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江津原一百个乡镇名称来历及赶场期

更新时间:2023-12-30 17:00:0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尊重的英语)

江津原一百个乡镇名称来历及赶场期

江津原一百个乡镇名称来历及赶场期

1、几江:因长江曲折回流于此,形如“几”字,得名。清代为县城中区,民国时期名城守镇,1935年属第五区,1944年属督导区,1956年为城关镇。

1980年因改为几江镇。百日场

2、铜锣:因境内一小山的一块坟地,形似铜锣,故名。驻地红碑石

3、白沙:以江岸河沙在阳光下呈白色得名。东汉末年建场,北宋《元丰九域志》曾载名。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设水驿。清宣统二年(1910)置镇,民国时设第三区署,1949年后设第五区。1951年至1956年曾为江津县治。1957年至今为白沙镇。历为四川四大镇之一。场期三、六、九

4、德感:据民间传说,此地原为湖泊,经常泛滥成灾,人民群众筑坝抗洪,玉帝命龙王消灾,人们感德以名,因系长江冲积坝,故名德感坝。场期三、六、九

5、和爱:以境内有一块石状似纸牌中的和牌,习称“和牌石”,谐音为和爱。驻地和牌石,场期二、五、八

6、临峰:因乡周围是小山峰,人们劳动生产其间,传为临峰斗天之感,故名。驻地大莲寺,场期一、四、七

7、圣泉:习称两路口,1984年因重名,以境内古迹圣泉寺更今名,曾名双龙。驻地两路口,场期四、七、十

8、享堂:原名九龙,1980年因重名,以明代工部尚书江渊故里,其父江英病故,钦赐御祭设享堂更为今名。驻地九龙场,场期三、六、九

9、双溪:因境内有两条小溪汇合于此而得名。原名双河,1980年因重名更为今名。场期一、四、七

10、津福:据传,清道光年间建场时出土一棺,棺内一老人尸体完好如生,以福寿延年之意,故名。原名福寿,毗邻巴县,其场址为巴县、江津各辖一半,1953年将县属半边划给巴县,1980年因重名更为现名。驻地滴水岩,场期二、五、八

11、油溪:地当江边一巨石似牛,人称“牛溪”,清代以溪两岸油坊多,取沃土如油之意,遂改牛为油。相传,唐刺史赵延之曾游于此,又名游溪。场期二、六、九

12、店子:因地当垭口上一小街,过路群众常在此歇脚,人称店子口,即以此为名

13、金刚:因地处长江渡口,回水沱岸,有金刚寺而得名。驻地谢家祠堂,金刚沱场期一、五、八

14、山王店:建场时,以此地有山王庙得名。场期三、七、十

15、长冲:清乾隆九年(1744)始建兴隆场,场上房屋沿大正沟修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5)以场南华盖槽水流长期直冲境内更现名。场期一、五、

16、吴滩:位于璧河、箭梁河汇合处,建场前方圆几里内一片荒芜,人称“芜滩”,明代建场后,谐音为吴滩。场期三、七、十

17、梯子:以驻地有大石阶梯300余步,故名。曾名新民,驻地金子场,场期二、五、九

18、吴市:因明末将领吴鞭逃于川主庙为僧,士绅逢迎,庙为吴氏寺,乡亦改现名。场期一、四、八

19、碑槽:以山形若巨碑和山槽地貌为名。原名丹凤,因有一小山,状似凤凰,山上杜鹃艳丽无比,人们以丹凤山称之。1980年因重名改为碑槽。驻地丹凤场,

场场期三、六、九

20、现龙:地形如龙,远望似巨龙腾跃,因名。场期二、六、九

21、石门:因两岸石壁如门矗立,江水滔滔夺门而出,状景奇观,故名。场期一、四、八

22、李家:以地当李家坝李姓多为名,驻柑子园

23、秦家:原以秦姓多,场建山坳上名秦家坳。原名永安,1980年因重名改为现名。驻地永安场,场期二、五、九

24、茨坝:以地处云雾坪山尾一坝,习种茨菰而得名。原名板桥,1980年因重名改为现名。场期三、六、十(本人的老家)

25、朱杨:清初没周杨碛港口,名周杨碛,场名周杨场。1927年易名复兴场,后以溪水朱色,两岸杨柳垂青改为现名。场期二、五、九

26、河口:以驻地河口场得名。驻地小天座,河口场场期四、七、十

27、滩盘:以长江边有一大石滩,滩上有一大石盘,故名滩盘。场期四、七、十

28、石蟆:该地因下场口有一大石包象蛤蟆得名。驻石蟆口,场期一、四、七

29、羊石:集市建在长江边一个大石盘上,据传有羊儿庙,场因名羊石盘。场期三、六、九

30、仙鱼:据传,古时有一石匠在此地石包上刻有石鱼而得名。驻地关溪子,场期二、五、八

31、二溪:因近靠江边韩滩村,有两条小溪于此汇合入长江而得名,场期三、六、九

32、杨柳:以境内杨柳丘而命名。驻地彭咀,场期三、六、九

33、稿子:据传稿子坝原名大坝场,距现街道北约一里处,因火废后迁此建场。坝上曾出秀才,能诗文书画,人们求稿者众,习称稿子坝,场期二、五、八

34、永兴:相传,明代一庙宇为梁、董两家捐建,名梁董庙,讹名阳通庙,后人们取永远兴旺之意改名永兴场,场期二、五、八

35、旸岩:因位置较高,从早到晚,一直阳光照射,后在岩顶建庙,名旸岩庙,乡以庙名。驻地老学堂 (本人村官工作的地方)

36、高屋:以境内地势较高的高屋基命名,驻地三重堂

37、三口:地处三个岚垭中,故名三口垭场。乡以场得名,场期二、五、八

38、塘河:地呈耕田所用的枷担形,故原名塘枷河,嗣后,人们便于称呼,将枷字去掉,得名塘河。场期一、四、七

39、几子:清道光年间建场,地形似椅子,后将“椅子”讹为“几子”而得名。驻地金盆穴,几子坎场期二、五、八

40、鹅公:因场后有一象鹅形的小山,故名。驻地松林岗,鹅公场场期一、四、七

41、毗罗:源于毗罗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7)建,寺内供奉毗罗佛,

故名。场期四、七、十

42、龙门:长江奔流至此,为石梁所阻成滩,传说蜀王命工凿石梁如门,江水从门流过,得名龙门滩,场期三、七、十

43、梁家:相传过去此地梁姓较多,故名梁家坝。场期二、六、九

44、刁家:早年此地刁姓多,并有一刁氏宗祠而驰名,清顺治九年(1652)建场时,取名刁家场,场期二、五、八

45、罗坝:清代名隆兴场,后以当地罗姓较多改名罗坝场,场期一、四、七

46、高占:相传清初,此地曾因高姓插占为业和驻地江边有一石滩,故名高占滩。

47、先锋:早年此地建有七座庙宇,与居民住房相连成街,取名仙峰场。

场建在境内一条长10公里的山埂最高处。清代中期演变为先锋场,含南面陆路为县城前卫之意。场期二、五、八

48、高牙:地处“高垭”,因“垭”的谐音为“牙”,保卫县城安全如人之牙意而得名,驻地白

鹤林,场期四、七、十

49、琅山:地处一小土岗,遍地卵石如珠镶玉嵌而得名。驻地仰天窝

50、五举:当地有两条小河,早年修筑有石桥两座,因名双石桥。1980年因重名,以境内五举沱(传说从前有五个举人在此落水)更为现名。驻地土红山,双石桥场期二、五、八

51、麻柳:早年,当地因麻柳树多而得名,驻地夏家塆,麻柳场场期三、六、九

52、夹滩:明代名枷担溪。清代以上有杨家滩,下有北斗滩改名夹滩。驻地夹滩场,场期一、四、七

53、永丰:以境内早年有一古庙永丰寺而得名。驻地永丰场,场期三、六、十

54、金泉:因境内金紫寺得名金紫场,1980年因重名,以境内有一泉水名金泉而改为现名。驻金紫场,场期一、四、七

55、李市:明洪武二年,李姓插占落业于此,遂名李市坝,明天顺年间形成场镇,故名李市场。清道光时置镇,逢单日子为赶场期.

56、慈云:原名慈音寺,后以“慈航普渡,烟云缭绕”易名慈云寺,乡因得名。场期一、四、七

57、大桥:建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次年因地方官吏吞没场头建大桥款,改建成长约10米的石板小桥,众讽称“大桥”,乡因得名。场期二、五、八

58、洞塘:境内石岩溪上游有一石岩,水从岩洞口流下,终年不绝,形成池塘,得名洞塘。驻地大坟坝,场期二、五、八

59、黄桷:因当地有古老黄桷树而得名,驻地新房子

60、两岔:因地当石龙峡小河及笋溪河的汇合处形成两岔而得名。场期一、四、七

61、沙埂:地处笋溪河东岸,遍地沙石土埂,集市后有三条大土埂,早年称三埂场,后谐音,故为沙埂场。驻地码头上,沙埂场场期二、五、八

62、下塆:以当地有一著名的下塆大屋基而得名。驻地兴隆庄

63、蔡家:早年岗上为蔡姓聚居地,故名蔡家岗,场期二、五、八

64、龙吟:以地处仙佛岩与猫儿山之间的一条峡谷中部,周围山岭蜿蜒如龙,三条小溪流水潺潺,人们附会其声如龙吟,故名。驻地龙吟场,场期一、四、七

65、嘉平:旧名嘉平,寓幸福平安之意,后为清平。1980年因重名改为嘉平。场期二、五、八

66、月沱:因笋溪河在此形成一沱湾,状如一弓明月而得名。驻地月沱场,场期一、四、七。大垭口场期三、六、九

67、清溪沟:以地处清溪河边夹沟为名。原名太平。1980年改为清溪,1984年改为清溪沟。驻地太平埂,场期二、五、八

68、中山:系由龙洞、荒中坝、高升桥三条小街连接而成,名三合场。1980年因重名,以地处中山岗上,更名为中山。驻地三合场,场期三、六、九

69、嘉乐:取其地势高平,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之意为名,原名太和,1980年因重名改为嘉乐。驻地太和场,场期一、四、七

70、常乐:清代当地因有一常乐庙而得名。

71、头道河:1927年6月,因当地滑坡堵溪成河名。场期一、四、七。现为四面山风景区

72、凤仪:以境内一山嘴状似凤凰,取名凤仪。驻地新场,场期一、四、七

73、柏林:昔以周围柏树成林得名柏林场,场期一、四、七

74、东胜:清代在此新建“东岳庙”,后形成集市,名东胜场。场期二、五、八

75、四面:因四面山峰重叠,沟谷纵横,站在乡中心举目四望,皆为大山,故名四面山。场期三、六、九

76、沙河:以笋溪河流经境内,山洪爆发时,夹下泥沙至此聚积而得名,河旁有庙名沙河寺。驻地大通寺

77、凤场:据传曾有两只凤凰飞到这里,清代为一大地主所有,建成小街名双凤场。1980年更名为凤场,场期二、五、八

78、傅家:清代傅姓入川,在此定居建场得名傅家塆,1936年旧场全部被火焚,住户迁到现址重建,取名复兴场。1980年更名傅家。驻地复兴场,场期三、六、九

79、紫云:清光绪年间名“鲁家桥”,清宣统甲寅年更名为“龙安桥”。后在此修王爷庙一座,庙内金身龙王高坐台上,一旁石碑上刻“紫云台上镇江王爷”八字,遂改名紫云场。场期一、四、七

80、仁沱:相传,早年有小贩“任驼背”在此摆摊,形成集市,遂名任驼子,后以境内綦江流水沱易名仁沱。场期一、四、七

81、支坪:因该地较平坦,前以栀子树多得名栀坪,后简化为支坪。驻地幺店子,场期三、六、九

82、白溪:据传,该地为少数民族——僰族居住地,故名僰溪。后简写为“白溪”。驻地洋满咀

83、真武:以场侧有一真武庙得名。场期三、六、九

84、和平:清初以地处燕尾山、和尚山、油草河、双河口之间的一坪上,得名“河坪”,后谐音为和平。驻地和平场,场期一、四、七

85、马宗:因场地象马鬃,名马鬃嘴,习写为“马宗”,驻地马宗咀,场期二、五、八

86、珞璜:据传,明工部尚书江渊告老还乡病故,明宪宗亲书一玉石碑致悼,派专人运至此时,碑落入长江中,人称“落皇石”。因落皇犯讳改为“珞璜”。1985年建镇。场期三、六、九

87、顺江:因地顺长江、綦江东、南岸,古名僰溪口,又名江口,后称顺江,故名。南齐永明五年(487)为江州县治,西魏为江阳县治,置七门郡,隋开皇三年(581)郡废。北周时江阳县治移至今几江镇。驻地江口,场期二、五、八

88、贾嗣:明初,有名贾四者娶妻继嗣,捐赠资财于此修石拱桥一座,众

议以彰其德,故名贾嗣桥。场期二、五、八

89、夏坝:因山间坝地一夏姓老宅,昔为夏姓世居地,故名。百日场。

90、五岔:因周围溪河形成五条水岔而得名。原名五福,1980年更名。驻地五岔场,场期四、七、十

91、崇兴:原名桐岗寨,场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以兴场于高山上,故名“崇兴”。场期三、七、十

92、长林:以境内长林山为名。驻地关胜场,场期三、六、九

93、龙登山:昔日宋太祖和明惠帝曾登此山,故名。原名龙山,1984年更为现名。驻地挖断山

94、黄泥:境内绝大部分是黄色粘质土壤,故名。驻地黄泥场,场期三、六、九

95、青泊:綦江流经境内,河中一石滩状如青鲌鱼,人称青鲌滩,后简化为青泊滩。场期二、五、八

96、河坝:以驻地场尾一沙坝,1915年建场时命名小河坝,故名。场期一、四、七。现为西湖镇。

97、杜市:据传,清乾隆时名裕隆场,因避讳,当地杜姓人多,更名“杜氏场”,后遭异姓反对,改为杜市场。场期一、四、七

98、广兴:相传,明代广姓在此开铺设店,后逐渐兴旺,修建成街道、寺庙(广佛寺),故名广兴场。场期二、五、八

99、屏麓:因以附近屏麓村地处玉屏山麓而得名。曾名新场,1984年更现名。场期三、六、九

100、高歇:明末崇祯年间建高歇场,相传,以古对联“月小山高人散后,风停月歇客来初”中取“高”、“歇”二字得名。1949年前由巴县划入。场期三、六、九

江津原一百个乡镇名称来历及赶场期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17:0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268062565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江津原一百个乡镇名称来历及赶场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江津原一百个乡镇名称来历及赶场期.pdf

标签:驻地   场期   得名   原名   长江   改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