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教材对教学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3-12-30 12:53:2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生日古诗)

分析教材对教学的意义

一、分析教材对教学的意义

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有的人可能会说,课本对教学内容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教师按课本讲就是了,对教材还有什么可分析的呢?我们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首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再把传输状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而这两种知识形式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由于受多种形式的制约,课本上是很难把它们全都写出来的。因此,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

教材中所讲的知识,要放在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以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它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认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这一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有些青年教师,讲课只照本宣科,书本上怎么写的,就原原本本的怎么讲,对教材缺乏分析,因而把握不住概念、规律的本质及它们间的联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培养能力需要认识和比较各种知识的能力价值。而知识的能力价值具有隐蔽性,表现为不思则无,深思则远,远思则宽。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才可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确定不是随意的,它既受教学思想的指导,又受教学内容的制约。进行教材分析,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因而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坏节,并要具有分析教材的能力,掌握分析教材的一般方法。

二、分析教材的基本依据

(一)知识体系

(二)学生学习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

(三)教学大纲

三、分析教材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

分析教材一般可按全书、各部分教材、章节等层次进行,通常采取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入的方法。分析中要注意整体和局部之间的联系,具体地把教学大纲中的要求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四、教学目的要求的确定

教学的各种目的都要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来实现,因此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的确定与知识的价值和功能的分析紧密相关。前面我们已经叙述了知识具有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能力价值和教育价值。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也就是要明确知识所要发挥的各种具体功能的要求。下面就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思想教育要求分别加以说明。

五、重点及突出重点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重点知识以及如何确定重点在前面讲述“知识要求的确定”时,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多重复。知识是否是重点,是由知识本身和教学情况双方面来确定的。就知识本身来说,重点知识应该是那些主干的、基本的、有生命力的、应用广泛的知识。就教学情况来说,则需考虑整个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教学时间是否允许等诸多条件。

一、教案基本内容 1、授课题目: 2、教学时数:指完成一个授课题目所用教学时间。

3、教学目的、要求:一般说应包含知识教学、能力发展、思想教育三个内容。 4、教学重点和难点:指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实践教学还包括实践操作训练的主要指导要点;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指导方法等。

5、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方式(讲授、演示、实验、实作、讨论、案例分析、仿真或真实现场实作指导等)、教学辅助手段(教具、模型、图表、实物、现代教学设施设备,以及特殊教学或实践环境等)、师生互动、板书等的设计。 6、教学内容及过程: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本教学单元的课程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实践课还应注重其对实践环节的指导性,必要时应包含实践步骤及其说明。具体应包括:教学引入(可选);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作业布置;课后小结等部分。 7、实验、实训课(含体育课)有关的

特别内容及说明:(1)、教学分组:指导教师及学生分组情况说明。(2)、安全事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人身、设备、仪器及产品等安全;操作安全规范说明;或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等。(3)、教学条件:教学场地、设施、设备、软件等要求说明。

二、具体要求:(一)、教案在形式上应完整、规范1、教质量的整体设计要美观大方,书写工整。2、项目要齐全。完整的课时教案,应具有以下项目: ⑴ 课型。应是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自学课,实验课,还是社会调查课。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方面的要求。 ⑶ 教学重点、难点。⑷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激情法、榜样促进法等。⑸ 教具。⑹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授课、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都应在教案中明确地体现出来。 ⑺ 板书设计。

(二)、在内容上应科学、严谨1、要科学、实用。教案内容应有严格的科学性,绝对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板书提纲应有严密逻辑性。整个教案要操作性强、实用价值大,不搞形式。2、要体现“六备”。 ⑴ 备教材和大纲。⑵ 备学生。⑶ 备教法和学法指导。⑷ 备习题。⑸ 备实验:第一,要准备好实验报告单;第二,实验仪器、器材等准备齐全;第三,对仪器、药品的操作、使用要规范;第四,课前要试做;第五,写好实验报告。 ⑹ 备资料和有关新信息。

分析教材对教学的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12:5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120082564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分析教材对教学的意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分析教材对教学的意义.pdf

标签:教学   知识   教材   分析   过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