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天津市宝坻一中、杨村一中、静海一中等六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

更新时间:2024-01-04 07:55:36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4日发(作者:摄影活动策划方案)

天津市宝坻一中、杨村一中、静海一中等六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016-2017学年天津市宝坻一中、杨村一中、静海一中等六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一、单选题:共32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进步,出现了铁犁牛耕,故A项正确;筒车是唐朝时期的灌溉工具,故B项错误;耦犁技术是汉代的耕地工具,故C项错误;曲辕犁是唐朝时期的耕地工具,故D项错误。

B。高转筒车的发明 C.耦犁技术的普及D。曲辕犁的推广

2.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均田制.根据材料中“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说明其目的是限制贫富差距过大,故B项正B.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确;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与题目不符,故A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下,不可能抑制贫富分化,故C项错误;D项是改革开放实行的土地制度,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民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 B.产品仅供国内消费

C。生产形式以大作坊生产为主 D。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我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故A项错误,D项正确;我国当时的手工业品不仅供国内消费,也运往国际市场,故B项错误;我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主要是以家庭作坊式的经营,不是大作坊生产,故C项错误。

4.清康熙年间,烧制出了大量如下造型和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有家族、股份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C.清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 D。瓷器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外销商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瓷器对外贸易情况。我国瓷器在唐宋时期就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瓷器的纹饰,说明当时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清政府的出口政策,故C项错误;当时我国的外销产品主要有瓷器、茶叶和生丝等,故D项错误。

5.阅读下面两幅图,产生从左图到右图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纸币便于随身携带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答案】C

B。封建政府优化商业环境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货币变化的原因。我国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发行,根本原因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不是根本原因,政府的举措仅仅是重要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是商业发展的表现,故D项错误。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6.明代山西商人范士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B。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D.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传统的经济观念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商人经商致富后,主要将财富用于买田置地,说明当时的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土地集中现象,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是直接说明重农抑商政策阻碍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

7.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A.广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清朝的对外贸易。清朝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地对外贸易,故A项正确.

B。泉州 C。南京 D.上海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8.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为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为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了

A.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B。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

C.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 D。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商品价格的暴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亚洲的香料在欧洲获利丰厚,所以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东西方的商业通道,造成商业危机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C项正确。

9.有史学家认为: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远洋探险和殖民活动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论据的航海家的活动是

①迪亚士 ②哥伦布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A.①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根据材料中“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分析,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麦哲伦是葡萄牙人,但是都是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进行探险,开辟新航路,故B项正确.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10.在17~18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体现“制度优势”的战争是

A.英西战争 B.英荷战争 C。英法战争 D.普法战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和争夺。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是在1588年,A项错误;17~18世纪,荷兰和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B两项错误;这一时期的法国仍处于封建统治时期,普鲁士并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因此体现“制度优势"的是英法战争,故C项正确;D项错误.

11.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指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西班牙和葡萄牙并未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故A项错误;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指的是二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战后形成的北约和华约,故B项错误;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是在二战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全球化下,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从而不利于全球化,故D项正确。

12.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根据材料中“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说明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当时随着殖民扩张,英国有着广阔的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是最重要因素,故排除.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

13.下表是英国原棉进口量和棉布产量的变化情况表,据此可以认为

时间 英国原棉进口量 英国棉布产量

0。4亿码

20.25亿码

1785年 0。11亿磅

1850年 5.88亿磅

A.棉纺织业是英国的支柱产业 B。英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降低

C。工业革命促进生产能力提高 D.英国产业工人人数不断增加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领域开始,不能据此说明棉纺织业是英国的支柱产业,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伴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原棉进口量和棉布产量增多,不能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降低,故B项错误;材料中棉布产量提高,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能力,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英国产业工人的人数的增加,故D项错误.

14.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该项技术革命是

A.蒸汽机的改良

技术发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根据材料的时间“1883年"和“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结合选项分析可知是电力技术革命,故B项正确.

B.电力技术革命 C.内燃机的发明 D。通信

15.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材料中反映的是原料的出口、资本输出等方面,体现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美国经济的崛起,故B项错误;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确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信息已经超出欧洲的范围,故D项错误。

16.下列两幅图片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工厂制度的形成

【答案】C

B。世界市场的出现 C.垄断组织的形成D。殖民体系的扩张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的漫画可以看出当时是“弱肉强食”体现了兼并的现象,右图体现了国家的合作,因此可以判断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工厂制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世界市场出现于新航路开辟后,故B项错误;殖民体系的扩张在材料中不能准确体现,故D项错误。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17.鸦片战争后,对中国自然经济起解体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外国工业品的倾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导致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项正确;B、C、D三项主要是破坏了中国主权完整,故排除。

B。五处通商口岸的开放

C。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外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

18.“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轮船招商局

器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中“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可知强调的是军工企业,故C项正确;轮船招商局和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工业,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故排除A、B、D三项.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发昌机

19.我们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依据主要是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C.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D。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属于顺应历史潮流,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企业,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顺应历史潮流,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技属于近代化的范畴,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吸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D项错误。

20.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潮的影响 C。改良思想的推动 D。清政府政策放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甲午战后,由于大量赔款,清政府出现财政困难,所以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21.下图所示是1920年的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A.洋务运动兴起

资本主义产生

【答案】B

B.实业救国思潮 C.工人阶级诞生 D。民族【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提倡使用国货,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中“实业救国”的思想,故B项正确;我国的工人阶级诞生于鸦片战争后的外资企业,故C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故D项错误。

22.费正清教授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C。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战期间我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尽管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我国的民族工业经历了短暂的春天,一战结束后,随着列强卷土重来,我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冲击,再次衰落,所以“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社会性质没有变化.故D项正确。

B.地区分布不平衡

D。社会性质未根本改变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3.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解决资金、能源与材料问题,拨出专款组织国营工矿东迁,同时给部分私营企业以复员贷款。材料反映的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的政策 B。抗战时期经济生产的重新布局

C.抗战结束以后国民经济的恢复 D.解放战争时期官僚资本的膨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抗战结束后的国民政府的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提出的,当时并未出现国营工矿东迁,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对经济的重新布局,故B项错误;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将抗战时期的工矿企业东迁,同时积极支持一部分私营企业,体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官僚资本的发展,故D项错误。

24.“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材料中的“互助”“合作社”等信息可以判断指的是成立农业合作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合作社”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指的是建立人民公社,故C项错误;中共八大经济方针指的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5.下列有关建国后发行物资票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B.反映了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C。说明当时社会的物资比较匮乏 D。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建国后的计划经济建设.题目中的图片反映了发行定量油票,体现了当时物资匮乏,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油票不能说明当时崇尚节俭,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26.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词语。下列流行词语与时间对应不正确的是

A.大跃进-—20世纪50年代 B。市场经济--20世纪60年代

C。个体户--20世纪80年代 D。网民-—21世纪初

【答案】B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发展的,不是60年代,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27.1960年冬,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下列对这一方针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生产力破坏

B.目的是巩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取得的成果

C.重心是继续提高经济建设速度和公有化程度

D.结果是到1961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新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1960年实行的“八字方针"。

八字方针主要是调整工业和农业发展比例问题,主要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对生产力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目的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故B项错误;C项仍是“左”倾错误的延续,故C项错误;我国的经济恢复指的是1951年,故D项错误。

28.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仅仅获得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并未获得所有权,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产品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并不是全部归为农民,故C、D两项错误.

29.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第一扇窗”比喻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

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1979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与题目时间不符,故排除.

30.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C。先后实施改革开放

【答案】D

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根据图表分析,1980年主要是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是推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31.经济特区的“特”是指

A。特殊的经济政策

C。特殊的地理位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指的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制度,故A项正确.

B。特殊的社会制度

D.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

32.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贷款,从而打破了自1969年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这一改变发生的背景是

A.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B。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经济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根据材料中“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向比利时贷款”可知其背景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故B项正确;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之后,故C项错误;我国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仍受计划经济的束缚,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3题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图中的漫画反映了清朝的什么经济政策?结合所学说明实行该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1842年签订《南京条鸦片战争后在上海的外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结合材料二图片,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及取得的成就.

【答案】(1)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2)西方列强通过侵略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得的特权,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中国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3)原因:汲取半闭关导致发展落后的教训;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观需要;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成就: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高丰富人民生活;加入APEC和WTO。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由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第(1)问,根据材料漫画可知是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2)问,主要是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利用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第(3)问,第一小问,主要结合近代闭关锁国的弊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和当时的国际局势分析;第二小问,主要是积极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等。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材料一图示反映了从1801年至1851年的50年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必修2历史图册》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根据材料二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内地和西部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中西部占68%。

1956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在此期间,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兴建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并分析这种布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农业人口减少,工业人口增加。工业革命使人类工业化迅猛发展。

(2)特点: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沿江沿海城市.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专制,民国政府发展实业;“二十一条”引发国人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布局特点:大中型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中西部.

原因:原来的布局不合理,旧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对付未来战争的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发展。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图表可以看出当时农业人口减少,工业人口增加,主要是因为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迅速发展。

第(2)问,根据材料二地图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沿海,以轻工业为主.第二小问,主要从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方面回答。

第(3)问,根据材料三可知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内地.主要是改变新中国成立之初分布在沿海,内地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1)材料一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什么经济现象?请从世界市场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根据人民版《历史·必修Ⅱ》整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材料三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材料四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答案】(1)现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原因: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农产品产量。

(2)特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实行自由贸易,取消贸易壁垒的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确立。

(3)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技术革新建立在生产经验基础上。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科学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明代经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发展。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得出当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主要是因为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传入一些高产新品种,如玉米、番薯等。

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图表可以看出主要是由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而中国、印度等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附庸;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根据材料中“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和“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得出实行自由贸易。

第(3)问,根据材料三主要强调了科技与两次工业革命的结合程度。第(4)问,结合材料四中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的推动,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包括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对外侵略扩张和商品输出及资本输出等.

天津市宝坻一中、杨村一中、静海一中等六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7:55: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261362579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天津市宝坻一中、杨村一中、静海一中等六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天津市宝坻一中、杨村一中、静海一中等六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pdf

标签:中国   发展   材料   经济   考查   工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