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海皮岛)
中班音乐活动:小木偶的舞蹈
一、素材分析:
1、 活动背景的分析:
近期,我们中班正在开展“周围的人”的主题活动。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孩子们对常见社会成员的工作及与我们的关系有所了解。
该主题中有个素材点是“小演员——木偶剧”,其中提到了“学做简单的木偶模仿动作”;而这次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说到:“4—5岁的幼儿能够专心的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于是,我们就开展了此次活动,
2、 本班幼儿的分析:
我班幼儿比较活泼、好动,且对音乐和舞蹈活动很感兴趣。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幼儿总是通过音乐和舞蹈的方式来大胆的表达表现。如,我班的表演角就一直是大家抢手的地方,那里永远热火朝天。同时,由于本班的两位老师青春活力,而且也比较擅长舞蹈,因此为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等创造了良好的表现环境。
3、音乐元素的分析:
《快乐的牧羊人》是电影《音乐之声》里的一个片段,片段中小木偶在演员们的操控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舞动时的小木偶,动作夸张、可爱、多变,为幼儿所喜欢,更便于幼儿模仿。影片中的音乐节奏鲜明,利于幼儿的动作表现。
二、活动价值的分析:
随着“周围的人”主题的深入,幼儿认识和了解到了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根据4-5岁“学习活动”参考书中的主题活动设置,通过本节音乐活动,提供幼儿认识、了解木偶剧演员的机会,体验小演员的角色。
三、具体活动:
活动目标:
1、 愿意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木偶跳舞。
2、 体验小演员的角色,能够大胆的进行表演。
环境和材料准备:
3、 前期经验准备:熟悉小木偶的音乐
4、 材料准备:快乐的牧羊人视频、PPT、音乐、图加文信、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阅读观众来信,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 请幼儿抽取一封信。
最近我们的小舞台可以点播节目了,于是我就收到了几封观众的来信,现在就来抽取一封信,看看观众想点播什么节目。
2、 共同阅读点播信。
原来这位观众想看小木偶的舞蹈。今天,我们就一起做小演员,排练一个小木偶得舞蹈。
(二)观看电影,体验小木偶的动作特征
1、观看电影,模仿小木偶跳舞的动作
小木偶是怎样跳舞的呢?我找了一段关于小木偶跳舞的电影,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木偶跳舞时,哪些地方动了?是怎样动的?你可以跟着小木偶来学一学。
2、交流分享
你在电影里看到小木偶跳舞时哪里动了,是怎么动的?
小木偶是什么做的呀?会是软软的吗?
教师小结:小木偶的舞蹈动作是直直的、硬硬的,有停顿的。
(三)游戏:我是小木偶,模仿小木偶的舞蹈动作
1、介绍游戏玩法: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 “我是小木偶”的游戏。怎么玩呢,跟着音乐,屏幕里的小木偶做什么动作,你们也要做一样的动作,看看哪个小演员能学得最像!
这里有小木偶几个部位的动作,我们一起来看看,先选哪个部位的动作来拷贝不走样。
2、 出现大屏幕,幼儿游戏(头部、身体、手部、脚)
头部(即时模仿):幼儿看1遍,集体边看边模仿1边。
我们来学学小木偶的头是怎么动的好吗?
身体(延时模仿):幼儿看完1遍,然后请2~3名幼儿上来表演。刚才小木偶的身体是怎么动的?谁上来表演一下?
小结:身体往哪个方向,头也往哪个方向。
手部(重点模仿到创编):幼儿听音乐创编手部动作,然后请2名幼儿上来表演,然后集体再次模仿。
看了小木偶头和身体的动作,那小木偶的手会怎么动呢?我们听音乐一起试试看。
现在我们来看看小木偶的手是怎么动的?
小结:我们小演员手上的动作比小木偶的还要多变。
脚部(完全创编):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幼儿集体模仿。
点开脚步动作,为什么上面是小朋友的照片?原来是小木偶要考考你们,脚上的动作是怎么样的?
教师小结:小演员们不仅能模仿小木偶的舞蹈动作,而且还能跟着音乐模仿,可真棒呀!
(四)表演展示,体验小演员的角色
1、 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跟着音乐完整的表演舞蹈。
现在我们把这些动作连起来,配上音乐就成了一起段精彩的小木偶舞蹈!请你们小演员上场表演,张老师来做摄影师把小朋友精彩的节目给拍下来好不好?
2、结束语:哇!今天,我们小演员排练的小木偶的舞蹈真精彩,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到小舞台表演给观众看了!
四、活动后的分析与思考:
(一)座位的合理摆放
原来的座位摆放
调整后的座位摆放
1、情况分析:
原来圆弧形紧凑的座位摆放使得左右座位空间较小,幼儿之间容易发生碰撞不利于幼儿舞蹈动作的展开。调整成马蹄形并加大座椅间的距离后,幼儿只要稍稍调整位置就能找到宽敞的地方,小小的改变使得幼儿舞动时的动作也更加舒展了。
2、活动后的反思:
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空间环境是幼儿自主地进行艺术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挖掘教室的现有空间,创设了满足幼儿年龄特点以及艺术表现的活动环境。活动中,座位的调整虽然看似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改变,却是给幼儿自主表达表现、模仿、想象、探索提供了磨合的时间和空间。体现出教师尊重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活动特点,同时也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空间共享能力。
(二)时间的有效把控
原来的时间分布
游戏环节:“我是小木偶”
手部:3遍音乐
身体:3遍音乐
手部:3遍音乐
脚部:3遍音乐
共计12遍音乐,花费了24分钟
调整后的时间分布
游戏环节:“我是小木偶”
头部:2遍音乐
身体:2遍音乐
手部:3遍音乐
脚部:2遍音乐
共计8遍音乐,花费了18分钟
1、情况分析:
在原来的“我是小木偶”游戏环节中,模仿小木偶四个部位的动作要放12遍音乐,花费时间长,使得活动显得比较拖沓。于是我们决定压缩“头”和“身体”两个部位的动作时间,因为这两个动作比较简单,对幼儿来说难度较低。当幼儿集体看完小木偶演示“头”和“身体”的动作后,把幼儿模仿的音乐分成前后两段,前半段幼儿集体模仿,后半段直接让个别幼儿上来表现,这样活动就显得更为紧凑了。而在接下来的“手”和“脚”的动作中,则让孩子有了更多感受音乐,创编动作的时间。
2、活动后的反思: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在艺术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有序推进,让活动变得紧凑而充满意义。如,本节活动的对象是中班幼儿。中班幼儿表征水平较小班有所提高,能掌握几种基本技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的目的性明显增强,但对于有难度的技能能力还是不足。因此,活动中对幼儿已掌握的技能进行时间上的压缩,对于较难的技能动作给予充分地音乐感受和实践体验的时间是非常合理的。
(三)互动的形式多样
原来的互动形式 调整后的互动形式
头部:
头部、身体、手部、脚部:
集体观看——集体即时模仿
集体观看木偶表演
身体:
集体观看模仿——个别延时模仿
幼儿集体模仿表演
手部:
说说做做——幼儿间相互模仿——欣赏木偶表演
个别幼儿表演
脚部:
幼儿自由创作——幼儿间相互模仿
1、情况分析:
在本次活动的互动环节设计中,原先的互动形式单一,没有变化,时间一长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从而使幼儿失去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我是小木偶”中,幼儿模仿小木偶的四个部位的动作,都是先集体看,再集体模仿,最后个别幼儿表演,形式单调。于是老师将“小演员”模仿小木偶手部和脚部的动作进行了调整。这不仅使原来单一的活动模式变得多样,也给孩子创设了生生互动的机会,从而让幼儿的创编动作更加丰富多彩。
2、活动后的反思:
在任何一次的互动过程中,教师灵活多变的运用各种互动形式,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而且在互动的过程中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四)教师的情感投入
教师情感投入(一) 教师情感投入(二)
活动中,教师语调较平,并始终以旁观者 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用夸张的动作的身份参与其中,整个活动较为平淡。 进行表演,活动氛围较为热烈。
1、情况分析:
表格一中,由于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想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而将自己变成了旁观者,但由于教师的语调平缓,情绪不够激昂,使得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情绪比较平淡。反观表格二中,虽然老师和幼儿一起舞动,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但由于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肢体动
作夸张,语调有所变化,将幼儿的情绪带了出来,活动氛围热烈。
2、活动后的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的感情对于幼儿同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对舞蹈的热爱感染给每个孩子,把舞蹈课的气氛渲染得热闹、积极、活跃。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幼儿,老师也应该要有不同的引导方式。对于快热型的孩子,老师要把舞台让给孩子,自己退于观察与支持者的角度,让孩子成为舞台的主角。而对于慢热型的孩子老师也不要拘泥于教案,可以放手大胆的当一名引领者把孩子们引入舞蹈的世界。
(五)教师的有效回应
教师回应(一) 教师回应(二)
幼儿现象:
当幼儿表现身体动作时,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扭动着身体和头。
教师回应:
小木偶的身体是怎么动的?身体往哪个方向转,头也往哪个方向转。
幼儿现象:
幼儿表现身体动作时,老师请了两名幼儿上来表演,无意中两名幼儿面对面做起了动作。
教师回应:
“瞧,两个小木偶还能面对面做动作。他们在干吗呢?幼儿马上回答:“小木偶在打招呼呢”。于是在接下去的表演中,孩子们也纷纷模仿起了小木偶打招呼的动作。
1、情况分析:
回应一中,当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时,教师只是将动作的要领进行了重复。而回应二中,教师对于幼儿出现的情况进行了追问,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并将生活中的经验再现活动中,这为后续的幼儿创作表演埋下了伏笔。
2、活动后的反思:
每一次回应都是随机灵活的,每一次回应都是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幼儿基础上的教育机智,每一次回应都是教师不断实践后提炼,慢慢“磨”出来的。因此,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情况,仔细倾听幼儿的不同回答,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做出判断,给予有效的回应。
俗话说的好,实践是验证活动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你会发现座位的摆放便于幼儿表达表现、互动环节的调整有利于幼儿的兴趣持久、教师的有效回应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这一切正符合了新《指南》中让孩子在欣赏感受中想象创造并表达表现的理念,做为教师要帮助幼儿了解自己,表现自己,让他们都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并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对艺术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和更强的创作欲望。
当然我们还发现活动中存在一些不足,如前期经验欠挖掘:现在的孩子观看木偶戏的机会不多,虽然在活动前期我们在教室中增加了木偶玩偶供孩子摆弄,但活动现场仍有一些孩子在动作上也就没能很好的表现出小木偶特有的动作要领。如果在活动前期给孩子看一些木偶童话剧或许效果会更好!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02:58: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8763112560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案例:小木偶的舞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案例:小木偶的舞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