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人谁无过)
朱熹很经典的一首咏月诗,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
月是诗人笔下,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它或圆或缺、或阴或晴,或澄清、或静谧,在不经意的仰望中,便会萌生许多感触。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居易《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无疑月成为了诗歌中不可缺少的审美意蕴和情感共鸣。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秋月》,便是古典诗歌中很经典的一首咏月诗。它出自于宋代著名诗人朱熹之手,是朱熹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朱熹主要借助于秋月下的山间小溪、碧绿山头、澄静夜空、悠悠云朵、飘逸枫叶等景象,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也流露了他追求明月般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除此之外,这首《秋月》还是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诗。它的水平高超之处,主要体现在全文无一“月”字,却句句有月。即它虽然是在写清溪碧山、白云红叶等各种秋夜的景象,但实际上却无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它将月的皎洁与秋空的澄净体现的淋漓尽致,可谓是大家手笔。
《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它的意思是说,在秋月的映照下,朱熹看到了清澈的溪水流过了碧绿的山头,并从山顶一泻而下。澄清的溪水则与蓝天融为一色,浑然一体。从这两句诗的意思来看,我们可以得知朱熹所描写的是他俯视水中的倒影所见。
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它能流过的只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而能产生这种奇景的前提,就必须要月光足够澄明。可见朱熹这里构思的巧妙,无一笔写月,却句句见月。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没有澄明的月光,朱熹既不能在秋夜中欣赏到“清溪流过碧山头”的奇景,也不能欣赏到水天一色的迷人画面。表露了朱熹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它是朱熹的即景抒怀之句,是他在秋月下静观自然景象所产生的一种超尘脱俗、闲适自在的心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令人陶醉的秋色,把尘世远远阻隔在了三十里之外,我在此间看到的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和红叶。
从写景来看,“白云”、“红叶”是朱熹在秋月下所看到的山林实景。而从象征性来看,“白云”代表着任意漂游,“红叶”代表着飘逸自得,它们正是朱熹超尘脱俗、闲适自在心境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朱熹在构成一幅明丽而令人愉快的图画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追求明月般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它是无私的让世间万物都染上了月的澄明、纯洁。
综观朱熹的这首诗,题为“秋月”,但是读下来,便可以知道它全文无一“月”字,却句句有月,这正是这首诗构思的独到之处。总的来说,朱熹这首诗,不失为一首咏月的千古名作。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15:2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212762565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朱熹很经典的一首咏月诗,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朱熹很经典的一首咏月诗,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