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三年级日记150字)
简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传统教育具有极大的冲动,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应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提高教学效率,在此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应以培养“完整儿童”为教育目标,幼儿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启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传统教育持激进的批判态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具有极大的冲动,并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教育、教学问题的心理学视角。
1、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人本主义理论中的教育思想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罗杰斯认为教学应对学生整个人产生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是一种无形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差别,对学习关注的重点、所获得的体验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尊重学生个性,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在某些教学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在学习内容、方法上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正如罗杰斯认为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即人本主义教育家主张学生的“自主学习”,即就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者独立地、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主动地进行学习的过程。幼儿的自主学习,即指孩子在幼儿园中按自己的想法和心意,选择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地来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自主地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选择有效的组织活动形式,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3、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促进师幼共同成长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和睦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充分发展的条件。
因为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自发主动、热情活跃地投人到意义学习中,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促进作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培养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12-31 08:14: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816821322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简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简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