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关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更新时间:2023-12-30 17:38:5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李杜文章在)

学习强国关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学习强国关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个“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故事太有名了,我快乐生活的文件夹的名字就是“子非鱼”,手机套也是“子非鱼”,突然感觉到我和庄子终于弹了同一首曲子了。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游玩。庄子说:“你看那白条纹的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呀!这是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又不是鱼,你怎么能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同理可证,“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不是鱼,也不可能知道鱼是否快乐,是这么个道理吧?”

惠子的逻辑是,“你不懂鱼”跟“我不懂你”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只要我承认“我无法懂你”,那么,你就得承认“你无法懂鱼”。听上去很有道理,可是庄子没掉入这个逻辑陷阱。

庄子说:“那我就顺着你的话来说吧!你刚才问我‘安知鱼之乐’,我从哪儿知道鱼的快乐呢?这还不简单,我站在濠水上方的石桥上知道的!”庄子用一个文字游戏搪塞了过去,把“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解释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了——无法证明对方的质问,索性把问题简化。

一般认为,“濠梁之辩”的论证方法,存在诸多哲学认知及逻

辑规则问题。

在辩论中,庄、惠二人所持观点对立,且论证逻辑相异:在辩论内容上,庄子主张 “知鱼之乐”,而惠子反对 “知鱼之乐”;在论证方式上,惠子 “偏客观知识的逻辑分析”,而庄子 “则重主观审美的直觉体会”。人家惠施有理有据地跟你分析,你却揪着人家的用词大做文章,难免有“诡辩”之嫌。

这组对话还有一种理解方式。从形式辩论的角度上说,惠施认为,自己可以让庄子自相矛盾,于是便说出了“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但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不可能知道鱼是否快乐”;但他没想到,自己脱口而出之后,逻辑漏洞就被庄子发现了,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然你已经默认“我知道鱼儿快乐”这个事实,又何必再来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可见你不是真的有疑问,而只是问我现在在什么地方罢了。

这两个人的辩论,表面上看是好友之间的斗嘴,其实反映了两种思维方式的交锋:庄子代表了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因为他对于事物的认知方式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思考,尤其加入了自己的情绪心态;而惠施,则更偏向西方哲学中的理性分析与逻辑推演,讲究排除主观臆断,尽量以完全客观的视角观察世界。

两者孰优孰劣,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结论,但是在审美意识上,绝对是庄子更胜一筹。 庄子是站在从感性同通的角度观看事物,惠子和庄子游于濠梁之上,“游”是心境,“濠梁”是美景”,庄子的“快乐经验所描述的不是某些孤立的主体,而是叙述

情境的处理”,换句话说,心情好,处处眼光明媚,就连鱼都跟着快乐。

庄子钓于濮水之上,宁做水中之龟也不愿坐王侯之位——千百年来,庄子高洁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他是否真的被楚王招聘为国相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庄子给我们开启了一条栖养心灵的人生道路,让我们知道,在功名利禄的攀附之外,还有另一种活法。

学习强国关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17:38: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29134454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学习强国关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学习强国关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pdf

标签:知道   逻辑   方式   是否   加入   辩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