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高州木偶戏班传承发展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31 05:37:4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观后感结尾怎么写)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高州木偶戏班传承发展研究

南方论刊·2020年第12期文化长廊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高州木偶戏班传承发展研究周汉杰1    冯碧华2(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高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广东茂名  525000)【摘要】高州木偶戏自明代万历年间传入茂名高州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民间,民众把木偶戏称为"傀戏"或"傀仔戏",演艺人被称为“傀戏佬”。高州木偶戏戏班目前有107个班团,三百多名艺人,相比其他地方的木偶戏班团数应该是较多的。高州木偶戏戏班的生存与发展,与当地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有直接的关联,它的传承与发展与其他地方木偶戏一样,遭遇表演后继无人、剧本故事陈述陈旧、表演道具戏台简陋等困境。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深入了解高州木偶戏戏班的生存发展现状,探究其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传承发展的新路径,具有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木偶戏班;传承与发展一、研究的源起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的戏剧。高州木偶戏是指以广东高州为表演地域的木偶戏。它的发展历史悠久,自明代万历年间从福建传入,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1]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高州木偶戏这一传统而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也相继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学者的关注。特别是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当地政府出台了不少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如不定期组织戏班汇演,给高州木偶戏传习所增加财政补助,重新成立木偶戏协会,邀请其他地方木偶团体来茂名交流演出等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对高州木偶戏的传承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也让木偶演艺人提高自身技能价值的认识,但因为资金投入面窄,保护的措施力度有限,传承发展困境不少。同时,由于新时代的发展,多媒体兴起,各种娱乐形式多样化,木偶戏的演出市场有局限,随着老一辈演艺人的老去,还有演艺人对传承人的身份认同不强,对行业的发展也没信心,出现传承人青黄不接的境况。还有,对木偶戏的研究,高层次专家学者关注不多,很多研究领域没有展开和深入,特别是针对本偶戏班的摸底调研,没有相应的成果。本项目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对高州木偶戏班社做深入的田野调查,了解木偶戏班的生存状况,解构困境因素,进一步探索其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策略、途径,以促进其他地方木偶戏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二、高州木偶戏班社发展现状研究(一)高州木偶戏班团概况根据2016年收集的高州木偶戏演出团体数据表的调查情况,目前高州木偶戏班团有107个班团,共有木偶戏演艺300多人。其中木偶戏大班班团(演艺人超十人以上的为大班)1个,演艺人有16人。木偶戏中班班团87个,演艺人200多人。木偶戏小班(也称单人木偶戏)班团有19个,木偶演艺人19人。这些班团主要分布在高州20个乡镇和街道办。各镇的木偶班团分布情况见表1。表1  各镇的木偶班团分布一览表木偶班团成立的时间分布:1950-1959年有3个,1960-1969年有12个,1970-1979年的有59个,1980-1989年的有23个,1990-1999年的有4个,2000-2016年的有6个。从成立时间分布,70年代和80年代的木偶戏班数目较多,也可以看出当时木偶戏发展的繁荣景象。(二)木偶操控及角色高州木偶戏的木偶,大班、中班全是杖头木偶,小班的木偶也以杖头木偶为主,但还夹有少部分的布袋木偶。杖头木偶是以木杖操作动作的木偶。木偶的组成:木偶头像用木雕塑而成,内空,眼睛和嘴巴均可活动;颈部下部接着一节木棒或竹竿(杖杆)为身躯,手臂是软布做成再绑上木做的手掌,两只手臂各装一根操纵杆,套上衣服就可以表演了。木偶套上衣服,操纵杆有在衣服内操控的,有在衣服外操纵的为外操控的。高州大班木偶因为表演的是粤剧,木偶装饰与粤剧人物装饰一模一样,女角色是裙装,束腰,男角色是长衫,木偶操作为外操控,中班和小班杖头木偶为内操控。木偶艺人一82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

手举着杖杆,一手握着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木偶的头像会根据不同的人物角色上妆或描上脸谱,并配上相应的头饰。大班的头饰完全按照粤剧的装扮配置,中班和小班的配饰稍微简单,年轻女子额头戴一条结了一朵花的红,官员则佩戴带与官位相称官帽,比如丞相的丞相帽,皇帝带上皇帝帽。一般的年轻男子角色额头上绑一块翎。服饰和其他戏剧一样,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穿戴。高州[2]木偶体型有大、中、木偶头像多为枝松木和乌桕木制造。小三种。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木偶体型大,高度一般为80-110厘米,中班的木偶高度一般是60-70厘米,小班的高度为30-40厘米。木偶角色。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木偶角色按照粤剧剧情设计,大概有150个木偶,固定的角色有《西游记》唐僧四师徒的角色,木偶角色全按照粤剧的角色。中班和小班的木偶数一般是30个,因为角色不同扮相各异。这三十个角色寻访茂名民间艺术大师周贞林师傅,他描述如下:文生,武生,帮生,文旦,武旦,婆旦,丑旦,帮旦,朝廷文武大臣,丞相军师太师,文武三须,西装杂,毛辨杂,大花面,杂小花白鼻子红鼻子,红面黑面等等。(三)大班木偶戏概况和演出情况及表演曲目1.高州大班木偶戏概况。目前,高州大班木偶戏演出团体只有一个,现在称为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该所前身是高州市木偶粤剧团,成立于1953年。2012年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中,更名为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是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2]目前有演员16人,属于事业编制。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1人。学历层次大专学历2人,中专学历2人,高中学历2人,其他是初中学历。年龄分布情况:60岁1人,30岁以下3人,40岁-60岁11人,人均年龄46岁。2.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木偶戏演出情况。2012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前,大班剧团名称为高州木偶粤剧团,属二类事业单位,主要是营业性演出为主,每年演出场次为60多场。在本地演出费用大概5000元-10000元一场,在深圳等珠三角演出大概有20000元一场。2012年改制以后,属一类事业单位,公益性演出增加,到2017年,完全是公益性演出。主要演出情况见表2。表2  2012-2019年演出情况一览表3.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艺术表演特色。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主要采用粤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程式,以杖头木偶来表演角色。将木偶艺术与粤剧艺术融为一体。[3]中央戏剧学院丁扬忠教授观看演出评价说:“木偶与粤剧的结合是一个创举”。[4].4.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表演剧目新时期以来上演剧目总数20个,其中传统曲目16个,新编曲目4个。目前可表演剧目12个,其中传统剧目数8个,新编剧目数4个。保留剧目有:《柳毅传书》《猪八戒招亲》《二气周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六国大封相》《易水送荆轲》《嫦娥奔月》《梦会太湖》《哪吒闹海》《花好月圆》《孙悟空三调芭蕉扇》《芙蓉仙子》等,新编剧目有《狐假虎威》,2011年首演,编剧是王顺松、李域超、罗承轰、曹章玲等;还有《斗鸡》《武松擒虎》和《快乐的企鹅》,都是2011年首演,编剧是李域超、罗承轰、曹章玲等三人。演出场次分别有32场。(四)中班木偶戏1.中班木偶戏概况高州中班木偶戏是指演艺人为3-5人的木偶演出团体。中班木偶戏唱的是本地方言,也叫白话,它的腔调带有原始的沧桑感,特别是离别戏或吊丧戏,悲怆的腔调让观众会悚然掉泪。木偶戏中班木偶一般有30多个,一个木偶可以表演不同的剧目。中班的木偶高度一般是60-70厘米左右。中班木偶戏班目前班团有87个2.中班木偶戏班团演出团体及演出情况如表3,据2016年普查填表情况,高州中班木偶戏班团有87个,班团数目在全国各地应该是最多的,木偶艺人据不完全统计有200多个。木偶戏班最早成立的时间是1953年,大部分戏班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也反映了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农村娱乐主要以看木偶戏为主。中班木偶戏的演出情况并不乐观。按调研数据,每个戏班一年演出多在20-40场,戏金一场是100-200元之间。演出场数和收入见图表2.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入低是木偶戏艺人不争的事实。2016年后,由于政府的扶持重视,木偶戏班的演出收入稍有提高,据田野调查,2018年戏金一场提到了300元,但一个班团几个人分,平均下来一个人的收入也就只有一百元左右。表3  中班木偶戏班团演出情况(依据2016年普查)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83

84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

(五)单人木偶戏1.单人木偶戏概况高州小班木偶戏即单人木偶戏,因为整台戏由一名艺人完成故名单人木偶。木偶演艺人一只手敲锣鼓做鼓点,击节奏,一只手举着木偶表演,同时,唱、念、敲、舞于全靠一个人完成,不同的角色,表演不同的动作和不同的唱词,颇具特色。小班木偶的说唱是本地白话,不是大班的粤曲中班木偶的唱腔也不同,因为是一人表演,每位角色的唱腔变化不大,曲调相比中班简单,每句唱曲押韵音变化小,每句唱完会拉长尾音。目前有小班木偶戏班,据2016年普查,19个,木偶艺人19人。2.单人木偶戏演出团体及演出情况(如表4)在高州,小班木偶戏戏班分布范围相比中班窄,主要集中在南边各镇,如高州石鼓镇、高州金山街道办和高州镇江镇。考察原因应该和师承有关。茂名民间艺术大师,单人木偶戏艺人代表,八十六高龄的朱兆庚老师傅的师承来自湛江吴川梅菉,该三镇的木偶戏艺人师承朱兆庚,所以流传也在附近三镇。单人木偶戏因为演出舞台地窄,道具相对简单,一张八仙桌做舞台就可以了,所以演出场次多,加上是小木偶,道具容易搬运,外出参加汇演便利,加上一人演一台戏,颇具特色,所以经常代表高州木偶戏参加外地汇演盛会。本人在田野调查中,探访四名小班木偶戏艺人,刚好遇上一人在镇街上演出,去观看现场没有观众。另三位艺人都是在家门口马上搭起舞台表演,说明相比大班和中班,表演一场戏更为容易。表4  单人木偶戏戏班代表演出场次和收入(依据2016年普查)偶戏是三到四个演艺人一起演,一场戏的收入先有班主抽掉10%作为箱租(班主即为木偶、道具等拥有者),其他剩余在平分。每场戏的打赏也是平分。一般班主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接戏,协调组合演员,演出剧目,角色分配等。一场戏演出时间四个小时,如果有演出,一个戏班一般会接连演一天,上下午晚上,等于三场。高州民俗风俗很多,敬神风气浓,庙宇很多,每条村都有庙,因此中班小班每年演出场次不少,特别是年末和春节。年末主要是演还神戏,一条村里一户人家请戏,其他家也会接着一户一户请,有时会演上一个月。周贞林师傅因为是老师傅,唱腔好,戏演得也好,很受民众喜欢,他说有时候会连续演三个月。到春节后,演戏的场次更多,他们又把这叫春班。因为高州有民俗年例,从初二开始,一直到农历二月十五才结束,不同的村年例日期不一样,所以也是木偶戏班最忙的时节,往往一天要演出几场,还会有在这个村演了上午,下午又赶往另一条村接着演。木偶戏艺人的收入主要是靠春班的演出。除了年末和年初,其他时间皆为淡季,演出只要是为了一些神的特殊日子。在九十年代娱乐少,农村办喜事也会演戏,现在就很少了。纵观中班木偶戏班生存空间,从戏班班数可见,这在其他地方还是罕见的。四、高州木偶戏班团传承面临问题和发展建议(一)存在问题。1.高州木偶传习所是国家事业单位,因为国家扶持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发展传承基础好,木偶戏偶人和道具可以不断更新,通过政策招收新成员也容易,但因为是一类事业单位,只能参加公益性演出和完成上级安排的演出任务,没有商业性演出,不利于开拓演出市场,演艺人属国家工作人员,只领工资,没有其他创收会影响积极性,可以考虑公益演出和盈利性演出兼顾,能更好促进木偶戏新剧目的创新与发展。2.纵观中班木偶班团数和演出情况,木偶的传承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民间演出活动相对活跃,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是演出道具简陋,木偶偶人装饰物和服装大多陈旧,加上每一场戏的戏金不多,班团更新道具和服饰成本不低,偶人的美观性有影响,演出舞台摆设也没有吸引力。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民俗学家叶春生教授曾一针见血指出:“现在的木偶艺人表演的内容大多过于陈旧,剧本没有创新,艺人本身[5]的文化素质也很低,不懂得推陈出新。”3.演艺人演出技艺不高。田野考察发现,七、八十年的艺人,演木偶戏都是兴趣,当时收徒也讲究学徒的灵性和声音,操控木偶戏也讲规矩和章法。加上观众很多,每一场戏都经过说戏排练演出,演艺人演出也很认真和卖力,力求有更多的演出市场。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青壮力外出打工,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观众越来越少,演艺人演出不在精雕细琢,唱词简单,剧目三、高州木偶戏班的组织形式及经济运作现状 高州木偶戏戏班的运作和经营模式有两种,高州木偶传习所是一类公事业单位,它的演出任务多由上级安排做公益性的演出,没有盈利,演员的收入是财政拨发的工资,办公经费全由财政拨款。中班木偶戏和单人木偶戏是个体团体,完全靠商业演出增加收入。单人木偶戏演艺人就是班主,木偶戏的收入全归他所有。中班木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85

的表演不够精彩,观众觉得没多少看头,观众便更加少。4.演艺人年龄变大,老龄化严重,戏金少,演艺人社会地位不高,学演戏的年轻人少,是传承的最大问题。(二)发展建议1.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除了扶持木偶传习所,对中班和单人木偶也要投入扶持,让木偶戏班的偶人和道具的更新替换。2.通过对演艺人收入补助提高演艺人社会地位,以吸引年轻人学戏演戏,让木偶文化后继有人。3.不定期举行培训,提高演艺人演技和艺术水平,剧目表演更具吸引力。同时培养有能力的编剧,创新剧目,增加现代剧目,把现代元素融进戏剧,增加剧情的看可看性和观赏性。〔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5DL15)、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广非遗20150905)的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1]曹章玲.论高州木偶戏的现状困境及其发展路径[J].大学教育,2012(07):48-49.[2][3][4]林云锋,曹章玲.浅谈高州木偶戏的艺术特点和传承发展——以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为例[J].大学教育,2018(09):153-155.[5]曹章玲.论高州木偶戏的现状困境及其发展路径[J].大学教育,2012(07):48-49.[6]何朗.高州木偶戏传承人保护的调查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7]高州市政府.高州木偶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R].2005-08-25.[8]王伽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性危机--以高州木偶戏和采茶戏为例[J].人民音乐,2012(05):62-64.[9]何海玲.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高州木偶戏保护与传承[J].南方论刊,2014(05):88-90.作者简介:1.周汉杰,汉族,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地方历史文化;2.冯碧华,汉族,广东高州人,高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研究方向为地方历史文化。责任编辑/陆一霖(上接第81页)气,若再受这些迂腐思想的限制,那么儿童也就不再是儿童,就失去他们存在的意义了。鲁迅的思想是用人性的“爱”代替人为的“恩”。爱,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不求回报。“恩”有着间接的上下级关系,有长辈对晚辈的强制,晚辈对长辈的报答,这种“恩”不是出于人道的,是多么的伪善,这显然是和人道主义相违背的。三、鲁迅的儿童观对现当代儿童文学的借鉴意义鲁迅儿童观的由来和他早年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鲁迅自己所言‘我小的时候,因为家境好,人们看我像王子一样,但是, 一旦我家庭发生变故后,人们就把我看成叫花子都不如了,我感到这不是一个人住的社会,从那时起,我就恨这个社会’。”童年的不幸遭遇使他看清了这个社会,用怀疑、阴郁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正是基于这样的经历使他开始关注儿童的命运,所以在“五四”时期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如果不是童年时期如此悲惨的遭遇,鲁迅可能不会对人生有这么痛彻的领悟,可能不会写出这么深刻的文章。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细细品读鲁迅的人生和他的作品,我们会发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有十分独到而重大的历史贡献,这些贡献在文学创作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深刻。鲁迅的《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系列散文,虽然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是里面刻画的儿童形象和描写的儿童生活,却栩栩如生、生动深刻。这些作品通过儿童生活世界的视角所透露出的独特而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和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不仅构成鲁迅文学世界的一道重要景观,而且还足以成为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儿童文学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经验的宝贵源流。参考文献:[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2]朱自强:1908-2012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M].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5.[3]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5]鲁迅:《狂人日记》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7]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J].文学评论,1993(04).[8]吴俊:鲁迅个性心理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2).[9]广东鲁迅研究学会.鲁迅的当代意义[J].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0]罗莉芳:论鲁迅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11]张万仪:先驱者的童年视角和启蒙呐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8).作者简介:于文倩(1995-),女,山西临汾人,中国海洋大学,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研究。责任编辑/陆一霖86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高州木偶戏班传承发展研究

本文发布于:2023-12-31 05:3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722681321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高州木偶戏班传承发展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高州木偶戏班传承发展研究.pdf

标签:木偶戏   高州   演出   木偶   发展   传承   表演   角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