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高考文艺性散文的句意理解例析

更新时间:2023-12-31 14:44:0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中秋节用英语怎么说)

高考文艺性散文的句意理解例析

高考文艺性散文的句意理解例析

【内容概述】对高考文艺性散文句意的理解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中心句:总体感知,把握主旨;含蓄句揭微显隐,揣摩深意;描写句:对应分析,明确作用;修辞句:分析技法,体会效果。

自1991年以来,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就倍受高考命题者青睐。仅以全国春、秋两季高考统计,就考了11次之多!因此,对散文的备考就显得相当重要。大致说来,散文可分为文艺性散文和非文艺性散文两大类。其中,文艺性散文又以其小中见大的精巧构思、形散神聚的巧妙结构、优美隽永的精妙语言、多彩曼妙的感人意境而在高考中频频出现。文艺性散文的鉴赏点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高考实例,试就其中的句意理解谈点感受。

一、中心句:总体感知,把握主旨

所谓中心句,一般指总起句、过渡句、总括句、文眼句等。对这样句子的解读,首先应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其内容包括:

l、分清散文类别;2、把握话题范围;3、联系背景材料;4、理清思路脉络。

以上内容并不是孤立的,在总体感知中应综合运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在解读文章过程中,我们不妨思考两个问题:全文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

2001年全国卷考了散文《门》。其中第一题是这样设置的——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从标题看,本文属托物言志散文,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从语句出现的位置看,所提问题句在全文首句,属总起句,有引起下文和统摄全篇的作用,需在总体感知基础上把握主旨。通观全文,文章的思路是这样的:第一段,起始段,提出作者观点;第二段,紧承第一段,说明即使是人们最熟悉的家,也不知门后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第三段介绍各种各样的门,初步揭示门的象征意义;第四段介绍各种各样开门方式;第五段,集中阐释门的象征意义;第六段,集中阐释开门、关门的含义;第七段,进一步阐释人生就是由不断的开门和关门组成的;第八段,收束全文,进一步阐明关门所蕴涵的哲理。通过对文章思路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写“开门”“关门”的句子不少,但直接阐述“开门”“关门”含义的句子主要集中在第六、七、八段,特别是第六段:

原文: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由。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在对上文划线句的思考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

2000年的全国卷考了托物言志散文《长城》,其中有一题是这样设置的——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此题的正确解答同样离不开对文体整体思路和内容的确认、整合。文章第二段至第七段非常清楚,它是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象征意义的概括: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第八、九、十、十一段揭示

了现在长城的象征意义:自信、开放。所提问题在文章最末段,看见它是总括句,需联系全文思考,而题目提示也强调了这一点。通过分析,问题答案主要与揭示现在长城象征意义的有关段落有关,也即跟第八、九、十、十一段有关:

原文: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和体育明星。照相机喀嚓喀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宇,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我们逆向推求,第十一段的“但人们告诉我”与第十段的“你不语”呼应;第十段的“你不语”与第九段的两个问题照应;而第九段的两个问题又与第八段内容相关。通过以上分析,再对提问语句关键词做些揣摩,我们不难概括问题要点:①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②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

二、含蓄句:揭微显隐,揣摩深意

所谓含蓄句,往往有双层含义,字面义是明河,言外意是潜流;字面义是手段,言外意是目的。解释含蓄语句的途径多种多样:依靠语感,揣摩含蓄内容;联系语境,辨识含蓄内容;明确意图,剖析含蓄内容;结合背景,剖析含蓄内容,等等。不管运用哪条途径,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揭微显隐,揣摩句子深意。在具体解读过程中,我们不妨思考两个问题:句子的表层意是什么?深层意是什么?

2001年全国卷《门》中有这样的考题——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主要原因。

原文: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安AА闭庖槐冉闲缘χ?br> 同是《门》,还有这样一个问题——请说明“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在文中的意思。

原文: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从“一起放牧的马群”思考:因为是马群,所以缺少独立性;因为是放牧野外,所以缺少隐秘性:这就是句子的表层含义。关在门内的人为什么“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联系文中“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

象征”句,我们不难明确句子的深层意:“人是有思想感情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隐秘需求的”。

三、描写句:对应分析,明确作用

此处所谓的描写句是指运用环境描写的句子。对于这样的句子,我们不妨思考两个问题:句子运用什么描写?起到什么作用?需要明确,景物描写一般有这么一些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交代背景、推动情节、深化主题。

1991年全国卷考了《世间最美的坟墓》。其中一题是这样设计的——“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它提供了四个选项——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原文: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就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文中划线句运用的是景物描写方法,通过对应分析,我们不难从提供的以下选项中判定A、C、D三项是理解正确的。它们分别考查了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A、D项,渲染气氛;C项,烘托人物。

四、修辞句:分析技法,体会效果

本文所说的修辞句是指运用了语言辞格的句子。对于这样的句子,我们不妨思考两个问题:句子运用什么修辞?为了达到什么效果?

语言辞格及其作用我把它分为——描绘类生动形象: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强调突出:对偶、排比、反复,对比;语气类增强语气:反问、设问等。

1993年六省市卷考了《青菜》,其中有一题是这样设计的——作者为什么写孩子拔狗尾巴草、摘灯笼草、在黄瓜上刻伙伴的绰号?

原文: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思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决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荚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但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要鉴赏这道题,我们先要分析运用的技法,进而分析这种技法对表情达意的作用。通过分析,我们不难明确此句作用是:运用对比反衬,赞美青菜谦卑的美德。需特别说明,在散文中,在描写的主体物中出现穿插物,此穿插物的作用一般为对比、烘托。

1998年全国卷考了《报秋》,其中有一题是这样设计的——作者在第一段中使用了六个“便”,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原文: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就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了得!

此题也是考查对文章技巧的初步鉴赏。六个“便”连用,是反复的修辞方法。副词“便”既可以表示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又可以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联系原句,六个“便”紧密衔接了六个节气,中间甚至不用标点符号,读来一气贯通,给人以时光飞逝的真切感。因此,本题语言可这样组织:运用反复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衔接起来,强调时光飞逝。

综上所述,对高考文艺性散文句意的理解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中心句:总体感知,把握主旨;含蓄句:揭微显隐,揣摩深意;描写句:对应分析,明确作用;修辞句:分析技法,体会效果。

此外,结合具体语境具体分析,尽量写上表达技法,尽可能用文中语句作答也很重要。

高考文艺性散文的句意理解例析

本文发布于:2023-12-31 14:44: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0050472574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考文艺性散文的句意理解例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考文艺性散文的句意理解例析.pdf

上一篇:文意理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散文   描写   运用   象征   内容   分析   问题   作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