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

更新时间:2023-12-31 08:41:3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教师考核表个人总结)

《浅析“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

《浅析“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

摘要:家校社协同教育是以教育资源整合、传统优势互补、基本理念兼容,形成新的理念、协同、资源三方面共同体。在目前双减背景下完善家校社合作共育,需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合理判断孩子成长期望,促进达成减负共识,这对于学校具有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双减;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策略

引言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明确提出要在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这一政策的实施给家校社协同育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找到其内在问题和原因的同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尤为重要,全社会形成减负共识的同时,多方能够主动协调、同频共振,达到最佳育人效果,更好地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性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面临的困境

(一)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家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出生时就开始,因此家庭教育可以认为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其在情感、性格、价值观的培育方面具有教育优势。随着“双减”政策的推出,以及我国家庭教育立法制度的实施,全民受教育程度提升,家庭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得到大幅提升。但由于家长自身在专业性方

面的不足,“望子成龙”唯分数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家庭教育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社会教育方面

目前社会教育团体主要分为公益性社会教育团体、营利性社会教育团体。一方面,公益性社会教育团体对于育人工作的参与度不高,其资源的针对性、利用率不高,经费不足;另一方面,营利性社会教育团体往往以提升成绩为目标,往往存在专业人员少,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

(三)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教育主体缺位,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除了备、教、批、改、辅等日常教学工作外,还有各种教研活动以及其他临时性非教育教学工作,这些沉重的包袱直接导致教师的休息时间被严重挤占,很难腾出时间思考这些问题。二是能力的限制,数据显示,30.2%的班主任认为现有专业能力不足以满足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需求,能解决家长家庭教育问题的教师仅占26.4%。

二、“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思考

(一)提高家校社三方协作意识与能力

一方面,多方主体必须认识到合作能力的提升可使多方受益。家长对待家校合作的参与意愿、意识以及信念直接影响家校合作的效果,家长参与度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三方需增强沟通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学校和家庭需就学生在家或学校的真实表现、学习状态等内容相互坦诚交流,共同精准订制教育举措,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五项管理中的手机问题,青少年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无法自拔,若没有家校社共育之策,仅靠家长一方的管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双减”背景之下家校协同共育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有效配合,然而就目前来看,许多教师缺乏合作能力,甚至有部分教师家校协同胜任力明显不足。受袁柯曼等学者提出的“小学教师家校合作胜任力模型”启发,家校双方需要做到:首先,小学教师必须掌握必备的家校

合作基本知识与技能,也就是需要更进一步学习有关家校协同育人的相关知识;其次,双方需要具备家校合作的态度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双方需要积极互动提高实效性;第三,具备相关的个性与成就动机,学会主动在实践中多反思、多思考,从而获得进步和提升。

(二)健全相关教育政策法规,完善管理机制,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制度保障

颁布教育政策法规的目的在于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解决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也需要有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给予制度保障。自2021年以来,我国已经颁布了关于“双减”、家庭教育、课外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但还需要继续对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予以完善,以对家校社教育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保障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顺利实施。

(三)学生家长主体自发重参与

在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家长和学生主体的自发重体育参与不仅仅体现在身体锻炼层面,更是体现在:一、诉多元化体育需求,新时代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为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学生和家长主体有必要及时表达自己的体育诉求;二、增体育文化认同感,对体育文化有高认同感的青少年会对体育锻炼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社会化的途径,会更加自发地进行身体锻炼;三、塑体育参与内驱力,有着体育参与内驱力的青少年会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参与,少年强则国家强,乘势而上筑牢体育强国根基,夯实思想基础,像体育发达国家那样,让体育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

(四)多渠道交流,激活共育温度

①每天一个信息,每周一个电话。深入开展家校沟通工作,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细化沟通内容、沟通频率、沟通形式,完善沟通流程,通过微信、电话、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及时和家长交流近期教育教学安排、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②每人一次家访,每人一个档案。教师在家访前预先备课,过程中认

真做好情况记录,全面建立学生家访档案。老师针对家校交流合作中出现的困难,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困策略,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跟进,做好跟踪指导,让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有温度。

结束语

“双减”政策实施后,家校社教育面临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而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同时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育人方式的科学性,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晓钰.基于“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好家长,2022(10):9-11.

[2]陆文兰.“双减”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教育,2022(Z1):160.

[3]洪岩.“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建设[J].基础教育参考,2022(12):17-20.

《浅析“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

本文发布于:2023-12-31 08:41: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832972571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析“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析“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教育   协同   家校   家长   体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