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不殊俗,内不失正——书法(绝交书二种)译文赏析

更新时间:2023-12-30 13:33:50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今年春节天气)

外不殊俗,内不失正——书法(绝交书二种)译文赏析

外不殊俗,内不失正——书法(绝交书二种)译文赏析

外不殊俗,内不失正——书法(绝交书二种)译文赏析

闻是书画 2017-09-19 15:22

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尝谓之知音。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功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飧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以不如嗣宗之贤,而有慢驰之阕;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庭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钩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注1]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己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其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而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

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

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始终,真相知也。足下见直木必不可为轮,曲者不可为桷,盖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忄良忄良liang),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共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

李怀琳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李怀琳是唐代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公元七世纪,太宗(六二七-六四九)时待诏文林馆。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相传为李怀琳仿作,共159行,1209字,现藏日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载:“李怀琳,洛阳人,国初时好为伪迹。其《大急就》称王书,及七贤书假云薛道衡作叙,及竹林叙事,并卫夫人'咄咄逼人’,嵇康《绝交书》,并怀琳之伪迹也。”

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相传为唐李怀琳仿作,后人鉴定实为唐人双钩摹本,草书159行,1209字,现藏日本

5

10

15

20

25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魏晋之际,活跃着一个著名的文人集团,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当时,政治上正面临着王朝更迭的风暴。“七贤”的政治倾向亲魏,后来,司

马氏日兴,魏氏日衰,胜负之势分明,他们便分化了。首先是山涛,即山巨源,投靠司马氏作了官,随之他又出面拉嵇康。嵇康是“七贤”的精神领袖,出身寒门,与魏宗室通婚,故对司马氏采取了拒不合作的态度。为了表明自己的这一态度,也为了抒发对山巨源的鄙夷和对黑暗时局的不满,他写下了这篇有名的《绝交书》。

这封信分为五段,层次、脉络分明。

第一段开门见山,说明绝交的原因,开篇劈头就是“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足下故不知之”。交友之道,贵在相知。这里如此斩钉截铁地申明与山涛并不相知,明白宣告交往的基础不复存在了。接下去点明写这封信的缘由:“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这里“越俎代庖”的典故用得很活。此典出于《庄子·逍遥游》,原是祭师多事,主动取厨师而代之。嵇康信手拈来,变了一个角度,道是厨师拉祭师下水,这就完全改变了这个故事的寓意。嵇康特别强调了一个“羞”字:庖人之引尸祝自助,是因为他内心有愧,因为他干的是残忍、肮脏的事情。他就一下子触到了山涛灵魂中敏感的地方。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具有“先声夺人”之妙。行文用典,历来有“死典”、“活典”之别。象嵇康这样,随手拈来,为我所用,便上成功的佳例。至此,与山巨源的基本分歧,明白点出,下面就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看法。

第二段,作者高屋建瓴,提出人们相处的原则。文中首先列举出老子、庄周等十一位历史人物,借评论他们的事迹阐发了“循性而动,各附所安”的原则。表面看来,嵇康这里对出仕、归隐两途是无所轩轾的,且以“并介之人”推许山涛,但联系上文一气读下,就不难体味出弦外之音。既然在那样的时局中,做官免不了沾染鲜血,那么出仕者的“本性”如何,自在不言之中了。于是,推许成了辛辣的讽刺。当然,这种讽刺是全然不动声色的,而对方却心中明白、脸上发烧。古人有“绵里针”、“泥中刺”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含蓄的讽刺手法,在阐述了“循性而动”的一般处世原则后,作者笔锋一转:“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指出人

们根据气节本性选择的人生道路是不可强行改变的。这是承上启下的一笔。

第三段便描述起自己的本性和生活状况来。他写了自己极度懒散的一些生活习惯后,使用了一个比喻:“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真是形象之极!禽即擒字。作者自比野性未驯之鹿,他对山涛说:不错,出去做官司可以得到“金镳”、“嘉肴”——富贵荣华,但那代价我也是知道的,那要牺牲掉我最宝贵的东西——“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因此,我宁赴汤蹈火,不要这富贵的圈套。写到这里,不必再作抽象的议论,作者就已把自己的浩然正气,大义凛然的人生态度,以及不与恶势力妥协的立场,生动地描摹出来了。

然而,作者并不肯就此置笔。第四段,他进而举出阮籍受迫害之事,指出自己与朝廷礼法的矛盾更为尖锐。嵇康把这些矛盾概括成九条,就是很有名的“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这九条排比而出,滚滚滔滔,一气贯注,丝毫不容对方有置喙的余地。嵇康自己那种“龙性谁能驯”的傲岸形象也就随之呈现到读者的面前。这“七不堪,二不可”,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似乎狂得过分一些,而在当时,一则疏狂成风,二则政治斗争使然,所谓“大知似狂”、“不狂不痴,不能成事”,所以并不足怪。在这一大段中,作者渲染出两种生活环境:一种是山涛企图把他拉进去的,那是“官事鞅掌”、“嚣尘臭处,千变百伎”、“鸣声聒耳”、“不得妄动”;一种是他自己向往的,是“抱琴行吟,弋钓草野”、“游山泽,观鱼鸟”。相形之下,孰浊孰清,不言而喻。至此,已把作者自己的生活旨趣及拒不合作的态度讲得淋漓尽致了。特别是“非汤武而薄周孔”一条,等于是和名教,以及以名教为统治工具的司马氏集团的决裂宣言。这一条后来便成了他杀身的重要原因。

下面一段转而谈对方,以交友之道责之。在列举了古今四位贤人“真相知”、“识其天性,因而济之”之后,作者使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他讲:这个道理只有通达的人才能理解,当然您是明白的了。

初看起来,是以“达者”相许,然而下面随即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已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这简直就是指着鼻子在骂山涛了:我原以为你是够朋友的“达者”,谁知道你却象那强迫越人戴花帽子的蠢家伙,象那专吃臭尸烂肉的猫头鹰一样。这两句话骂得真够痛快,正是嵇康“刚肠疾恶”本色的表现。如果说开篇处的讽刺还是绵中之针的话,这里则是针锋相对了。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命笔之际,愤激愈增的心情。

最后,作者谈了日后的打算,表示要“离事自全,以保余年”。这一段锋芒稍敛。因为他是一时风云际会的领袖人物,是司马氏猜忌的对象,故不得不作韬晦的姿态。但态度仍坚定不移:“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可说是宁死不合作了。而对山涛鄙夷之情,犹有未尽,故终篇处又刺他一笔:野人有以晒背为快乐,以芹子为美昧的,想献给君王,虽然一片诚意,但也太不懂事理了,“愿足下勿似之”。又是不动声色,而揶揄之意尽出。

刘禹锡说:“八音与政通,文章与时高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正是魏晋之际政治、思想潮流的一面镜子。《绝交书》直观地看,是嵇康一份全面的自我表白,既写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生活方式,又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然而,《绝交书》的认识意义并不止于此。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嵇康愤激的言词中体会到当时黑暗、险恶的政治氛围;另一方面,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在士人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和相当大的影响,因此,《绝交书》中描写的生活旨趣和精神状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部分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思想潮流。

作为一篇文学作品,《与山巨源绝交书》更为引起我们的注意的,是它那独特的文字风格。《文心雕龙·明诗篇》给嵇阮二人的评语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钟嵘的《诗品》也以“清远”、“峻切”评价嵇康诗作。足见是一时之通论。细味作品,这一裁断实在贴切得很。而且,不唯嵇诗清峻,嵇文也以清峻而名家。何谓“清峻”?大体说来,就是立意超俗,行文精炼,词义透彻。本文陈说自己的旨趣、好恶,居高临下,旁若无人,嬉笑怒骂处,涉笔而成文。本来,这封

书信是为辞谢荐引而作,但作者没有粘滞在这一具体事情上,而是从处世原则,交友之道大处着眼,引古喻今,挥洒自如。所谓“清远”者,正在于此。

而从行文之法来看,道论处世原则,标出“循性而动,各附所安”的大义,次述自己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继而推论,自己必不堪为官,只宜退居。接下来转向对方,也是先标出“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的交友之道,继而责备对方对不起朋友的作法。表面上挥洒自在,筋骨中却贯注着极强的逻辑力量。再辅之以“七不堪,二不可”那样透彻、斩截的言词,自然可称为“峻切”了。刘师培评论嵇康的散文是“文如剥茧,无不尽之意”,也是着眼于这种丝丝入扣的内在逻辑性。

嵇文的清峻风格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这一方面是汉末魏初讲求名法之治,文章普遍趋向简明透彻之故。另一方面,士人中高傲、放纵的思想潮流影响到文章,便出现了所谓“师心”、“使气”的创作态度,把主观情性作为驱策笔墨的主导力量,于是把作者自己的形象熔铸到了作品中,《文心雕龙》称嵇康为“隽侠”。我作今天读此《绝交书》,不是确确实实感到里面鼓荡着一股“龙性”不可驯的侠气吗?象那随手拈来的鸳雏斥鸱,美芹献曝的故事,七不堪二不可的排比,都生动体现出嵇康居高临下,笑骂任心的气概。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讲,有清峻之人格,方有清峻的文章风格。“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司马氏的屠刀之下,“竹林七贤”死的死,降的降,于是象《绝交书》这样令人悚然动容的清峻风格也就不多见了。

附译文:

康白:当年你曾在颖川太守山嵚面前称道我不愿意出仕,我常常认为这是知己之言,然而也常常奇怪我的这番意思,在你来说还不是非常清楚的,是从哪里你会知道的呢?前年我从河东回来后,显宗,阿都告诉我说,你议论过想让我代替你的职位,事情虽然未成,我却因而知道你原来并不了解我。你通达事故,善于应变,对事情多所随和而对别人很少怪责,而我却性格率直,心胸狭窄,对很多事情不能容忍,只不过偶然同你认识罢了。近日听说你升了官,我很惊恐不欢,恐怕你要推荐我出去做官,像厨师不愿让人说只有他自己在割肉,于

是硬要把尸祝也拉去帮助自己一样,使我手执鸾刀,也沾上一身膻腥气,所以想在这里详细地给你陈述一下事情可否的道理。

我过去读书,看到有一种所谓既能兼济天下而又是耿介孤直的人,有的人曾说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现在才相信这样的人真是会有的。一个人性格上所不能容忍的事情,真不能勉强他去接受。现在大家都说有一种于世无所不堪的通达的人,表面上跟一般俗人没有两样,而内心却能保持自己的正确主张,能够随波逐流而又一生没有遗憾,但这只是一种空话而已。老子,庄周,是我的老师,而他们本身却都居于低贱的官职,柳下惠和东方朔都是通达的人,他们都能安于自己卑微的职位,我怎么能因为未做大官而轻视他们呢?又孔子因为博爱无私,因而不以担任执鞭的贱职为羞,楚国的子文本来不想做卿相,却做上了三次令尹的大官,这是因为君子有着济世的意向啊。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当自己显达了的时候就能兼济万物而并不因为显达就改变自己原来的志向,自己遭到困厄的时候也能怡然自得而心里没有什么苦闷。从这种观点看来,尧、舜的为君于世,许由的隐居山林,张良的辅佐刘邦,接舆的边走边歌,行迹虽有不同,而道理全是一样的(都是顺乎本性之所至的)。仰头瞻望一下这几位可尊敬的人,他们可以说是能实现自己志愿的人了。所以君子的各种行为,走的道路虽然不同但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随着自己的本性行动,各都傍依于自得的事物安居无闷,因而在?韩诗外传>>里才有了“有的人为了做官入了朝廷就再也不想出来,有的人为了求名走向山林再也不想回来”的论调。而且像公子季札以子藏的作风为高,司马相如仰慕蔺相如的气节,这是说一个人的志向所寄托的趋向,是无法强迫他改变的。

我每次阅读尚子平、台孝威的传记,都会感慨地对他们产生仰慕之感,怀念他们的为人。加以少年就失却严父,孤苦无依,因而受到同母兄的骄纵,未有涉猎五经之书,自己的性格又散漫懒惰,弄得筋肉钝驰,头和脸常常一月半月地不洗一次,不到太闷痒的程度,就不肯洗发。每次小便,常常忍着不愿起来,一直憋得使膀胱都颤动起来,才起来就便。又放纵已久,情意高傲散漫,行为简略失礼,懈怠和散

漫互为作用,却为朋辈所宽容,不指责自己的过错。又因为读了老、庄之书,就更增加我的放荡,所以使得自己追求荣华进取的心意日益衰退,放任本性的念头转而日益深厚。这就像捉到的一匹小鹿,假如在幼小的时候使它受到驯服养育,他就会服从人们的教导管制,假如不是从小,而是等到大了才看见马络头,那就要急遽地转头张望,毁坏了所拴的缰绳,不顾一切地狂奔起来,那时虽然用黄金的马衔来打扮它,用精美的饭莱来喂养它,它还是越发想念深林和一心在丰草上。

阮嗣宗口里从来不议论别人的过失,我常常效法他,但未能赶得上,他纯真的天性超过一般人,与外物互不伤害,只是喝酒有些过量罢了。但即使这样,也还受到礼教之土所纠弹,恨他像仇人似的,幸而赖有司马昭把他保护下来罢了。吾赶不上阮藉那样的贤德,却有着怠慢松懒的缺点,又不通人情,不懂得随机应变,不会像石奋那样的谨慎,而有说话不留余地的毛病。这样日久天长地与外事接触,就会同外人的不合日益发生,虽然想不遭灾祸,又哪能办得到呢?

又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有规定的一定礼节,在朝廷上有规定的一定法度,自己极为仔细地考虑过后,感到有一定忍受不了的事有七件,会招致很大坏处的事有两种。倒下身来就喜欢晚起,但守门的人又招呼不止,这是第一件忍受不了的事。抱着琴边走边唱,在草野间或猎鸟或钓鱼,但一做了官吏卒就守着自己,使自己不得随便行动,这是第二件忍受不了的事。做了官端正地跪坐多时,即使麻痹了也不许动一动。但是我生来又好生虱子,爬搔起来就没个完,做了官就得裹上官服,向上官作揖跪拜,这是第三件忍受不了的事。平时不练习写信,又不喜欢写信,而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很多,不写信应酬吧,就犯了教伤了义,想自己勉强一下自己吧,还不能持久下去,这是第四件忍受不了的事。

不喜欢吊丧之类的事,而人事却以此为重,因而已经被不原谅我的人所怨恨,以至有想对我加以陷害的人,我虽然因此惊恐地受到了指责,但本性难移,想压抑自己的情意顺从世俗,那就违背本性不合实情,归根到底也不能不受到谴责。这样,就成了第五件忍受不了的事。本不喜欢俗人,但还得同他们共事,弄得有时客人满座,呼叫的

声音都要把耳朵吵聋,嚣声和尘土把这个地方弄得非常污浊,这些俗人为了应酬使用出一切伎俩,在人眼前表现出一切令人作呕的丑态,这是第六件忍受不了的事情。心本不耐烦,官事却很烦乱,官府事务纠缠着自己的心胸,世故人情扰乱着自己的思想,这是第七件忍受不了的事。

又常常非难商汤、周武王和轻视周公和孔子,在人面前不住嘴,这件事定会暴露出来为众人所知,为礼教所不容,这是最大的坏处之一。有着一付刚肠最痛恨坏人坏事,不在意而放肆地就径直地说出口来,一遇事就发作。这是最大的坏处之二。以我这种心胸狭窄的性格,处理这九患,即使没有发生外面来的灾难,也一定要有身内的疾病,哪里还能久活在人世呢?同时我还听到道士说的一种遗言,说服用白术和黄精.就能使人长寿,我心里很相信实有其事。游玩山川,观赏鱼鸟,我特别喜欢过这样的生活。可是一旦做上了官吏,上述的这几件事便须废止,我又怎能抛弃自己之所乐而从事于自己之所惧的事呢?

作为二人双方的互为知己来说,重要的是了解彼此的天性,从而成全彼此的天性。夏禹不逼迫伯成子高一定要做诸侯,是因为要成全伯成子高的气节,孔子不向子夏借雨伞,是为了不暴露子夏的短处。近来诸葛亮不强迫徐庶非到蜀国不可,华不勉强管宁出来做大官,这些人可以说对朋友的了解和爱护能始终如一,真是互为知己的了。您要见到一块挺直的木头一定不用它做车轮,见到一块弯曲的木头一定不用它做屋椽,这是因为不想改变它的本性,想使他们各得其所的缘故吧。以此类推,士农工商各有其业,都是以能达到自己的志向为快乐,这种心理只有通达事理的人才能了解,而您是一定能想得到的。

不能自己见到一顶好帽子,就一定要强迫越地的人也要戴这有文采的冠冕,自己喜欢吃烂肉,就用死老鼠来喂养鸳雏吧!我刚在学习养生之术,正在屏除荣华富贵,不饮酒食肉,要心里清净淡泊,贵于寂寞无为。即使没有上述的“九患”,也不会理睬您所喜欢的东西。何况我还有心闷病,刚转加重,私下扪腹自问,委实忍受不了自己所不乐于从事的事,自己盘算得已经十分明确了,假如真的被逼的走投无路,也就只得拼却一切了,因而希望您不要委屈我,使我入于死地吧。

我的同胞兄新近逝世,心情常常感到凄痛,姑娘年龄刚刚十三,男孩的年龄刚刚八岁,还都未达到成人的年龄,况且我还多病。想到这些悲恨的事情,怎能一言说尽!现在只能是守在自己的茅舍里,教养自己的子孙,经常同自己的亲属谈叙一下久别之情,叙说一下自己的生平过去,喝上浊酒一杯,弹上清琴一曲,我的志愿就满足了。您如果要非缠住我不放,也不过就是要替官家找到适当的人选,以补助时世的需要罢了。您早就知道我放任散漫,不懂世故,我自己想一切都赶不上今天的在朝做官的人。如果您因为一般人都喜欢荣华富贵,而独我能离开它,以远离荣华认为快乐,这样讲最接近我的真实情况,在我可以说的也就是这一点。

但是假如真是才高虑远,无所不通,而又能不钻营仕进,那才是可贵的,如果像我这样是因为多病,想离开事务多活几天,以保全自己的余年,那么这种不求荣华的行动却只能说明我真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罢了。怎么可以见到宦官就称赞他有贞节呢?假如您一定强迫我同您一道登上仕途,希望一定把我弄进官场,那时您才能快心,一旦这样逼迫我,我就一定要发作疯病,如果不是对我有深仇,我想您是不会把我逼到这种地步的。

乡野之人曾有喜欢用太阳晒背取暖并且爱吃芹子的,于是他就想把这两件事献给皇帝,这种行动虽然也含有微小而诚恳的心意,但行动本身却太远于事理了。希望您不要像这种人!我的心意就是这样,写这封信就是以此向您解释,并且以此向您作别!嵇康白。

[古今点评]

1.嵇康《绝交》,实志高而文伟矣。(刘勰《文心雕龙·书记》)

2.此书实峻绝可畏,千载之下,犹可想见其人。(李贽《焚书》)

3.嵇叔夜土木形骸,不事雕饰,想于文亦尔。如《养生论》、《绝交书》,类信笔成者,或遂重犯,或不相续,然独造之语,自是奇丽超逸,览览跃然而醒。(王世贞《艺苑巵言》卷三)

4.凡性不近物者,勉为抑损,终于物乖。中散绝交巨源,非恶山公,于当世人事诚不耐也。书中自叙蓬首垢面,懒癖入真,阮嗣宗口不臧否,亦心知师之,卒不能学人,实不宜仕宦,强衣被之,适速死

耳。(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嵇中散集题辞》)

5.近时李卓吾善看古文字,而乃厌薄嵇中散《绝交》、《养生》二篇,不知何说。此等文字,终晋之世不多见,即终古亦不多见。彼其情真语真,句句都从肺腑流出,自然高古,自然绝特,所以难得。又曰:六朝之文,余所深服者,嵇中散《绝交书》、《养生论》两篇。(江进之《亘史外记》)

6.康罹横祸者在《绝交》一书……循性而动,所以明高也;托好老庄,足以自豪也;七不堪、二不可,肆语何骄也。立言有体,与人有道,头面可不须洗,而虱痒固须搔也,何至小便忍起而转胞也!骄悍之气,悖谬之词,揆之于理,理无可守;返之于生,生岂能久!潦倒粗疏固如是乎?率此以往,势难终日。(汪懋麟《百尺梧桐阁文集》)

7.《与吕长悌绝交书》云:“古之君子,绝交不出丑言。”然此书乃激切已甚,想彼乃朋友间细故,此则关于出处大节;彼所对者为恶人,故当逊辞,此则本为,一旦乖异,遂不能不介怀耶?又曰:叔夜虑祸之明,盖不自赋《幽愤》时始,而龙性难驯,终于被害,哀哉!(黄侃《文选平点》)

赵孟頫行书《与山巨源绝交书》

赵孟頫《与山巨源绝交书》(1319) 绿绢本 21.8x254.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外不殊俗,内不失正——书法(绝交书二种)译文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13:33: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144272454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外不殊俗,内不失正——书法(绝交书二种)译文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外不殊俗,内不失正——书法(绝交书二种)译文赏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绝交   不可   足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