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说明的方法、《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人教

更新时间:2024-01-04 03:37:57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4日发(作者:心理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说明的方法、《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人教

word

初二语文说明文阅读、说明的方法、《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说明文阅读、说明的方法、《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

如果把“过河”比做说明目的,那么,恰当的说明方法就好比一座理想的桥,它能帮助人们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把事物阐述明白。当然,说明方法不是孤立的,它会在文章的说明中,与文章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说明方法有如下几种:

1.“下定义”是用科学性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的本质特征做周全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个判断句。下定义往往用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达,“某某是什么”,也可以用“某某叫什么”的形式来表述。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下定义要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不是所有的判断句都是下定义,比如“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风在沙漠向人类进攻中的作用,不属于科学性语言,不是下定义。又比如“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是解说语言的特征,不是下定义。看来,解说描绘的语言都不是下定义,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也能成立。下定义的作用是能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特的本质特征,属于概括说明。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中介绍风沙进攻的方式时说“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要注意的是给事物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眉目清楚、避免产生交叉重复的现象,分类完了还要加以说明。分类别的作用是能有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事物。

3.“作诠释”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如“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就是作诠释。

4.“列数字”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文章中如果出现的数字不是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般不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万人大会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这句话中“76米”“60米”是用列数字来说明大会堂体积的,作用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5.“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进行说明。这是最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前面常有“比如”“例如”“如”等标志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地说明事物。

6.“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来打比方。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7.“作比较”是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或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突出不同之处。例如《人类的语言》共三段,每段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仅以第1段为例,其中有说话与吃饭、走路的类比,对人类来说,这些都是平平常常的,但与别的高等动物相对比,又都是“极不平常”的,都体现了人类的特征。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8.“画图表”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例如《统筹方法》用了三幅“箭头图”来辅助文字说明,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总之,把握以上这些说明方法,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的、形象的,进一步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向沙漠进军

(一)学习重点

1 / 6

word

1. 学会识别和把握中心句,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把握本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本文所采用的各种说明方法,积累一些与沙漠有关的材料。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采用层进式结构,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沙漠的危害和治理沙漠的方法。并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征服沙漠的意义和美好前景。

(三)相关常识

目前,沙漠化威胁着地球1/3的陆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万公顷耕地变成沙漠,另有21万公顷肥沃耕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全世界大约有3亿至10亿人生活在易发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胁的地区。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共有37亿公顷土地已经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00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进?公里。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全部土地的22.4%受到风的侵蚀;在中东地区,这个百分比为35.5%;在世界X围内,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估计约250亿吨。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到21世纪初世界的可耕地将损失1/3。

多年来的滥碎乱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目前约有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顷草地,2000多公里的铁路,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元。据专家估计,如果照此下去,到2010年,我国将有?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为不毛之地。(比两个某某省还大)。

(四)学习过程

1. 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义。

提示找中心句的方法:一段中只有一个中心句。以短句居多,大多放段首,有时放段中或段尾。注意陈述性的段落有时没有中心句,那就须读者综合概括。

2. 理清作者的思路:课文按“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前途”这个思路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3. 细读课文(1—3)段思考。

①作者提出了要向沙漠进军其原因是什么?

②第(2—3)自然段说的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明确:向沙漠进军的原因是沙漠长期以来危害人类,而第2、3自然段举了国外以地中海,国内以某某地区为代表的两个地方受沙漠危害的情况,有根有据地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的这一点。

4. 精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讨论回答。

①作者指导人们到底采用一些什么样的方法治理沙漠?(即怎样向沙漠进军)

明确:从抵御、进攻到利用。

②这一部分的开头段说明了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文章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

明确:先让读者明白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即风沙的进攻主要是“游击战”、“阵地战”这两种方式,然后有的放矢地针对风沙危害的方式采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理。

③揣摩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作用。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2 / 6

word

明确:“刚”,限制说明禾苗出土时间很短。“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全部”,限制数量之大。“常常”、“两三次”、“有点”,说明一次大风沙袭击给农民的生产和收获带来的严重后果。就这一点讲征服沙漠刻不容缓。

5. 作者要说明“向沙漠进军”除了用清晰的思路,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层次外,更重要的是作者还善于恰当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明确:

(1)举例子:(例如: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举了“地中海”,“某某地区”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严重,这样使要说明的内容更明确,更具体。课文中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和例子很多。请大家重点掌握。)

(2)分类别:(如:风沙的进攻方式分“游击战”和“阵地战”二类。又如:介绍对沙漠采用“守势”时,又分两种方法: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②抵御沙粒进攻的方法二类等。提示学生注意:分类时要使用同一标准。并以“人”为例,说明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就不同。)

(3)打比方:(如:①将地中海沿岸比作西方文明的摇篮②把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比作“游击战”、“阵地战”。)

(4)作比较:(如:文章开头说:“过去人类没能征服沙漠”。而结尾处:“征服沙漠的理想会实现。又如:原来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如今却有部分地区逐渐变为了荒漠。)

(5)列数字(略)

(五)正确使用表示X围、程度的限制性的词语,更可准确的说明事理,做到表达严谨周密。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这“敌人”的性质就模糊不清;去掉“之一”,在阐述事理上就显得有些绝对。试指出下边各句中哪些限制性的词语是不能去掉的。如果去掉,在表达效果上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1.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

2.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3.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4. 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5. 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

(六)总结

像这样的事理说明文,作者巧妙地采用层进式结构,恰当运用中心句和多种说明方法,在语言上准确使用表数量、程度、X围的修饰限制语,使文章语言准确严密,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死海不死

(一)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科学小品。作者在说明死海的特征和形成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叙述和描写,使文章既不失其知识性、科学性,又具有生动性,可读性。

(二)内容结构

全文共有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说明死海的特征。

3 / 6

word

文章开篇先交代了死海的地理位置和一般特点:波涛起伏,无边无际。而后着重介绍了死海自身的特点:没有鱼虾,没有水草,指出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写死海中“令人惊叹”的现象:“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这就抓住了死海的特点进行说明。“死”与“不死”在这里相互对照,突出了死海的独特之处。

文章第3段引用了罗马统帅狄杜处决奴隶而奴隶们屡淹不死的传说,不但可以起到说明“死海不死”这一特点的作用,而且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文章第4段则是对“死海不死”这一特点的科学说明。统计数字表明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因而浮力大,淹不死人。

第二部分(第5~6段),说明死海形成的原因。

为了具体地说明死海的形成原因,文章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深而狭长的大裂谷的出现;其次是注入了含有很多矿物质的河水;第三是湖水不断蒸发,沉积的矿物质越积越多。

第三部分(第7~8段),说明死海的开发与前景。

这两段介绍死海的现状及将来。第7段,介绍人们现阶段对死海的开发和利用。从这一角度揭示死海不死,可谓颇具匠心。第8段,作者依据死海成因“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推测,由于海水蒸发量大于输入量,“在不久的将来……死海真的要死了。”这里的“死”是指死海的干涸(消失),这也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文章最终收束在死海的“死”上面,是作者构思的又一巧妙之处。它使读者在看到人类对死海的开发与利用的同时,更多地关心死海未来的命运。文章是在向人们敲起保护死海的警钟,激励人们为了死海“不死”,去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科学的研究。

(三)综述全文

全文自始至终围绕死海的“死”与“不死”展开说明,先说死海的“死”(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再说死海的“不死”(人不会被淹死,开发利用、出现生气),最后又说到死海的“死”(死海终将干涸),重点说“不死”,与标题呼应。标题“死海不死”既是文章的内容概括,又是文章的结构线索。

(四)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科学知识与奇异的现象、神奇的传说结合起来进行介绍,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1. 举例子。即举出实例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物或事理,让人信服。如第1段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寸草不生”的事例,说明死海的“死”。如第2段举出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会被淹死的典型例子,说明死海的“不死”。

2. 列数据。运用数字说明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数字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用得好,比文字说明更简明,更有说服力。为了科学地说明死海的本质特征──“咸度很高”,文章列举了四个数据,使文章精确、具体,具有科学性。

3. 引用。引用有关资料来作说明的依据或充实说明的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如“屡淹不死”的传说和死海形成的神话。运用这两个传说的目的,是配合对死海的说明。第一个传说是为了说明死海的本质特征。作者引用了奴隶们屡淹不死的传说,印证了死海海水浮力大、咸度高的特征,形象地说明了死海“不死”,使文章更有神奇色彩,增强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说明了死海的历史悠久。而引用先知鲁特的传说,是为了说明死海的成因。作者运用这个传说,除了使文章增添神秘色彩外,其目的还在于将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变化的幼稚认识与现代人的科学认识做对比,表明人类对死海成因的认识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者把4 / 6

word

这两个传说叙述得有声有色,这样的引用不但科学地说明了死海的特征,而且使文章生动形象。

【典型例题】

某某为什么会四季如春呢?(这是由某某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决定的。某某处在北纬30°以南的地区,终年接受太阳光热较多,而且均匀。夏季受西南风和东南风的暖湿气流影响,阴雨天多,日照少,地面温度不易上升;加上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气温随高度而降低,所以夏季温度不会很高。冬季某某等地上空盛行西风。这股______的气流把附近印度半岛的干暖空气引导过来。另外,某某地处某某东部,某某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_______北方冷空气南下,因而晴天多,空气干燥,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四季的气温也就比较均匀了。

1. 依次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强劲 阻塞 B. 强健 阻挡

C. 强劲 阻挡 D. 强健 阻塞

2. 能准确概括本文说明内容的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某某四季如春。 B. 某某夏季不热,冬季不冷。

C. 某某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D. 某某四季如春的原因。

3. 文中某某“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昆_________。

4. 某某的什么地形特点使得这个地方冬季不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5. 文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

A. 从主要到次要 B. 从概括到具体

C. 从本质到现象 D. 从部分到整体

6. 从内容看,本文属于哪一类说明文?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答案:

1. C 2. D 3. 列数字 夏季温度不会很高的一个原因

4. 某某地处某某东部,某某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

5. B 6. B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绿地是城市之肺。科学测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须由150平方米的绿叶面积提供,也就是说每人须依靠一株枝叶繁茂的乔木的产氧量而得以健康生存。在绿树成阴的城区,空气中的细菌可减少3至6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氢等有害气体被绿色植物□□、□□、□□,灰尘减少10%至27%,城市噪音减弱。清洁、安静的绿色世界有利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患者的调养和康复,人均寿命可延长2至3岁。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都市人,在园林化的环境中,中枢神经、呼吸、血流得到调节,视、听、嗅觉和思维的灵敏性得到增强。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一体的,绿树是人类生命之源。那些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树毁绿的人们,可曾意识到他们的举动无异于操利刃戳杀自己的心肺,残害自己的身躯啊!据专家的估算,我国某个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损失为620万个,经济损失达4亿元。如增加城市绿化,无疑可大大减少这笔损失。

1. 请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说明文字的中心句。

2. 选段的三个空格里,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A. 过滤 阻挡 吸收 B. 过滤 吸收 阻挡

5 / 6

word

C. 吸收 阻挡 过滤 D. 阻挡 过滤 吸收

3. 根据文意,下面对城市绿地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为人类提供氧气。

B. 可减少细菌、灰尘,减弱城市噪音。

C. 可使都市人视、听、嗅觉和思维的灵敏性得到增强,还能不断加快都市人的工作节奏。

D. 有利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者的调养和康复。

4. “据专家的估算”中加线词语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 绿地是城市之肺。

2. D

3. C

4. 不好。因为删去“专家的”,就影响了说明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

6 / 6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说明的方法、《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人教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3:3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106772459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说明的方法、《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人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说明的方法、《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人教.pdf

标签:说明   死海   沙漠   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