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修身立命之道

更新时间:2023-12-30 23:15:51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曾子避席)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修身立命之道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修身立命之道

修身不仅是处世立命之本,也是齐家治国之基。关于修身,中国古代先贤有过诸多阐释,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深受诸子百家的影响,特别是深受儒家思想渗透,在诸多家训中开篇就以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将教导子女学会做人,培养子女完善人格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修身”意即修养身心,目的是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达到“内圣”之境界。纵观历朝历代家训,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修身思想。如明代高攀龙的“吾人立身天地间,只思量作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认为学习做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相比之下其他事都不重要,并要求子孙“立身以孝悌为本,以忠义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高子遗书》);明人庞尚鹏说道:“孝、友、勤、俭,最为立身第一义,必真知力行,奉此心为严师。”(《庞氏家训·务本业》)意即立身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勤劳节俭,并且要付诸行动;姚舜牧在其家训开篇就谈立身做人之根本,他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字是八个柱子。有八柱始能成宇,有八字始克成人”(《药言》)等等。

1.立志高远

关于“志”,朱熹将其解释为“所谓志者,不是将意气去盖他人,只是直载要学尧舜。”(《性情精义》卷七)有志气的人不是拿意气去盖过别人,而是要学习尧舜做品德高尚之人。古代家训著作中,常把立志作为教导子孙修身立命的重要途径,认为做人首先要有志气,而后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没有树立远大志向,则人生就会碌碌无为,失去生活的目标,最终沦为平庸之人。古代家训中有关立志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譬如,“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曾说:“人无志,非人也。”(《家诫》)他把是否立志作为做人的标准;姚舜牧也以反问的语气指出:

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如何可以任得事?”(《药言》)他把立志看作做事的基石;杨继盛在其临刑前的中,嘱托儿子:“你发愤立志要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气来。”(《杨忠愍心遗笔》)他认为立志的目的不在于做官,而是要努力成为受人尊敬的圣贤

君子;诸葛亮训诫子侄:“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刚毅,意不慷慨,徙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将立志与读书联系起来,阐明了立志对

读书成才的作用,警告子侄要意志坚定,以先贤为鉴,立远大志向,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可见,培养有志气,怀抱负的人,自古以来就是家庭教育的目标,也是修身成才的关键。

2.读书治学

中国人历来重视勤学苦读,历史上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匡衡“凿壁偷光”,车胤“聚萤照读”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无数人发奋读书的榜样。欧阳修在《诲学说》中那句著名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也传颂千古,成为一句勉学箴言。在传统家训中,关于读书治学的内容,尽管含有“学而优则仕”的谋取功名利禄之目的,但是更多的家训侧重于通过读书治学立德做人。如,曾国藩在《谕纪鸿》中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强调了读书的目的是期望子孙成为明白事理的君子;明人吕维祺同样说到:“读书要存心养性,明道理为真儒,出为名世,非为取科第之阶梯而已。”(《吕维祺语录·论子》)纵观历代家训,劝勉子孙读书的家训俯拾皆是。例如,左宗棠告诫侄儿癸叟说:“人生读书,得力只有数年:十六以前,知识未开;二十五六以后,人事渐杂;此数年中放过则无成矣。勉之!”教育侄儿抓住宝贵的读书时间,一旦放过便一事无成。韩愈在《符读书城南》中说:“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同。”指出人或贤能或愚钝的不同完全在于后天是否勤力读书,以此勉励儿子做腹有诗书之人。颜之推在《勉学篇》开篇便说:“自古明王圣帝,犹需勤学,况凡庶乎!”自古以来帝王将相尚且需要勤奋读书,更何况是普通人呢!清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也教导皇子:“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强调读书是每个人修身养德的起点。可见,不管是王官贵族还是凡人子弟,读书对于个人成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该如何读书做学问呢?古代家训中,对于治学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认为读书治学应逐步做到识字、读文、作文,着重强调要勤奋、立志、有恒,还要谦虚好问、博览群书、熟读精思等等。这种治学态度和方法即使是在现在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

3.慎独内省

关于慎独,《中庸》里讲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

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即强调君子在独处时要时刻保持道德操守的自觉性,追求内心的安宁,这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之所在,被视为修身的最高境界。慎独,是表里如一的体现,正如《淮南子·说山训》所言:“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不休。君子慎独,如兰生幽谷,舟行江海,无人也始终如一。”而内省则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方式,是思考、反省自我行为言语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即儒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之意,同样也是一种提高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关于慎独内省,曾国藩在《谕纪泽纪鸿》一信中用大段篇幅进行强调,他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中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

曾国藩的思想尽管带有浓厚的理学色彩,但是他对内心和精神修养上的重视是完全不能否认的。袁采从家庭关系的维护方面指出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在《袁氏世范》中提到:“人之父子,或不思各尽其道,而互相责备者,尤启不和之渐也。若各能反思,则无事矣……贤者能自反,则无往而不善;不贤者不能自反,为人子则多怨,为人父则多暴。然则自反之说,惟贤者可以语此。”这里,他指出为人父者和为人子者都应当时常反思而不应互相责备,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庭更加和睦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修身立命之道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23:15: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493501318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修身立命之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修身立命之道.pdf

标签:读书   家训   修身   立志   君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