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发(作者:小学语文二年级上)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一)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准确选用同义词(近义词),使语言丰富,避免重复,准确表达复杂的事物。汉语 的词汇极其丰富,其中大量同义词的存在更体现着汉语语言的发达。同义词使用得当,会 使遣词造句和表情达意更加准确、丰富和更富有表现力,能充分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感
情,使语言富有变化,收到积极的修辞效果。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弄巧成拙,甚至 适得其反。
2. 准确地运用专门术语。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术 语系统,它展现着本学科的特色和本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侧重点,因此术语的 使用也体现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造句要特别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性。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 达更连贯、更严密,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4.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还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 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在句子中一般作 定语、状语或补语。恰当使用这些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严密、科学。
5•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说明文中,有时使用表意精确的词语,有时使用表意模糊的语 言,要根据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而定。有些事物本身在不断变化着,有些事物人们的认 识暂时有限,如果太肯定,显得武断,运用模糊语言反而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和 人们的认识程度。
答题技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模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表态(“能否替换”,注意:绝大多数“不可以”)
(2) 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事理
(3) 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 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 学性。
女口:“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 “左右”等表 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经常,时常,偶尔等”
类型3、某个词语(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对策:首先应回答,不能删掉,“删掉这个词语后……”①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
说明原句意思是……);笑 (定性)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若删
去,意思变为……,与实际 /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太绝对了。
例如:《苏州园林》中“谁如果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是不该错过的。”这里的 “鉴赏”含义比“欣赏”“观赏”更丰富多了一层鉴别的含义。
例如:《向沙漠进军》中说:“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最主要”这个短 语。
表频率高低。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语,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 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 5:指示代词的含义。“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 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 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例句参考:
①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一一《向沙漠进军》
分析: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 重;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
② 桥(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宽约 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 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中国石拱桥》
分析:这一例句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表达。如“永定河上”不 能说成“永定河中”;“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 “与河流平行”;“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
③ “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由 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三十公里都变成沙 漠了。”“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 故。”——《向沙漠进军》
分析:“侵占”、“侵入”、“侵袭”用得十分精当,准确而具体地说明了沙漠对人 类的危害。三个词都是动词,意义相近,但程度上是有差异的。“侵入”指敌人进入境 内,“侵占”是说明用侵略手段占用别国领土,“侵袭”是侵入而袭击的意思。再从语义 连贯上考虑,各自用得很有分寸,相得益彰。
④ 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 沙。——《向沙漠进军》
分析:副词“还”用来修饰形容词“充沛”,表示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说得过去:同 我国西北地区相比是比较充足的,但和沿海地区相比则少得多。副词“多少”表程度,说 明数量不多,但仍有一定数量。这两个修饰性词语,准确地反映了“雨量”和“风沙”的 情况,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见,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 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⑤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 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中国石拱桥》
分析:“不但……而且……还……”这一组关联词语,层次清楚地说明了这种设计的 优越性。同时,递进关系的复句还进一步突出了“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
冲击”这一实用效果。可见,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以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 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
⑦《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石拱桥了。——《中国石拱桥》
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
分析:旅人桥的修建时间可能已无从考察,或者根据作者所见到的资料不能确切的知 道具体的建造时间,“大约”与“可能”就准确地表达出了这一意思。这是一种推测,只 是一种大概的情况。这类词主要有“大概、大约、可能”等,它只是对说明的情况提供一 种可能,不能具体确定属于哪种
情况。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二)
◎ ( 2011 •南充《地震与海啸的关系》)“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 1.5万次
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 100 次引起海啸。”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分析:不能删去。因为“大约”表示约数,说明在 1.5 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引起海啸 有 100次左右。如果删去,就变成完全确定发生了 100次,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笑(2011 •龙东《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第
源”中加点词“将”能否删去?为什么?
3段“ 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
分析:不能。“将”字表示对未来的预测。如果去掉就成了 20年后中国找不到可饮用
的水资源成为了现实,与原文意思不符。“将”字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 2011 •山东聊城《神奇的人体天网》)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 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 5000~10000
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 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 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 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上段中“比较”“大约”“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 分析:“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了解的程度。“大约”准确地说
明了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白血球大至的个数。“勇士”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性粒细 胞在人体内抵御病菌过程中,发挥的追踪、吞噬、毒杀病菌的作用。
2011 •浙江湖州《怪风揭秘》)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 1 )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分析:“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准确地说明了有一部 分怪风只要巧妙利用,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2)如果台风在空中产生带有垂直转轴的旋涡,就会形成龙卷风,这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 旋风,其破坏力远远大于台风。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 11 万
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 120米以外。
分析:“轻而易举”形容做事很容易,在文中是指龙卷风把
120米以外很容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龙卷风的威力之大。
11 万吨重的储油罐抛到
⑤(2010 •雅安市《麦坪遗址》)第二段中“目前”能否换成“日前”,为什么?附原 句:目前,(麦坪遗址)发掘面积已达 1.1 万多平方米,取得了重大成果,共发现商周墓 葬及新石器时期墓葬
173 座,发现房址 182座,灰坑 725 个,灰沟 54条,另有窑、灶、墙 等大量遗迹被发现,同时发现有陶、石、铜、玉器上万件,可以确认为一处大型的聚落遗 址。
分析:不能换。“目前”是指当前的一段时间,“日前”则指今天之前的几天。如果 替换,对发掘时间的限制就不符合实际,说明就不准确了。
®( 2010 •杭州《苏州园林》)“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中的“大多”能否换成 “全部”?为什么?
分析:不能替换。“大多”表范围,说明廊子无所依傍的很多,但也不排除有的廊子 有依傍;而“全部”指无一例外。如果替换,就与事实不相符合,说明就不准确了。
其他命题方式:基本上是能否删去、表达效果、能否替换三类题的变体,万变不离其宗, 扣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问什么答什么就可以了。
炉(2011 •滨州市《祸从天降,谁为真凶》)第②段“它(泥石流)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 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
分析:“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11 •资阳《非凡的蜻蜓》)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为什么?
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分析:“主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也不排除捕食其 他昆虫。
◎ ( 2010 •眉山市《闲话白菜》)“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句中的 “仅”若换成“全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分析:“仅”是限制范围的副词,表示入书的白菜食用方法只占全部食用方法的一小 部分。如果换成“全部”,就表示白菜所有食用方法才数百种,并且无一遗漏都已入书, 这不符合实际。
从以上题例可以看出,考试命题的类型大体包括能否删去,能否替换,表达效果等几 类,其答题的思路如下:
能否删去:第一步T表态,不能删去。
第二步T阐释原词表示的意思或内容。
第三步T如果删去,则变成了什么意思。
第四步T该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表达效果
:某某词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
(如果分值大、横线长,则要先解说一下该词的意思。)
能否替换:第一步T表态,不能替换。
第二步T阐释原词表示的意思或内容。
第三步T阐释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第四步T如果替换,就不符合实际,说明就不准确了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3:39: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107461328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