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发(作者:《论语》读后感)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考试内容
(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2)湿地的重要价值
(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二、考查方式
常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多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湿地的价值、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三、考点分析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河流、湖泊、水库、稻田、退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浅海区。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4)我国主要湿地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与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有关)。
2.湿地的重要价值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等。
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1)湿地出现的问题:天然湿地数量在减少,质量在下降等。
(2)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退田还湖、还沼泽,禁止滥捕滥猎,防止湿地水污染等。
1 / 1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注意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产出功能。湿地保护并不是不去发挥湿地的生产功能,而是使其在发挥生产功能的同时又不丧失环境保护功能。
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在保护、开发和利用湿地的同时,重视湿地的环保功能,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四、考点训练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3—4题。
2 / 1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3.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7年4月1日,国务院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白洋淀水位下降,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读白洋淀流域图,完成5—6题。
5.20世纪80年代中期,白洋淀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3 / 1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A.流域内降水量和蒸发量小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C.上游修水库导致入湖水量减小 D.工农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
6.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保护和恢复白洋淀湿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A.填埋部分河道作为建设用地 B.跨流域调水
C.暂缓开发区域经济 D.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力度
2017年12月6日,为恢复原生态环境,洞庭湖自然保护核心区最后一棵欧美黑杨被砍伐清理。源自欧美的黑杨,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适合生长在河岸、河滩区域,自从欧美黑杨被引入洞庭湖地区栽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极大地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绿色荒漠”景象,同时降低了湿地的行洪能力。结合洞庭湖示意图回答7—9题。
7结合所学知识,以下对洞庭湖的湖水面积变化推断正确的是
A.6月至9月份都是湖泊水补给长江水
B.湖泊西北部坡度比较陡
C.6月份洞庭湖面积大主要原因是多台风影响带来丰富降水
4 / 1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D.7—9月份湖水面积小与流域内伏旱天气有关
8.欧美黑杨迅速扩张造成了“绿色荒漠”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A.物种较单一 B.土壤肥力差 C.土地退化 D.降水减少
9.洞庭湖洲滩等湿地大量种植黑杨导致湿地蓄洪行洪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A.增加了湖泊水量 B.加剧了泥沙淤积
C.造成地下水位上升 D.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崇明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1995年,互花米草被引种到崇明东滩,由于其具有强适应性和强扩散能力,现已大面积分布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下图是崇明东滩三种主要植物群落的面积变动统计图。据此,回答10—12题。
10.崇明东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侵蚀 B.海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11.据图可知,崇明东滩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海洋污染严重 B.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C.陆地向海洋扩展 D.海岸遭受侵蚀
12.互花米草具有适应性强和扩散能力强的特点,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
5 / 1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A.抗寒能力 B.抗旱能力 C.抗盐能力 D.抗病虫害能力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14.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6 / 1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曼扎塘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整个保护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15条溪流汇入,从1972年至今通过挖渠排水等措施改良沼泽增加草地8 000多公顷,载畜率为158.1%。
7 / 1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1)试分析曼扎塘湿地的形成原因。
(2)近几十年来,曼扎塘湿地退化现象十分明显,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以人为因素的影响更为直接严重。请列举造成若尔盖湿地退化的人为因素。
(3)可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地保护曼扎塘湿地?
【答案】1.C 2.B
【解析】1.艾比湖流域新增大量耕地和灌渠,引河水灌溉使注入艾比湖的河水减少,湖水含盐量增加;湖泊面积和水量减少,使湖水蒸发总量减少;芦苇大量枯萎,对湖水净化作用减弱,造成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湖水水量减少,水质变差,鱼类死亡,湖中鱼类密度减小。故选C。
2.修建水库会使注入艾比湖的水量减少,造成艾比湖萎缩;退耕还林有利于涵养水源,同时减少种植业用水量,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水产养殖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湖泊面积减小;湖泊的生态系统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若水质恶化,种植芦8 / 1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苇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种群结构,难以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故选B。
【答案】3.C 4.B
【解析】3、20世纪80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4、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惜动物的歇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湿地增大,可以降解污染,但湿地湖泊主要目的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城市排污能力的增加主要依靠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答案】5.C 6.B
【解析】5.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期,白洋淀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由于区域气候的相对稳定性,该现象一般不会是自然因素引起的,多数是因为人为原因引发的,结合实际,当时区域产业并不十分发达,但是流域修建了多个水库,由于水库蓄水导致白洋淀水量减少甚至干涸。故选C。
6.结合材料,白洋淀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水域面积的减小,为此,保护和恢复白洋淀湿地首先需要补给白洋淀的水量,最有实效的措施是引入水源,结合选项,跨流域调水符合。故选B。
【答案】7.D 8.A 9.B
【解析】7.由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6月份湖泊水域面积大,长江9 / 1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水补给湖泊水,7—9月,湖泊水域面积小,湖泊水补给长江水,A错误;湖泊西北部水域面积变化大,说明其坡度比较缓,B错误;洞庭湖所在地很少受到台风的影响,C错误;7—9月份湖水面积小与流域内伏旱天气有关,D正确。故选D。
8.由材料“欧美的黑杨,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适合生长在河岸、河滩区域”可知,黑杨适应性强,物种单一,扩展迅速,A正确;土壤肥力差、土地退化、降水减少不利于其快速扩张,B、C、D错误。故选A。
9.洞庭湖洲滩等湿地大量种植黑杨,导致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增多,湖泊、湿地变浅,湖泊水量减少、下渗减弱,水位季节变化小、导致湿地蓄洪行洪能力降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10.D 11.B 12.C
【解析】
10. 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处,长江流经该处,水流速度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使得长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此沉积,逐步形成了滩地。
11. 读图可知,引种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群落面积不断增加,外来物种的入侵会挤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对本地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得入侵地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12.崇明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经常遭受海水入侵。互花米草能在此处迅速扩散,可能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抗盐能力。故选C。
13.【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10 / 1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11 / 1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同时流速加快,可 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
14.【答案】(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解析】沼泽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来水多,损耗少。来水多主要是因为该地地表径流较多且易发生春汛和凌汛,河水易泛滥。损耗少主要包括: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有冻土层,不易下渗。
【解析】(1)结合等高线和山地、盆地等信息判断出该区域地势高低,结合水系特征判断河流干流流向。
(2)从水分的盈亏分析湿地形成的原因。该地四周高、中间低,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河流众多补给类型有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12 / 1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水,水源丰富该地地势高,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低于0℃,地下有冻土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气温较低,蒸发微弱,易形成湿地。
(3)提取材料中“过牧”“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等信息,从人类生产活动的角度提出相应措施此外,还应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教育、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建议。
15.【答案】(1)海拔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多条河流汇聚;地势相对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
(2)改良沼泽增加草地;过度放牧;排水渠道截断了进入湿地的水源。
(3)停止沼泽排水,逐步退草还湿;保证周围河流对湿地的水源补给;控制载畜量。
【解析】(1)湿地的形成主要从“来水”和“去水”两个角度分析。“来水”有降水、冰雪融水、径流输送和地下水补给等;“去水”主要有径流排出以及蒸发、下渗。图示曼扎塘湿地位于青藏高寒区,结合其自然条件分析湿地的成因。
(2)高原湿地的人为破坏,主要是过度利用和人为改变湿地功能。如文字材料所示的挖渠排水,改良沼泽增加草地、载畜率高达158.1%等。
(3)湿地的有效保护,要针对破坏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根据上题湿地退化的原因,可以从停止沼泽排水,保证周围河流对湿地的水源补给和控制载畜量三个方面进行。
13 / 1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14 / 14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10:5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368512580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