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音伴官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笔记
一、字词
1.会认字组词
崛起;模范-范围;魏姓-北魏;淮安-淮河;疑惑-迷惑;惩处-惩罚;训斥-培训;苦难-困难
2.会写字及组词
严肃-肃静;默默-默读;清晰-明晰;振兴-振作;胸怀-挺胸;忘怀-怀念;赞叹-叹气;效法-效仿;非凡-平凡;左顾右盼-照顾;培训-教训;训斥-斥责
二、整体把握课文
课文没有按事情发展顺序写,而是先写结果,再追述原因,即倒叙。
文中写的三件事相对完整,但有因果关系。
第1-10段:修身课上,周恩来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让魏校长震撼和赞赏。
第11-14段:周恩来刚到奉天,听伯父说“中华不振”,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这让他对“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第15-17段:周恩来在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外国人欺辱而无处说理,他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的沉重含义,从而立下远大志向。
★本文叙述了少年周恩来在奉天读书时的事情,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
向,表现了他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三、重点、难点解析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在修身课上,十二三岁的周恩来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得到了魏校长的赞叹。他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他刚到奉天,就听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后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一位失去了亲人的中国妇女无处申冤,他亲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于是立志要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
2.课文多次出现“中华不振”这个词语,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结合下面周恩来写的诗,理解他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答:周恩来这首诗的意思是:唱罢豪放雄壮的歌曲毅然掉转身躯向东(日本留学)而去,这是为了精心研究科学来挽救国家的危亡。面壁钻研十年希望能像破壁而飞的巨龙那样,即使理想难以实现投海而死也不失为英雄。
社会背景:虽然腐朽的清政府已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国家并非完全统一,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大量外国人在中国的租界或居留地上居住。
当时,居住在中国的一些外国人为所欲为,中国人敢怒而不敢言。无国哪有家?周恩来明白了,只有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国家才能强盛、个人才有好的出路。拯救国家要有真才实学才行,所以周恩来东渡日本,立志为挽救国家危亡而精心研读各种有关科学、文学的书,想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
3.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示例:我想当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想是当一位医生,救死扶伤;但我最想成为一名航天员,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当我在电视中看到杨利伟、景海鹏、费俊龙等航天员进入太空时,我就树立了自己的梦想,我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航天员,飞向广阔的宇宙,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21:34: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8568731308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笔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