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波字组词)
《又是遍野槐花香》《听迪老讲永和人家的故事》阅读答案
展开全文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文本一:
又是遍野槐花香 李培禹
近几年,有几个槐花盛开的季节,我是和李迪在永和黄河湾度过的。山西永和——掩藏在晋陕大峡谷深处的一片热土,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最美的是咱永和的乾坤湾。几年前第一次到访恰是五月。霏霏细雨中,顾不上放下行李,我们便沿山路蜿蜒而上,当站在半山腰的观光平台上俯瞰乾坤湾第一眼时,一下被她的神奇、美丽、壮观震撼了。四月一过,黄土高原吹过来的硬风便软了下来,不经意间使形成了缕缕春风;不急不缓、不大不小的春雨,也适时撒落,而这一切都是在春的氤氲中迎接着五月的到来。五用,湾里水涨,遍野槐香,白色、紫色的槐花儿,相间相连,开得热烈,一眼望不到边。
李迪一下爱上了这里,我们回京后,他只身一人流了下来。这是山西省最小的一个县,全县只有六万多人口,不大的县城,一个陌生人,一口京腔的红衣老头,见天个出现在街头村口,慢慢地人们称他李老师,县里的干部则尊称他“迪老”。
这“迪老”真不把自己当外人.他和街上的修车师傅成了朋友,小马扎上一坐,一聊就是一天,第二天,他又来了,聊,俩人都当过兵,李迪觉得“成了”(采访素材足够了),他便起身告辞。70岁的“迪老”,向这个名叫李永宁的修车师傅立正举手,啪!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修车老兵也此紧起身,立正举手,还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庄严一幕的后面,是一个老兵靠一手修车的绝活实现脱贫的动人故事——“老李修车”,已收录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永和人家的故事》一书中。
记得也是五月槐花开的时节,一大早儿,我就接到他从永和打来的电话:“培禹兄,打扰了。你听啊,我给你学两句……”听筒那边传来他学着永和人的叫卖声:“热馍馍,花卷儿,糖角角!热馍馍,花
卷儿,糖角角……”我笑了,问:“迪老是不是又抓到好故事了?是不是又'咸了!’”他兴奋地说,糖角角就是糖三角,卖热馍馍花卷儿糖三角的老汉,跟咱俩一个姓,也姓李,叫李发呆,他卖这三样面食卖了十七年!自己做,自己卖,风里雨里天天喊,天天卖。十七年前做的馍多大,现在还是多大。“培禹兄啊……”李迪声音有点哽咽,“李老汉靠卖馍供三个女儿都上了大学啊……”
快递姐冯琴、卖粉条的大个儿、点豆腐的刘三、养驴的海云、唱道情的刘老汉……李迪五下永和,在这里“深扎”68天,一个个永和普通人在脱贫路上的故事,在他的笔下生动衅落地呈现出来。
最难忘和李迪在永和度过的最后一个五月,那是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袭来的一个遍野槐花香的烂漫春天。
走出高铁霍州站,来接我的竟是迪老。他身边跟着两员干将——永和县文联主席马毅杰和红军长征永和纪念馆馆长张步军。两人笑眯眯地迎接我,我知道,迪老的根已深深地扎在这里了。
2020年的五月来了,山西永和黄河湾的槐花依旧盛开。我先是接到县委宣传部的电话,问迪老哪天到永和?不日,县长、县委书记的电话也来了,问迪老哪天来永和?永和的父老乡亲啊,你们怎会想到,此时,远在北京的三〇一医院的病床上,迪老正在被病魔折磨着,而他也像战士一样做最后的冲刺!他从湘西十八洞村采访归来便病倒了。此时,近30万字的《永和人家的故事》作为作家出版社脱贫攻坚的重点图书,即将付梓。身体已十分虚弱的迪老,通过微信嘱咐责任编辑宋辰辰,封面一定要用农家妇女刘林翠的剪纸,她是永和剪纸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辰辰含泪连声答应:“迪老放心,一定用这幅剪纸作封面,一定署上作者的名字刘林翠!”迪老一连回了六个抱拳拜托的表情图。他轻声哼道:“春天槐花儿开,秋天枣儿红,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我累了,睡一会儿,准备完成十八洞村的书稿……”
6月29日9时38分,“一团火”燃尽了,迪老永远地睡着了……
又是一年相思雨,又是五月槐花开。
2021年5月23日,李迪塑像安放暨李迪事迹陈列室落成揭牌仪式在山西省永和县举行,这天,恰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上的讲话》发表79周年的日子。
黄河涌波浪,遍野槐花香。
(有删改)
文本二:
那天下午,天落着小雨,本来安排他到一个较远的地方采访,考虑到山高路滑,临时改为就近采访民间剪纸艺人刘林翠。
刘林翠,一位中年农家妇女,不善言辞。
迪老走进她家的剪纸展览馆,被那满屋子的剪纸作品震撼了。这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迪老坐下来,想好好听听她的剪纸人生。
一开始,刘林翠似乎真没啥可说的,问一句,说一句,不问,不说。不到十分钟便“冷场”了,这是迪老万万没想到的。
迪老毕竟是迪老。这下,他不问剪纸艺术了,剑走偏锋,问起了她家建造这座漂亮小楼房的经过。这样一来,刘林翠的话匣子打开了。
此时的迪老,大脑中思索的已不是这次采访,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能将刘林翠的剪纸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欣赏,从而走上大雅之堂,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迪老忙乎开了。
他举起手机,不停地拍摄墙壁上那一幅幅或憨态可掬,或精巧灵动的剪纸作品。回到住处,他连外衣也顾不得脱,便和《中国艺术报》联系,力推刘林翠的作品。因手机拍摄效果不住,他又请当地的摄影师到她家重新拍摄一遍,第一时间发往北京,真是不厌其烦。拿迪老的话说,我能帮上的就一定要帮。后来,刘林翠的腿作品在《中国艺术报》上发表了。
(摘自马毅杰《听迪老讲永和人家的故事》)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咱永和的乾坤湾”“她的神奇、美丽、壮观”等语句中,作者借人称代词的巧用表露了对永和的热爱与赞美,言简情深。
B.文中写辿老与修车师傅互致军礼,具有场面感和仪式感,既表现他们的相互尊重,也写出了他们作为退伍老兵对军营生活的怀念。
C.作者用“'一团火’燃尽了”写迪老去世,与前文写迪老深入“街头村口”、“五下永和”等内容呼应,礼赞了池老的奉献精神。
D.文章选取迪老的几个生活片段连缀成文,读来并无跳脱之感,这与作者紧扣迪老永和之行选材及褒扬、缅怀迪老的写作立场有关。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一“9时38分”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下午两点三刻”一样,都以具体时间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离世的不舍。
B.文本一交代永和举行纪念迪老仪式的日子,恰是毛泽东亚要讲话发表纪念日,暗示迪老之文将像伟人讲话一样流传后世。
C.文本一重在表现李迪的创作追求和人格精神,故叙议结合;文本二是李迪永和采访经历的实录,因此以客观叙事为主。
D.从两个文本的相关记述可以看出,《永和人家的战争》在文体上属于长篇人物通讯,具有非虚构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
8.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写到迪老推介刘林翠剪纸作品的事,二者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各有何侧重?请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一叙写迪老事迹时,多次写到永和胞槐花,这样处理对文章叙事抒情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6.(3分)B 7.(3分)A
8.(4分)
①文本一侧重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具体细致地描写迪老临终前嘱托编辑宋辰辰推介刘林翠剪纸作品的情形。
②文本二侧重通过作者马毅杰的叙述,较完整地呈现迪老向《中国艺术报》推介刘林翠剪纸作品的过程。
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多次写永和槐花,提示了文中叙事时间的推移,使文章叙事层次更分明,行文脉络更清晰。
②借槐花之香喻指迪老精神之美,烘托了迪老人民作家的形象,
使作者赞颂、敬佩迪老的情怀更形象可感。
③写五月槐花热烈盛开,营造了浓厚的抒情能围,使作者赞颂、怀念迪老和赞美脱贫攻坚精神的情感更具感染力。
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04:0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8801711311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又是遍野槐花香》《听迪老讲永和人家的故事》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又是遍野槐花香》《听迪老讲永和人家的故事》阅读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