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发(作者:时代楷模观后感)
灵 渠 之 歌
甘泽宁
距今二千多年前的秦时代,诞生了三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一是修长城之前的都江堰,一是秦统一以后的灵渠,另一个则是郑国渠。当红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写过一篇很有影响的《都江堰》的怀古文章,那是一首典型的人治的赞歌,充满着“圣人出,四海清”的中国旧式文人的浪漫,而今我站在哗哗流淌的灵渠的岩堤上,看着清冽的江水准确地三七分流,发怀古之悠情,却想将现代法治的精神注入其间,特别是听到陕西矿难的消息及弱势群体利益有加大侵害的趋势时,更觉得法治在社会底层的进步仍有待大力推动,余教授在都江堰看到的只是一个李冰,我则在灵渠看到无数的无名的精魂,正是他们的血和汗,才有了灵渠二千多年不朽之功。我觉得人治与法治的基本不同点就在于前者重视突出个人的影响力,后者则更重视集体与规则的力量。正如模拟电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不同一样,前者只是把波形放大还原,而数字信号则可以把构成波形的无数的点信号放大。现代科技已由模拟时代进入了数字时代,我们的文化没有理由仍停留在过去的英雄时代。去年有部红火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据说琼瑶就是从桂林伏波山崖洞中的还珠格格石刻获得灵感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民间格格形象的,我也希望从灵渠获得灵感,因为我们的时代仍需要灵渠这样的融会贯通的开拓与创新精神。
在来游览灵渠前的数天里,我和我的同事在一个即将完工的工地上日夜不停地做着最后的调试改进工作,十二月寒冷的夜风凛凛地吹着我们,饭是盒饭,尽管送得及时,吃到口里早有凉意了。天空中能见的几颗星躲得远远地眨着眼睛,四周黑黝黝的静得出奇,只有工地上的灯是明亮的,电弧光是闪烁的,我们劳作的身子是火热的,设备机械或者高速运转或者穿梭忙碌着,此外便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这种我们现在常见的图景,在二千多年前的这里同样上演着,只是四周更原始,原始到第一次听到人类大规模活动的声响,其声响虽微弱,却足以改天换地。当年的工地早已了无痕迹,我们却仍可以想见当年的艰难与简陋,不要说代替手工的机械,就连工具也是不多的,因为当时青铜大都用来制造武器,铁的冶炼还只刚刚开始,我们从灵渠大小天平坝的巨石之间的骑缝中,能看到燕尾形石槽,据说中间就铸以铁锭卡牢,说明当年的工地已经在使用铁器了,只是早已不见了当年的铁锭。铁的冶炼的历史虽然久远,但钢这一关却始终没有过,而铁与钢的金属性能却是有天壤之别的,这或许就是铁器在我国历史上得不到如青铜器一般成熟应用的主要原因。站在现在仍显荒凉的灵渠上,冬日正午的阳光直直的晒在身上,仍能感觉到冬日的寒意,那些这样天仍要泡在水里的士兵,是否有足够的冬衣可以御寒?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粮食可以裹腹?有关的传说也多少印证了当年修堤的苦难与艰险。如三将军的传说。三将军其实并不是将军,而是负责修堤的工匠。当时还不懂得做实验,只能依经验推断,所以堤成之初,多有被洪峰冲垮之事发生,两位张姓、刘姓的主持工匠就因堤被冲垮而以贻误军机被杀,后来李姓工匠修成灵渠的大小天平坝,当然不
是神仙飞来石的帮助,而是善于总结经验,采用了全新的滚水坝的设计,并将坝设计成人字形,在受力最大的中间部分增加一个铧嘴设计,在坝后的面坡用长条石直插砌成,如鱼鳞一般整齐排列,使大坝浑然一体,历经二千多年的冲刷依然完好如初。
但这项伟大的工程成就却并未受到表彰,李姓工匠的最终结局也是自杀,三位为修渠做出突出贡献的工匠,就这样带着他们的才华离开了人间。至明代,才有后人为他们修墓,并私封他们为镇国将军。而因为他们凿灵渠嬴得战争胜利的将领们,却得到名利双收的好结局。现在的四贤祠就是纪念这四位将领的。
进四贤祠游览,除能看到古树吞碑的奇景外,还能看到一个发现美国二战时期失事飞机的展览,虽然事件己经过去半个多世纪,美国人却仍要不远万里地将当年士兵的灵魂带回去,这种重视每一个普通人的贡献的传统与灵渠只重视最高将领的贡献形成鲜明的反差。
我们的传统是重视帝王将相这样的英雄的。龙是我们传统的图腾,是几个物种的特征集中化的产物,是一种人文生物,龙体现着众多优势集于一身的理念,也有着集合众智的良好意愿。创造龙的思维也在创造着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上古历史的英雄有着更多的平民气息。正如《诗经》中的诗直接从民间采风得来的一样,上古英雄众多推进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创造发明也是深受民间的启发,加上如神农氏遍尝百草的亲身实践精神,他们很多本身就是劳力者,做出成绩才成为劳心者的,他们是劳力者经验的整理者与提高者,他们嬴得长久的尊敬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与贡献,他们还没有“劳心者治人”的概念,他们的作为是改善民生,
而不是巩固权力。当时权力还只是一件次要的工具,用好这件工具改善民生才是根本,等到他们年老,他们就将权力禅让出去,这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集合众智的荚雄。等到禅让制变成世袭制以后,这样的荚雄便日渐消失了。社会出现了劳力者与劳心者两大阶级,民生退居权力之后,争权夺利成为政权的第一要务,而黎民百姓便成为这种争斗的首要牺牲品。这样,大禹当初治水成功被推举为联盟首领,而修成灵渠的三工匠便只能不名一文了。
灵渠的修建,是一项严谨的事业。粗粗地用脚度量一方方整齐划一的巨石,从一块块钭插入底分毫不差的鱼鳞石上捧起清沏的河水,以及用手触摸折断的测量水平的石柱,都可以在不经意间察觉到工程的一丝不苟,联系到秦兵马俑的整肃,能够推想出秦统一天下的那种伟大的力量。这便是法治的力量,没有严明的法度的制约,灵渠能否修到这样好是一个大大的疑问,秦能否一统天下也不得而知了。
秦是最早推崇法治的,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石就是法治。正是严明的法纪促成了秦的强大,成就了秦的许多不世之业,如都江堰、长城、灵渠等等。但也给秦留下了暴政的恶名。秦的迅速灭亡也源于此。以至后人总结经验,认为法家的法治理论不可取,才转而利用中庸的儒家学说治国,儒家兴盛起来,天下依然难以太平,更可惜的是此后便少了如灵渠一般千年流芳的伟业。
客观地说秦的迅速而亡不是法度严明的错。而是不亲民,只役民所致。只一昧地利用法度产生压力,却不培养人遵守法度的自觉精神,而且世袭制的先天不足,也使得赏罚不可能真正公平。世袭制造出的秦
始皇本身就是一个随心所欲,目空一切的暴君,他视人命如草介,唯我独尊,他继承了龙的威严,却将龙集合众智的特征丢弃了,他将民众逼到了反抗者的位臵,虽然强大于一时,却很快便由盛转衰了。后世帝王并没有吸取教训,他们仍然高高在上,仍然仗着龙的幌子充英雄,仍然把民众采在脚下践踏,后世的儒家也在不遗余力地为这种践踏寻求合理性的解释。从司马迁作《史记》始,中国便开始了塑造帝王将相的历史,而上古亲民的传统,却一路下滑以至荡然无存了。
往事越千年,而今我们古老民族又站在了民族重新崛起的起跑线上,我们有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改变历史的错误,使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国家前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们的高瞻远瞩与身体力行,已带领我们走出了古代历史的英雄时代,回归到更为宽广的平民时代,而新一代领导集体更直接把亲民,以人为本作为执政之本,法治的人人平等的精髓已经化成连绵春雨滋润在焕发勃勃生机的古老土地上,这一轮的春潮将来得更深刻、更持久,就象灵渠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融会贯通一样,我们古老的民族也将迎来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新时代。
2004.12.24.于湘潭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9:2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3162845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灵渠 之 追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灵渠 之 追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