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我的盖世英雄)
结合人物实际,谈谈人格美
语文中的人格美
同学们,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众多经久不衰具有广泛意义的典型人物形象,向来就不缺乏人格美。如花木兰的忠孝英勇,阿凡提的聪明机智,贝多芬的执着顽强,汤姆·索亚的正义勇敢等,这些人物无不以他们的鲜明性格,给人带来情感的震撼,让人领悟人格的魅力,使人得到人格的审美愉悦。
语文中的人格美也有多种类型。在语文学习中,同学们应紧扣住文学类课文的语言内容,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以发现人物形象的人格美,真正欣赏到语言艺术之美。同时,通过对人物人格美的鉴赏,不断发育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艺术修养。这里介绍两种风格的人格美。
一是寄情山水的人格美。例如,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体裁非常独特,脍炙人口。其代表作《永州八记》景中托意,借景寓情,展现了优美的山水景色,同时也倾注了作者的坎坷遭遇和忧愤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吟唱出既清丽又凄幽的情调,堪称山水人格化的典范之作。永州山水之美就是作者人格美的艺术写照,物我相忘,和谐精彩。
《永州八记》的创作背景有其特殊性。柳宗元青年时代是“文章称首”的长安才子,逐步成为文坛领袖、政坛新锐。其后数年,柳宗元又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中坚分子,励志革新,作风凌厉,积极施展自己“辅时及物”“利安开元”的抱负。顺宗驾崩,革新失败,革新派人士遭遇贬谪。柳宗元先贬邵州刺史,后贬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包括刘禹锡等八人,史称“八司马事件”。
永州位于今湖南零陵,在唐代还是一个僻远荒凉的地区。“永州司马”只是安置贬谪官员的一种闲职。柳宗元,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革新家,身处恶劣环境,怀才不遇,心情郁闷可想而知。永州十年,是他生平困厄、心情孤寂的十年。十年穷蹙,彰显了一代文豪的大家风范,郁郁才思得以激发,立言为文,悲恻动人。《永州八记》《捕蛇者说》《三戒》《段太尉逸事状》……寓言、山水游记以及记叙文等,这些取得光辉杰出成就的汗青之作,几乎全部源于“永州时期”。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各篇独立为文、互相联系、若断若连、互相佐印。八记展现了优美的山水景色,同时也倾注了作者的坎坷遭遇和忧愤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吟唱出既清丽又凄幽的情调。
《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及后面七篇,之所以妙笔生花,得益于“始
得”。柳宗元的审美独具慧眼,以独特的视角浓笔“西山之怪特”,重抹山顶之所见。登高眺望,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面对美景,作者“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直到“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西山怪特的烘托渲染,使雅静的自然景观与喧嚣的社会现实形成强烈对照,透露了作者的处境和心境,那就是在凄凉烦闷中仍存孤傲不羁的厚重内涵,在良辰美景中获取精神解脱的真情实感。
《钴鉧潭记》用“钴鉧潭在西山西”七字点明位置,与《始得西山宴游记》顺延下来。写潭,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着笔于水与石的两次搏击。水之来如奔,水之击如啮,水之去如徐,水之泉如泻……使水之生命力,有声有色。透过作者失意远贬、乐不思归却又“不乐居夷”“不忘故土”的矛盾心境,读者领略了潭上美景,品尝了美景背后的凄楚味道。
《钴鉧潭西小丘记》重写“奇”石,同样运用了拟人手法。“突怒偃蹇”“负土而出”“若牛马之饮于溪,若熊罴之登于山”,神态动作,生动细致。修复“弃地”之后,嘉木美竹奇石、天然幽美风姿跃然眼前。“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立意则在小丘命运的改变上,隐含怀才不遇,独见幽怜。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破题引人入胜,紧扣“水尤清冽”展开描写:
潭水清冽、潭石峥嵘、潭树青翠、蒙络摇缀,“全石以为底”,“潭中鱼可数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衔接前三篇,写景状物更趋精粹,心态表露更趋隐秘。尽管在八记中是色调比较明丽的一篇,然而读者还是能体会到作者凄冷抑郁的心绪。
《袁家渴记》从永州的全景全貌着笔,运用对比和映衬,突出主要对象袁家渴。参差错落,色彩斑驳,水有声,山有色,枝干扶疏,花叶摇曳,“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细致传神,精妙准确。
《石渠记》描绘泉水和泉上景物,各具特色。石渠、石泓和小潭,三种景物放在同一画面,特点却又各不相同。石渠狭窄,泉水微弱,遇石伏出其下;石泓低洼,积水略深,菖蒲青苔覆盖环绕;而小潭清深,水流入潭,游鱼清晰可见。泉边石树花竹,相映成趣。有风吹过,摇动竹梢,崖谷回响,经久不息。声音与画面互映互衬,立体感无与伦比。
《石涧记》所写景物仍是泉水、石头和树木,但更具个性,“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小石城山记》描绘的是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和奇异的景色,倾吐的却是自己遭遇贬谪、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文章跌宕开合,尺幅千里,
“笔笔眼前小景,笔笔天外奇情”。
《永州八记》对自然美的描绘,贵在精雕细刻出一种幽深之美。八记描写的是眼前小景,如小丘、小石潭、小石涧、小石城山等,却能以小见大,犹如沙里淘金,提炼艺术精品。譬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周围环境,“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空无人迹,山野清幽。又如《石渠记》,小渠之水细腻,幽丽小景处处,美不胜收;石泓菖蒲掩映、藓苔环周;小潭鱼儿穿梭,周围诡石、怪木、奇卉、美竹,尽皆养目。
美景赏心,下笔有神。柳宗元曾说:“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其意在于:永贞革新遭挫,作者本色未改,借山水之题,抒胸中之志,赞赏山水美景的同时,探索人生真谛,聊以自慰。《永州八记》精妙之处正在于此,柳宗元刻画永州山水的形象、色彩和动态,不是描摹自然,而是以山水自喻,赋以血肉灵魂,把永州山水人格化了。换言之,永州山水之美就是作者人格美的艺术写照,物我相忘,和谐精彩。
寄情山水,感物抒怀,历代文人多有所为。若论情感细腻,《永州八记》堪称一绝。“以我观物,物皆着我色”,主观情感赋予了山水活力。如果说孤寂、凄怆是作者不泯的情怀,乐趣背后,哀怨愈加欲盖弥彰。柳宗元做不到也不愿做到随遇而安,山水对他来说只是暂时慰藉。“噫!以
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这恰是柳宗元的独自写照。小丘美而不为人知,是他对同病相怜的共鸣,修缮“弃地”,是他对得以重用的渴望。美景如画,情调忧伤,这正是《永州八记》的独特之处。
二是托物寄意的人格美。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在《跋东坡帖》中,用四句话概括了苏东坡的一生:“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这是很有见地的。苏东坡是很崇尚英伟豪杰之气,烈丈夫之风的。苏东坡的为人不愿为世俗营营的思虑所缚,凡有不能自已、不得不吐的议论,宁愿一吐为快,连要触怒于人,甚至犯大难亦不顾。
在《思党记》中,他曾说过:“磋夫,余天下之无思虑者也。遇事则发,不暇思也。未发而思则未至,已发而思则无及。以此终身,不知所思。言发于心而冲余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这段话讲得直爽、痛快,铿锵、有力,可以说是他自身具有气质美的写照。苏东坡这种美的气质,凝于笔端,奔泻于纸,很自然地形成了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所具备的“英伟豪杰之气”“烈丈夫之风”的气质美,我们可以从“力”“势”“慨”等三个方面去领略。
首先,该词具有横扫千军之力。词的起兴是:“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一上口便使人感到有一股冲刷力,“淘尽”二字充分显示出这种力度。接下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穿空”一词和“卷起千堆雪”这一动宾短语,显示出词的强大的蕴力。在词的下阕,描写赤壁鏖战的雄壮历史画卷时,用“羽扇纶巾,谈笑间”与“樯橹灰飞烟灭”进行反衬和对比,于反衬和对比之中,又显示出一横扫千军之力。
其次,这首词又有突兀峻拔之势。这种“势”不独表现在笔势纵放方面,更主要的是表现在词的美的建造方面。苏轼曾说过:“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意思。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浪”“乱石”“惊涛”,其势突兀峻拔,宏大横逸,读来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最后,这首词所表现的词人以身报国,壮志难酬之慨,也是值得称道的。词中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和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热情歌咏,以及自己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反而负罪谪居的主客观矛盾的揭示,鲜明地表现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吟诵这首词,使人觉得词人确实有烈丈夫之风,这种以身报国之慨,应该说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所具有的气质美的内涵。
语文中的人格美,因不同的作品,也呈现不同的表现方式和不同的人格价值趋向。同学们可以徜徉于课本之中,去尽情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别样的人格魅力。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23:2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500832568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结合人物实际,谈谈人格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结合人物实际,谈谈人格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