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发展史复习重点

更新时间:2023-12-30 01:34:50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干b片)

中医文献发展史复习重点

中医文献发展史复习重点

上古医疗技术的传播方式:言传口授

周秦医学文献:

医事制度:周礼中记载最早的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分科:疾医食医疡医兽医四大类

出土文物医学文献:

1,

安徽阜阳汉墓出土简书《万物》——现存本草方面的著作

2,

长沙马王堆汉墓古医书: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两部古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两者与《灵枢经脉》比较,1 脉数不同,记载十一经脉。2 《内经》中经脉互相衔接《足臂十一经脉》都向心。《阴阳十一经脉》只有九条向心性。3 在脏腑联系上,《内经》中经脉与脏腑紧密相连。

帛书《五十二病方》有一部分祝由方,内科比重不大,有辨证论治的雏形,外科比重较大,注重加减化裁,记载精彩的手术疗法及大量外治法。

迄今发现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却谷食气》主要记载导引行气的方法和四时食气的宜忌。

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导引图》,描绘14个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在做各种动作,标明通过导引可以防治的某些疾病名称

既知最早的妇产科专书《胎产书》主要记载了养胎埋胞转胞求子及产后处理等内容。

3,

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古医籍

《脉书》第一,多文献合并一起的著作,记录60多种病证及其症状——最早证候学专著。第二,骨脉血筋肉气作痛的症状。第三,辨识脓之深浅大小的方法。“砭有四害”。第四,论述“相脉之道”,例举盈虚滑涩动静六种脉象主病关系。第五,部分内容与《阴阳十一脉灸经》相近。

《引书》第一,论述四季养生之道。第二,论述导引术式及其作用与《导引图》互补。第三,讨论致病因素防止方法以及养生理论等问题。第四,改写一些中国医学史上的最早记录(抱朴子叩齿法,下颌脱位术)

两汉三国医学贡献:

《汉书·艺文志·方技》著录医书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等四个方面。

医籍引荐诸书

《针灸甲乙经》皇甫谧 第一,证明仲景之书散亡之后,经王叔和重为撰次,方得传世。第二,认定《素问》、《针灸甲乙经》为《黄帝内经》之最早者。第三,最早著录《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第四 ,《汤液经法》与《伤寒杂病论》等医方关系。

古文史书籍援引之医论、医言

《易纬通卦验》郑玄

《春秋元命苞》

《白虎通义·情性》——班固

道教医学文献

《太平经》 特色1作为道家早期的经典著作,其立说的基本思想是“神权”和“天命”。2在道教医学文献中,贯穿着神学思想。3作为道经经典的《太平经》,也是今存有关道教医学文献的最早著录者。4在《太平经》中,已经突出了精气

神的论述,为后来《黄庭经》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参同契》——汉末魏伯阳 特点1书中内养与炉火则具继承先秦以来养生法与黄白术的成就,加以发展而成。2道教用以驱邪治病之符文,后来竟发展为有些教派的主要法宝,对医学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实实则为医学领域之异端矣。3《参同契》建构人天模型。

医学文献的流传概况

存世医藉介绍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神农本草经》

出土文物医学文献

1《流沙坠简》——罗振玉与王国维

从内容上分析,它可能是一部完整的“兽医方”。故《流沙坠简》之兽医方,对兽医方书源流的考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汉代已有兽医医方书,提提供了实物证据。

2.《武威汉代医简》

①基本上是无名方②个别方,已出具有名方之义,说明医方已开始有无名方向有名方过渡

3.人体经脉漆雕模型

为研究早期经脉学说的可靠依据,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载体,或者说模型图像,是迄今为止文物发现之最早者。

医学文献整理概况

《汉书·艺文志》大规模的一次整理

主导者:汉成帝 参与者:刘向 李柱国 刘歆等人

两晋南北朝医学文献

书目著录医书文献概论《隋志》《隋书经籍志》

古籍援引医学文献情况

古籍援引医学文献情况: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余见戴霸,华佗所集《金匮绿囊》崔中书《黄素云》及《百家杂云》五百许卷。甘胡、吕傅、周始、甘唐同、阮河南等„„

《玉函方》 葛洪

医学文献种类分布概况

脉学类:王叔和《脉经》

本草类:吴普《吴普本草》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雷学文《雷公炮炙论》

方书类:葛洪《肘后备急方》徐嗣伯《风眩方》陈延之《小品方》

外科类:刘涓子《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神仙遗论》

针灸类: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寒食散与解散类文献

寒食散与五石散的联系?

其他学科类文献

梁有伯乐《疗马经》为兽医最早著录

《流沙坠简》之兽医方出自汉代

《香方》宋明帝撰,为香药方之最早著录

医学文献的流传概况

存世医籍介绍

1,《皇帝针灸甲乙经》皇甫谧 晋 主要贡献:1宏扬《内经》学术2合三书内容,打破原篇序,使石磊想从,易博览3保留《明堂》基本内容4形成针灸学术的经典

型专著

2,《脉经》王叔和 晋 该书述二十四脉之体象,辨三关阴阳、奇经八脉病、三部九侯

、脏腑病候及察声色等

3,《肘后备急方》葛洪 晋 后经陶弘景整理增补 特点P56

4,《刘涓子鬼遗方》治金创痈疽

5,《中藏经》华佗 汉 学术价值P59

6,道教医籍《黄庭经》就道学而论特点P61

7,《养生延名录》P76

综述,1,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甘浚之疗痈疽金创要方》《甘浚之疗痈疽毒惋杂病方》《甘伯斋疗痈疽金创方》五官科专著:《甘浚之疗耳眼方》兽医专著:《伯乐疗马经》2,御药与御膳方书: 最早御药方《梁武帝所服杂药方》最早御膳方《太宫食经》与《太宫食法》3,医学典籍的整理 现知《黄帝内经素问》第一注解本《隋书·经籍志》著录《黄帝素问》八卷,金元起注。首著《神农本草经》的书籍《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梁

4道教医学文献的进一步发展 特点—①《黄庭经》的问世,意味着道教医学理论著作的形成②大量金丹著作的形成③寒食散的服用与解救

隋唐五代医学文献

书目著录医学文献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

古籍援引医学文献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唐·王焘《外台秘要》

存世医藉

《诸病源候论》—内容:为全面系统的论述病因、病机之佳作。①对病因学发展②在病候与病机方面,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多学科内容,均分别不同症候加以论述③在防治方面,因属病源专著,故无方药或针灸等疗法,然对诸病症所附“养生方导引法”则颇为详尽。

《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千金方》《千金翼方》孙思邈

《外台秘要》王焘—特点:①先论而后方②以类例相从③引出书名号与卷弟

《新修本草》为我国手见之彩绘药物图谱。该书作为首次由官方组织编修之本草,且又是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

《石药尔雅》—唐·梅彪 内容?

《仙授理伤续断方》现存第一部伤科专书

★宋金元医学文献

宋金元书目著录中医文献概况,可以查阅的书目

1)宋代所存藏书,不著录亡书,可查《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2)著录不分存佚,通记古今的书目《通志·艺文略》《宋以前医籍考》3)了解古籍版本状况,可查《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录》《直斋书录解题》

官修医药书籍

1,

本草类:《开宝新详定本草》《嘉佑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政和

新修经史政类备用本草》《开宝重定本草》《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2,

医方类:《太平圣惠方》《神医普救方》《太平惠平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官修药典(有法律意义)《圣济总录》

3,

针灸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4,

基础理论类:《圣济方》

5,

政府组织校订医书:《素问》《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脉经》《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

6,

古医籍整理:《注解伤寒论》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文逐条注释本

7,

私人著述方书:陈言(无择)《三因极—病症方论》许叔微《普济本事方》

书目著录医学文献概况

书目著录

1,《宋史·艺文志》(经传体史书)特点①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②保存宋代官方和私家史料最有系统的一部书③著录现存藏书,不著录亡书

2,《崇文总目》(提要体)特点①是宋代国家藏书总目录②著录昭文馆、史馆、集贤馆藏书③著录现存藏书,不著录亡书

3,《遂初堂书目》尤袤(名录体)仅著录书名,部分款目著录作者①开创了版本研究之冈气②私人藏书薄录③著录现存藏书,不著录亡书

4,《郡斋读书志》(提要体)①我国现存最早私家目录,提要性质的书目总分经史子集4部,每书下有提要②著录有书不同版本,开场了目录书籍中记载版本的先例③著录现存藏书,不著录亡书

5,《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提要体)①开创书目使用“解题”之先例②对古籍版本讲述尤为详细③著录现存藏书,不著录亡书

6,《通志·艺文略》郑樵(经传体史书)著录不分存佚,通记古今

7,《宋以前医籍书》冈西为人(辑录体)著录不分存佚,通记古今

古籍援引医学文献概况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医心方》—日本·丹波康赖、《幼幼新书》—宋·刘昉、《东垣试效方》—元·罗天益

医学文献种类分布概况

《读素问钞》《难经本义》元·滑寿

《内经素问论奥》刘温舒

基础理论类文献

1,

解剖学类医学文献:宋·吴简《欧希范五脏图》,宋·杨介《存真图》2,理论综合类文献:宋微宗赵佶《圣济经》

伤寒类文献

1)

伤寒论整理研究方面的文献:金·成无己《太平圣惠方》《注解伤寒论》2)伤寒病文献:以方类证,以方立证成无己《伤寒名理论》,以证立论成无己《伤寒名理论》,以证类文许叔微《伤寒百证歌》,以证带论许叔微《伤寒九十论》3)综合性伤寒文献:庞安常《伤寒总病论》,朱肱《南阳活人书》(第一次认为六经实质为经络),郭雍《伤寒补亡论》

诊法类文献

南宋·崔嘉彦《脉诀》,元·滑寿《十四经发挥》

本草类文献

宋以前:《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陶弘景),《新修本草》(政府编,又在《神农本草经》基础上加新内容)。北宋:《开宝本草》(官修),《嘉佑补注神农本草》(掌禹锡),《图经本草》(宋·苏颂),《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陈承),《证类本草》(宋·唐慎微)。《开宝本草》为《开宝新详定本草》及《开宝重定本草》的统称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慎微,是集北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的本草学专著,代表了宋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方书类医学文献

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

临证各科医学文献

内科:《十药神书》元·葛乾孙,治疗虚劳的专书。

外科:《外科新书》宋·伍起予,《集验背疽方》宋·李迅,《外科精要》宋·陈自明《外科精义》元·齐德之

妇科:《十产论》宋·杨子健,《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宋·朱端章,《女科百问》宋·齐仲甫,《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女科万金方》宋·薛辛

儿科:《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阎氏小儿方论》宋·阎孝忠,《幼幼新书》宋·刘昉,《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宋·佚名

丛书的编纂

丛书型医学文献首见于元代,《济生拔萃》元·杜思敬,最早丛书。

法医文献《洗冤录》宋·宋慈

金元四家文献

河间派(寒凉派):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火热论《素问玄机原病式》。易水派(脾胃、补土派):张元素,字洁古,重脏腑辨证和扶养胃气,《医学启源》(伪书)。戴人学派(攻下、攻邪派):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儒门事亲》(丛书)。丹溪学派(滋阴学派):朱震亨,字彦修,号震亨,“阳有余阴不足,滋阴降火”《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内外伤辨辨感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活法机要》,独创见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元·王好古《阴证略例》,字进之,号海藏。研究伤寒阴症。

针灸学术的新发展P190

道家与医家的互相渗透P192

经典医学著作的全面整理

1)

对《素问》《灵枢》的注解,《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是《素问》全注本,《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是现存对《灵枢》最早全注本。明·张介宾《类经》是继唐·杨上善《太素》之后对《内经》的全面分类研究的又一著作。李中梓《内经知要》是类编摘要,注解《黄帝内经》著作。《读素问钞》是摘要《素问》的著作。

2)

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文献整理研究

3)

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此为《金匮要略》最早注释本。

妇科文献P218

本草学的新成就P225

针灸综合性文献P219

书目著录医学文献概况

《明史·艺文志》—史志书目

焦竑《国史经籍志》《文渊阁书目》—综合性目录

《本草品汇精要》—官修本草

方剂类文献

方剂分类性著作,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方剂考释类著作,明·吴昆《医方考》

临床各科文献

外科类:陈实功《外科正宗》

内科:汪淇石《理虚元鉴》“三本(肺脾肾)二统(阴虚统于肺,阳虚统于脾)”,明·王肯堂《杂病证治准绳》《杂病证治类方》,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

临床综合性医书:明·刘纯《玉机微义》,明·孙一奎《赤水选注》明·张洁《仁术便览》

兽医类文献

明·喻仁、喻杰《元亨疗马集》,明·杨时乔《马书》,明·陈仁锡《马经》,明·佚名氏《马经》

清代医家文献

伤寒类:清·陈尧道《伤寒辩证》,清·张璐《伤寒续论》

温病类:综合性:叶天士《温热论》,吴瑭《温病条辨》,王士雄《温热经纬》。专论性:薛生白《湿热病篇》王士雄《霍乱论》

外科类文献: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高秉钧《疡科心得集》

儿科文献:夏鼎《幼科铁镜》

护病学文献:钱襄《侍疾要语》,现存最早的中医护理专著。

中西汇通类医学文献:王宏翰《医学原始》,最早含西医学内容之医学著作。唐宗海《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含《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血证论》《本草论答》

医学文献整理概况

《黄帝内经》类:

《内经》全文注释: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经集注》,黄元御《素问悬解》。《素问》全文注释:张琦《素问释义》。

《伤寒论》类文献:以证类方论,沈金鳌《伤寒论纲目》,钱潢《伤寒溯源集》,柯琴《伤寒来苏集》。以法类方证,吴人驹《医宗承启》,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以方类证,徐大椿《伤寒论类方》

高秉钧的学术特色:1继承薛己内外合一的观点,采用内治法处理各种外科病症。2对疡科的辨证论治明显收温病学说影响,如应用紫雪丹、犀角地黄丸治疗疔疮走黄即是3强调辩证施治原则,常以两个以上的病证合并讨论,如发背与搭手虽患于两处而证治则一,又如乳核与乳痰同发一处而证治大异。4指出外科四大绝证即相当于当时恶性肿瘤

王维德的学术特色:1将所有外科疾患分为阴阳两大类2主张凡痈肿皆以“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并禁用蚀药3对阴疽的诊治独具匠心,如所创“阳和汤”、“犀黄丸”、“小金丹”等中医治疗外科疑难病症常用的名方。

明清时代伤寒论文献的学术争论?

中医文献发展史复习重点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01:34: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8712902559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医文献发展史复习重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医文献发展史复习重点.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文献   医学   著录   本草   外科   素问   著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