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性文章

更新时间:2024-01-04 03:45:12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4日发(作者:imnu)

说明性文章

说明文知识归类

河头店镇中心中学 曲智勇 2009.10

一、说明文的概念: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功能或阐明事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就叫做说明文。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事物的特征,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事理,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根据说明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所谓平实说明,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所谓生动说明,就是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对事物进行生动形象的说明。其作用是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引出说明对象。如《大自然的语言》前两段就用了生动说明。第一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其作用是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为下文引出并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渲染和铺垫。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一般是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相结合,如《苏州园林》的语言既平实又生动。

三、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说”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如《中国石拱桥》是“总--分--总”式结构,《苏州园林》全文是“总--分”式结构,3、4、5、6、8、9段都是“总--分”结构,而3—6段这四个段落之间又是并列式结构。《大自然的语言》首段是“分—总”式结构。《向沙漠进军》第5段说明抵御风沙进攻的两种方法就采用了并列式结构。

2.层进式:指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文章的层次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层次间是不能随意调换顺序的。事理说明文多用层进式结构。如《向沙漠进军》就是层进式: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的前途如何。

四、说明文三要素:事物或事理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语言。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本质才能说明白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死海不死》第6段“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句中“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主要”说明除了约旦河这条最大的河源外,还有其他河流;去掉后就变成了死海的源头只有约旦河一条河流了,与实际不符,表达不准确,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又如2009年青岛中考语文阅读题《保暖的冰屋子》文章第2段写道,“据了解,刚开始点篝火的时候,屋里的墙壁和天花板会融化一些,但融化的只是一小薄层而已。”其中“据了解”一词不能去掉,为什么?因为“据了解”说明了“点篝火时屋里的变化”。这一情况是经过调查得知的,是依据别人的述说而来的,是有依据的;如果去掉,就会变成直接述说,混淆事实的来源(不能说明事实的来源),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数字有确数和约数两种。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达到了全面、精确的程度应该用确数说明,否则,就应用约数。约数是一种力求全面、精确的估计和推测,也是建立在科学计算和调查的基础上的。如《中国石拱桥》第5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句中三个数据用的是确数,语言准确严密。第4段“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句中用了“左右”,是因为对赵州桥的确切修建年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作者也不能肯定,但接近605年,所以只能用约数。用约数正是尊重客观事实,也显示了说明的科学性。

说 明 顺 序

1、时间顺序: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语言标志为表示时间的名词。包括:由早到晚,由春到冬,有古到今等。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就使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也采用了时间顺序:春—夏—秋—冬;《向沙漠进军》第三段也是时间顺序:明末清初——清朝乾隆年间——解放以前。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等依次进行说明。说明实体事物(建筑物)或者介绍名胜古迹,常采用这种顺序。说明建筑物,常采用下列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前到后,从外到内,东-南-西-北,由远及近,由中央到四周等。例如:《故宫博物院》按照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介绍。介绍名胜古迹,一般按照游踪或者居高临下,做俯瞰式解说。

3、逻辑顺序(逻辑,思维的规律):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常见的逻辑顺序有:

①由主要到次要:《向沙漠进军》第5段抵御风沙袭击的两个方法,《中国石拱桥》第9段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三个原因 。

②由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向沙漠进军》第4段。《苏州园林》第5段①句——②-⑥句。

③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第2段总说,3—9段分说)。

④由特点到用途:《向沙漠进军》第12段,前两句说明沙漠地区日照的特点,后三句说明日光的用途。

⑤由原因到结果:《死海不死》第8段(①句是“因”②③④句是“果”)《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

⑥从结果到原因:《死海不死》1—4段是“果”,5—6段是“因”。(人浮在海面上不会被淹死——海水浮力大——海水咸度很大——海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死海源头约旦河含有很多盐类。)

⑦从现象到本质:《死海不死》前三段说明现象,第四段讲本质。

⑧由内因到外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⑨从一般到特殊 ⑩从简单到复杂

说 明 方 法 及其 作 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说明方法。

1、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增强说服力。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中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本句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又如《死海不死》第4段,用三个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死海海水咸度很高的原因,富有说服力。第6段在说明说明死海的地形特点时举了四个数据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死海的长、宽、深。又如《向沙漠进军》第12段“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 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突出了沙漠地区日照时间特别长的特点。

2、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真切,便于读者理解。

常见的标志性词语有“如”“例如”“比如”等。 如“晕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的说明了晕能预示天气的特点。又如《 向沙漠进军 》11段 “沙漠地区地势平坦,风力很强。如新疆的星星峡、托克逊、达坂城都是著名的风口。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托克逊地方试制了半径两米的风力车,可以供发电、汲水、磨面之用。”

3、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从大小、数量、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其作用是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增强说服力。例如,“蓝鲸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体重多达170吨,相当于300头黄牛的体重。”

将人们熟悉的黄牛与不熟悉的鲸鱼进行体重对比,突出强调了蓝鲸体重之大,增强了说服力。

作比较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纵向比,也可以横相比。同类比较,如:太平洋所占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四倍。异类比较,如: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十二榀钢屋架 。又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中“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图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通过一般图书与缩微胶片进行了数字上的对比,突出说明了本段中心句“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打比方 就是用具体、形象的、人们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生疏的事物或深奥的事理,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明白、浅显易懂。通过比喻,可以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陌生的变为熟悉的,把深奥的变为浅显的,即把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给人以美的感受。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作比较和打比方这两种方法都要选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但构成方式和作用不同。作比较构成的基础是比较点,在同一个比较点上鉴别事物;打比方构成的基础是相似点,通过相似来联系两事物。比较下面两例:

a.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打比方)

b.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作比较)

一般来说,作比较与打比方在表述方式上有所不同,作用各异。作比较常常通过叙述或说明的方式将两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鉴别,把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突出的显示出来;而打比方则是通过描写的方式将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形象的感受,从而了解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5、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其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常见的标志性词语有“(一)、(二)、(三)”“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第四)”或者“第一、第二、第三”等。如《中国石拱桥》第5段说明赵州桥的四个特点以及第9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三个原因时就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的说明了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和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三个原因。《向沙漠进军》第4段,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为“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条理清楚的说明了沙漠进攻的两种方式。

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其作用是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准确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本质特征),使说明更严密。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又如“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准确地揭示了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7、作诠释

是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用通俗的语言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解释说明,使说明通俗易懂、清楚明白。如《看云识天气》中对“虹”的解释:“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条彩色圆弧,这就是‘虹’”。这句话用通俗的语言对虹的特征进行解释说明,使说明通俗易懂、清楚明白。 又如:“蟋蟀,又名促织、蛐蛐,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是一种很常见的昆虫。体长15至20毫米左右,具有一般昆虫的所有特征:一对长长的丝状触须,一对油黑发亮的翅膀,三对强健善跳的足。”

下定义和作诠释这两种说明尽管都以通俗简洁的语言去说明事物的特点,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异,显示出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此外,下定义还可用公式来表示: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属概念”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属的大类,也就是归类;“种差”就是在大类之中,被定义概念与同类相邻概念间的主要差别。如:“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液体”就是“属概念”,其余的说明部分是“种差”,也就是“水”与其他液体的差别。

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因此,从科学性的角度看,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

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下面举例比较说明。

A、食物 是 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B、激光 是 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食物的概念,它还可变为:“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 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果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 ,那就荒谬了,因为不是所有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的内容没有解说“晕”的本质特征,只是描摹了它的具体表象,因而是作诠释。

又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而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符合客观事实,因为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也有可能是冰雹。 由此可知,前一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

8、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其作用是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生动形象,增强可读性。如:《中国石拱桥》第9段末句“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尉惟肖。”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赵州桥上石刻狮子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生动形象,增强可读性。《苏州园林》第5段②句“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也是运用了摹状貌的方法。在表达方式上,摹状貌表现为描写。可以说,摹状貌就是对事物的外貌描写。

9、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只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其作用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具体可感。华罗庚《统筹方法》用三张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通过图表,直观形象清楚明了的说明了统筹方法的特征,

10、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例如《中国石拱桥》第5段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了赵州桥制造的奇特,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引用张鷟(zhuó)的话说明了赵州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超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

关于说明文的分类,现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根据各自的标准,对说明文有不同的分法。我们根据说明文的表现手法,大体上把它分为三类:一、阐释性说明文;二、述说性说明文;三、文艺性说明文。

从几个不同侧面来解说事物、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叫阐释性说明文。有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科学卫生、语言文艺等方面的知识性文字或教材、科学实验报告、器物使用说明等都属于这一类。

通过简述概况或情节来介绍事物的说明文叫述说性说明文。电影、电视剧各戏曲的剧情简介,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心的内容提要、连环画或某些摄影照片的解说词等都属于这一类。

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的说明文叫文艺性说明文。这类说明文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知识小品(或叫科学小品)、名胜古迹、文物的说明简介等都属于这一类。

一般说来,前两类的写法比较平实,重在对事物或事理的条分缕析的解说。后一类的写法活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

说明性文章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3:4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111112577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说明性文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说明性文章.pdf

标签:说明   事物   说明文   特征   方法   事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