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篇(1):“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
一、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是中国人的经验之谈,也是中国人的智慧总结。
古往今来,多少智者正是看穿其中奥秘,才能纵横天下,成就事业。也有多少迂腐之人,因为看不透这层道理,一味地清高自诩,最终一事无成或者四处碰壁。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出自《汉书》;作者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九岁能诵读诗赋,13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之详细解析
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 “人至察则无徒”,察,就是苛察。徒,即朋友的意思,这引喻现实社会里,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
二、
圣人老子曾说过“有中无,无中有”,如果不想丢弃有,就得无,同样得无也就是得有。看来,想两者都有的话,看来还是平衡最好。从对立来说,水清本来是个好事,但就是这样,鱼能去吗?太清了,什么都没有,吃什么?恐怕是等人吃吧!人至察了,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中或计算在内,你敢做他的朋友吗?朋友是平等的,地位均等的,你会受他尊重吗?
这里所说的就是“水至清”,而不是水清。是“至察”,而非只是察。也就是不能过尽而是留有余地。从现实生活中来说,有多少人凡事做绝?聪明人都会留有余地。万事循环转,人有三衰六旺。时来运转或时去衰来都是平常事,没有余地恐怕都是为自己伏下了种种苦恼和苦果。所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适可而止,适度最好。
水至清则无鱼。不用多说,绝对纯净的水中没有营养物质,无法为生命提供必需的滋养。
以前有新闻报道,一位博士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细菌伤害,使用蒸馏水给孩子喂食,结果孩子因为一场小病而丧生。因为在纯净蒸馏水喂养大的这个孩子,免疫力和抵抗力几乎为零。大江大河大海,正是因为容纳一切,无论是清泉还是污水,都能收纳其中,形成一个极其庞大的生态空间,才能够万类霜天竞自由,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各种生命。
三、
人至察则无徒。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过分精明,对一切要求太严苛,就不会有跟随者。一个孤家寡人,光杆司令,在这个社会上能有什么样的作为呢?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
电影《关云长》中,关羽爱面子,自命清高。最后曹操说好好好,大英雄你来做,我来当恶人。实际上谁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呢?当然是能够网络天下才俊为我所用的曹孟德了。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就是曾国藩的逆袭。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以理学清流自居,认为自己按照圣贤道理,忠心耿耿就能成就功业,结果今天弹劾这位大臣,明天跟那位大臣辩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最后处处碰壁。中年之后,再度出山,才知道圆融通达的道理。为了成就大事,手下人犯小错误,权当没看见。为了筹集军饷,甚至昧着良心替无良乡绅虚报功名。去朝廷报销军费的时候,照样送礼行贿,疏通关系。但是又怎样?这些能掩盖得了他建立的不世之功么。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
仔细观察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充分发挥身边人的长处,容忍身边人的缺陷,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犹如黄河之水,纵然百转千回,纵然有十八道弯,纵然携带着亿万吨泥沙,终究能奔腾万里融入大海,终究能哺育天下子民。
聪明的你,是哪一类人呢?
四、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人至察则无徒″,而《增广贤文》一些版本,也有改成“人至察则无友”,更贴近民间实际生活。这是简单不过的道理,透明清亮的水中,毫无遮藏,鱼儿在这种环境状态下,既没有安全感,又找不到东西吃,若游到此处便会赶紧离开,但一般远远望着,大量的鱼儿不会涌入清水之境。社会之人呢,同于此理,做人不能过于精明洞察,细之于纤尘,观之于微末,一絲一毫都坚持“死理”,不容人、不谅人、不让人,对所谓刚性“原则”,以德、法、规矩为砝码,没有最小最小的公约数,不给哪怕0.01%的误差率,穷追细究,违背自然常理,又哪来的朋友追随呢,身边必然缺少相知之人,谁也不愿贴上寡情死理的“黑脸″,任他孤高独傲去吧!所谓“至察″者,实则聪明过了头,想当然过了头,超乎社会生活哲思,超乎大众心理承受极限,看似很讲“原则″,却在现实中有时行不通,受到大众的共同抵触。
人性中的正能量,总是在内心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正、负两方面自我较量。当正能量占上风时,必能克服人性中的恶念,私念和杂念,行善事、做好事、益社会;若恶念占上风,必行恶事、结恶果。一个人百分之百的正能量,是难以做到的,天下哪会有完人。所以,我们既要用道理去服人,又要以德育教化于人,以法制惩治于人,坚持常抓不懈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长久地改造世界观,坚持给人认错、改错、纠错的机会,促进社会不断文明进步。做人上采取宽恕、谅解、包容的态度,给犯错人以相应的出路,对于极细小的事情,含糊一点、
不过度解读,这或许就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说的注解吧!望世人思忖之。
五、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是古人千百年来总结的为人处世和为政管理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水太清澈了,一是营养不多,二是无处藏身,所以不是鱼适合生存的环境。但这句话只是引子,“人至察则无徒”,这才是这句话的重点。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交朋友,与人合作,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揪住一点小事不放,不要以太高的标准要求别人,而是严格要求自己。见过很多合伙做生意的,本来是朋友,最后都不欢而散。就是因为“至察”,干活的时候,谁多一点,分红的时候,谁少分了一点,无非就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计的太清楚了,谁也不肯宽容忍让,开始还憋着暗地里抱怨,最后矛盾越来越深,导致赌气吵架,闹个不欢而散。所以古人早就说过,为人处世要“难得糊涂”,这才是大智慧。只要原则上不出现重大问题,小事差不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得了,这样你的朋友和伙伴才会越来越多,越做越久。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
第二个意思,这是对当政者说的,为官之人,一定不要对下属和百姓要求太严,因为每个人的修养、境界、能力、观念都是不同的,你不能按照你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否则就没人给你干活了,用人只看他的长处,不要总盯着别人的短处。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
历史上做的好的例子很多,就说曹操吧,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只要你有才能,什么缺点,什么贪财了,好色了,他都能容忍,都能得到重用,这才聚集了大量文才武将,成为一代枭雄。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
失败的例子就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了,他倒是清明,对贪官恨之入骨,贪污六十两白银就直接判死刑,结果杀了十五万贪官,贪官依然是前仆后继,收效甚微。
古人的话都是经过千年经验总结出来的,对我们现在人也一样,非常有借鉴意义,受益终身。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篇(2):“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是中国人的经验之谈,也是中国人的智慧总结。
古往今来,多少智者正是看穿其中奥秘,才能纵横天下,成就事业。也有多少迂腐之人,因为看不透这层道理,一味地清高自诩,最终一事无成或者四处碰壁。
水至清则无鱼。不用多说,绝对纯净的水中没有营养物质,无法为生命提供必需的滋养。
以前有新闻报道,一位博士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细菌伤害,使用蒸馏水给孩子喂食,结果孩子因为一场小病而丧生。因为在纯净蒸馏水喂养大的这个孩子,免疫力和抵抗力几乎为零。大江大河大海,正是因为容纳一切,无论是清泉还是污水,都能收纳其中,形成一个极其庞大的生态空间,才能够万类霜天竞自由,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各种生命。
人至察则无徒。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过分精明,对一切要求太严苛,就不会有跟随者。一个孤家寡人,光杆司令,在这个社会上能有什么样的作为呢?
电影《关云长》中,姜文扮演的曹操跟甄子丹扮演的关羽有一段对手戏,关羽爱面子,自命清高。最后曹操说好好好,大英雄你来做,我来当恶人。实际上谁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呢?当然是能够网络天下才俊为我所用的曹孟德了。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就是曾国藩的逆袭。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以理学清流自居,认为自己按照圣贤道理,忠心耿耿就能成就功业,结果今天弹劾这位大臣,明天跟那位大臣辩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最后处处碰壁。中年之后,再度出山,才知道圆融通达的道理。为了成就大事,手下人犯小错误,权当没看见。为了筹集军饷,甚至昧着良心替无良乡绅虚报功名。去朝廷报销军费的时候,照样送礼行贿,疏通关系。但是又怎样?这些能掩盖得了他建立的不世之功么。
仔细观察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充分发挥身边人的长处,容忍身边人的缺陷,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犹如黄河之水,纵然百转千回,纵然有十八道弯,纵然携带着亿万吨泥沙,终究能奔腾万里融入大海,终究能哺育天下子民。
聪明的你,是哪一类人呢?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篇(3):水至清则无鱼
水至清则无鱼
作者: 逝者如斯夫 编辑喜好喜好
世间万象,有时就像迷雾一样扑溯迷离。罗兰的一句很好的话“人的一生很像是在雾中行走,远远望去,只是迷蒙一片,辨不出方向很有奔头。可是,当你鼓起勇气,放下忧惧和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00:24: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867081452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