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个人风采)
教学文档
讲“儒林〞故事,观“士林〞百态——(儒林外史)典型人物分析
〔一〕文本分析
(儒林外史)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名著阅读,在名著导读定位上为挖苦作品的阅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所刻画的是不同于正史官书中的面相。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书中人物众多,着墨也不同,因此在人物赏析上,需要找到一个可以统领整部小说的线索,科举制度的腐败这一中心思想却将各个人物与自成段落的故事串接起来,构成了一幅有内在关联的民间士林百态图。
在(儒林外史)中科举制度成为作者揭露和挖苦的主要对象。在作者笔下,这个制度已经极度腐朽了,不再能够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本节课基于学生导读课中读书方法指导阅读后,以人物故事会的形式,用比照的方法,分析周进、范进、马儿先生、匡超人、严监生等受科举制度摧残的陋儒、假儒、迂儒形象,分析庄尚志、迟衡山、虞博士这样的洁身自爱、崇尚礼乐的真儒贤人。通过比照人物,理解小说主题,为第三课时的挖苦艺术的探究打下阅读根底。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近一个月的小说阅读,对小说的情节有了肯定的了解,在导读课中按照典型人物梳理小说内容,完成读书笔记活动。本节课的主要人物就是通过典型人物的读书品读,对小说人物的有肯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典型人物描写、情节梳理,完成士林百态图
2. 通过不同人物比照分析,体会作者寄寓感情,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
通过典型人物描写、情节梳理,完成士林百态图
.
教学文档
(教学思路)
以教科书中第三段对书中人物的“群丑图〞的评价性言语导入主题“讲儒林故事,观士林百态〞,再以同学们近一个月的读书笔记为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典型人物描写、情节梳理,完成士林百态图,并为每个人物书写“形象定语〞;接着以“假儒〞与“真儒〞,“假名士〞与“真名士〞,进行典型人物形象比照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寄寓感情,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主题
在语文书的62页有这样一段话:“书中的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依仗权势,横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从这一段文字中,同学们可以感受到(儒林外史)中为大家刻画的一个个生动士林人物形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讲儒林故事,观士林百态〞,绘制这幅士林百态图。
活动二:讲述“儒林〞故事,话“士林〞百态图
师:第—次(儒林外史)的导读课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了读书方法,每次同学们上交的读书笔记中,都对小说中的典型人物进行了情节的梳理,在原著中进行了人物描写的批注。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讲述一下“儒林〞故事。打算讲述前,老师提一下要求:
1. 借助读书笔记,打算一个简要的提纲:人物定位+身份+主要情节+性格概括
2. 讲述中需借助一些生动的细节,让自己的讲述更有吸引力
3. 在讲述中尝试将作者的感情态度努力表达出来
4. 打算时间5分钟,小组推举一名同学进行讲述,时间3分钟,同时组内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板书人物定位和性格特点,如: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和.
教学文档
受益者——范进,性格特点。
5. 如果组与组之间讲述的是同一个人物,可做补充。
例如1:
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和受益者——范进
性格特点: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迂腐无能、虚伪奸诈
例如2:
钦崎磊落、孤傲正直的才子——王冕
性格特点: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轻视功名利禄、同情人民苦难
例如3:
吝啬成性、敛财成癖的人物——严监生
性格特点:寡义薄情、苛刻贪欲、卑微可怜
例如4:
由善变恶、堕落变质的典型——匡超人
性格特点:厚颜X、强词夺理、人格沦丧、不可一世的卑劣小人
例如5:
洁身自好、真儒明贤的代表——杜少卿
性格特点:蔑视科举,淡泊名利、追求道德与才华的名士文人
……
活动三:观“士林〞百态,悟小说主题
师:刚刚各小组同学代表讲述了精彩的“儒林〞故事,大家又一起完善了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接下来,同学们看黑板上对典型人物的定位语,比照着思考以下,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爱憎观呢?
作者竭力批判了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士,表扬了真儒士和真名士,对杜少卿的塑造,作为真名士的典型代表,更是作者的化身或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表达了作者改造社会的理想,作者理想的人物是既有传统儒家美德,又.
教学文档
有六朝名士风度的文人,追求道德和才华互补的人生境地。
小结:
作者的爱憎在小说中鲜亮的表达了出来,我们通过人物的比照分析,对小说的主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作者笔下,科举制度已经极度腐朽了,不再能够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的评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挖苦之书。〞
(作业设计)
(儒林外史)的人物刻画人木三分,得益于作者在刻画人物中的挖苦手法的运用而达成的挖苦效果。请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细读有关章节,找到其挖苦手法并尝试说说其表达效果。
(板书设计)
.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22:13: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8591941308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讲“儒林”故事,观“士林”百态(儒林外史)典型人物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讲“儒林”故事,观“士林”百态(儒林外史)典型人物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