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海外的宋刊《东坡集》回“家”--徐州老土捐赠日藏宋刊《东坡集

更新时间:2023-12-30 12:19:00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xxx电影院)

漂泊海外的宋刊《东坡集》回“家”--徐州老土捐赠日藏宋刊《东坡集

漂泊海外的宋刊《东坡集》回“家”--徐州老土捐赠日藏宋刊《东坡集》管窥

刘继增

【摘 要】宋刊十行二十字版《东坡集》东渡日本,历经转徙,藏存内阁书馆。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杨守敬、董康、傅增湘赴日访书。继1999年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十行十八字版《东坡集》复制回国,2015年11月徐州老土又访得内阁书馆宋刊十行二十字版《东坡集》版,仿印赠郏县、黄冈和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收藏,使世上仅存的四套宋刊《东坡集》残帙在国内得以“合璧”。%Dongpo Anthology

of Song Dynasty,which has a style of ten lines in all with twenty words in

one line,now displays in Cabinet Library of Japan after veral times of

wandering.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famous scholars Yang

Shoujing,Dong Kang and Fu Zengxiang visited Japan in arch of the lost

books. Following the copy of Dongpo Anthology of 18-words version

returning homeland from Japan Imperial Book Collection Department in

1999,Lao Tu in Xuzhou got the 20-words version from Cabinet Li-brary and

prented copies to Three-su muums in Jia County,Huanggang and

Meishan,which made the on-ly four ts of Dongpo Anthology in the world

join together finally.

【期刊名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1)006

【总页数】5页(P13-16,100)

【关键词】宋刊;东坡集;回家

【作 者】刘继增

【作者单位】郏县苏轼研究会,河南 郏县 4671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206

世上仅存四套的苏轼曾孙苏峤刊印的《东坡集》,继1999年经中日双方达成协议由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十行十八字版《东坡集》复制回国,由线装书局影印出版之后,2015年11月徐州苏轼文化爱好者张本刚号徐州老土者,访得藏在日本公文书馆宋刊十行二十字版《东坡集》的电子版,自费交由大道公司用宣纸仿印完成。除自己收藏外,12月28日分赠郏县、黄冈和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各一套收藏。

“沧海何曾断地脉”。徐州是苏轼的任职地,郏县是苏轼的长眠地,黄冈是苏轼的贬谪地,眉山是苏轼的出生地。可以说,徐州老土此举,使漂泊海外宋刊《东坡集》今天终于回“家”了!

苏轼曾孙苏峤刊印的《东坡集》四十集分为十行十八字版和十行二十字版两种,是现存最早苏轼作品集残帙。其中十行十八字版,日本国天皇的皇家藏书机构宫内厅书陵部(缺卷三十四至三十六)、北京图书馆(残存者有三十卷)各藏一套;十行二十字版日本公文书馆内阁书库(缺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上海图书馆各存一套,上海图书馆藏《东坡集》仅七页半。四处藏本“合璧”可补为全本。

北宋末年“元祐党争”,苏轼诗文曾两次遭禁,刊板亦被焚毁。南宋苏文弛禁之后,苏轼曾孙苏峤守建安时据家传旧本刊刻,宋孝宗于乾道九年(1173)还特地“御制(苏轼)文集赞并序”,“书赐苏峤”。建安本当刻于孝宗乾道九年或淳熙(1174—1189)初。当为最接近苏轼诗文原貌的刻本。建安(今福建建阳县)是

南宋与临安、眉山并称三大雕刻中心,“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速售”著称[1]719,史称建本或建安本。

“文化遗产”在日语中被称为“文化财”,寓含有把文化视为“财富”之意。1949年1月26日,日本发生“法隆寺金堂失火”事件,创于七世纪的金堂壁画毁于一旦。接着又出现四处古建火灾事故,震惊日本朝野。1950年日本颁布《日本文化财保护法》。日本文化财乃全体国民的文化财富,它已经不属于某些个人、团体或地方,而是现代日本国民文化的基础或重要的组成部分。依据《日本文化财保护法》的规定,东传日本的汉籍为‘国宝”“重要文化(美术)财”、“善本”及“普通”四级。《日本文化财保护法》颁布后,今保存在内阁文库的宋刊十行二十字版《东坡集》列为“汉籍门”“特四十一类”,编号10222,函号为“重2”。这标志着它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保存,相当于我国的一级文物。据严绍璗先生考证,内阁文库有九种宋人宋刊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宋刊十行二十字版《东坡集》是其九种之一,受到《日本文化财保护法》的法律保护[2]237。在依法保护的同时,把每年的1月26日即法隆寺金堂失火日确定为“日本文化财防火日”,届时全国各地举行日本文化财防火运动。每年11月1日至7日确定为“日本文化财强调周”。在此期间日本全国各地以亲近文化财为目的,开展文化财的公开展示、史迹追寻、艺术表演发表会等各种活动,唤起全民对日本文化财的保护意识。

宋刊十行二十字版《东坡集》共十二册。第一册《序目》卷首钤有“仁政侯长昭黄雪书屋鉴藏图书之印”“昌平坂学问所”“浅草文库”“日本政府图书”“内阁文库”五颗藏书印,卷末有“文化新元甲子七月廿二日黄雪山人识”的手识文。其余各册首末“昌平坂学问所”“浅草书屋”“日本政府图书”“内阁文库”四颗藏书印。第十二册末有市桥长昭的跋文。各册卷首题下有手书“西禅寺常住”字样。黄雪山人“识文”如下:

此书原藏洛阳西禅寺,其后归于妙心寺大龙院僧懒庵之插架,标上录见几册失几册,其笔迹非百年以来人所为,盖懒庵手书。懒庵距今垂二百年,其插架之日,即系阙本。以古版难获,不问散逸,当时尚为秘籍也。予获之于都下书肆,伏水卯兵。文化新元甲子七月廿⑪二日,黄山雪人识。

第十二册末有市桥长昭《寄藏文庙宋元刻书跋》全文:

长昭夙从事斯文经十余年,图籍渐多。意方今藏书家不乏于世,而其所储大抵属挽(晚)近刻书,至宋元椠盖或罕有焉。长昭独积年募求,乃今至累数十种。此非独在我之为艰,而即在西土亦或不易,则长昭之苦心可知矣。然而物聚必散,是理数也,其能保无散委于百年之后乎?孰若举而献之于庙学,获藉圣德以永其传,则长昭之素愿也,虔以宋元椠三十种为献,是其一也。

跋文落款为“文化五年二月”“下总守市桥长昭谨志河三亥书”。

“黄山雪人”是日本江户时代近江西大路(今日本滋贺县辖内)总守市桥长昭的号,封“仁政侯”。河三亥是日本富山潘主儒臣市河宽斋之子。文中的“洛阳”,乃江户时代人对日本京都的雅称。“新元甲子”,公元纪年为1803年,即清嘉庆八年。从这篇识文可以看出,宋刊十行二十字版《东坡集》传入日本后,藏洛阳西禅寺,其后归于妙心寺大龙院,“即系阙本。”大龙院僧懒庵在各册封面上手书“见几册失几册”“懒庵距今垂二百年”,当为明万历年间。这样《东坡集》传入日本,当在明万历年间或在万历年间之前。收藏在“洛阳西禅寺”应有一段时间,故各册卷首题下有手书“西禅寺常住”字样的印记。《东坡集》从妙心寺大龙院后流入京都书肆。市桥长昭从书肆中发现后收藏,这就是有了“仁政侯长昭黄雪书屋鉴藏图书之印”的藏书印。文化五年(1808)二月,市桥长昭将包括《东坡集》在内的宋元椠三十种汉籍古书捐献江户汤岛圣堂的昌平阪学问所。

昌平坂学问所,是位于汤岛昌平坂的日本著名汉学家林罗山的家塾,宽政九年(1797)改为幕府官学,故称昌平坂学问所。它是日本儒学活动中心和祭孔圣地,

又有文庙之称。昌平坂学问所藏书印的印色有朱、黑两种,黑色表示家藏书籍,红色为捐赠书籍[3]143(日本藏书印鉴/林申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p143)。《东坡集》是文化五年(1808)二月市桥长昭捐赠的,集中加盖:“昌平坂学问所”藏书印的印色为朱色。《东坡集》在学问所收藏至明治五年(1872),共六十四年。

浅草文库,明治五年(1872)八月,日本文部省在昌平坂学问所旧址创建日本最早的图书馆——书籍馆,明治七年迁址浅草,书籍馆改成浅草文库。明治十七年(1884)闭馆。《东坡集》在这里保存了十二年[3]147。

日本政府图书,是明治六年(1873)以最高行政长官——太政大臣的名义,接管德康家族的红叶山文库,明治十七年(1884)一月依据太政大臣第十一号令,将包括浅草文库在内的各厅、馆藏书移交,定名“太政官文库”。[2]227

明治十八年(1885)废除太政官,实行内阁制,该文库改名内阁文库。“日本政府图书”藏书印由内阁文库于明治十九年(1886年)起启用[3]155。

内阁书库,1933年启用“内阁书库”藏书印[4]556-560。1971年3月,在日本第六届国会上,众参两院通过决议创建国立公文书馆,内阁书库为公文书馆第一部。日本公文书馆是日本国家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对外开放,图书实行开架阅览。规定凡年满20周岁者(包括外籍人)为了学术研究,可申请办理有效期为一年的阅览许可证。复制要经馆长批准并交费。

“书运”即“国运”,流传海外的古籍折射百年沧桑。清末民初,著名学者远涉重洋,几赴日本展开访书之旅。

赴日访书第一人杨守敬。杨守敬(1839.6—1915.1),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光绪六年(1880),应驻日公使何如璋之邀,东渡扶桑任公使随员。第二年,版本学家、也是藏书家的黎庶昌接任公使,杨守敬继履原职。公使随员。此时日本正值明治维新之际,西风东渐,举国士大夫弃古书如敝屣。得日本汉学家森立之的

《经籍访古志》抄本,此书收编日本六十多家藏书处的汉籍善本。杨守敬遂不惜重金,按目访书。杨守敬在日本逗留四年,得书万卷,宋刊十行二十字本《东坡集》《经籍访古志》卷六有载,虽见到原书却未能购得。杨守敬千方百计支持因家贫无力的森立之刊刻,促成《经籍访古志》光绪十一年(1886)初刻成书[5]395-398。光绪十四年(1888)杨守敬携所购船载归国,特意在湖北黄冈赤壁北筑藏书楼,名邻苏园,取意谓与苏东坡为邻之意,自号邻苏老人,自编有《邻苏老人年谱》。光绪十六年(1890),成都杨寿昌任黄冈知县时,将县署西侧辟为景苏园,委托邻苏园主杨守敬经手选刻苏轼书法一百零二块镶嵌园内,编为《景苏园帖》。2003年6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将《经籍访古志》列入《日本藏海籍善本书书目集成》第一辑再版。《经籍访古志》卷六,森立之有如下记载:

东坡集四十卷 宋椠本 昌平学校藏 每卷首题东坡集卷第几,每半版□行,行二十。字界长七寸七分,幅□寸□分。左右双边。文字端正,纸刻精善。由西禅寺常住记。缺三、四、五、六、十一、十二、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六、三十七,凡十七卷,卷末有仁政侯手跋云:此书原藏洛阳西禅寺,其后归于妙心寺大龙院僧懒庵之插架,标上录见几册失几册,其笔迹非百年以来人所为,盖懒庵手书。懒庵距今垂二百年,其插架之日,即系阙本。以古版难获,不问散逸,当时尚为秘籍也。予获之于都下书肆,伏水卯兵。文化新元甲子七月廿二日,黄山雪人识。[5]395-398

董康再赴日本访书。董康,字授经,自署诵芬室主人,江苏武进人,进士,清末民初一直任高级司法官,曾与梁启超共办《时务报》。董康和当年许多士大夫一样,公职之余是常逛厂肆的。董康曾七次到日本,居停间访书不辍。民国二十四年(1935)5月6日,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下终于在内阁文库中看到这套宋刊十行二十字版《东坡集》,并辩出首页副页的楷书朱文木记一字有误。他在当日的《东游日记》中写道:

6日 晴 内阁文库为幕府德川氏储书之所。就累代幕府之历史观之,诚一右文之时代也。不惟所藏宋之旧堑俱流传有序,即小说一类秘籍尤多。往时“国人”已分储宋本于宫内图书寮,刊有目录行世。余每游踪至此,必托人介绍数日之摩挲,复鉴定宋本十余种,因与典藏主任樋口尤太郎交契尤深……东坡集四十卷 宋堑宋印本

存序目、一、二、七至十、十三、十四、十九、二十、二十四至二十七、三十一至三十五、三十八至四十。左右双边。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序目之首为赞,题御制文忠苏轼赞并序。末行后双行无栏,有乾道九年宣德殿书赐苏峤题记,比正文略小。集首行题东坡集卷第几,尾同。板心上记字数,鱼尾下标东坡□第几,下记页数。后有文化新元甲子七月廿二日黄山雪人跋。首页副页有楷书朱文木记:“颜氏家训曰借人與集,皆须爱护,先有缺失,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鄞江卫氏谨识”五行。“與”为“典”之误。余有昌平坂学问所、仁政侯长昭黄雪书屋鉴藏图书之印(俱篆朱文)、浅草文库诸印。[6]33-35

鲁迅的顶头上司傅增湘赴日访书。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四川江安县人,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期间鲁迅先后任社会教育司二科和一科科长[7]21-24,著名学者傅增湘因得宋、元两部珍版《资治通鉴》,名其藏书楼为“双鉴楼”,晚年所居有山石花木之胜,取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中的“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之句,又名之“藏园”。受杨守敬、董康、张元济影响,“知沧瀛咫尺,古籍多存,目想神游,卅年于兹矣”。1929年秋,傅增湘挂职故宫图书馆长后,至日本作了一次访书畅游[8]。得见这套宋刊十行二十字版《东坡集》。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三载:

东坡集四十卷,宋苏轼撰。缺卷三至六,十一、十二,十五至十八、二十一至二十三,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六、三十七,共存二十三卷。宋刊本,大本。版心高七寸七分,宽五寸八分。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白口,左右双阑。版心上鱼尾下记“东坡集第几”,次记页数,下记刻工姓名,有王政、王璋、朱富、朱贵、

李政、李忠、李政、李询、李时、李宪、李师正、李师顺、周彦、周宜、沈懋、洪坦、宋圭、宋昌、陈用、陈兴、陈昌、陈绍先、徐高、高彦、卓允、许昌、叶青、黄常、蔡中等人。前有乾道九年御制序,半页八行,行十六字。分卷次第与别本同。按:此本行款版式与余所见宋刊数本皆不同,审其结体方整、雅近率更,自是南渡以后浙杭风度。陈氏《直斋书录解题》述《东坡集》有杭本、蜀本、吉本之别,此断为杭本无疑。此为市桥下总守献书之一。[9]

“纸寿千年”,也就是说,纸张顶多保存大约一千年时间。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著名学者刘尚荣、杨忠、曾枣庄、安平秋先后撰文对宋刊《东坡集》的文献学和版本学价值给与很高的评价,引起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随着散佚海外的一册《永乐大典》入藏国家图书馆,流传海外的古籍何时能够回“家”的呼声再次高涨[10]。

【相关文献】

[1]漆侠.宋代经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3]林申清.日本藏书印鉴[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4]付中学,李俊德.《经籍访古志》初探[J].世界中西医结合,2010(7).

[5]〔日〕森立之.经籍访古志[M]//日本藏海籍善本书书目集成:第一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6]王君南.董康东游日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7]朱瑞芬.鲁迅与“大内档案”史实[J].档案,2003(3).

[8]宋庆森.清末民初中国学者东瀛访书纪事[N].新华社每日电讯报,2001-05-09(05).

[9]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张贺.流失海外的古籍何时能够回“家”[N].人民日报,2009-10-09(17).

漂泊海外的宋刊《东坡集》回“家”--徐州老土捐赠日藏宋刊《东坡集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12:1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9099391314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漂泊海外的宋刊《东坡集》回“家”--徐州老土捐赠日藏宋刊《东坡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漂泊海外的宋刊《东坡集》回“家”--徐州老土捐赠日藏宋刊《东坡集.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日本   文化   东坡   内阁   文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