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发(作者:卤汤)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两个案例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文化衫”流行现象透
案例文本:
几年前,一股“文化衫”之风从大洋彼岸刮来,于是乎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身着“文化衫”的人比比皆是,“文化衫”匆匆而来。而时至今日,身着“文化衫”的人已寥寥无几,这股“文化衫”之风似乎已是匆匆地离去。这种“文化衫”来去匆匆的现象,使许多人感到困惑,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和思考。
那么,这种“文化衫”来去匆匆现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象?如何从哲学的角度来对它进行分析呢?
“文化衫”何以匆匆而来呢?服装的流行是有规律可循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流行的东西都可以从现实中找到其所以流行的根据。一种服装的流行,反映的是某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或社会意识,而一定的社会心理和意识又是对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某种反映。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所谓“文化衫”,就是涂有颜色、绘有图案或写有文字的一种带有文化气息的汗衫。它既是一种休闲衫,也像一件艺术作品。它以各种典型的艺术形象、文字通过服装将社会生活呈现于人们眼前。人们身着“文化衫”借以表现自己什么样的心理和意识呢?这就必须让我们回到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引起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趋于多元化,人的个性发展和价值的实现有了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人们在服装穿着
1
上,开始追求一种放松、自由和个性化。美国人的“文化衫”,以其形式不拘一格,色彩、图案、文字的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为一些人所认同。“文化衫”就在这一时期流行起来。“文化衫”的风靡一时,正是人们通过服装穿着来表现自主、平等、竞争、公开、公正、创新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而这些新思想、新意识恰恰是市场经济刚刚确立的现实反映。
那么,“文化衫”为什么又匆匆离去呢?服装流行除了有其社会根据外,也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比如流行心理。一般说来,一个社会中,总有少数人,热衷于追求新奇,标新立异,他们引领时尚,率先穿起“文化衫”。而在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竞相效仿,“文化衫”便流行开来。然而此时,那些时尚前卫又觉得“文化衫”已不能满足他们领先一步的心理需求,开始去追赶更新的潮流。这样,在他们的引领下,“文化衫”流行渐渐消退,逐渐被新的流行所代替。
“文化衫”的流行如此,“唐装”的流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2002年春节期间,“唐装”着实火了一把。无论是电视上露面的影视明星,还是穿行于大街小巷的黎民百姓,都以身着这种中国传统服装为荣。所谓“唐装”,实指旧式中国服装,或者说是中国人传统的服装。之所以以“唐”字相称,似乎意指唐朝人穿的服装。经专家考证,这并不准确。但老百姓接受了,毕竟唐朝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从心理上人们更愿意接受这个名称。唐装的流行同样有其社会根据的。2001年中国喜事多多,申奥成功,国足出线,加人世贸,呈现出一派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气象。这一切令国人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而在上海召开的EPEC会议上,亚太国家的领导人身着唐装集体亮相,则对这次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难看出,今天的人们穿上古式的唐装,表达了一种对国家所取得成就的一种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
2
一种美好憧憬,这正是唐装得以流行的主要根据。当然唐装也有它自身的流行规律,它既会流行起来,也会过时。
思考讨论题:
1、什么叫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都有哪些?结合案例具体列举一下。
3、此案例说明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案例解析:
1、社会存在作为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作为与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和精神过程的总和,是一切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
2、社会存在的内容与形式表现有: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现实和生产关系等。
比如:案例中的提到的: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国足出线、加人世贸、上海召开的EPEC会议、2002年春节“唐装”的流行、“文化衫”的流行等。
社会意识在内容上包括社会心理、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艺术、科学和哲学等各种基本要素。在形式上则包括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等不同的层次。所谓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感性阶段,是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情感、习俗、传统、自发的倾向、意愿和兴趣等等)。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意识的理性阶段,是一种系统化的、具有确定
3
形式处于自觉状态的社会意识。具有理论性、自觉性、系统性、稳定性等特点。
比如:“文化衫”流行以及2002年春节“唐装”流行背后人们的心理表现
3、反映了一个哲学道理: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4
服务员的困惑
——“小姐”含义变迁的思考
案例文本:
报纸曾登载过这样一件事:一外省女子到广州某一酒家吃饭,恭候在门口的女服务员,客气地向她打招呼说:“小姐请进。”没想到的是,该女子怒不可遏:“谁是小姐!”紧接着一巴掌随之而来。女服务员感到万分委屈,但又不能还手,顾客是上帝!本来服务员尊称女客人为小姐是出于礼貌,结果得到的是客人毫不留情的巴掌,真是冤枉。“小姐”本来是对年轻女士的通常称谓,而这位女性客人对“小姐”这个称谓却特别反感,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竟然一怒之下给了对方一巴掌。
为什么对于同样一个词,两个人的理解何以如此不同呢?它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呢?
“小姐”这一称谓,其实古已有之,解放后逐渐消失。改革开放以来,又在神州大地悄然复苏,并作为对女性的尊称而流行开来。然而不幸的是,由于那些从事“三陪”活动的女性也被称为“小姐”,一些女性开始不喜欢这个称呼,类似的由此而产生的误会也就在所难免了。在这场不大不小的冲突中,服务员没有注意到小姐含义的变化,而女客人恰恰很在意,显然是“小姐”一词含义的变迁,直接导致了两位女性的冲突发生。
那么,“小姐”一词的含义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迁呢?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语言包括称谓词的含义是在不断发生变迁的,当然其变迁决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总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对社会生活
5
过程和条件的反映。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首先,特定称谓词的产生是与特定的社会条件相一致的。人是社会存在物,是以社会的方式而存在的。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处在一定的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身份。人类的生产生活,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人与人交往必然离不开一定的、符合其特定身份的相互称谓。在语言当中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关于人的称谓词。英语中的ladies&gentlemen,中文中的小姐、、老板等称谓词,皆由此而来。关于小姐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旧时有钱人家里仆人称主人的女儿”;“对年轻女子的尊称”。至于为什么将女子尊称为小姐,有人理解为这个“小”字是年少的意思,因为女子大都喜欢别人说自己年轻,希望青春永驻。总之,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需要交住,就需要语言,就离不开称谓。
其次,称谓词的内涵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符合。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本文开头故事中的那位女客人,之所以对小姐这个称呼那么反感,是因为“小姐”这一词的含义发生了某些改变,小姐这个称谓在一些地方已另有所指,指的是从事“三陪”的女性。尽管小姐一词还在使用,但意思有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有其现实根据的。正是因为一些地区“三陪”现象的大量存在,久而久之,人们习惯地把“三陪小姐”简称为“小姐”了。原来受欢迎的尊称,变得越来越刺耳,被洁身自好的女性所唾弃。而这位服务员则没有敏感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实际上,称谓词的变化远不止“小姐”这一个。比如,改革开放前,对人最普遍的称呼是“”。因为那时候人们热衷于搞政治斗争,比较讲究身份地位、政治立场,讲究志同道合。改革开放以后称“先生”、“老
6
板”的越来越多了。因为搞市场经济,承认利益差别,鼓励发财致富,被别人称为先生或老板,当然不会反感。这些都是语言这种社会意识对社会物质生活变化的鲜活反映。
第三,语言的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迁。社会存在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推动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小姐”一词由原来一种尊称变成为人所不齿的称谓,反映了近些年来社会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反映社会上严重存在的社会阴暗面。对于这种变化,服务员有些迟钝,而女客人却异常敏感,由此发生冲突就难以避免了。当然在社会变化中,积极的和消极的都有,都会反映到社会意识中来,反映到语言中来。如果说“小姐”一词含义在今天所发生的变化,反映社会变动中的消极的一面,那么“老板”一词在大学校园里流行,则反映了当前社会所发生的一种积极的变化。现在大学里的博导、硕导通常不再被称为“老师”或“导师”,而是冠之以“老板”,个中缘由乃是这些导师不再是象牙塔里的“穷教授”、“傻博士”、“书呆子”,而是逐步融入到激烈变动的社会中去,追逐市场经济的大潮,做课题,弄项目,搞开发,忙得不亦乐乎!既是学者,又是老板,这就是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的新形象,这是知识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可喜变化。
一些年轻女士不再愿意接受“小姐”的称谓,而一些大学教授不知不觉被称做“老板”,这些称谓的变化以及对称谓含义的不同理解,都是社会变动的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动,不断会有新的语词产生,原有的语词将会发生变化,语言总是在不断发展的。看来,语言学家应该不断地修改他们所编纂的词典,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而我们普通老百姓,也应该关注这些变化,以防止一些误会的发生。
思考讨论题:
7
1、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
2、此案例说明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如何理解?
案例解析:
1、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总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对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反映。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此案例同样反映了这么一个道理: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启示我们:生活中要时刻注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互动性反映。
3、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是相对应的哲学范畴。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则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以及过程。
第二、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表现为:
①、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具体的,抽象的意识形态不存在。
②、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意识形态是历史的,永恒不变的意识形态不存在。
③、在阶级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超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存在。
④、在一个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
8
识形态,因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思想、精神上必然占统治地位。
第三、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有相对的独立性与特殊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①、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一定同步,或超前或滞后;
②、意识形态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
③、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体现为: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这两项功能。
意识形态的现实意义:由于意识形态有相对独立性,这种意识形态里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战胜腐朽的意识形态,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学建议:
建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章节中,讲到社会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时结合以上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对比较抽象的理论有一个直观、具体的把握,让学生意识到抽象理论的背后体现着具体的社会现实,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的认识又是离不开具体的理论做指导的,从而,使学生明白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案例出处:
崔秋锁,《直面生活》,人民出版社,2003年3也第1版
9
法国飞行员抓住了飞行的子弹——静止的相对性
第一次大战期间,一个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寻常事件。这个飞行员在
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什么小玩意儿在游动着。飞员以为这是一只什么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发现他抓到的是……一颗子弹!
然而在法国飞行员的这个奇遇里,却没有什么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这是因为,一颗子弹并不是始终用800~900米每秒的初速度飞行的。由于空气的阻力,这个速度逐渐减低下来,而在它的路程终点(跌落前)的速度却只有40米每秒。这个度是普通飞机也可以达到的。因此,很可能碰到这种情形:飞机跟子弹的方向和速度相同。么,这颗子弹对于飞行员来说,它就相当于静止不动的,或者只是略略有些移动。那么,把抓住自然没有丝毫困难了——特别是当飞行员戴着手套的时候,因为穿过空气的子弹跟空气擦会产生近100摄氏度的高温。 -
解析:
静止不是绝对不动,而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所谓相对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的稳定和平衡状态,静止不是绝对不运动。它表现为两种基本情形:第一,事物相对于其他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如果以地球为观察点,则地球上的山脉、房屋都是静止不动的。第二,指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处在量变阶段。如生命有机体在死亡之前,就是相对静止状态的保存。
法国飞行员之所以抓住了飞行的子弹,原因在于运动的飞行员和运动的子弹之间实际上是相对静止的状态。
智慧结晶运动应当在它的对立面即静止中找到自己的尺度。——马克思
10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9:14: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308942580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两个案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两个案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