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侧耳倾听的意思)
一、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品德素质 、才智素质 、身体素质。)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 ( 听、说、读 、写 )四个要素构成的。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
(超前性、人文性、综合性)4、1904年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 》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重道轻文)和( 文道分离)的错误倾向。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9、作文指导应从(审题、开源 、立意、谋篇 四个方面入手。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制约性 、瞬逝性 )、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 记叙文 、说明文、论说文 。12、小说的三要素是是 人物、情节、环境。13、“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14、情境教学法是江苏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的教学方法。李吉林提出了以情境为核心的四环节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感知体验——引导理解——深化情感15、1904年颁布并推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我国现代“学科”含义上的语文教育正式成立。16、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17、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20、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22、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2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24、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25、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26、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2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28、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29、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30、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31、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3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33、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34、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5、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36、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3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3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39、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40、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41、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42、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43、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44、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
括:无差别原则。 45、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4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47、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48、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4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5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5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52、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3、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54、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55、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56、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57、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58、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59、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60、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 61、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62、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 63、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64、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6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6、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67、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68、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赫尔巴特。69、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70、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白板说 71、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72、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73、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74、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12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30、《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原则。13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32、《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3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
134、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教学)。 13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36、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137、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13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139、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140、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14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14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43、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教学原则)。 14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14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 14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 147、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
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14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 14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1862年 15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15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 15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15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 154、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 15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 15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57、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 15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159、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16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
161、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
162、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两种。
163、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164、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彩(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
165、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166、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167、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16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169、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
170、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17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172、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
17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74、德
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17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17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17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17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179、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8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81、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82、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 183、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184、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 18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186、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87、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88、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189、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190、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 19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9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19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19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195、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能力构成。 19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197、“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1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99、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行的情境或问题中做(两难问题)。 200、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二、1、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2、一体两翼: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
三、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① 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② 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替与完善。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①基础工具性 ②思想教育性 ③社会实践性 ④文学性 ⑤知识性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和地位。②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③说明教学内容。④提示教学应当重视的问题 ⑤规定了基本篇目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①研究结构 ②把握线索 ③概括主题 ④语言训练 ⑤读写结合
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4、悟文
——让学生感悟语言美。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五、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C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B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C】A.分析 B.综合C.比较 D.抽象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D 】A.观察力 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C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C 】,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B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12、“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12:4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116571314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材教法 整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材教法 整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