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全科网]-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4-01-04 07:26:49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4日发(作者:熊维尼)

[苏科全科网]-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苏科全科网]-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第一篇:[苏科全科网]-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5.3.1平行线的性质 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教学说课活动.我所说的课题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我从以下方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思想.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这三个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很重要,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教材中设计的“思考”“探究”等活动,体现了课改的精神,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2)智能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对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实际问题的深入和解决向学生渗透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及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突破关键:通过观察演示、度量等方法,让学生自己确认平行 线的性质公理的存在性和正确性;并通过讲解及练习解决平行线性质定

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在做中学”,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所以,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与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可采取引导发现法、讨论式、启发探索、主体互动相结合的教法.来源于:苏科全科网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归纳--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大容量和直观性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回顾平行线的判定.(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2)、设问: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来引入新课,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同时,开门见山较直接地提出了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实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二、探究新知: 2 1 l1 (1)、画平行线:

34 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

学生利坐标纸或用方格或笔记本上的横线画两条 6l2 平行线a∥b.

7 8 [设计意图]:画平行线的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明白确定

平行线性质的前提是要两条平行线,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l

3(2)、问题1:如何得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如可随意画1条直线c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如图的角.分小组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

【提问2】各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

写出我们的猜想: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如果直线a、b不平行,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设计意图]:此处运用测量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结论,体会数学结论得出来自于实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实验—归纳—验证”的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及学生创新、合作、探究的能力.3.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区别:

小组讨论并回答,老师要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关系来得出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得角的关系”

5、思考:你能用性质1,即“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出性质

2、性质3成立的道理吗?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如下:a 如图2,因为a∥b

所以∠1=∠2()2b

又∠3=(对顶角相等)所以∠2=∠3类似地,对于性质3,你能说出道理吗?多媒体演示,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填空.[设计意图]:揭示三个性质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同时也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能逐步进行简单的推理.

6、应用新知:【大屏幕】例1:

AB∥CD,∠1= ∠3 ,你能说出图中直线AC与BD的位置关系吗?

试一试,并说明理由.A B 例2:如图,平行光线AB、DE照射在平面镜上,经反射

得到

光线BC与EF,已知∠1= ∠2, ∠3= ∠4,则光线

BC与EF 1 平行吗?为什么?

C D

例题的教学步骤: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②、学

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③、教师适当分析;④、教师示

范解题过程.[设计意图]:本题有一定的逻辑

性,学生先分组合作交流回答本组解

法,然后我来以提问的方式来降低难

度,本题的解题过程可作出示范,但

一定要注意书写的规范,这个问题可帮助学生突破本节难点.

三、课堂练习: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了快速抢答、是真是假、猜猜看、填空、数学游戏五个栏目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B E

四、小结梳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这节课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能区分清楚吗?

学生自己先归纳后叙述.[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本节课学的知识与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整理.有利于学生加以区分和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 D (1)、教科书25页习题5.3第

2、

3、4题.(2)、如图,AB∥CD,∠1=45°

∠D=∠C依次求出∠D、∠C、∠B的度数.A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的

空间,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巩固、反思、提高学习

过程的习惯.六、板书设计: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与大家交流。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一》。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学目标】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是《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本节内容与已学的“相交线”、“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联系紧密,同时也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多边形”、“平行四边形”、“立体几何”等内容的重要基础,第三节研究平行线性质,既是相关内容的发展,同时又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标要求: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了解平行线性质的证明。

3.教材安排及处理: 课本内容分三段,一是平行线的性质一,二是有性质一推导出性质二和性质三,三是性质一的应用举例。在二十分钟微型课中,内容有点多,因此,略作调整,一是把性质

二、三的证明作为作业,二是把应用举例作为备用练习,三是整

节课让学生主要探究性质一及性质一的简单应用。

4.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 要求和对教材结构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如下目标:

知识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并会用性质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在学习中形成符号意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在探索中发现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总结概括出平行线的性质一

情感态度: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在运用中感受数学价值

5. 教学重点:依据教学目标和本节课内容在全章中地位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1

教学难点:依据教学经验和本节内容的特点平行线的性质1的灵活运用及其用符号语言表达性质一

二、说教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新课程理念,我选择了“导学练动态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设置了“情景诱导----探究指导-----展示归纳----变式练习----小结作业”等五个环节。课堂开始设置了问题情景,从平行线的定义及其判定导入,由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推出线之间的平行关系,设问若已知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之后设置了几个探究问题,学生探究后展示,教师归纳,学生练习,展示教师纠错等让学生感知、理解、深化应用平行线性质一。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设计。在第一个环节中,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数学思考,让他们融入课堂学习。探究指导环节,通

过问题串让学生经历问题的产生,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归纳中培养学生规范的使用数学语言能力,使他们学会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几何语言的之间转化,初步学会与人交流,对于同学解答的质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变式练习中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情境性和多变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小结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复习整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诱导

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定义及其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知道了可以通过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线之间的位置关系。那么,已知两直线平行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二)、探究指导

学生按照探究题纲中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后,到学生中辅导,发现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困难,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探究题纲:

1、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两条平行线,并任画一条截线。

2、量一量,你画的图形中的四组同位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3、猜一猜,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得同位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用一句话概括你的发现?并且用符号语言表示他们?

4、和同桌交流一下,看他是否有同样的发现?并说一说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想。

5、如图,直线a∥b,c是截线,∠1=600,那么∠2=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三)、展示归纳

1、找有问题或有困难的学生按照提纲逐题展示,教师配合,学生

说教师板书;

2、发动全班同学评价、补充(要注意用语的规范);

3、全部展示完毕,教师对本段内容作必要的补充、梳理。

(四)、变式练习

逐题出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教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后到学生中指导,及时纠错。完成练习后,教师找有问题的学生展示,发动全班学生评价补充。练习完毕后,教师做必要的强调补充。

附练习提纲:

1、如图,直线a∥b,∠1=540,求∠2 、∠3 、∠4各是多少度?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2、如图,△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E=600,∠B=600,∠AED=400,①、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②、∠C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

(五)、小结作业

今天你有何收获,你对同学们有何提醒?

板书设计: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1、 板书平行线的性质1

2、 性质1运用符号语言表示

3、 帮助学生思考的图形

第三篇:苏科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1.三条性质的推导.

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时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

二、实践探究

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

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

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

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详尽分析后,让学生写出猜想.

4.学生验证猜测.

学生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5.师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板书.

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相等.

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让学生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

因为a∥b, 因为∠1=∠2,

所以∠1=∠2, 所以a∥b.

因为a∥b, 因为∠2=∠3,

所以∠2=∠3, 所以a∥b.

因为a∥b, 因为∠2+∠4=180°,

所以∠2+∠4=180°, 所以a∥b.

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

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纳: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

由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角的关系是条件,两直线平行是结论.

由已知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的论述是平行线的性质,这里两直线平行是条件,角的关系是结论.

7.进一步研究平行线三条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师:大家能根据性质1,推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吗?

结合上图,教师启发分析:考察性质

1、性质2的结论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1换成∠3,教师再问∠1与∠3有什么关系?并完成说理过程,教师纠正学生错误,规范地给出说理过程.

因为a∥b,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

教师说明:这是有两步的说理,第一步推理根据平行线性质1,第二步推理的条件不仅有∠1=∠2,还有∠3=∠1.∠2=∠3是根据等式性质.根据等式性质得到的结论可以不写理由.

学生仿照以下说理,说出如何根据性质1得到性质3的道理.

8.平行线性质应用.

第四篇:《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宝石二小:田小亮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综合组第1组30号,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线的性质》(板

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课标、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八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说课标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讲解下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而自主探索平行线的其他性质。

在教学活动中,新课标要求应该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注重对平行线性质推导和探索本身的理解,而不是追求探索的数量和技巧。

二、说教材

《平行线的性质》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第三小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性质进行验证,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一性质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平行线的另外两个性质。

三、说学情

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中学,这里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新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探索活动也有很高的激情。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也学会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非常难学。

四、说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由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新技术教学法:在空间与图形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3、鼓励和表扬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说教具学具

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条件我主要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主要用“三线八角”的木条学具来分析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学生通过经历“三线八角”木条学具的探索,更能容易的对平行线的性质加以运用。

七、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生活中的电是通过两条互相平行的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输电线路在某处转了一个弯,已知转弯后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和原来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之间的夹角是130°,那么这条导线和原来的另一条导线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呢?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就很容易知道答案了。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来引入新课的目的,一是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由此设问: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由此引入新课。

2、探索新知

(1)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一下同位角,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猜想同位角之间的关系。画平行线的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明白确定平行线性质的前提是要两条平行线,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2)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一。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推导出下面两个性质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讲解推导过程。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推理验证所猜测的结论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帮助。

(4)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区别:

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关系来得出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得角的关系”

3、知识运用

(1)解决引入时提出的问题

(2)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P50做一做,后全班评价。

(3)练习

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性质的用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此处知识点更加熟悉。

4、回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这节课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能区分清楚吗?

通过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本节课学的知识与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整理。有利于学生加以区分和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5、作业设计

P51 习题2.5第

2、3题

八、说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性质2:

性质3:

2.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这样设计板书,既简洁明了,又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很容易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便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见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第一课时

教师:曾兴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三节。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命题等,其中平行线的性质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是在接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讲述平行线的性质,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过程与方法

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二、 说教法和学法

1、 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我选用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主体互动开展教学,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获取知识,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 学法分析

通过本节课平行线性质的学习,让学生领悟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图形进行观察、探究、比较、综合、归纳。转化成一种理性认识,成为所需的结论和方法。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流程分七个部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探究,合作交流、判定性质,对比记忆、巩固运用新知、归纳小结、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提问:满足什么条件,两条直线会平行?

2、填空:如图,∵∠1=∠2,

∴∥.()

3、反过来说,如果已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二、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1、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每人准备的横格纸)

(1)在横格纸上,任意选两条平行线作为直线 a∥b,在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 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通过测量,看看这对同位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再多画几条 截线试试。

(3)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能否不测量,采用其它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

(4)组内交流,相互解释,再以组为单位,汇总成果,全班展示。

实践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符号语言:如图,

∵a∥b,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教师活动:我们已经知道: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内错角、同旁内角会有什

么样的数量关系呢?能否用符号语言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呢? 学生活动:学生探索。

教师提示:可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来说明内错角、同胖内角的数量关系。

实践结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符号表示; 如图:

(1)∵a∥b,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a∥b,

∴∠1+∠3=180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试一试:

如图,直线

(1)若∠1=650,则∠4=,为什么?

(1)若∠1=650,则∠2=,为什么?

(2)若∠1=650,则∠3=,为什么?

三、判定性质,对比记忆

教师活动:

提问: 说说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和联系。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四、巩固运用新知

教师活动:做一做。

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

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1)∠

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

∠4呢?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学生活动:

第一层次:学生畅所欲言。

第二层次:教师引导,板演说理过程,由学生说明每一步的依据。

∵AB∥DE

∴∠1=()

∵,

∴∠2=∠4.()

∵∠2=∠4,

∴∥.()

五、归纳小结。

教师活动: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

本节主要内容;

1、平行线的性质。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六、课堂练习

教科书51页随堂练习

七、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53页习题

1、2题。

[苏科全科网]-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7:26: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244092579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科全科网]-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科全科网]-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pdf

标签:学生   平行线   性质   学习   直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