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共8篇)

更新时间:2024-01-04 08:42:20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4日发(作者:价值观的作用)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共8篇)

篇一: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

贾禄山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力: 能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能估计多远是1千米

创新: 测量、联想,建立空间观念

德育: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 于几厘米。

3、做一做: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

(2)、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 )。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跑。

(4)、2米=( )分米

(5)、60厘米=( )分米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那么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 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

(2)出示运动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

(3)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即1千米=1000米。

(4)出示“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境图,推出“千米”概念。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b、引导学生对上式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接,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c、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四、练习

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数学课本宽17( );

学校操场长250( );

成人3小时行15( )。

2、填空。

3千米=()米

7千米=()米

9000米=( )千米

8000米=()千米

四、总结(略)

五、作业

第72页练习十八第1、2题。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千米

篇二:《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实验版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7、8页例4、例5 2.教材编写特点: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所表示的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教材编排特点

(1).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 (2).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 (3).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我的思考 《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以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考虑体现以下这样几个方面: 1、紧密联系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我在设计这一堂课时也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中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并结合实际指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在学习千米时,也是通过学校的运动场的周长来建立千米的概念的。之后,让学

生估计一下,从你家到学校,大概有多少距离?说一说生活中其它大约相隔1000米的地方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如课件屏幕显示:摩托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的开放题则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堂课在设计时,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课前让学生走走,跑跑,感受一千米的长度。认识千米这一单位时,由学生从学校操场一圈的周长推导出1000米大概有多长。在提示进率时,由他们自己组成学习小组分析讨论

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相互之间如何转化。开放题练习时,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他们自己来设计最佳的出游路线。 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设计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如在学完千米这一概念后,即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学习2千米500米=( )米,4000米=( )千米等。开放题也是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设计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意识。 3、着重体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最有效途径。本课在设计时,着重体现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高效、丰富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与新的所学知识同化后,即通过“自主学习”后完成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如学生从10米、100米的实际长度推出1000米的具体长度,从1000米=1千米推出2000米=2千米甚至更多。

为了达成学生顺利建构其知识结构,在本课设计时主要考虑了这样几个环节,一是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引出的列车的秘密问题。二是采用积极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状态。三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千米概念的表象。四即小组协作学习。五是强化练习设计,即在每一个环节结束后,都及时安排进行必要的练习等。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的错误。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前让学生走走,跑跑,感受一百米的长度。课堂学习时,由他们自己组成学习小组分析讨论。

5.我的思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堂课在设计时,至始至终体现了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课前让学生走走,跑跑,感受一千米的长度。认识千米这一单位时,由学生从学校操场一圈的周长推导出1000米大概有多长。在提示进率时,由他们自己组成学习小组分析讨论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相互之间如何转化。开放题练习时,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他们自己来设计最佳的出游路线。

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教学活动

教学总结:“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教材内容单一、简要,增加了教学难度。通过老师课前作大量的准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联系本地实际,

教书育人。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关系融洽。

篇三: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巩向娟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课前活动: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初步感知: 第一、第二小题:从简1单的回忆中引入新课,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1)测量铅笔的长度。 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2)测量硬币的厚度。 间的系统性。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 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宜兴到无锡的距离 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 第(5)小题的设计意二、学习新知 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一)导入 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书上4页四幅图)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 生答) (3 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 示。(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店门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课件出示,相机板书)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新庄小学操场:这是我们新庄小学的操场,一圈是25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2)出示氿滨广场图片: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氿滨广场,你知道沿着它周围的走道走一

圈时多少米吗?老师做了实地测量,是400米,那走几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2圈半)

(3)星期天,杨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太滆广场出发一直往西走,到氿滨广场最西端大约是1千米。(课件出示图片)

从太滆广场出发一直往南走到王府大约是1千米。(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4)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考虑到城里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丰富,提出了第(2)个小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氿滨广场为例,对学生建立1

(1)学生独立练习(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09年12月5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氿滨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氿滨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千米的长度,能更充分、印象更深刻。

教育工作者应教书育人,数学教师也应有大德育观,所以此两题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对学生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学。

(想想做做5、6)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

学应用意识。 本则日记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篇四:《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7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

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一71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评: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万丰商厦到丹凤银楼、方塔商场、新华书店、华联、商业大楼再过十字路口到娱乐中心,约1千米。

小结:1千米=1000米

[评: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quot;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评: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常熟到苏州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评: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

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2.72页3、4。

3.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千米)

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___(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

[评:再现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场面,进行新知识综合训练,以景激情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要求: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2.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图略)

[评:创设设计秋游最佳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总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教材内容单

一、简要,增加了教学难度。徐老师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联系乡土实际,教书育人。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关系融洽

篇五:《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案。

学生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实际走一走,估测1千米的距离。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公里)=1000米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3000米=3千米 km m

dm cm mm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前面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名称及字母

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快速反应:师随机说单位,学生迅速做出相应的手势,来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师板书课题

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出示课件1(路牌标志图)

师:类似图中的情形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7千米”“58千米”“85千米”的意思。

师总结: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出示课件2(三幅路牌标志图)

师:上面是学校附近的路标,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师: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春季田径运动会就要开始了,其中一项是长跑1000米。(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生:5圈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师强调读音不同,突出数字和单位之间的差别) 2.实际感受1千米。(视频)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师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从学校门口出发到锦绣苑正好是1千米。让学生跟着老师在视频上感受1千米的距离,并让学生想象一下2个、3个、4个??1千米有多远。

师:打开学案,你能按照刚才的视频线路把相应的距离填上吗?

3.出示出租车计价器

师:起步费下面标的单位是什么?你能看懂吗?生:“公里”就是“千米” 四、合作学习,探索转化

师出示学案 :5千米=( )米 40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9000米=( )千米

(一)生4人一小组讨论怎样填写,由小组长最后确定统一结果。 (二)讨论充分后,生填写完整。

(三)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评议,有不同意见的指出并说出自己的答案。

(四)整体订后,分四小组读、男女生分别读、同桌互读,竞赛哪组读的好,记得快。 (五)对口令,同学整体回答。

(六)开火车竞赛,看哪组记得好,记得快。

师总结: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评析: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千米的认识上,长度单位间的变换由于学生基本上属于“教师不讲就会”的状态,所以教师花费的教学时间相对就少一些。]

五、律动

同学们,千米的认识掌握得非常好,现在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做一做课中操《小手拍拍》。 六、巩固练习

(一)读一读,用千米表示的长度,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千米。

(二)出示山东省地图,感受“潍坊---青岛”“潍坊---济南”的距离,感受几百千米。

(三)出示全国地图,进一步感受几千千米。

(四)出示学案,生填写不同交通工具的每小时的行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师集体订正答案。 (五)“小笑话”,根据孩子们实际生活“校运动会”来对单位进行纠错,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 “去年我们学校召开了校运会。孙佳俊不愧是跳远高手,轻轻一跃就是1千米。我班的魏宗辰沙袋扔的特别棒,能扔10千米呢!韩昊在离终点还有2千米时摔了一跤,但是他立刻站起来,接着跑,终于取得800千米冠军。郑晓婕说,长大了要参加奥运会,争取夺个5 米 冠军。王玺琳想,我也该锻炼起来,争取今年参加校运会。于是,我今天早上跑了1 米 。”

(六)图片出示,生集体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师及时订正答案。

(七)“判断对错”师点名提问,生回答并改错,其他同学共同评议,最后师总结订正。

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出示学案,两道待解决问题有同学独立完成。

1. 汽车每小时行56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5千米。汽车每小时比摩托车快多少千米?

2.要筑1千米长的公路,已经筑了650米,还要再筑多少米?

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完成后整体订正。师对错的题详细分析。并着重强调,在计算过程中千米和米得单位要统一。

八、课外拓展

(一)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动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地球绕

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在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二)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把学生带向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环境。)

九、总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师总结。

小结:知识靠一点一点的积累,带上数学的眼光,运用所学解决更多的问题相信会更好。

篇六:《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二、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

四、教学方法:讲授、交流、谈话、操作、指导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谁能从大到小说说这些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到这些单位?

米(旗杆)、分米(课桌高)、厘米(书)、毫米(硬币厚度) 谁能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 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那如果要测量从温县到郑州的距离,用哪个单位合适呢?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朋友------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

(一)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师:谁知道绕我们学校的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400米)那跑两圈半呢?请你把它写在纸上。

(学生会出现2种答案:1000米、1千米)

师:你觉得这两种答案都正确吗?为什么?

得出:1千米=1000米

2、谁来读一读:读时区分1 千米和1000 米(个别读、全班读)

3、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千米也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km 1千米=1000米还可以怎么表示?(1 km = 1000 m)

4、(1)课间到操场上走一走、测一测,实际感受一下1千米的

长度。

(2)引出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板书:

1千米=1000米

(3)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出手指操,让学生做一做,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同

桌户说,增加记忆)

5、估一估

1千米的距离

同桌互说:(1)从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2)你家到校门口大约是几千米?

6、做一做

(1)( )个100米是1千米。

(2)( )个200米是1千米。

(3)( )个50米是1千米。

(4)( )个500米是1千米。

(5)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沿跑道走( )圈

就是1千米。

三、巩固拓展:

1、出示小常识(你知道吗?)

2、练一练(连线)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4、判断正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多长的距离大概是1千米,那我们小朋友跑1千米需要几分钟,走1千米需要几

分钟呢?下课或放学后小朋友去跑一跑、走一走,并把你的结果告诉老师或你的同学。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000米=1千米

篇七:《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与评析 潍坊锦绣学校 王 丽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案。 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实际走一走,估测1千米的距离。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公里)=1000米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3000米=3千米 km m

dm cm mm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前面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名称及字母

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快速反应:

师随机说单位,学生迅速做出相应的手势,来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师板书课题

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出示课件1(路牌标志图)

师:类似图中的情形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7千米”“58千米”“85千米”的意思。

师总结: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出示课件2(三幅路牌标志图)

师:上面是学校附近的路标,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师: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春季田径运动会就要开始了,其中一项是长跑1000米。(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生:5圈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师强调读音不同,突出数字和单位之间的差别) 2.实际感受1千米。(视频)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师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从学校门口出发到锦绣苑正好是1千米。让学生跟着老师在视频上感受1千米的距离,并让学生想象一下2个、3个、4个??1千米有多远。

师:打开学案,你能按照刚才的视频线路把相应的距离填上吗?

3.出示出租车计价器

师:起步费下面标的单位是什么?你能看懂吗? 生:“公里”就是“千米” 四、合作学习,探索转化

师出示学案 :5千米=( )米 40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9000米=( )千米

(一)生4人一小组讨论怎样填写,由小组长最后确定统一结果。 (二)讨论充分后,生填写完整。

(三)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评议,有不同意见的指出并说出自己的答案。

(四)整体订后,分四小组读、男女生分别读、同桌互读,竞赛哪组读的好,记得快。 (五)对口令,同学整体回答。

(六)开火车竞赛,看哪组记得好,记得快。

师总结: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评析: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千米的认识上,长度单位间的变换由于学生基本上属于“教师不讲就会”的状态,所以教师花费的教学时间相对就少一些。]

五、律动

同学们,千米的认识掌握得非常好,现在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做一做课中操《小手拍拍》。 六、巩固练习

(一)读一读,用千米表示的长度,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千米。

(二)出示山东省地图,感受“潍坊---青岛”“潍坊---济南”的距离,感受几百千米。

(三)出示全国地图,进一步感受几千千米。

(四)出示学案,生填写不同交通工具的每小时的行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师集体订正答案。 (五)“小笑话”,根据孩子们实际生活“校运动会”来对单位进行纠错,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 “去年我们学校召开了校运会。孙佳俊不愧是跳远高手,轻轻一跃就是1千米。我班的魏宗辰沙袋扔的特别棒,能扔10千米呢!韩昊在离终点还有2千米时摔了一跤,但是他立刻站起来,接着跑,终于取得800千米冠军。郑晓婕说,长大了要参加奥运会,争取夺个5 米 冠军。王玺琳想,我也该锻炼起来,争取今年参加校运会。于是,我今天早上跑了1 米 。”

(六)图片出示,生集体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师及时订正答案。

(七)“判断对错”师点名提问,生回答并改错,其他同学共同评议,最后师总结订正。

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出示学案,两道待解决问题有同学独立完成。

1. 汽车每小时行56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5千米。汽车每小时比摩托车快多少千米?

2.要筑1千米长的公路,已经筑了650米,还要再筑多少米?

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完成后整体订正。师对错的题详细分析。并着重强调,在计算过程中千米和米得单位要统一。

八、课外拓展

(一)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动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在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二)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把学生带向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环境。)

九、总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师总结。

小结:知识靠一点一点的积累,带上数学的眼光,运用所学解决更多的问题相信会更好。

[总评]

《千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好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知识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本节课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运动会场景,将学生引入熟悉的校园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播放视频,从校门口出发寻找1千米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巧妙的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教师有意识的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极大地唤起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一、 成功突破教学难点

千米的认识一课,看起来似乎内容不多,但要真正上好这节课很不容易。,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教师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选择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了校教学资源“摄像机”,亲自为孩子们录制了一个探索千米距离的小视频,使

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了千米的长度,有效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堂上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再包办代替,让学生们充分自己探索交流,掌握新的知识。教师通过小组上台展示学案使更加了解到学生们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有的方式。小组竞赛评价的方式也极大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学习。

潍坊锦绣学校数学教研组评析

《千米的认识》二年级学生学案

一、走一走

二、填一填

5千米=( )米4000米=( ) 千米

3千米=( )米9000米=( ) 千米

三、议一议: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出行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800千米 60千米4千米 15千米

四、练一练

1、 汽车每小时行56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5千米。汽车每小时比摩托车快多少千米?

2、要筑1千米长的公路,已经筑了650米,还要再筑多少米?

拓展作业:

1、 小调查:

1)小轿车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 2)动车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 3)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

(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在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共8篇)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8:42: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289402579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共8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共8篇).pdf

标签:学生   长度   教学   单位   学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