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更新时间:2024-01-04 00:32:49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4日发(作者:固执)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2

3

国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中西饮食文化不断发生碰撞与融合。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共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此期间必然会出现彼此不相适应的情况,也会出现彼此发生冲突的状况。比如,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文化误解。举个例子,在很多中国人眼中,肯德基,麦当劳,炸鸡腿,汉堡就是很典型的美国食品。而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的食物很繁杂。美国人一般而言吃墨西哥,中国,泰国和印度等亚洲食物。因此,本文将以美国为代表对比中西方饮食上的差异,主要从双方的饮食观念、饮食方式、饮食内容方面来具体研究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通过此研究,有利于加强中美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更能够消除两国人民交流中的障碍和误解,让人们对中西饮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彼此饮食文化的差异,不仅可以加强我们对国外文化的理解,还可以促进两国文化之间的交流。这使中西饮食文化能在交流中共同发展,彼此接纳,而且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注重菜肴的色、香、味俱全,不管营养的多与少,充足还是不充足,也不管各种营养成分的搭配,忽略了食物的最根本价值,这也是中国饮食文化最大的短处。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以追求“美味”为饮食的最高要义。所以,中国人会千方百计地把所有普通而又平常的菜品做出味道,添加特色。例如,川菜中的一个重要味型—“鱼香型”,就是用烧鱼时要用的葱、蒜、酒、醋、酱油等调料来炒肉丝、茄子、土豆泥等等,形成了川菜中的“鱼香肉丝”“鱼香茄子”等,但在菜中根本没有鱼。中国人更喜欢食物口味,而西方人更喜欢食物营养。林语堂曾说,英国人很少谈论吃,他们总是感到内疚,他们吃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吃动物是[林语堂本能,《吾国与吾民》(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227。]。在中国人的食物在不同的形状,颜色,味道。例如,许多人喜欢拍美味的食物,然后上传到互联网。他们只是赞美食物的味道在每个图片的描述,几乎没有人会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在许多情况下,食物不仅是生存和保持健康的东西,也是精神上的一种追求。不同的食物添加不同的成分来增加味道。西方讲究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不论饭菜的色、香、味、形如何,一定要保证有营养,讲究一天应该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中国应学习西方这种科学理性化的饮食观念,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取长补短,让中国饮食变得更好。

4

(二)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餐桌礼仪茶杯很大。自古以来,中国有一套复杂的礼仪,吃饭时。首先,就餐前的座位安排应特别注重礼仪。在家庭聚会中,长辈会安排坐在“最好的座位”。它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也反映了人类在饮食生活中的伦理美。中国人用筷子吃饭,用筷子有很多讲究。例如,不允许用筷子打碗或把筷子插在碗中间。吃完饭了以后,如果长辈还没吃完,晚辈就不能离开他们的座位。吃饭的时候应该注意,否则会被认为是粗鲁的。然而,有时中国人太好客了。主人喜欢劝客人喝酒,劝他们在宴会上吃东西。如果客人不喝酒或吃得少,他们会认为他们对客人不够周到。

但这是劝客人喝酒在西方是不礼貌的。 西方人喜欢喝酒,因此他们认为酒是美味的,神圣的。同时,西方人也有自己独特的礼仪。西方人比较简单,所以吃饭时要注意秩序。最大的礼仪是女士优先。这是绅士[陈芬森良好的体现,《西方饮食在中国》(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1。]。西餐没有什么复杂的礼仪。但西方人吃饭彬彬有礼,他们喝汤,没有任何声音,也不跟别人说话。

中西方餐桌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为外国举办晚宴是一项重要的交流活动。有时很容易打破礼仪稍有不慎,便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甚至损害国家。因此,我们应该对中西方餐桌礼仪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应该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形成更完整的餐桌礼仪。

三、饮食内容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宁可无肉,不可无豆”,这句谚语很好地体现了蔬菜类在中国饮食结构中的重要性。“常吃素,好养肚”也可以反映出这一点。根据西方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 多种,是西方的七倍。中国人之所以以植物为主菜,跟佛教有着很大的关系。佛教认为,动物是“生灵”,不可以杀死,更不可以吃,植物是“无灵”,所以就形成了以蔬菜为主的饮食结构。西方人一直坚持着着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以渔猎、养殖为主,采集、种植为辅,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在饮食方面,侧重于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以动物类菜品居多, 主要是牛肉、羊肉等为主的菜肴。与此同时,西方人喜爱冷食,餐桌上也会有沙拉、拼盘等凉菜。除此之外,西方人喜欢生吃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在中国人的餐桌上,肉类菜肴和奶类的比重明显增大,而西5

方人的餐桌上蔬菜的种类及份量也在显著增加,中西方的饮食结构渐趋合理化、营养化。

四、饮食文化产生的原因

(一)农业结构的差异

中国国土辽阔,历史悠久,地理环境多样,物产丰饶。这些有利的条件都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物产资源。我国的主食以稻米和小麦为主,另外小米、玉米、土豆和各种苕类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米线之外,各种面食,如馒头、面条以及各种粥类、饼类和千变万化的小吃类使得人们的餐桌绚丽多彩。中国饮食主食以水稻和小麦为主要原料的形势是由作物“南稻北粟”分布影响的。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百姓生活水平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肉食在中国饮食中占的比重较小。百姓的日常饮食以粮食和蔬菜为主,肉食为辅,通常在过节时才会去做美味的肉食。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暖湿气流给美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带来了丰富的降水,对于牧草生长来说很合适,耕地面积小于草原面积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其畜牧业发达,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欧洲西部受西风带控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降水比较均匀,不利于粮食作物及油料作物的生长,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因此,一般以畜牧业、花卉种植业等农业类型为主。欧洲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农作物以耐旱的小麦为主。这样的农业结构决定了西方人的饮食以肉食与面食为主。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者是抉择,也就是人们认定事物、判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价值观的不同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西方人更喜欢一个人吃饭。他们更喜欢个人主义,西方的饮食文化处于“分离”的状态。这与中国的分享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西餐桌上,人们也围坐在桌子旁,但每个人都有他或她自己的盘子,叉子和刀子,勺子。他们根据自己想要的东西把食物放进自己的盘子里然后吃。也有许多良好的餐桌礼仪,如吃悄悄和轻轻,不乱扔垃圾的桌子等。这说明西方人重视个人隐私,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目标高于对群体。也就是说,每个人只需要对自己负责,不需要服从任何其他集体,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何群体。西方人注重个性自由发展。他们也把个人作为发展的中心,强调个人的自由、热情和主动性。简单来说,人们只需要与他人交流,他们就对宴会感兴趣。如果他们不满意的对象或主题,他们可以寻找一个新的目标,无论何时何地。当然,他们不应该对任何人或团6

体负责。

众所周知,中国人喜欢大圆桌,在宴会中营造一种团结和谐的气氛。长期以来,中国人喜欢与家人和朋友分享食物、房间和其他东西。当晚餐开始时,主人通常会告诉客人菜肴的名字,并邀请参加者热情地品尝和品尝。与客人赞美菜的美味,使主机相当高兴。这种模式的文化正在经历数千年。事实上,内涵更像食物本身,也意味着统一、幸福和满足。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非常崇尚集体主义价值观。

集体主义在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人们追求个性和自由生活方式的独立发展,被认为是一种严肃的个人主义。在中国思想中,集体主义的概念也被提升为一种有价值的优秀品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定义是他们的情感,集体主义是忠诚和团结的象征,但个人主义总是代表自私和不忠。同样,人们相互敬酒、相互问候,反映了各种传统美德,如相互尊重、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与中华民族的团圆心态相吻合,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的“和谐”。

(三)哲学观念的差异

哲学体系在文化中是相当重要的。就西方制度而言,人们更倾向于形而上学。也就是说,世界是孤立的,静态的,片面的,一切都是孤立的,从来不改变。如果有任何变化,那只是数量和地点的变化,但这种变化的原因不是在事物内部而是事物之外。就是说,人们应该用最直接的方式看待事物,追求事物的透明性而不注重内部关系。在饮食文化中,它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给人们,没有任何华丽的点缀。无论是菜单还是摆盘,这都符合西方做事的原则。因此,当中国人与西方相处时,他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西方人是严谨的、顽固的。西方人认为营养是饮食的最高标准,这一概念进一步反映了他们的直接行为和思想。在形而上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西方人对现实与客观的追求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所以他们不关心艺术和创意的饮食。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传统哲学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是模糊而难以捉摸。它从不追求客观性和真实性,而是强调分寸、整体合作和适度。抽象的分寸感和适度性很难界定,但中国人在模糊概念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和平境界。在烹饪中,中国人注重整体的整合。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协调菜肴的各个部分,形成美味的食物。同时,经验也模糊,同一菜也可能有不同的味道中国人总是以经验把握菜肴,追求烹饪技艺的随意性和艺术性。

五、结语与启示

7

通过以上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列举和差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农业结构、价值观以及哲学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西方饮食文化。当然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具有相对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在的中国人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和科学性,西方人也开始注重食物的色香味意形俱全。饮食文化的交流正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中,并且充当着不同文化间的“传递带”。可以预料和展望,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将会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独有魅力,人们也将会享受到更美味、快捷、营养、健康的食品。

参考文献:

[1] 吴澎.中国饮食文化[ 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 张亚红.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M]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3] 刘建秋.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文化根源[J].消费导刊,2012,9(6):59-60

[4] 韩宪昌,王莉.探究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J].魅力中国,2014,12(2):134-135

[5] 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李曦,中国饮食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 赵红群,世界饮食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6

[8] 何宏,中外饮食文化,[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0:3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2995692576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中国   饮食   食物   人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