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女人必看)
龙源期刊网
《论语》中君子的人格之美
作者:杜晓丹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5期
摘 要:君子在《论语》中指的是具备高尚道德和深厚学养的理想人格。君子好学、仁义、知礼,以期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孔子极力推崇的君子形象,无论从内在的道德修养还是外在的行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格典范。
关键词:《论语》;君子;人格典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02
“君子”在人们的通常的理解当中为品德高尚的人,美玉、香草在屈原的《离骚》也是君子的象征。君子作为中国理想道德人格的典型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今天仍然是人们心中的人格美的典范。
《论语》中“君子”在一词经典文献、历代注疏、字典辞书及后学解经对其说解有同有异。吴正南《“君子” 考源》一文认为“君子”一词经历了三次词义引申的过程:由“尊贵男子”到“有地位的男子”,到“女子的丈夫或情人”;孔子完成了“君子”词义的第三次引申,即“君子”内涵由以地位为主变为以道德为主。再有池水涌、赵宗来、项菊、林贵长等学者亦撰文认为,孔子是实现“君子”含义由“位” 至“德”转化的关键。同样地,我们在很多辞书和论著中也得到这样的解释:儒家所推崇的君子主要指道德高尚的理想人格,常与“小人”对称。
君子这一人格典范的出现是与当时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社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的。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在认识、教育、审美三方面阐释了诗的社会作用。由于孔子的大力提倡并亲自删削编定,《诗三百》名正言顺地成为了《诗经》,成为儒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毛诗序》那一段著名的更为热情洋溢的颂词:“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对于道德、风俗、人伦的要求都是在那个礼崩乐坏时代需要重新建构的社会理想。这是,“君子”出现的社会历史环境。
在《论语》当中,君子是有着几乎完美人格的人,他们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极好的行为准则,这样由内心品质与外在表现形成的战胜了所有的人格弱点之后完人形象成为了中国千百年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完美品质。《论语》中所论君子文质彬彬、风度翩翩,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风范,无论在政治舞台还是在世俗生活中,都是人们的楷模,其言行举止和道德功业为世人树立了光辉典范。子谓《韶》乐“尽善尽美”,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不仅包含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还表明了孔子对于美的态度,即美的内容和形式需要统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23:40: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50814455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语》中君子的人格之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语》中君子的人格之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