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发(作者:瞄准靶心)
第2课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
1.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
(1)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要求实现民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中心:北京大学。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1)陈独秀指出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2)李大钊猛烈抨击尊孔复古逆流和君主专制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陈独秀认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不相符。
(2)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1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进步性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2.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1.图示法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内在联系
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对传统文化持全面批判态度,集中表现为对儒家学说的政治价值观的否定。主张以文化作为革新社会的主要手段,认为政治革命的方法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民主化问题。主张引进西方文化精神来改造中国民众的精神状态,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继续,是资产阶级文化对封建文化的彻底批判。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民国初年有这样一副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二 1914年,袁世凯为配合复辟帝制,加紧进行尊孔活动,大造社会舆论。9月25日,袁世凯正式颁发了《祭孔令》,公开恢复了前清的祭孔规定。
(1)材料一的对联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新文化运动批判尊孔复古思潮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1)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封建专制思想并未从根本上铲除,在一些人心中仍有君权思想。
(2)北洋军阀统治后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变本加厉地尊孔复古,为复辟帝制张目。
2
孔子是专制帝王的护身符,批判尊孔复古就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拓展升华]
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
(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
(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前期是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对点训练]
1.“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选B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一曰人权说,指的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二曰生物进化论,指的则是西方的自然科学的学说,所以,这表明陈独秀是在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史料探究]
材料一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1)据材料一分析新文化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有什么问题?有无合理性?为什么?
3
提示:(1)材料一显示,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深远影响。
(2)问题: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片面性。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原因:有利于打击封建正统思想,回击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进而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
[归纳总结]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1)积极性:
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攻击;马克思主义也作为一种新的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2)局限性:
①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特别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②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把中国的一些优秀文化遗产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
[对点训练]
2.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解析:选D “陈独秀”“一一洗刷干净”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其最主要的功绩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D项正确。
命题角度:1.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
2.新文化运动提倡思想革命。
4
[典题例析]
[例1] “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解题思路]
[答案] D
[题组冲关]
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析:选C 由“仁义道德”“吃人”等信息以及鲁迅的行文风格可知鲁迅以白话文的形式批判封建礼教,C项正确。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化(又名近代化)是一项涉及价值观念,制度运作、伦理认同等的系统工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确实也始终伴着多方面的努力。从鸦片战争以来到五四运动中国社会的演变历程看,效法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观念三个依次递进的变革程式。这一程式反映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
(1)“器物”变革主要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哪些内容?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各有何影响?
(2)“制度”变革是指哪些重大事件?它们在建立国家政治制度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
(3)“观念”变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请简述它的主要内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不同阶段的特征。第(1)问,由“器物”可知是指洋务运动,期间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采用机器大生产,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第(2)问,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要求革新制度;其主张从器物深入到制度;其主张一是君主立宪制,一是民主共和。第(3)问,由制度再深入到思想,“观念”变革是指新文化
5
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其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
答案:(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实业方面,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开兴办近代工业之风;军事方面,创建了新式陆军和海军,增强了国防力量;教育方面,创立了同文馆、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外国书报等,培养了一批对西学有认识的人才;外交方面,创立外交机构,促进了与外国的交往。因此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2)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同: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体;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命题角度: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2.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典题例析]
[例2]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 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解题思路]
选项
A
分析
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倡导民主科学
由材料“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B 器”和“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表明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是希望新青年自主的进步和成长
C
D
[答案] B
[题组冲关]
3.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反对愚昧迷信
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
×
√
判断
×
6
动”。“价值重建”指的是( )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①④正确;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②正确;新道德是建立在自我价值基础上的,旧道德是建立在宗族本位之上的,③正确。故选D。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敬告青年》
材料二 欲建设西洋式社会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宪法与孔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目的。
(2)简述材料二的基本主张。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对材料一进行分层概括,结合材料关键信息从民主权利角度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可知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第(3)问,评价历史作用应结合教材知识从运动的积极影响方面去分析。
答案:(1)目的:同西方国家一样,中国也要求得到政治、经济、信仰、妇女等各方面的解放。
7
(2)主张:对西方的政治、文化、制度给以绝对肯定,对当时流行的“孔孟”之道予以坚决的否定。
(3)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觉醒,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民国初年之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
的旗帜,谱写思想觉醒的新篇章
[文化上]
(1)1913年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其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2)1915年,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发起新文化运动。
(3)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政治上]
(1)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5年接受卖国的《二十一条》,并恢复帝制。
(2)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先后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3)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战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
[经济上]
(1)民国初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2)一战期间,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重工业发展比较缓慢。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又陷入萧条。
课下能力提升(九)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
8
其根本目的在于( )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
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袁世凯宣扬“尊孔复古”,其根本目的是为复辟帝制作准备。A项是直接目的,B、C两项不是目的。
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其中说:“……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文中“变”的含义是( )
A.变革思想观念 B.变革社会政治制度
C.改革教育制度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解析:选A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青年杂志》也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思想大变革的风暴。故选A项。
3.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 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解析:选D 材料意在考查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A项为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故A项错误;B项不能与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联系起来,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故C项错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运动意图复辟帝制,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批判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儒家思想,故D项正确。
4.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解析:选B 解答本题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住时间“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二是抓住关键信息“相对论”“民约论”。此时,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民主与科学,对青年知识分子产生重大影响。故B项正确。
9
5.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的对象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解析:选B 康有为借助孔教和陈独秀批判孔教都是因为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康有为借助孔教是为了减少阻力,陈独秀批判孔教是为了宣扬民主。他们都是为了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A、D符合陈独秀,C符合康有为,B是两者所反映的共性问题。
6.陈独秀曾写道:“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材料中的“义旗”指的是( )
A.《青年杂志》 B.《文学改良刍议》
C.《文学革命论》 D.《狂人日记》
解析:选B 《青年杂志》为陈独秀创办,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并非仅仅局限于材料中的文学革命,故A项错误;《文学改良刍议》为胡适作品,主题为文学革命,故B项正确;《文学革命论》为陈独秀所著,故C项错误;《狂人日记》为鲁迅所著,故D项错误。
7.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古代文学艺术的大部分都得到了应有的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文学等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
A.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B.致力于古代文艺的传播
C.为近代文学确立了规范
D.具有借古为今服务特点
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古代文学艺术得到推崇,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宣传民主和科学,不是致力于传播古代文艺,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对古代文学的态度,不能理解为近代文学确立规范,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中没有借古为今服务的特点,故D项错误。
8.“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0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C.使民主、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D.为反对袁世凯复辟提供了有力武器
解析:选A 注意关键信息“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而儒家传统文化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因此其功绩主要就是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故选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主旨。
二、非选择题(18分)
9.《新青年》是中国近代一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杂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认为,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因此,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材料二 解放云者……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1)据材料一,分析《新青年》杂志创办的社会背景。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以“新青年”为刊物的名号。(8分)
(2)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实现这种“解放”的?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10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分析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社会背景”;结合青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来回答“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二“独立自主之人格”即可得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再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来回答如何实现这种“解放”;根据材料三“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等即可概括指出社会影响。
答案:(1)社会背景:民众普遍缺乏民主意识和建立民主政治的能力,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11
原因:当时中国社会积腐太深,唯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2)内涵:人格自由,个性独立。
实现“解放”: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社会影响:使近代中国文化由封闭走向开放;颠覆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推动了多元文化和思想格局的出现。
12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8:28: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28110459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