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公开课)2022年(5)

更新时间:2024-01-04 07:24:43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4日发(作者:护士xxx)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公开课)2022年(5)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

3.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达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

〔二〕难点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回忆所学内容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片1〕。

1.如图1,

〔1〕∵ 〔2〕∵ 〔3〕∵ 2.如图2,〔1〕 〔2〕 ,那么 〔〕,∴ 〔〕,∴

〔 〕.

〔 〕.

〔 〕.

与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 ,那么 与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图2 图3

3.如图3,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是 ,第二次拐的角 是多少度?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第3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给出是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

[板书]2。6 平行线的性质

的度数,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相反的问题,即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就 【教法说明】通过第1题,对上节所学判定定理进行复习,第2题为性质定理的推导做好铺垫,通过第3题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师: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思考。

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4〕,当同学们思考时,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

的平行线 ,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题得出规律的习惯。

【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 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图后,迅速地答出:这对同位角相等。

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呢?请同学们任画一条直线 ,使它截平行线与 有什么关系?

与 ,得同位角 、 ,利用量角器量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画出图形,并进行度量,答复出不管怎样画截线,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肯定结论。

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们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作为公理。

[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法说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根底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图5的图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会很容易地答出内错角相等,同分内角互补。

师:教师继续提问,你能论述为什么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同学举手答复。

【教法说明】在前面复习引入的第2题的根底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鼓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答复,给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时板书。

[板书]∵ ∵ 〔〕,∴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等量代换〕. 〔对项角相等〕,∴ 师: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平行线有怎样的性质呢?

学生活动:同学们积极举手答复以下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表达,板书:

[板书]两条平行经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推导同分内角是互补的,并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条性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生共同订正推导过程和第三条性质,形成正确板书。

[板书]∵ ∵ ∴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邻补角定义〕,

〔等量代换〕.

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在今后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们去解决、论述一些问题,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符号语言分别为:∵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 〔〕,∴在三条性质对应位置上.〕

〔〕,∴ 〔见图6〕,∴ 〔两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板书

尝试反响,稳固练习

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看复习引入的第3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活动:学生给出答案,并很快地说出理由.练习〔出示投影片2〕:

如图7,平行线 、 被直线 所截:

图7

〔1〕从可以知道为什么?

,可以知道

是多少度?为什么?〔2〕从 ,可以知道 , 是多少度?为什么?〔3〕从 是多少度, 【教法说明】练习目的是稳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完成练习〔出示投影片3〕。

如图8是梯形有上底的一局部,量得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 ,梯形另外

图8

学生活动: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

【教法说明】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梯形的两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来找 和 的大小.这里学生能够自己解题,教师防止包办代替,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生板演教师指正,在几何里我们每一步结论的得出都要有理有据,标准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修改学生的板演过程,可形成下面的板书。

[板书]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如图9,直线 〔1〕 〔2〕 〔3〕 .∴ 经过点 , , , .

变式练习〔出示投影片4〕

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 各等于多少度?

〔梯形定义〕,∴ ,

2.如图10, 、 、 、 〔1〕 〔2〕 时, 时, 、 、

在一条直线上, .

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把理由写成推理格式。

【教学说明】题目中的为什么,可以用语言表达,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好用推理格式说明.另外第2题在求得一个角后,另一个角的解法不惟一.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假设学生未想到用邻补角求解,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总结、扩展

〔出示投影片1第1题和投影片5〕完成并比较。

如图11,

〔1〕∵ ∴ 〔2〕∵ ∴ 〔3〕∵ ∴ 〔〕,

〔 〕.

〔〕,

〔 〕.

〔〕,

〔 〕.

学生活动:学生答复上述题目的同时,进行观察比较。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出示投影6〕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并能够说出前面是平行线的判定,后面是平行线的性质,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教法说明】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根底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稳固练习〔出示投影片7〕

1.如图12, , 是 上的一点, 是 和 上的一点, , .〔1〕 平行吗?为什么?

图12

〔2〕 是多少度?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口答.

【教法说明】这个题目是为了稳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的掌握.知道什么条件时用判定,什么条件时用性质、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解决问题。

2.4有理数的加法〔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那么,并能运用法那么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那么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那么.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那么.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加法法那么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根底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假设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方,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

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

(+3)+(+2)=+5.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

(-2)+(-1)=-3.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

(-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方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那么?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2~3分钟,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那么: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应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计算以下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7); (2)(-4)+(-7); (3)(+4)+(-7);

(4)(+9)+(-4);

(5)(+4)+(-4); (6)(+9)+(-2); (7)(-9)+(+2);

(8)(-9)+0;

(9)0+(+2); (10)0+0.

学生逐题口答后,教师小结: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那么.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

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解:(1) (-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那么的第2条计算)

=-(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以下各题:

(1)(-0.9)+(+1.5); (2)(+2.7)+(-3); (3)(-1.1)+(-2.9);

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那么.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

应用有理数加法法那么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七、练习设计

1.计算:

(1)(-10)+(+6); (2)(+12)+(-4); (3)(-5)+(-7); (4)(+6)+(+9);

(5)67+(-73); (6)(-84)+(-59); (7)33+48;

(8)(-56)+37.

2.计算:

(1)(-0.9)+(-2.7); (2)3.8+(-8.4);

(3)(-0.5)+3;

(4)3.29+1.78; (5)7+(-3.04);

(6)(-2.9)+(-0.31);

(7)(-9.18)+6.18; (8)4.23+(-6.77);

(9)(-0.78)+0.

4*.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5*.分别根据以下条件,利用|a|与|b|表示a与b的和:

(1)a>0,b>0; (2)

a<0,b<0;

(3)a>0,b<0,|a|>|b|; (4)a>0,b<0,|a|<|b|.

八、板书设计

2.4有理数的加法〔1〕

〔一〕知识回忆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九、教学后记

“有理数加法法那么〞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那么,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那么;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那么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那么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

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那么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

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那么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那么,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根本方法.

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那么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那么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那么〞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时机.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公开课)2022年(5)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7:24: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242822579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公开课)2022年(5).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公开课)2022年(5).pdf

标签:学生   平行线   性质   问题   教师   练习   进行   直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