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发(作者:安全行车心得体会)
中班公开课数学教案《小动物搬家》
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理解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够通过大量的操练熟练掌握认识数形关系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1. 认识数形关系。
2. 分辨大小。
教学难点:
1. 认识数形关系。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小熊和小兔的卡通图片,橡皮泥。
学生:卡通笔,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师生进行热身操,放松身体,准备好精力。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小动物搬家。
“小动物在搬家,他们都搬了些什么呢?如果我们在搬家时用数学里的东西会使搬家变得更加简单,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呢?”
3. 演示小熊和小兔搬家的卡通图片。
“我们瞧瞧小兔和小熊在搬家时都搬了些什么东西?小兔搬了一串红木珠子,小熊搬了一块巨大的四方形石头。他们把这些东西如何搬到新的家里呢?”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 通过以下的问题来向学生引入数学的应用。
“如果有一个盒子,它有多大?我们要把小兔的红木珠子安放到这盒子里去,这个盒子有多大,它是否能装下所有的珠子?”
注:教师可准备长而窄的盒子,红木珠子适量。
2. 可以拿出橡皮泥让学生分别做一个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橡皮泥,通过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大小,来区分大小和形状。
3. 导入的过程中,用具体生活中的事物来引入,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领悟。
三、示范研究:(20分钟)
1. 应用数学的方法:把小兔的红木珠子用统计数学的方法数一下,确定盒子的大小。
2. 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橡皮泥按照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3. 让学生在排列橡皮泥的过程中,试着把它们分为三类:细长的、矮肥的、中等的。再在这个基础上分出大、中、小三等级。
四、巩固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以小兔搬家的方式,把自己的橡皮泥都搬到新的家里。
2. 让学生在搬的过程中,自己量一下橡皮泥的大小和被多少个小动物搬家。
3. 把一堆大小不一的球放在地上,让学生评选出最大的,最小的和中等的。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以小兔搬家的形式,模拟一下搬家的过程,并自己评估搬家的难度级别。
2.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难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数形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在实际中掌握了如何运用数学里的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14:0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48200460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班公开课数学教案《小动物搬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班公开课数学教案《小动物搬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