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发(作者:秋天的菊花)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
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
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
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
2.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
C.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
D.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
3.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体温计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
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钮清零
C.裁切窗玻璃前,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卷尺测量窗户的宽度
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
4.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 )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
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
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树叶上的霜 B.护目镜上的“水雾”
C.湿衣服晾干 D.冰雪消融
6.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
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
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
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
7.利用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却没有燃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烛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B.水沸腾后,水不再吸热
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D.在加热过程中,只有水吸热,纸锅不吸热
8.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 37℃与
39℃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A.37℃和 39℃ B.37℃和 38.5℃ C.37℃和 37℃ D.38.5℃和 39℃
9.已知碘的熔点是 114℃、沸点是 184.35℃,小丁用电吹风对装有固态碘的试管(如图所示)进行加热,能看到试管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
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
C.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
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
B.如果吹出热风的D.如果吹出热风的
10.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高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A.洒在地面上的水
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层霜,在这个现象中( )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12.如图所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干冰消失,罐外壁结了一
A.干冰发生了汽化现象
B.罐外壁所结的霜属于凝固现象
C.干冰消失的过程要放热
D.罐外壁的霜在形成时会放热
13.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究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夏天吃雪糕凉爽
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A.澡堂里洗澡水的温度
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
C.我县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
D.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D.商贩利用干冰给鱼虾降温
14.以下温度中,最接近45℃的是( )
二、填空题
15.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寒冷的冬夜,家里玻璃门窗______(填“内”或“外”)侧常会出现冰花。
16.冬天,装有暖气的汽车玻璃窗上常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水珠出现在车窗的_____(选填“内”或“外”)侧。
17.(1)质量相同的0℃冰比0℃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
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_,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8.浓度为75%的酒精有较好的消毒杀菌效果,当使用酒精湿巾擦手时,会感到手的皮肤
变凉,是因为酒精在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______。
19.小林和小涵同学在做“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温度/℃
0
-6
1
-4
2
-2
3
-1
4
0
5
0
6
0
7
0
8
1
9
2
10
3
通过实验数据可判断出冰属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冰熔化的时间是______min。
20.用车过程中会碰到玻璃起雾的问题,主要因为汽车“外冷内热”,如秋冬季节或下雨时候,车外温度会比车内温度低,汽车玻璃就会起雾,这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如果想要从破坏“起雾”的条件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______(填“冷风”或者“热风”)吹前玻璃来除雾。
三、解答题
21.同样气温,为什么一个人觉得热,一个人觉得冷?如果有风甚至冷得打颤?
22.6.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有弹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奶奶在制作冻豆腐时,先将新鲜豆腐放入冰箱冷冻;过了一段时间后再从冰箱里拿出冻豆腐,经过加热,冻豆腐变得蓬松多孔而富有弹性.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上述过程中豆腐中的水分先后经历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发生这两种物态变化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23.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④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
(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
24.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1)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如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2)分析“大水池”对发射台起到保护作用的道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C
5.B
6.D
7.C
8.D
9.B
10.A
11.B
12.D
13.C
14.A
二、填空题
15.升华内
16.液化内
17.熔化保持不变凝华凝固
18.汽化吸热
19.保持不变4
20.液化热风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吸热。
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小水滴聚集的效果,故A错误;
B.除尘设备中水变成了细小的水滴,没有发生汽化现象,故B错误;
C.云雾的消散是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的现象,这个过程吸热,故C正确;
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小水珠吸热汽化为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2.D
解析:D
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时需要吸热,降低篮子里的温度,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蒸发效果更加明显,则制冷效果更好,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加大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因此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与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汽化吸热的原理,但简易冰箱没用到液化放热,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解析:B
A.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为35℃~42℃,开水的温度高于体温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用体温计直接测量开水的温度,会损坏体温计;故A错误;
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纽清零,再开始计时;故B正确;
C.窗户玻璃的宽度达几十厘米,甚至一米,且要求准确到毫米,应该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故C错误;
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选用其它的整数刻度作为临时的“零刻线”,在读数时再减去这一刻度值,即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也能测量物体的长度,故D错误。
故选B。
4.C
解析:C
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一定质量的水凝固冰时体积变大,冰再熔化成水,就形成了小孔。
故选C。
5.B
解析:B
A.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护目镜上的“水雾”,是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
C.湿衣服晾干,是衣服上的水分汽化成了水蒸气,故C不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冰熔化成了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解析:D
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25℃,故A不符合题意;
B.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1min,故B不符合题意;
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故C不符合题意;
D.心脏每分钟约跳动70次,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解析:C
A.纸的燃点是183℃,酒精点燃的火温度是500℃-600℃,则烛焰的温度高于纸的着火点,故A错误;
B.液体沸腾时的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D.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纸锅均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约180℃,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8.D
解析:D
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解析:B
AB.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100℃,这个温度低于碘的熔点和沸点,因此碘既不能熔化,也不能沸腾,只会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A错误,B正确;
CD.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200℃,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因此碘经过熔化和沸腾两个阶段,另外仍然存在着升华现象,故CD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A
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放进冰箱后,在低温环境下,里面的水先凝固,拿出来后吸热熔化形成的,故A正确;
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收人体皮肤周围的热量导致的,故B错误;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户外气温低,为了避免温度计破损,选择凝固点低的酒精温度计,故C错误;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罐壁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1.B
解析:B
A.洒在地面上的水,水由液态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A项不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放热,选项B符合题意;
C.河里的冰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C项不合题意;
D.樟脑丸越来越小,是樟脑丸由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吸热,D项不合题意。
故选B。
12.D
解析:D
【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物质在凝华时要放热。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是因为干冰先升华吸热使罐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解析:C
【分析】
考查物态变化中吸放热问题
夏天吃雪糕凉爽,雪糕是熔化吸热;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是冷水汽化吸热,手不烫;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霜是凝华放热;商贩利用干冰给鱼虾降温,干冰升华吸热。
故选C。
14.A
解析:A
【分析】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温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A.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洗澡水的温度比体温高一些,约为45℃符合实际,故A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发烧时一般也不超过40℃,故B不符合题意;
C.睢宁县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一般不超过40℃,故C不符合题意;
D.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约为26℃,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5.升华内
解析:升华
内
[1]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因为衣服上的冰由固态升华为气态。
[2]寒冷的冬夜,室内的温度较高,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门窗会凝华为冰花,出现在内侧玻璃。
16.液化内
解析:液化
内
[1][2]冬天,车内温度较高,车外温度低,车内空气中水蒸气遇到较冷的车窗玻璃,在玻璃窗内侧液化形成小水珠。
17.熔化保持不变凝华凝固
解析:熔化
保持不变
凝华
凝固
(1)[1]0℃的冰变成0℃的水,属于熔化现象。
[2]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3]自然界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4]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微小的水滴与“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18.汽化吸热
解析:汽化
吸热
[1][2]当使用酒精湿巾擦手时,会感到手的皮肤变凉,是因为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即发生汽化现象,此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19.保持不变4
解析:保持不变
4
[1]由表中数据分析知,冰从第4分钟开始到第7分钟结束,温度始终为0℃,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
[2]冰在熔化时温度不变,熔化时间从第4分钟开始到第7分钟结束,共4分钟。
20.液化热风
解析:液化
热风
[1]秋冬季节或下雨时候,车外温度会比车内温度低,汽车玻璃就会起雾,是由于车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
[2]用热风吹前玻璃时,可以加快玻璃上小水珠的蒸发,从而达到除雾的目的。
三、解答题
21.
因为从游泳池上岸,身上沾着一些水,而水蒸发吸热,有制冷的作用,所以即使同样的气温,身上沾水的人感觉冷;如果有风,加快身体表面水的蒸发,相同时间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冷的打颤.
【解析】试题分析:物体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等.
答:因为从游泳池上岸,身上沾着一些水,而水蒸发吸热,有制冷的作用,所以即使同样的气温,身上沾水的人感觉冷;如果有风,加快身体表面水的蒸发,相同时间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冷的打颤.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汽化现象的知识,解题时要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会灵活应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问题.
22.
见解析
【解析】答:豆腐冰冻时,水凝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过了一段时间后再从冰箱里拿出冻豆腐,经过加热,冻豆腐变得蓬松多孔而富有弹性,此过程冻豆腐中的冰熔化成水,该过程吸热.
【点评】此题考查了凝固和熔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需要区分并能牢固记忆.
23.
蒸腾
太阳辐射
【解析】
试题分析:④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植物的蒸腾.(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因为太阳辐射,使地表的水分蒸发和植物的的水分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到高空再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在适当的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再形成降水落回地面.
考点:水循环
24.
(1)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小水珠组成的;它是由水池里的水汽化后又降温液化成小水珠飘浮在空中形成的.(2)高温的火焰喷到水中,水吸收热量汽化成水蒸气,从而起到保护发射台的作用.
【分析】
(1)首先确定“白气”是什么物质,然后再根据变化前后的状态确定发生的物态变化;
(2)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要吸热.
(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飘浮在空中形成的白色气团. (2)当火箭升空向后喷出高温的气体时,水池中的水被加热沸腾,水汽化(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不至于过高,防止了发射台熔化.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8:0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267012460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安康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专题培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安康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专题培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