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孙逖文公集>序》

更新时间:2023-12-30 18:02:00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雪飘人间)

颜真卿《<孙逖文公集>序》

颜真卿《<孙逖文公集>序》

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

古之为文者,所以导达心志,发挥性灵,本乎咏歌,终乎雅颂。帝庸作(受雇而为人劳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故父子或怨譟,取庸作者进美羹。”《汉书·匡衡传》:“家贫,庸作以供资用。” 颜师古 注:“庸作,言卖功庸为人作役而受顾也。”)而君臣动色,王泽竭而风化不行。政之兴衰,实系于此。然而文胜质,则绣其鞶帨pán shuì((1).腰带和佩巾。 汉 扬雄 《法言·寡见》:"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恶在《老》不《老》也。" 李轨 注:"鞶,大带;帨,佩巾也。衣有华藻文绣,书有经传训解也。文绣之衣,分明易察;训解之书,灼然易晓。"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盖皆先生旧日塞上噢咻诸健士,或有为先生持鞶帨者。"(2).古代妇女用的小囊和毛巾。 唐 韩愈 《吊武侍御所画佛文》:"御史 武君 当年丧其配,敛其遗服栉珥鞶帨于箧。月旦、十五日,则一出而陈之。" 清 龚自珍 《阙里孙孺人墓志铭》:"若夫才艺之美,能刻缪篆施金石,以及鞶帨黹紩之事,丝竹音律之具,靡不通妙焉。"),而血流漂杵;质胜文,则野于礼乐,而木讷不华。(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历代相因,莫能适中。故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此其效也。汉魏已还(以后;以来。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并序》:“自 天宝 已还,山东士人,皆改葬两京,利於便近。”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揖方士,问'皇帝安否’,次问 天宝 已还事。”《旧唐书·吐蕃传论》:“自 秦 汉 已还,载籍大备,可得而详也。”),雅道微缺;梁陈斯降(以降),宫体韦兴。既驰骋于末流,遂受嗤于后学。是以沈隐侯(沈约(公元441年~公元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是南朝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刘宋建威将军沈林子之孙、刘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出身吴兴沈氏。少时孤贫,笃志好学。南朝宋时期,起家奉朝请,迁郢州外兵参军。南齐建立后,任征虏记室、太子家令、著作郎、国子

祭酒。梁武帝萧衍即位,授尚书仆射,册封建昌县侯,历任左仆射、中书令、尚书令、左光禄大夫、侍中、太子少傅。天监十二年(公元513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谥号为隐。作为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帝本纪》等史书,其中《宋书》入二十四史。)之论谢康乐(南朝 宋 谢灵运,曾袭封 康乐公,故称。)也,乃云灵均已来,此未及睹;卢黄门(卢藏用(约664 - 约713),字子潜,唐代诗人,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刑部尚书卢承庆侄孙、魏州司马卢璥之子。卢藏用少以文辞才学著称,举进士,不得调,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山。长安(701-704年)中召授左拾遗,神龙中,为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以托附太平公主,流放岭南。与陈子昂友善,曾编辑《陈伯玉文集》赞子昂"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是陈子昂诗文变革的积极支持者。能属文,工草隶、大小篆、八分。书则幼尚孙(过庭)草,晚师逸少(王羲之),八分有规矩之法。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唐书本传、书断》与陈子昂、司马承祯、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之序陈拾遗(陈子昂(约659~约700),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也,而

云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若激昂颓波,虽无害于过正;榷其中论,不亦伤于厚诬。何则?雅郑在人,理乱由俗。《桑间》、《濮上》,胡为乎绵古之时?正始、皇风,奚独乎凡今之代?盖不然矣。其或斌斌羡慕彪炳,郁郁相宣,膺期运(犹机运。 汉 蔡邕 《陈太丘碑》:"含元精之和,膺期运之数。"《南史·萧子恪传》:"夫天下之宝,本是公器,苟无期运,虽有 项藉 之力,终亦败亡。"《新唐书·李靖李绩传赞》:"盖君臣之际,固有以感之,独推期运,非也。"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一:"期运苟有会,拙夫成英雄。")以挺生(挺拔生长。亦谓杰出。《后汉书·西域传论》:"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闻 孔 墨 之挺生,谓英睿擅英响。"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诗:"昔承推奖分,愧匪挺生才。"清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绛节。"曹亚伯 《武昌起义·布告全国电》:"想我神明贵族,不乏英杰挺生之士,曷勿执竿起义,共建鸿勋。"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腐旧蚀败的根里,突然挺生新脆鲜绿的嫩芽。"),奄([yǎn]1. 突然地 奄忽灭没。——马融《长笛赋》。注:“奄遽也。” 2. 气息微弱的样子 奄,息也。——《方言》十 奄息葱极。—《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奄然休息也。” 神奄留。——《汉书·礼乐志》。按,安也。)寰瀛而首出者,其惟仆射孙公乎?公讳逖,河南巩人。其先自乐安武水(山东聊城),寓于涉(河南涉县)而徙焉。父嘉之,以词学登科,官至宋州司马。公风裁(1.风宪;风纪。2、指依法裁处。3、指刚正不阿的品格。4、指文学作品刚劲有力的风格。5、风度神采。)澄明,天才杰出。学穷百氏,不好非圣之书;文统三变,(唐有天下几二百载,而文章三变:初则广汉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初步实现文学革新;次则燕国张公说“以宏茂广波澜”,文坛壮大,出现盛唐文学气象;三变即天宝已还,则李员外、萧功曹、贾常侍、独孤常州“比肩而出”,古文创作蔚为大观。)特深稽古之道。故逸气上跻,而高情四达,羌( 文言助词,用在句首,无义)索隐(索隐,即索引,对古籍的注释考证。它将图书或报刊中的字、词、句、人名、地名、书名、主题等著录成简括的条目,注明其出处和卷次页码,按一定的检索方法编排成册。我们从一套大部头的书中找一名一事,要

从头翻到尾,耗时又费力;成千上万种报刊,要从中寻找某个专题的资料,也好比大海捞针。假如利用索引,就可按图书索骥,二索即得。)乎混元之始,表独立于常均之外,不其盛欤,年数岁,即好属文。十五时,相国齐公崔日用试《土火炉赋》,公雅思遒丽,援翰(执笔)立成。齐公骇之,约以忘年之契,尔后遂有大名。故其试言也,年未弱冠,而三擅甲科。吏部侍郎王邱试《竹帘赋》,降阶约拜,以殊礼待之。相国燕公张说览其策而心醉。其序事也,则《伯乐川记》及诸碑志,皆卓立千古,传于域中。其为诗也,必有逸韵佳对,冠绝当时,布在人口。其词言也,则宰相张九龄欲掎摭( jǐ zhí指摘掎摭利弊。1.

指摘。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刘季绪 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 南朝 梁简文帝 《与湘东王论文书》:“吾既拙於为文,不敢轻有掎摭。”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同是宪章 少陵 ,而所造各异,駸駸乎一代之盛矣。 钱牧斋 信口掎摭,谓其摹拟剽贼,同於婴儿学语。”2. 摘取;取得。 唐 韩愈 《石鼓歌》:“ 孔子 西行不到 秦 ,掎摭星宿遗 羲 娥 。”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掎摭成俳体,咨询逮里甿。” 清 魏源 《拟进呈<元史新编>序》:“至於进士科举,罢自国初。中叶屡举屡輟,动为色目人所掎摭。 顺帝 末年始一大举行,而国将亡矣。”)疵瑕,沈吟久之,不能易一字。公之除庶子也,苑咸(唐(约公元七四二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京兆人。)草诏曰"西掖掌纶,朝推无对",议者以为知言。凡斯伙多(犹盛多。),庸可悉数。故燕国深赏公才,俾与张九龄、许景先、韦述同游门庭,命子均、垍ji申伯仲之礼。江夏李邕(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 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出身江夏李氏,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时年七十。唐代宗即位,追赠秘书监。),自陈州入计,缮写其集,赍以诣公,托知已之分。其为先达所重也如此。公又雅有清鉴,典考功时,精核进士,虽权要不能逼。所奖擢者二十七人,数年间宏词判等,入甲第者一十六人,授校书郎

者九人,其馀咸(全;都)著名当世,已而多至显官。明年典举,亦如之,故言第者必称孙公而已。夫然,信可谓人文之宗师,国风之哲匠者矣。公凡所著诗歌、赋序、策问、赞、碑志、表疏、制诰,不可胜纪,遭二朝之乱,(安史之亂與肅代二朝)多有散落。子宿、绛、成等,夙奉过庭之训,咸以文章知名,同时台省。乃编次公文集为二十卷,列之于左。庶乎(几乎,差不多,将近)好事者传写讽诵,以垂乎无穷,亦何必藏名山而纳石室也?真卿昔观光( 观览国之盛德光辉。语出《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南朝 宋 鲍照 《解褐谢侍郎表》:“观光幽节,闻道朝年。” 宋 苏轼 《荐何宗元十议状》:“闻命忻然,皆有不远千里观光求用之心。” 明 方孝孺 《敬次张南轩赠朱文公韵送董公》:“昔忝国士荐,观光帝王州。”《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只是礼乐大事,自然也愿观光。”)乎天府,实荷公之奖擢,见命为序,岂究端倪?时则永泰元年仲秋之月也。至若世系阀阅,盖存之别传,此不复云。

作者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山东费县)人,唐代大臣、书法家。颜真卿为开元年间的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后官至史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道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新风格,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孙逖(696~761年),博州武水(今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人。唐朝时期大臣,宋州司马孙嘉之之子。学穷百家,善于属文。十五时,撰写《土火炉赋》,得到宰相崔日用称赞。考取进士,授山阴县尉,迁秘书正字。开元十年(722年),通过制科考试,授左拾遗,迁起居舍人。开元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集贤院修撰,得到吏部侍郎王邱和相国燕国公张说推崇。掌管选拔人才二年,提拔杜鸿渐、颜真卿、李华、萧颖士、赵骅等人。随同苗晋卿一起成为中书舍人、知制诰,充任河东道黜陟使。天宝三载,权判刑部侍郎,迁太子詹事。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去世,时年六十六岁。广德二年,追赠尚书右仆射,

谥号为文。有集三十卷。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旧唐书·孙逖传》

孙逖,潞州涉县人。曾祖仲将,寿张丞。祖希庄,韩王府典签。父嘉之,天册年进士擢第,又以书判拔萃,授蜀州新津主簿。历曲周、襄邑二县令,以宋州司马致仕,卒,年八十三。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逖握翰即成,词理典赡。日用览之骇然,遂为忘年之交,以是价誉益重。开元初,应哲人奇士举,授山阴尉。迁秘书正字。十年,应制登文藻宏丽科,拜左拾遗。张说尤重其才,逖日游其门,转左补阙。黄门侍郎李暠出镇太原,辟为从事。暠在镇,与蒲州刺史李尚隐游于伯乐川,逖为之记,文士盛称之。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集贤修撰。逖选贡士二年,多得俊才。初年则杜鸿渐至宰辅,颜真卿为尚书。后年拔李华、萧颖士、赵骅登上第,逖谓人曰:“此三人便堪掌纶诰。”二十四年,拜逖中书舍人。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臣夙荷严训,累登清秩,地近班荣,臣则过量;途遥日暮,父乃后时。在公府有偷荣之责,于私庭无报德之效,反惭乌鸟,徒厕鸳鸿。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沾臣父。”玄宗优诏奖之,授嘉之宋州司马致仕,寻卒。丁父丧免。二十九年服阕,复为中书舍人。其年充河东黜陟使。天宝三载,权判刑部侍郎。五载,以风病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逖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为自开元已来,苏颋、齐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以疾沉废累年,转太子詹事。上元中卒。广德二年,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有集三十卷。

译文:

孙逖,潞州涉县人。曾祖孙仲将,寿张县丞。祖父孙希庄,韩王府典签。父亲孙嘉之,天册年考取进士,又因为考中书判拔萃科考试,被授予蜀州新津主簿。先后担任曲周、襄邑二县县令,在宋州司马官

任上退休,死,八十三岁。孙逖年纪很小时就才智出众,文思敏捷。刚刚十五岁,拜见雍州长史崔日用,崔日用(因他年纪小)轻视他,让他作《土火炉赋》。孙逖拿起笔一挥而就,文辞典雅富丽。崔日用看了文章后非常惊讶,和他结为忘年交。因此身价名誉更高。开元初年,参加哲人奇士科考试,(高中后)被任为山阴尉,调任为秘书正字。开元十年,考取文藻宏丽科,被授予左拾遗。张说尤其器重他的才华,孙逖经常出入他家,转任左补阙。黄门侍郎李暠出京镇守太原,征召他为从事。李暠在镇守任上,与蒲州刺史李尚隐到伯乐川游赏,孙逖为此写文,文士大为称赞。开元二十一年,入京担任考功员外郎、集贤修撰。孙逖二次主持贡士考试,选拔出很多优秀人才。第一次选拔的杜鸿渐官至宰辅,颜真卿做了尚书。后年选拔的李华、萧颖士、赵骅登上榜首,孙逖对人说:“这三人才华胜任起草皇帝诏令文告。”开元二十四年,任命孙逖担任中书舍人。孙逖自认为自己在朝中做官,父亲才做县令,于是上表陈情道:“我的父亲虽然年老,幸而能逢圣明时代,多年奔走效劳,才做到县令。我早年蒙受他的教诲,多次担任清贵的官职。做了光荣的朝官,地位超过适当的限度;日暮途穷,我的父亲竟然不能及时升迁。在公我有窃取荣禄的错误,在私没能报效父亲的恩德。乌鸦尚能反哺,我感到惭愧,白白混迹贤人同僚间。恳请把我降职外放,特请一点恩泽,稍稍降临到父亲上。”玄宗下优诏褒奖他,任命孙嘉之为宋州司马,孙嘉之退休。不久,去世。父亲去世守孝免官,开元二十九年守孝期满后,重被起用为中书舍人。同年担任河东黜陟使。天宝三年,暂代刑部侍郎。天宝五年,因为风疾请求担任闲职,改任太子左庶子。孙逖掌管制诰八年,发布的皇帝诏令下达,文采被当时的人叹服。人们以为自开元以来,苏颋、齐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以及孙逖,起草诏书最多。孙逖尤其深思熟虑,文采和道理精美凝练,加上他为人谦虚退让,不自夸,受到人们一致称赞。因病多年不能任实职,转任太子詹事。上元中去世。广德二年,皇帝下诏赠为尚书右仆射,谥号文。有文集三十卷。

「孙逖」诗词全集

1

《宿云门寺阁》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2

《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逢立》

忽睹云间数雁回,更逢山上正花开。河边淑气迎芳草,

林下轻风待落梅。秋宪府中高唱入,春卿署里和歌来。

3

《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逢立》

拜郎登省闼,奉使驰车乘。遥瞻使者星,便是郎官应。

台妙时相许,皇华德弥称。二陕听风谣,三秦望形胜。

4

《丹阳行》

丹阳古郡洞庭阴,落日扁舟此路寻。传是东南旧都处,

金陵中断碧江深。在昔风尘起,京都乱如燬。

5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

楼观倚长霄,登攀及霁朝。高如石门顶,胜拟赤城标。

天路云虹近,人寰气象遥。山围伯禹庙,江落伍胥潮。

6

《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

贤相初陪跸,灵山本降神。作京雄近县,开阁宠平津。

地胜林亭好,时清宴赏频。百泉萦草木,万井布郊畛。

7

《登越州城》

越嶂绕层城,登临万象清。封圻沧海合,廛市碧湖明。

晓日渔歌满,芳春棹唱行。山风吹美箭,田雨润香粳。

8

《江行有怀》

秋水明川路,轻舟转石圻。霜多山橘熟,寒至浦禽稀。

飞席乘风势,回流荡日晖。昼行疑海若,夕梦识江妃。

9

《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

庙堂多暇日,山水契中情。欲写高深趣,还因藻绘成。

九江临户牖,三峡绕檐楹。花柳穷年发,烟云逐意生。

10

《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

林父同官意,宣尼久骑交。文场刊玉篆,武事掌金铙。

道合宜连茹,时清岂系匏。克勤居簿领,多暇屏讙譊。

11

《和登会稽山》

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

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

12

《观永乐公主入番》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13

《奉和四月三日上阳水窗赐宴应制得春字》

今日逢初夏,欢游续旧旬。气和先作雨,恩厚别成春。

凤吹临清洛,龙舆下紫宸。此中歌在藻,还见跃潜鳞。

14

《晦日湖塘》

吉日初成晦,方塘遍是春。落花迎二月,芳树历三旬。

公子能留客,巫阳好解神。夜还何虑暗,秉烛向城闉。

15

《葛山潭》

圆潭写流月,晴明涵万象。仙翁何时还,绿水空荡漾。

凉哉草木腓,白露沾人衣。犹醉空山里,时闻笙鹤飞。

16

《山阴县西楼》

都邑西楼芳树间,逶迤霁色绕江山。山月夜从公署出,

江云晚对讼庭还。谁知春色朝朝好,二月飞花满江草。

17

《春日留别》

春路逶迤花柳前,孤舟晚泊就人烟。东山白云不可见,

西陵江月夜娟娟。春江夜尽潮声度,征帆遥从此中去。

18

《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

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

19

《故程将军妻南阳郡夫人樊氏挽歌》

德配程休甫,名高鲁季姜。宠荣苍玉珮,宴梦郁金堂。

白日期偕老,幽泉忽悼亡。国风犹在咏,江汉近南阳。

20

《句》

野烟出炉上,山花落镜中。(《庐山》。见《诗式》)

21

《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

客自新亭郡,朝来数物华。传君妓楼好,初落海榴花。

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更宜林下雨,日晚逐行车。

22

《途中口号》

邺城东北望陵台,珠翠繁华去不回。

无复新妆艳红粉,空馀故垄满青苔。

23

《冬末送魏起居赴京》

大名将起魏,良史更逢迁。驿骑朝丹阙,关亭望紫烟。

西京春色近,东观物华偏。早赴王正月,挥毫记首年。

24

《故右丞相赠太师燕文贞公挽词二首》

海内文章伯,朝端礼乐英。一言兴宝运,三入济群生。

命与才相偶,年将位不并。台星忽已坼,流恸轸皇情。

25

《故陈州刺史赠兵部尚书韦公挽词》

奕叶金章贵,连枝鼎位尊。台庭为凤穴,相府是鴒原。

世阅空悲命,泉幽不返魂。惟馀汉臣史,继术赞韦门。

26

《夜宿浙江》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富春渚上潮未还,

天姥岑边月初落。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27

《送周判官往台州》

吾宗长作赋,登陆访天台。星使行看入,云仙意转催。

饮冰攀璀璨,驱传历莓苔。日暮东郊别,真情去不回。

28

《同邢判官寻龙湍观归湖中》

星使下仙京,云湖喜昼晴。更从探穴处,还作棹歌行。

丝管荷风入,帘帷竹气清。莫愁归路远,水月夜虚明。

29

《淮阴夜宿二首》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

30

《和常州崔使君咏后庭梅二首》

闻唱梅花落,江南春意深。更传千里外,来入越人吟。

弱干红妆倚,繁香翠羽寻。庭中自公日,歌舞向芳阴。

31

《和崔司马登称心山寺》

郡府乘休日,王城访道初。觉花迎步履,香草藉行车。

倚阁观无际,寻山坐太虚。岩空迷禹迹,海静望秦馀。

32

《送新罗法师还国》

异域今无外,高僧代所稀。苦心归寂灭,宴坐得精微。

持钵何年至,传灯是日归。上卿挥别藻,中禁下禅衣。

33

《送魏骑曹充宇文侍御判官分按山南》

云雨阳台路,光华驿骑巡。劝农开梦土,恤隐惠荆人。

楼迥吟黄鹤,江长望白蘋。观风布明诏,更是汉南春。

34

《送苏郎中绾出佐荆州》

神仙久留滞,清切伫飞翻。忽佐南方牧,何时西掖垣。

高车自兰省,便道出荆门。不见河梁别,空销郢路魂。

35

《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

昔年叨补衮,边地亦埋轮。官序惭先达,才名畏后人。

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早赴前军幕,长清外域尘。

36

《送杜侍御赴上都》

避马台中贵,登车岭外遥。还因贡赋礼,来谒大明朝。

地入商山路,乡连渭水桥。承恩返南越,尊酒重相邀。

37

《宴越府陈法曹西亭》

公府西岩下,红亭间白云。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

水木涵澄景,帘栊引霁氛。江南归思逼,春雁不堪闻。

38

《晦日与卢舍人同诣补阙城南林园》

芳年正月晦,假日早朝回。欲尽三春赏,还钦二阮才。

柳迎郊骑入,花近□庭开。宛是人寰外,真情寓物来。

39

《送杨法曹按括州》

东海天台山,南方缙云驿。溪澄问人隐,岩险烦登陟。

潭壑随星使,轩车绕春色。傥寻琪树人,为报长相忆。

40

《送越州裴参军充使入京》

日落川径寒,离心苦未安。客愁西向尽,乡梦北归难。

霜果林中变,秋花水上残。明朝渡江后,云物向南看。

41

《送赵评事摄御史监军岭南》

议狱持邦典,临戎假宪威。风从阊阖去,霜入洞庭飞。

篁竹迎金鼓,楼船引绣衣。明年拜真月,南斗使星归。

42

《送靳十五侍御使蜀》

天使出霜台,行人择吏才。传车春色送,离兴夕阳催。

驿绕巴江转,关迎剑道开。西南一何幸,前后二龙来。

43

《送张环摄御史监南选》

汉使得张纲,威名摄远方。恩沾柱下史,荣比选曹郎。

江带黔中阔,山连峡水长。莫愁炎暑地,秋至有严霜。

44

《寻龙湍》

仙穴寻遗迹,轻舟爱水乡。溪流一曲尽,山路九峰长。

渔父歌金洞,江妃舞翠房。遥怜葛仙宅,真气共微茫。

45

《下京口埭夜行》

孤帆度绿氛,寒浦落红曛。江树朝来出,吴歌夜渐闻。

南溟接潮水,北斗近乡云。行役从兹去,归情入雁群。

46

《山行遇雨》

骤雨昼氤氲,空天望不分。暗山唯觉电,穷海但生云。

涉涧猜行潦,缘崖畏宿氛。夜来江月霁,棹唱此中闻。

47

《夜到润州》

夜入丹阳郡,天高气象秋。海隅云汉转,江畔火星流。

城郭传金柝,闾阎闭绿洲。客行凡几夜,新月再如钩。

48

《春初送吕补阙往西岳勒碑得云字》

刻石记天文,朝推谷子云。箧中缄圣札,岩下揖神君。

语别梅初艳,为期草欲薰。往来春不尽,离思莫氛氲。

49

《送李给事归徐州觐省》

列位登青琐,还乡复彩衣。共言晨省日,便是昼游归。

春水经梁宋,晴山入海沂。莫愁东路远,四牡正騑騑。

50

《长洲苑(吴黄武中,此地校猎)》

吴王初鼎峙,羽猎骋雄才。辇道阊门出,军容茂苑来。

山从列嶂转,江自绕林回。剑骑缘汀入,旌门隔屿开。

51

《酬万八贺九云门下归溪中作》

晚从灵境出,林壑曙云飞。稍觉清溪尽,回瞻画刹微。

独园馀兴在,孤棹宿心违。更忆登攀处,天香满袖归。

52

《扬子江楼》

扬子何年邑,雄图作楚关。江连二妃渚,云近八公山。

驿道青枫外,人烟绿屿间。晚来潮正满,数处落帆还。

53

《送赵大夫护边(一作送赵都护赴安西)》

外域分都护,中台命职方。

欲传清庙略,先取剧曹郎。

54

《和咏廨署有樱桃》

上林天禁里,芳树有红樱。江国今来见,君门春意生。

香从花绶转,色绕佩珠明。海鸟衔初实,吴姬扫落英。

55

《送赵大夫护边(一作送赵都护赴安西)》

外域分都护,中台命职方。欲传清庙略,先取剧曹郎。

已佩登坛印,犹怀伏奏香。百壶开祖饯,驷牡戒戎装。

56

《正月十五日夜应制(一作沈佺期诗)》

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

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

57

《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即目应制》

玉辇下离宫,琼楼上半空。方巡五年狩,更辟四门聪。

井邑观秦野,山河念禹功。停銮留睿作,轩槛起南风。

58

《和韦兄春日南亭宴兄弟(兄在京)》

台阁升高位,园林隔旧乡。忽闻歌棣萼,还比报琼芳。

门向宜春近,郊连御宿长。德星常有会,相望在文昌。

59

《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

系马清溪树,禅门春气浓。香台花下出,讲坐竹间逢。

觉路山童引,经行谷鸟从。更言穷寂灭,回策上南峰。

颜真卿《<孙逖文公集>序》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18:01: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30519454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颜真卿《<孙逖文公集>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颜真卿《<孙逖文公集>序》.pdf

标签:尚书   太子   日用   父亲   担任   山东   皇帝   春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