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发(作者:诗人李白)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研究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XXX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XXX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
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XXX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2岁)
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2、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惟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XXX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题目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1
八、XXX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九、XXX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
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
十、影响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家庭、同伴和教师。
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XXX提出智利的二因素论即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二、XXX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三、流体智力:是指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
四、晶体智力:是指应用从社会文化中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
五、XXX认为智力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研究风格:是指研究者在完成研究任务时变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研究策略和研究倾向。
七、XXX提出研究风格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1、研究风格的生理因素:生理刺激:声
音、光线、温度;时间节律;感觉通道: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大脑的单侧化。
2、进修风格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
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几种经典的认知风格: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整体型和系列型、分类风格。
3、研究风格的社会因素:独立研究和结伴研究、竞争与合作、成人支持。
第四章行为主义研究理论
一、研究: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狭义指研究是由于练或反复经验而引起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二、XXX的经典性条件作用
2
1、原理:(p107)
2、第一信号系统刺激: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刺激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第二信号系统刺激: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3、在课堂中的应用:将快乐事
件作为研究任务的无条件刺激;帮助学生克服窘境;帮助学生拜托考试焦虑。
三、XXX的行为主义(创始人)
他认为行为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新刺激反应联结而形成的。实验——恐惧实验。四、XXX的联结主义
1、实验:饿猫打开迷笼的实验。
2、原理:
1)XXX根据其实验的结果提出联结主义研究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研究的实质在于形成这种刺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的,不需要以观念做中介。(试误说)
2)他提出了进修的效果律。(外加准备率和练律称为进修的定律)。3、应用:学校教诲就是让学生形成大量的刺激——反应联结(如乘法表),反复练这些联结,并且奖励这些联结(题海战术)。
五、XXX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1、基本过程: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并不取决于其事前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控制的。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
1)实验:将白鼠置于XXX的箱内,白鼠不断尝试,学会了按压杠杆而获取食物的反应,把强化(食物)与操作性反应联系起来,形成了操作性条件作用。(2)原理:XXX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基本原则相联系:第一;任何反应如果紧随以强化刺激,该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第二,任何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3、应用:XXX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塑造行为的过程;明确表述教学目标所涉及的行为;改变不良行为,塑造新行为;对行为的自我调节或办理。
六、比较两种操作性条件作用(p115)
七、班杜拉最早提出社会进修理论,由于这类理论使用诸如信念、期望、影象以及自我强化等认知因素来说明社会进修过程,目前被看作社会认知理论,属于新行为主义。
3
八、社会认知理论对进修和行为表现提出了这样三个阶段:个性、行为和情况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进修与表现是不能等同的,进修能够分为参与性进修与替代性进修。
九、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人、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
十、参与性研究: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做中学。十一、替代性研究: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研究。
十二、观察研究:是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研究。观察研究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
1)直接强化,提供了信息和诱因,并不增强行为;
2)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3)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
十四、经典条件作用中的强化。(109)
十五、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强化与惩罚
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表格p118)
十六、社会研究理论中的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第五章认知研究理论
一、研究的信息加工过程
1、XXX提出了进修信息加工过程。
2、影象的信息加工模型:来自情况的信息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受器,进入感觉登记器,或称为感觉影象。信息在人脑中
通过注意和识别进入人的短时影象。如果进修者不断的对信息进行重复,信息就进入了人的长时影象。
3、长时影象最少包括三个部分:情节影象、语义影象和程序影象。
二、进修的基本阶段
1、注意:在研究的开始,研究者首先要调节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对可能接触到的教学信息保持警觉和敏感,给予关注。
2、目标预期:研究者要明确所要达到的具体研究目标。这些目标或由学生确定,或由教师确定。
4
提取先前知识:研究者要针对当前的研究主题任务,回忆自己曾经研究过什么。4、选择性知觉:研究者感知教学信息,辨认重要的信息要素,将其识别和转化称为有意义的模式,纳入工作记忆之中。
5、语义编码:对进入工作角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同时联系长时影象中的有关知识,形成对新的信息的理解,然后存储到长时影象中去。
6、做出反应:在此环节上,研究者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所得的知识技能,完成某个活动。
7、反馈强化:如果研究者通过研究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将会获得积极的体验,从而起到强化的作用。
8、提取应用:此阶段可能在若干天之后进行,主要任务是提取运用所得的知识技能,推广应用到新的任务情境中。
三、增进知识的坚持
1、加工深度2、多元表征3、应用情境和研究情境的一致性
第二节知识的组织结构
一、认知结构
一)布鲁纳的认识结构思想
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关联的、非详细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一举,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他认为,对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的过程实践是“超越所给的信息”的过程。进修就是发展和调整内在的认知结构(编码系统)的过程。
与其认知结构的思想相联系,XXX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
二)XXX的认知结构与有意义进修
1、有意义研究
所谓有意义进修,是指在进修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进修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2、三种同化模式
1)下位进修
下位研究又称类属研究,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
2)上位研究
5
上位研究也叫总括研究,就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研究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
3)组合研究
三、先行组织者
XXX把先于某个研究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研究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它可以在研究者已有知识与需要研究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有效地同化、理解新研究的内容。
四、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原理等的说明。(理论的研究)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驾驶。(技能的进修)五、陈述性知识的结构
关于陈述性知识的组织结构,心理学家主要提出了三种构想:语义网络、理论和图式。
六、程序性知识的结构
XXX等提出,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系统的形式进行组织的。
所谓”产生式”,就是一些“条件-行动“的结合规则,他表明了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做出这类活动的条件。按照这类观点,要想有效地帮助进修者形成某种认知的或操作的技能,最紧张的是注意两个题目:1、必要的先前知识2、练加反馈
第六章建构主义研究理论
一、建构主义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
二、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P153
二)学生观
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三)研究观
1、研究的主动建构性
6
建构主义认为,研究不是从外界吸收知识的过程,二是研究者建构知识的过程。研究过程中的核心认知活动是高水平思维。
2、研究的社会互动性
研究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研究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P1553、研究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强点进修、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大概脱离红的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进修应该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三、进修的认知建构过程
生成性研究;认知灵活性理论与知识的深化、探究性研究
四、进修的社会建构过程
1、内化:即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来有意识地指引、掌握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2、认知学徒制:试图自创某些行业中师父带徒弟的传艺模式来使学生参与真实的情境性活动。
3、情境性研究具体特征:真实任务情境、情境化的过程、真正的互动合作、情景化的评价。
第七章人本主义研究理论及应用
一、XXX的需要研究理论
人的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需要的区分
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
成长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XXX的研究理论(以学生为中心)P185
一)教诲目标
二)意义进修
三)自由进修的原则
四)自由研究的促进方法
7
五)学生中心模式
四、人本主义进修的应用
1)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2)价值教育
3)创造性的培养
4)经验的进修
第八章研究动机
一、进修动机定义及分类
研究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研究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研究动机的分类:
1内部动机与内部动机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二、研究动机的个体因素
一)个体需要:包括成就需要、关系需要、自主需要
二)情绪状态:包括唤醒水平、好奇心、兴趣、焦虑
三)动机信念:包括自我效能感、能力观、目标定向、自我价值、归因倾向三、进修动机的情境因素P231
第九章知识建构
一、知识分类(P248—249):
一)陈述性知识(是什么。如历史时期、数字事实、事件、任务特征)、程序性知识(如何做。如数学计算法则、阅读策略、目标)和条件性知识(什时候,为什么)
二)显性知识(明确知识)和隐形知识(缄默知识)
二、知识进修的影响因素:(P252)
内部因素:先前知识、认知结构、进修动机和态度、进修的心向和定势
8
外部因素:研究材料的内容与形式、教师指导、研究情境
三、迁移(P267)
一)含义:是指一种研究对于另一种研究的影响。
二)迁徙的分类:
1、知识和理解的迁徙(如学会英语,有助于进修语法)和动作技能的迁徙(如学会弹钢琴有利于弹手风琴)
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3、正迁移和负迁移
4、特殊迁徙和非特殊迁徙
5、近迁移和远迁移
6、低通路迁移和高通路迁移
三)迁移影响因素(P272):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补充:1、研究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研究态度与定势4、个体的智力水平(四)为迁移而教(P276)在促进迁移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事项: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在每个新的单元研究之前为学生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如有可能可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并要学生了解某一阶段研究的目标。
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在教学内容的编排和教材的编排上,要注意在各个教学单元相对独立的情况下,提出各单元和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前后衔接。
3、教学对学生有意义: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要有价值要对学生离开学校走入社会有所帮助;教学过程要有趣味性,符合学生的研究特点和接受能力。
4、在各种情境下呈现多种实例5、有意识地XXX如何研究,灵活运用各种策略。
第十章题目解决与创造性
一、问题解决的分类(P282):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二:题目解决的过程(P288):1、开始意识到难题的存在2、识别出题目3、收集材料并对之分类整理,提出假设4、接受和拒绝试探性的假设5、形成和评价结论
三、问题解决的培养(P305):
9
1、创造适当气氛,鼓励主动质疑
2、提供难度适当的问题
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题目
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题目的惯
5、帮助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7、提供结构不良题目,培养解决实践题目的能力
8、训练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
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P314)
一)脑激励法
二)分合法:主要运用类比和隐喻的技术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形成不同观点(三)自由联想技术即教师提供一个刺激,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反应
第十一章自我调节研究
一、自我调节的寄义
指进修者自动激励自己并且自动使用适当的进修策略的进修。它不仅能够被看作一种动态的进修过程(或活动),也能够被视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进修能力。二、进修策略概述:指进修者为了提高进修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进修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如重复、抄写、做记录、画线等
精细加工策略:如释义、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举例、提问、答
疑等
组织策略:如组块编码、选择要点、列提纲、制作关系图等
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包括三个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自我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
自我监察策略:如自我查测、集中注意、监察领会状态等
自我调控策略:如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等
1
3、资源办理策略
1)时间办理策略:如建立时间表、设置进度目标
2)进修情况办理策略:如寻找固定地点、安静地点、有组织的地点等
3)努力状态办理策略:如将成败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强化、自我
坚持等
4)社会支持管理策略:如寻求教师/伙伴帮助、获得个别辅导、采用同伴/
小组进修策略等
三、自我调节进修的训练模式
一)、直接教学模式
1、寄义:直接教学模式是教师以尽大概直接的方式把事实、规则和动
作序列转达给学生的过程,主要由激起、讲演、练、反馈和迁徙等环
节构成
2、阅读策略直接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分三步,其中第二步是核心,它
又能够分三部分:直接讲解;示范;辅导学生正确运用阅读策略(二)、交互式教学模式
1、含义: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XXX和XXX1984年提出的,指教师
和学生轮流承担教的角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中心是小组谈论。
一般有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
2、交互式教学有四种策略
总结:总结段落内容
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题目
XXX:明确教材中的难点
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3、目的: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进修过程中去,教师先梳理一些榜样性行
为,示范四种主要策略,然后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学生尝试使用策略时
给以必要的帮助,起到一个增进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
1、含义:是在XXX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教学模式,它指教师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进修目标之间建立一种
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帮助学生一步步把研究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
水平,最后实现学生自主研究的教学模式
2、举例:如在教学生列提纲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训练
11
提供一个几乎完整的提纲,需要学生听课或阅读时填写一些
支持性的细节
提供一个只有主题的提纲,要求学生填写所有的支持性的细
节
只提供撑持性细节,而要求学生填写主要的观点
四)、脚本式合作
1、含义:许多学生可能已经发现,当自己和同学讨论所读到的和所听
到的材料时,获益匪浅。XXX等人通过实验研究,将这类进修形式规
范化了,并称之为“脚本式合作“模式,它是指学生两两配对进行研究
的方式,几乎能运用在阅读、数学问题解决和写作等所有的研究任务上
第十二章品德进修
一、XXX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他律道德阶段/道德现实主义(年幼者)
1)给予强迫的关系,如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
务于成人或规则就是对的
3)根据要禁止或惩罚的事来定义道德错误
4)错误的程度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
5)在同伴中的侵犯性应受到内部权威的惩罚
6)儿童应服从规则,因为是那些权威者制定的规则
2、自律道德阶段/合作的道德(年长者)
1)基于自主个体间的平等合作与相互认同的关系
2)把规则看成是灵活的,彼此都认可的,是能够协商的,与合作以及相互尊重
的原则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就是对的
3)依据违背了合作精神来定义道德错误
4)考虑到犯错误者的想法来评定错误
5)同伴的侵犯性应受到受害者方报复性行为的惩罚
6)儿童应效率规则,由于大家都关怀其他人的权利
二、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期六段论(P365)
12
1)、前俗道德水平:具有关于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主要从行动结果及自身的利害关心来判断是非
惩罚和效率的定向阶段
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
2)、俗道德水平:遵从道德准则和社会俗,关注社会需要和价值观中个人的地位或作用
寻求认可阶段
遵守法则阶段
3)、后俗道德水平:这一阶段完全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三、常见的道德题目
作弊行为(P382)
进犯性行为:工具性进犯、敌意性进犯(P383)
自杀行为(P385)
第十三章有效研究
有效研究:是指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研究,它的目的是为了花更少的时间,学到的更多、更牢、更好,用正确的研究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分类:布卢姆(前三个领域)
1、认知领域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
2、情感领域的目标:根据价值观内化的程度分为五个水平: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个性化。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东走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分为六个水平: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惯化。
4、人际关系领域:以人为中心的技能,指进修者有效地与其他人发生发生关系的能力。
教学模式
13
1、寄义: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的教学理论的,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形式、策略的模式化的教学活动结构。
2、两个维度:其主体研究活动的性质(是接受还是探究)。
其主体研究活动的社会互动程度(是个体还是社会)。3、分类:
1)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
先行组织者:先于进修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进修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进修任务关联。分为两类:陈述性的和比较性的。
2)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
发现研究:A.由XXX提出。
B.教学原则:教师要将研究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的难度与逻辑
顺序。
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进修动机。
C.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解答的假设。
检验假设。
引出结论。
探究性进修:A.由XXX倡导。
B.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进修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
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研究方式。
C.探究性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形成假设。
收集数据、分析整理。
验证假设、形成说明。
组织结论、展示交流。
评价结果、反思探究。
D.探究训练环节:面对问题情境
14
提出假设,收集资料
形成说明,作出结论
分析探究过程。
个体化进修:A.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进修的一种模式。
B.环节:诊断每个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进修不足
在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
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C.经典的个体化进修模式:程序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掌握研究
独立研究
适应性进修
个别辅导:同伴辅导、成人辅导。(3)研究共同体取向的教学模式
进修配合体指一个由进修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配合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进修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进修资源,配合完成一定的进修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增进的人及联系。
合作研究:A.合作研究的基本要素:积极的相互依赖
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
个人责任
社会技能
小组自加工
B.合作研究方法:学生小组—成就分组
小组—游戏—锦标赛
花锯式合作
集体研究
15
小组辅助个别化研究
合作性整合阅读和作文
基于问题研究:A.指一种让学生通过解决不一定具有正确答案的真实性问题而获
取只是的教学模式。简称PBL。
B.过程:创设情境、确定问题、研究问题、成果展示、评价与反
思等。
第十六章教师心理
理想教师的品质:热情、热心、耐心、知识丰富、条理清晰。(自己写)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专业知识
2、教师的专业技能:A.教学认知能力:基础。
B.教学操作能力:包括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编制教学激
活的策略、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选择设计教学材料和教
学技术、课堂管理策略、教学效果评价策略。是教学能力
的集中体现。
C.教学监控能力:关键。
3、教师的专业情意:专业信念、专业情感(对学生的责任感、为人师表,不断
自我提高、与学生间的友爱信赖关系)、专业性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1、内部因素:压力信念;自我概念、对于冲突的态度、解决冲突的策略以及他的一般个性特征;自尊和自信。
2、外部因素:社会期望;工作压力
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6:0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196261329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