长方体和正方体,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并计算表面积。
2、教师出示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让学生分析其特征并计算表面积。
3、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实际运用和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实际运用
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2lw+2lh+2wh
正方体:6a²
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1、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六)教学反思
6、根据墙壁的表面积需要粉刷,需要计算5个面的总面积减去门窗的面积,然后再计算需要的石灰数量。
7、通过长方体棱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计算捆扎一盒需要多长的绳子,即15×2+10×2+8×4+25=107(厘米),然后计算出可以捆扎的盒数为9盒37厘米。
三)本课时的复内容包括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完成教材第8题和实践活动,可以先自己展开想象,再亲自动手操作,比较不同人的空间想象力,遇到困难可以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
面、棱、顶点
表面积=2S上+2S左+2S前
C底×h+2S上
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操作活动中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步骤中,通过创设情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新知,最终形成对分数乘整数的认识。在基础训练和达标练中,强调注意计算结果的约分和简化。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14:16: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48973460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