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更新时间:2024-01-04 08:38:54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4日发(作者:高中生陈述报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题

《新文化运动》

新授

课时序号

上课

时间

内容标准:列举陈独秀、鲁迅、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核心概念:列举,了解。

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它上接辛亥革命,是旧革命的总结。下承五四运动,是新革命的曙光。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成为改造中国课标与

的思想武器。

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但是比较死板,趣味性不强。为提教材分析

高学生学习兴趣,多运用直观性较强的图片材料再引入一些课外知识,才能丰富课堂。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解析,确立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一)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基础知识:90%

2、重点知识:85%

学情

分析

3、难点知识:70%

(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学生对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比较陌生,对他们的事迹也不甚了解。相对而言,学生对鲁迅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适当运用鲁迅的小说进行教学。当然,也可以提前让学生查阅网络资源,在追寻人物足迹的同时,掌握此一部分的知识。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以及贡献。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爱国知识分子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精神;感悟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的时代价值;培养具体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

教师及时口头表扬与当堂检测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分析归纳

【导入新课】

片头:《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北大校徽、北大。音乐《我的中国心》

上个世纪初的中国,一本杂志、四个教授和一所大学,曾经引领着一个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时代,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

【学习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1年,那是一个当时的中国人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年份,在辛亥革命熊熊的烈火中,清政府垮台了,帝制结束了,苦难的中国人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向前迈了一大步: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民国成立还不到三年,作为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却演出了这样的一幕:“尊孔复古”!

新旧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面对社会出现倒退的现实,当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辛亥革命中革命派可以在一夜之间将封建帝制推翻,但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思想观念却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改变的。而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又怎能建立起来呢?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于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开始了。

请同学阅读课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

教师归纳总结

一个阵地:《新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一份《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这份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为新文化运动树起了两面旗帜。他借用这两个词的英文发音(Democracy和Science),形象的称他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四个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也相继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这是一群年轻的知识精英,他们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自己启迪民智、 改造社会复备

的思想主张。

那么,建设新的国家,我们的国民到底需要哪些新思想?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出示材料:有关旧道德的图片;贞烈之女的事例;鲁迅狂人日记片段

——抨击旧道德 旧文化

2.出示材料:陈独秀言论;图片用人血馒头治病;小说《家》的片段

——提倡民主与科学

3.出示材料:趣闻——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白话小诗,文言文事例引起探讨:该不该抛弃文言文?

过渡:1917年正当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北方的邻国俄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巨变——“十月革命”。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也逐步向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渡。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意义以及局限性:

活动 :

分组辩论:新文化运动时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而现在我们却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你认为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

活动程序:提出观点 分组 各持己见展开辩论

活动策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活动评价:重视交流,加强生生互评,师生公评。

【综合建模】

归纳本节重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背景 标志 主要人物 内容及意义

【课堂检测】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

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D.《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2、.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 d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b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4、列举新文化运动的四位代表人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8:38: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287342579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新文化运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新文化运动》.pdf

标签:学生   分析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