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与鸟的生活情缘

更新时间:2023-12-31 06:06:1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杨志卖刀歇后语)

苏州人与鸟的生活情缘

苏州人与鸟的生活情缘

记者 陶瑾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古人笔下,描绘鸟的诗词寄托着多少文人墨客的灵感和情怀。鸟是人类的朋友,如精灵般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依,花香鸟语的生活是惬意而陶然的。

老苏州爱养鸟,调教出好鸟更是人生一大乐事。苏州的“养鸟队伍”也在日益壮大,年轻化。养鸟,遛鸟,赛鸟,收藏鸟笼,制作鸟笼,苏州人的“玩鸟”生活总是这样充实,如此雅致。

养鸟情深,非独乐之事

临近冬日,万物萧条,鸟儿们明显安静了许多。这一时节,它们差不多换好了毛,补足了营养,只能来年春天,放声“高歌”。

画眉鸣声洪亮,能模仿多种鸟叫声。绣眼叫声婉转好听有如黄鹂一般,自古因啼声而广为饲养。鹩哥学会一口吴语,能够惊艳众人。听着悦耳的鸟叫声,人们心情舒畅,更是心灵的放松和涤净。

“鸟语花香皆良友,诗情画意最可人”,自古养鸟就上升到

文人雅趣的高度,一只上品的鸟,配以精致的笼子和古朴的食缸,便成一件雅俗共赏的艺术品。苏州人历来有养鸟的喜好,但由于养鸟花精力,普通老百姓很少有这份闲情雅致,因此,“提笼遛鸟”一度被误解为是“游手好闲”之人所为。改革开放以来,这一传统文化受到肯定,养鸟作为一件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养鸟并非独乐之事,鸟友们喜欢聚在一起交流“鸟经”。清晨的公园里,冲鸟的人格外多,比比哪只画眉叫得更响,看看哪家的鸟笼更为精致,哪只鸟笼是出自名家之手。养鸟人还常于茶馆闲坐,几杯香茗,几笼好鸟,几声笑语,几句寒暄,“小”生活相当精致。

过去住在老房子的时候,养鸟人更多一些,而且邻里间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走进小院,屋檐下一字排开挂上好几个鸟笼,各种鸣叫,好不热闹。现如今,很多养鸟人搬进了高楼,也渐渐中断了这一习惯。不过,养鸟这件事一旦爱上就很难“戒掉”,养鸟人还是要想将这一爱好进行到底。

这几年,苏州举办过三届“二省一市赛鸟大会”,来自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千只笼鸟相聚在吴地。现场不少养鸟人士说,笼养鸟具有可比性,使得养鸟人总是精益求精。养鸟给了他们充实的生活,安逸的享受。对于赛鸟会在春天举办,他们觉得甚好,春回大地,鸟类需要到大自然呼吸清新空气,感受暖暖春光。

养鸟人:吴文华

爱鸟:“李种”鸽、绣眼、黄腾鸟

心得:养鸟就是养心,全身心投入,玩出文化

吴文华,谐音“无文化”,朋友总是开玩笑地说。年过六旬的吴文华称自己是“苏州老玩童”,因为他玩的东西实在太多,紫砂壶、书画、玉器、竹木牙雕、蟋蟀、鸟类等等,后来他还收藏起鸟笼,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只,其中不少还是极其珍稀的。

对于养鸟,吴文华曾“如痴如醉”地喜欢,他全身心投入,父亲总说他玩心重。吴文华从小就喜欢养鸟,1961年从养白头翁鸟开始,观察鸟的生活习性,后来结识了一些苏州养鸟前辈,学到了不少养鸟知识,并开始饲养绣眼、画眉、黄腾鸟。

然而,最让他痴迷的鸟类还是鸽子。文革前吴文华就开始养鸽子,当时他正在念初中,有一天在学校里抓到了一只鸽子,便开始养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中国著名赛鸽家李梅龄,“当我见到李梅龄本人时,他是位矮小却清秀的老头,对人很和蔼,后来我们成为了朋友。”吴文华说,李梅龄是留洋的德医博士,有40年的养鸽史。1930年初,李梅龄委托德国亲友引进外国名种10羽,当时他用了4根金条才买下一只鸽子,并用海轮带回。后来,他培育出有自己特色的优良信鸽,形成中国一代名系“李梅龄系”。在中国参赛,

多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就这样,“李种”鸽威震中国几十年。

后来,李梅龄慷慨地将40几只“李种”鸽送给了吴文华。据吴文华描述,“李种”鸽有一定特征:体型中长,眼砂以深鸡黄为多,像红绒毯。鼻子呈V字形,羽色以深雨点居多,毛色光亮,抗水性强。有些翅膀两侧有绛毛,有相当数量的花头、白条。脚色为紫红色,脚趾甲有1—2只呈白色。“李种”鸽机警,有强烈的归巢欲,用它参加超远程比赛,飞行成绩相当好,是最理想的选手。

吴文华那时住在学士街,家里条件还算优越,所以鸽子就得到了很好的照料。文革时期买饲料十分困难,吴文华冒着枪声到农村从农民那买到了一二百斤稻谷,再辛苦地挑回来。然而,遭到了父亲的批评,认为这是奢侈和浪费。当兵过后,他才意识到养鸽的浪费,于是把爱鸽留给要好的朋友。部队归来,正值苏州赛鸽事业开始兴旺,赛事接踵而至。老朋友见面谈论的最多话题就是鸽子,这促使他又重新进入养鸽生涯。吴文华带着爱鸽参加了全国各地的比赛,获得了不少奖。他还参与举办了苏州第一届“贝贝贝”指定鸽赛,并参与创办《中华信鸽》杂志。

工作之余,他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鸽子身上,养鸽生活充实而快乐。吴文华说,对鸽子的训练尤为关键,要注意饲养的关心、饮食的卫生、放飞时间的固定、赛前短距离的

预放。培养一只鸽子至少两年,得有耐心和爱心。“我喜欢亲自喂养、放飞鸽子,而且时间有规律。早晨让爱鸽出棚,欣赏它们在蓝天飞翔的样子,幻想自己的战斗鸽群到时能飞出好成绩,沉浸其中。之后打扫鸽棚,下班回家后观察其生活习性,放飞并选出赛鸽。”

吴文华还常和鸽友们在一起侃侃而谈,兴致高时在赛前甚至通宵达旦地交流“鸽经”。养鸽让他交到了许多朋友,有一回内蒙朋友问他要鸽子,后来用洗衣机和冰箱交换了他两只优良血统的爱鸽。此外,他还“送鸽参军”,得到过一张“光荣入伍”的奖状。

干将路拆迁后,他也就放弃养鸽,将爱鸽全部送人。之后便一门心思玩起了鸟,饲养绣眼和黄腾鸟,黄腾鸟在无锡还拿过金奖,让他颇为自豪。

养鸟几十年,吴文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玩鸟当中,他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一只小鸟可以玩出文化,一只信鸽可以玩出中国特色。通过养鸟,他认识到办任何事都要认真,必要时还得有长远的计划。

养鸟人:陆巍

爱鸟:芙蓉鸟、画眉、鸽子

心得:鸟儿通人性,用心“伺候”

清晨,在别墅花园里,伴着香甜的桂花香,边饮茶边聆听清脆的鸟鸣,陆巍十分享受现在的生活。

陆巍是地地道道的老苏州,今年40出头的他,对花鸟鱼虫情有独钟。童年在麻雀、乌龟、青蛙、小鸟的陪伴下快乐地度过。在他的记忆中,家里曾经养过一只聪明的鹩哥,会在无意之间学人说话。电话铃一响,立马发出“喂……喂……”的叫声,有人敲门时便会说:“啥人吖”,学的最多的是“阿要买菜,买西瓜,卖旧货……”,叫声中略带吴语的腔调,逗人得很。

在陆巍看来,养好一只鸟,要花很多心血,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用责任心和爱心去呵护。鸟儿通人性,所以说,人要是不买鸟账,鸟也不会买人账。经常与鸟交流,亲切感油然而生。“以前住在桃花坞的时候,我养了一大群鸽子,从一只鸽子繁衍到六七十只。每天放飞鸽子,到点就飞回来。后来由于养鸽影响环境,打理起来也麻烦,便全部送了人。没想到,还有十几只依然每天飞回来等我喂食,让我很感动。”

如今,陆巍家里养2只芙蓉鸟、3只画眉。芙蓉鸟叫声动听,羽毛漂亮,最重要的是打理起来方便。画眉刚从河南大别山买回来时,画眉好斗,很难驯服。不过耐心饲养一段时间后,已经慢慢熟悉环境,变得听话不少。陆巍说,现在每天他都从早忙到晚,但过得很充实。给鸟洗澡,喂它吃自家的饲料,清理鸟笼,定期消毒。辛苦自不必说,但每天6点起床后,他把两只画眉分别放在前院和客厅,鸣叫声传来,犹如听着

悦耳动听的歌曲,陶醉其中。

“要有时间的话,我一定会出去冲鸟,特别是画眉,越‘冲’越爱叫。”陆巍偶尔会到公园、茶馆里冲鸟,让鸟儿互相鸣叫。有一次,他还拎着一只画眉到乡下田间,让它学虫和青蛙叫。

从养鸟到后来制作、收藏鸟笼,陆巍从中学到了不少。事实上,他从小就对工艺很感兴趣,读小学时,家对过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上海做颜料生意。老人喜欢养鸟,还经常和邻居分享他的“藏品”。“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只精美鸟笼,以及那只镂金的笼钩。后来我尝试做过鸟笼,可惜没做像。而我每次买紫檀去加工成家具或小件时,总会留下一段老料以备今后制作鸟笼时派上用场。”

陆巍说,他一直久仰苏派鸟笼大师——颜虎金,上世纪90年代在花鸟市场难得能看到他做的笼子。后来结识了颜虎金,成了忘年交。他的那些老料也在颜虎金的妙手下打造成了一只精致紫檀鸟笼,珍藏至今。而今,陆巍也在慢慢学习制作鸟笼,自家的车库成为工作室,摆放着一些做鸟笼的小型工具。晚上空时,他就在工作室反复琢磨、潜心制作。最近完成了第一个亲手制作的鸟笼,断断续续花了2个多月,期间他常到颜大师那儿取取经。

记者 陶瑾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古人笔下,描绘鸟的诗词寄托着多少文人墨客的灵感和情怀。鸟是人类的朋友,如精灵般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依,花香鸟语的生活是惬意而陶然的。

老苏州爱养鸟,调教出好鸟更是人生一大乐事。苏州的“养鸟队伍”也在日益壮大,年轻化。养鸟,遛鸟,赛鸟,收藏鸟笼,制作鸟笼,苏州人的“玩鸟”生活总是这样充实,如此雅致。

养鸟情深,非独乐之事

临近冬日,万物萧条,鸟儿们明显安静了许多。这一时节,它们差不多换好了毛,补足了营养,只能来年春天,放声“高歌”。

画眉鸣声洪亮,能模仿多种鸟叫声。绣眼叫声婉转好听有如黄鹂一般,自古因啼声而广为饲养。鹩哥学会一口吴语,能够惊艳众人。听着悦耳的鸟叫声,人们心情舒畅,更是心灵的放松和涤净。

“鸟语花香皆良友,诗情画意最可人”,自古养鸟就上升到文人雅趣的高度,一只上品的鸟,配以精致的笼子和古朴的食缸,便成一件雅俗共赏的艺术品。苏州人历来有养鸟的喜好,但由于养鸟花精力,普通老百姓很少有这份闲情雅致,因此,“提笼遛鸟”一度被误解为是“游手好闲”之人所为。改革开放以来,这一传统文化受到肯定,养鸟作为一件有益

于身心健康的事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养鸟并非独乐之事,鸟友们喜欢聚在一起交流“鸟经”。清晨的公园里,冲鸟的人格外多,比比哪只画眉叫得更响,看看哪家的鸟笼更为精致,哪只鸟笼是出自名家之手。养鸟人还常于茶馆闲坐,几杯香茗,几笼好鸟,几声笑语,几句寒暄,“小”生活相当精致。

过去住在老房子的时候,养鸟人更多一些,而且邻里间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走进小院,屋檐下一字排开挂上好几个鸟笼,各种鸣叫,好不热闹。现如今,很多养鸟人搬进了高楼,也渐渐中断了这一习惯。不过,养鸟这件事一旦爱上就很难“戒掉”,养鸟人还是要想将这一爱好进行到底。

这几年,苏州举办过三届“二省一市赛鸟大会”,来自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千只笼鸟相聚在吴地。现场不少养鸟人士说,笼养鸟具有可比性,使得养鸟人总是精益求精。养鸟给了他们充实的生活,安逸的享受。对于赛鸟会在春天举办,他们觉得甚好,春回大地,鸟类需要到大自然呼吸清新空气,感受暖暖春光。

养鸟人:吴文华

爱鸟:“李种”鸽、绣眼、黄腾鸟

心得:养鸟就是养心,全身心投入,玩出文化

吴文华,谐音“无文化”,朋友总是开玩笑地说。年过六旬的吴文华称自己是“苏州老玩童”,因为他玩的东西实在太

多,紫砂壶、书画、玉器、竹木牙雕、蟋蟀、鸟类等等,后来他还收藏起鸟笼,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只,其中不少还是极其珍稀的。

对于养鸟,吴文华曾“如痴如醉”地喜欢,他全身心投入,父亲总说他玩心重。吴文华从小就喜欢养鸟,1961年从养白头翁鸟开始,观察鸟的生活习性,后来结识了一些苏州养鸟前辈,学到了不少养鸟知识,并开始饲养绣眼、画眉、黄腾鸟。

然而,最让他痴迷的鸟类还是鸽子。文革前吴文华就开始养鸽子,当时他正在念初中,有一天在学校里抓到了一只鸽子,便开始养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中国著名赛鸽家李梅龄,“当我见到李梅龄本人时,他是位矮小却清秀的老头,对人很和蔼,后来我们成为了朋友。”吴文华说,李梅龄是留洋的德医博士,有40年的养鸽史。1930年初,李梅龄委托德国亲友引进外国名种10羽,当时他用了4根金条才买下一只鸽子,并用海轮带回。后来,他培育出有自己特色的优良信鸽,形成中国一代名系“李梅龄系”。在中国参赛,多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就这样,“李种”鸽威震中国几十年。

后来,李梅龄慷慨地将40几只“李种”鸽送给了吴文华。据吴文华描述,“李种”鸽有一定特征:体型中长,眼砂以深鸡黄为多,像红绒毯。鼻子呈V字形,羽色以深雨点居多,

毛色光亮,抗水性强。有些翅膀两侧有绛毛,有相当数量的花头、白条。脚色为紫红色,脚趾甲有1—2只呈白色。“李种”鸽机警,有强烈的归巢欲,用它参加超远程比赛,飞行成绩相当好,是最理想的选手。

吴文华那时住在学士街,家里条件还算优越,所以鸽子就得到了很好的照料。文革时期买饲料十分困难,吴文华冒着枪声到农村从农民那买到了一二百斤稻谷,再辛苦地挑回来。然而,遭到了父亲的批评,认为这是奢侈和浪费。当兵过后,他才意识到养鸽的浪费,于是把爱鸽留给要好的朋友。部队归来,正值苏州赛鸽事业开始兴旺,赛事接踵而至。老朋友见面谈论的最多话题就是鸽子,这促使他又重新进入养鸽生涯。吴文华带着爱鸽参加了全国各地的比赛,获得了不少奖。他还参与举办了苏州第一届“贝贝贝”指定鸽赛,并参与创办《中华信鸽》杂志。

工作之余,他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鸽子身上,养鸽生活充实而快乐。吴文华说,对鸽子的训练尤为关键,要注意饲养的关心、饮食的卫生、放飞时间的固定、赛前短距离的预放。培养一只鸽子至少两年,得有耐心和爱心。“我喜欢亲自喂养、放飞鸽子,而且时间有规律。早晨让爱鸽出棚,欣赏它们在蓝天飞翔的样子,幻想自己的战斗鸽群到时能飞出好成绩,沉浸其中。之后打扫鸽棚,下班回家后观察其生活习性,放飞并选出赛鸽。”

吴文华还常和鸽友们在一起侃侃而谈,兴致高时在赛前甚至通宵达旦地交流“鸽经”。养鸽让他交到了许多朋友,有一回内蒙朋友问他要鸽子,后来用洗衣机和冰箱交换了他两只优良血统的爱鸽。此外,他还“送鸽参军”,得到过一张“光荣入伍”的奖状。

干将路拆迁后,他也就放弃养鸽,将爱鸽全部送人。之后便一门心思玩起了鸟,饲养绣眼和黄腾鸟,黄腾鸟在无锡还拿过金奖,让他颇为自豪。

养鸟几十年,吴文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玩鸟当中,他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一只小鸟可以玩出文化,一只信鸽可以玩出中国特色。通过养鸟,他认识到办任何事都要认真,必要时还得有长远的计划。

养鸟人:陆巍

爱鸟:芙蓉鸟、画眉、鸽子

心得:鸟儿通人性,用心“伺候”

清晨,在别墅花园里,伴着香甜的桂花香,边饮茶边聆听清脆的鸟鸣,陆巍十分享受现在的生活。

陆巍是地地道道的老苏州,今年40出头的他,对花鸟鱼虫情有独钟。童年在麻雀、乌龟、青蛙、小鸟的陪伴下快乐地度过。在他的记忆中,家里曾经养过一只聪明的鹩哥,会在无意之间学人说话。电话铃一响,立马发出“喂……喂……”的叫声,有人敲门时便会说:“啥人吖”,学的最多的是“阿

要买菜,买西瓜,卖旧货……”,叫声中略带吴语的腔调,逗人得很。

在陆巍看来,养好一只鸟,要花很多心血,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用责任心和爱心去呵护。鸟儿通人性,所以说,人要是不买鸟账,鸟也不会买人账。经常与鸟交流,亲切感油然而生。“以前住在桃花坞的时候,我养了一大群鸽子,从一只鸽子繁衍到六七十只。每天放飞鸽子,到点就飞回来。后来由于养鸽影响环境,打理起来也麻烦,便全部送了人。没想到,还有十几只依然每天飞回来等我喂食,让我很感动。”

如今,陆巍家里养2只芙蓉鸟、3只画眉。芙蓉鸟叫声动听,羽毛漂亮,最重要的是打理起来方便。画眉刚从河南大别山买回来时,画眉好斗,很难驯服。不过耐心饲养一段时间后,已经慢慢熟悉环境,变得听话不少。陆巍说,现在每天他都从早忙到晚,但过得很充实。给鸟洗澡,喂它吃自家的饲料,清理鸟笼,定期消毒。辛苦自不必说,但每天6点起床后,他把两只画眉分别放在前院和客厅,鸣叫声传来,犹如听着悦耳动听的歌曲,陶醉其中。

“要有时间的话,我一定会出去冲鸟,特别是画眉,越‘冲’越爱叫。”陆巍偶尔会到公园、茶馆里冲鸟,让鸟儿互相鸣叫。有一次,他还拎着一只画眉到乡下田间,让它学虫和青蛙叫。

从养鸟到后来制作、收藏鸟笼,陆巍从中学到了不少。事实上,他从小就对工艺很感兴趣,读小学时,家对过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上海做颜料生意。老人喜欢养鸟,还经常和邻居分享他的“藏品”。“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只精美鸟笼,以及那只镂金的笼钩。后来我尝试做过鸟笼,可惜没做像。而我每次买紫檀去加工成家具或小件时,总会留下一段老料以备今后制作鸟笼时派上用场。”

陆巍说,他一直久仰苏派鸟笼大师——颜虎金,上世纪90年代在花鸟市场难得能看到他做的笼子。后来结识了颜虎金,成了忘年交。他的那些老料也在颜虎金的妙手下打造成了一只精致紫檀鸟笼,珍藏至今。而今,陆巍也在慢慢学习制作鸟笼,自家的车库成为工作室,摆放着一些做鸟笼的小型工具。晚上空时,他就在工作室反复琢磨、潜心制作。最近完成了第一个亲手制作的鸟笼,断断续续花了2个多月,期间他常到颜大师那儿取取经。

苏州人与鸟的生活情缘

本文发布于:2023-12-31 06:0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739742570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州人与鸟的生活情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州人与鸟的生活情缘.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养鸟   鸽子   鸟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