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更新时间:2024-01-04 00:33:11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4日发(作者:6k6k小游戏)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因为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中国人重视味道,也反映在日常言谈之中,如家庭宴客,一俟主要菜肴端上台面,主人常自谦地说:“菜烧得不好,不一定合您的口味。”他绝不会说:“菜的营养价值不高,卡路里不够。”

规范与随意

西方人于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故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牛排的味道从纽约到旧金山毫无二致,牛排的配菜也仅仅番茄、土豆、生菜有限的几种。再者,规范化的烹调要求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此外1995年第一期《海外文摘》刊载的《吃在荷兰》一文中还描述了“荷兰人家的厨房备有天平、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锅,调料架上排着整齐大小划一的几十种调味料瓶,就像个化学试验室。”

中国的烹调与之截然不同,不但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的风味与特色,就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其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特点有所不同。就是同一厨师做同一个菜,虽有其一己之成法,但也会依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用餐人的不同身份,加以调整(如冬季味浓郁,夏季味清淡,婚宴须色彩鲜艳,丧宴忌红色;穷汉杀馋应浓油厚汁,老饕会餐宜新鲜别致)。此外还会因厨师自己临场情绪的变化,做出某种即兴的发挥。所以,中国烹调不但不讲求精确到秒与克的规范化,而且还特别强调随意性。

分别与和合

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一书的序言中说:“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此一文化特征,亦体现于中西饮食文化之中。西菜中除少数汤菜,如俄式红菜汤(罗宋汤),是以多种荤素原料集一锅而熬之外,正菜中鱼就是鱼,鸡就是鸡,蜗牛就是蜗牛,牡蛎就是牡蛎。所谓“土豆烧牛肉”,不过是烧好的牛肉佐以煮熟的土豆,绝非集土豆牛肉于一锅而烧之。即使是调味的作料,如番茄酱、芥末糊、柠檬汁、辣酱油,也都是现吃现加。以上种种都体现了“西方重分别”。

机械性与趣味性

因为西方菜肴制作之规范化,烹调成为一种机械性的工作。肯德基老头炸鸡既要按方配料;油的温度,炸鸡的时间,也都要严格依规范行事,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性工作,他有如自动化装配线上的一名工人,甚至可由一机器人来代行其职。再者,西方人进食的目的首在摄取营养,只要营养够标准,其他尽可宽容,因而今日土豆牛排,明日牛排土豆,厨师在食客一无苛求极其宽容的态度下,每日重复着机械性的工作,当然无趣味可言。

烹调一直为中国人视为极大的乐趣,并以从事这个工作为充实人生的积极表现。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厨房”,烹调之于中国,简直与音乐、舞蹈、诗歌、绘画一样,拥有提升人生境界的伟大意义。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提起饮食文化,人们往往就想到"吃"。不错,饮食文化中包含着"吃",可"吃"并不能代表饮食文化,并不能包括饮食文化的整体。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人类饮食方面的思想、意识、观点、哲学、宗教、艺术等都在饮食文化的范围之内。所以,一个小小的"吃"字,绝包含不了上述博大精深的内容。

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很多新鲜事物涌入国门,其中当然也包括饮食文化。现今社会,很多人都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尝尝不同国家的食物,但真正了解饮食文化不同之处的人却不多。况且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浓缩,为了增强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的取长补短,我们更有必要去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点,所以,本小组抱着为大家的生活服务的态度,但因为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世界美食网等各大网站,广泛地收集资料,总结出中西饮食文化的特点,并努力给大家提出中肯的建议。

世界上有很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的特点,一个民族的特质,往往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我们中国人一向热情好客,大家围在一起吃一顿"大锅饭"似乎更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在席间,好客的主人则会一再地给客人挟菜,热情之状溢于言表。

而西方人和我们有大大的不同,他们而是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个小盘里,并不常习惯于给对方挟菜。周到的服务才是他们显示好客的方式。

营养万面来看,中国的饮食显得比较健康合理,他们是高纤维素,低脂肪糖的食品。而西方的饮食往往是高脂肪、高热量,但这并不说明他们不注意饮食健康。在保持食物天然营养方面,西方的一切烹调手法的确胜人一筹。比如说,西方人喜欢吃生菜,如蔬菜、水果、色拉,牛排也是西方人所衷爱的食物之一,在我们看来要把牛肉煮得熟透才可吃,而在西方人看来,不完全熟透的牛排,才能尽显其美味和丰富的营养,他们注意的是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在这一点,的确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种文化的形成都应具有一定的历史积累,一般历史往往就能造就一种饮食文化。中国有着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

精深,技术的高超,菜式的多样,造型的精致,的确令人惊叹。而西方的一些国家曾为一些国家的殖民地,并且汇集着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家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从而使西方的饮食文化成为一种综合性的饮食文化。

现在我们来说一下中国饮食和西方饮食的习俗。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万式。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同。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腺,草食即檀。"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燥除檀"(《吕氏春秋·本味》)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

史书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著,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著。"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己经使用筷子进食。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即简单经济,又很方便。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一种艺术创造。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西 式 餐 饮

法国,法国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墟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家。在此以前它是古罗马省,称为外高卢。当时就有一些典雅和罗马的有名厨师来到这里,奠定了法国菜的基础。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行的烩牛他核、煎嫩牛排及各种少司的制作方法等传到了法国,使法国菜更加丰富起来。由于历代法国国王崇尚美食,使得当时的法国名厨辈出,烹怔菱也很我,奠定了法式菜在西餐中的重要地位。但目前法餐却趋于保守,发展较为缓慢。

意大利,意大利地处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意大利的受精和食品加工业都很发达,其以面条,奶酪,色拉米肉肠著称于世。公元前2世纪后期,古罗马宫廷的膳房已形成庞大的队伍,并有很细的分工。厨师总管的身份与贵族大臣相同,烹调方法日臻完善,并发明了数十种少目的制作方法。时至今日,意大利菜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英国,英国的农业有发达,粮食每年主要靠进口,英国人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崇尚美食,因此英式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英国人也常自嘲自己不善烹调。但英式菜的早餐却很丰盛,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欢迎。另外,在国人喜欢喝茶,刀惯在下午3点左右吃茶点,一般是一杯红茶或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如遇朋友有伤心事,递上一杯好茶,是对朋友最好的安慰。

德国,德国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由日尔曼诸部落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家,中世纪时期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870年才真正统一。在生活上,德国人喜爱运动,所以食量较大,他们保留了以肉食为主的日尔曼遗风,德式菜看以丰盛实惠、朴实无华而著称。

中国饮食文化和西方饮食文化起源不同,受人们的观念影响不同,它们自然有很大差异。我们就从四方面来比较一下。

首先先说材料来源:

中国的饮食文化尽管博大精深,但其食物原料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中国的食物原料简单到只有一条原则,那就是:只要能吃,就是食物。换句话说,就是在自然环境中,目所能及大的大部分东西,都是食物,且大部分都是美食。

中华饮食分而又成三大食系。它们分别控制着北方、西南方和东南方。这三大食系又互相衍生分化,它最终定于它处的地理位置-东方。

相比之下,西方饮食文化的话题就轻松多了。发现他们的食物只有三样:马铃薯、牛和麦。想想看,面包、牛奶、奶酪、黄油、肉排、麦酒、包拉、薯条、还有什么呢?

中国自古的饮料便是酒和茶。酒就是用粮食经过发酵酿制而成,也就是白酒。而茶类,是用采的荷叶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而在西方,饮料分为软饮和硬饮料(含有酒精的饮料)。含酒精的主要有啤酒,还有果酒如葡萄酒等,与中国酿酒方法截然不同。至于软饮如汽水,果茶等,味道各异,制法也不同。但肯定是与中国饮料的制作方法有很大差异。中国饮品注重香醇,味道浓厚;而西方饮品注重品味及口感的刺激性。

中男的烹调方法可谓是博大精深,有各种不同的做法。需要加热的可以煎、炒、烹、炸、煮、蒸、炖、熬、烧、烤等;不需加热的可以凉拌、腌、酱等。而加工出的主食也很多,如蒸的

馒头、包子,煮的饺子、面条、汤圆,炒的面,烙的饼,还有特殊的如摊煎饼、烙烧饼、贴饽等。另外中国菜还用许多调味品,如盐、酱油、醋、黄酒、香油、面酱、麻酱、胡椒粉等,数不胜数。而在西方,主要烹调方法为炸、煮、烤,也有用肉熬出肉汁食用。凉的多是沙拉。而西方主食以面包为主,也有特殊的如通心粉、比萨饼等。而饭后,西方常一些甜点或冰淇淋(虽说冰淇淋源于中国,但毕竟盛于西方)。西方的菜所用的调味品除盐外主是酱、番茄酱、蛋黄酱等。中国食品讲究色、香、味、意、形,可以说是把菜当作一种艺术品,注意口味和香气,对烹调方法及方式要求较严格。而西方食品主要含有人所必需的营养,对于烹调方法以不很讲究,对于口味的要求也不高,加一些调味品即可,制作也很方便。

仅从饮食加工方法来看,中国的制作方法比较多样,讲究食用时的口味及香气给人的享受;而西方的制作方法较简单,只是食品所需食物,对于口味不很注重。

餐具

中国餐具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包括筷子、勺、碗、盘子、杯子等。这此餐具形状基本差不多,只不过有型号上的差导异,如筷子有长短,勺有大小,碗有深浅,盘有长圆,杯有盅盏等。

而西方餐具主要包括刀、叉、勺、杯、盘等。

用餐礼仪

中国的用餐礼仪分为两套:传统的和现代的。传统的礼仪如妇女不得在正桌吃饭,饭间不得说话,尊长在上座,卑下者夹菜不得先于尊长等,包含着不少封建主义思想,现在一般无人再提了。至于现代礼仪,主要是本着餐客间互相尊重的原则而约定俗成的,也就是日常所遵循的礼仪,在这里也就不过多介绍了。

下面以美国代表介绍一下西方的用餐礼仪。

美国人的用餐方式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餐桌上摆放有一幅餐刀和两幅餐叉,外边的餐叉供你吃色拉,里边的餐叉用于吃主食和其它点心食品,餐刀用来切肉食。如果你用手并用,应左手握叉,右手握刀,而且一次握刀时间不能太长。

以上就是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对比,从两者的对比中,我们也许能悟出文化的涵议。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它们虽然有着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是我们人类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阶段,是多年来各地人们总结而得来的。对于整个人类、整个社会、整个世界而言,它们有一个巨大的相同点--都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宝,都是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学习、掌握,应用于实际生活并加以继承和发展的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0:3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2995912576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pdf

标签:中国   饮食   烹调   食物   文化   营养   筷子   厨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