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洪的组词)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自信:了解三月桃花水之美,感受春的自然美景。提升文化自信。
2.语言运用:感受文章的生动流畅以及语言的优美、意境的清新。
3.思维能力: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审美创造:借助朗读,想象画面,体会三月桃花水之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绮、谈”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响、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段,并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
4.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生机。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生机。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总结前面所学知识(出示课件3):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在《古诗词三首》中欣赏到了鲜活又恬静的乡村美景,在《乡下人家》中感受到了农家不同时节独特、迷人的景致,在《天窗》中感受到了乡村儿童从天窗中获得想象的乐趣。
教师导入新课:今天,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来赏一幅景。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呢?
生:我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月桃花水》,感受春之美。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走进作品
教师:刘湛秋先生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其作
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他的散文更是有一种田园美,让我们一起走进《三月桃花水》中,感受桃花水之美。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教师播放范读,学生认真感受。
(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读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教师问:这两个标红词语同学们会读吗?
学生齐读“绮丽”“谈心”,教师指导:注意要读准字音,“绮”是第三声,“谈”是前鼻音。
学生再读“绮丽”“谈心”。
教师问:哪一组能来挑战读准所有词语呢?开火车读,再齐读。
(四)多音字
教师引导:“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这里的“和”是下列释义中的哪一个呢?它的读音又是什么呢?
生:是第②个,跟着唱的意思。读音是hè。
教师:当它是平和,和缓的意思时,读音应该是什么呢?你能说出一个符合要求的词语吗?
生:读音是hé,词语“温和”。
教师:当它表示掺和在一起使有黏性时,又是什么读音呢?
请你再列举一个符合条件的词语。
生:读音是huó,词语“和面”。
教师:表示把东西掺和在一起时,读音有变化吗?你能再举个例子吗?
生:有变化,读音变成了第四声“huò”,词语“和药”。
教师总结:小小的一个“和”字竟然表达着这么多种不同的意思,有着四种不同的读音,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多音字以及它的不同释义与例词。
(设计意图:出示多音字“和”的各种不同读音与释义,并让学生自主学习,辅以朗读,能帮助学生更快理解与掌握多音字。)
(五)识字游戏:桃花飘落
四、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桃花水”是什么?你是怎么找到的?读课文时要注意读一读课前提示语。
生:桃花水就是春天河流解冻时的河水,也叫春水。这时桃花盛开,都洒落在水面上。我是从课前提示语中“在课文中,作者把春水叫做桃花水”这句话,以及阅读文中第2自然段知道的。
教师总结:非常正确!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此时正值河水解冻,人们把春季泛滥的河水称为“桃花水”或“桃花汛”。
(二)教师引导:三月的桃花水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课文
中的原句来回答吗?
生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生2: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三)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大概内容:请你抓关键语句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呢?
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3-6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7自然段为第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河流苏醒,第二部分讲了桃花水的美丽,第三部分抒发了作者的赞叹。
教师总结: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描绘了阳春三月,大地回暖,河流苏醒,桃花盛开的美丽画卷。第二部分是第3-6自然段,写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庄稼,装点春天。第三部分是第7自然段,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互动课堂,小组交流合作。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运用学习《乡下人家》的方法,发现并圈画标注出文中优美的语句,然后小组交流,说说朗读体会。
学生交流。
1.教师提问:谁能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标注的优美语句呢?
生1:我们小组圈画的优美语句是:“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
照着蓝天?”
教师追问:你为什么标注这一句?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呢?
生1:因为作者把春水的声音比作了一串小铃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的描写很生动形象。
教师问:文中运用了一个词:“轻轻地”,铃铛怎么会“轻轻地”走过村边呢?
生:因为河流刚刚苏醒,在缓缓前行。
教师提问:在这一段中出现了两个问号,作者为什么在开头要连用两个疑问句呢?
生:作者连用两个疑问句,可以引发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有惊喜的感觉。
教师补充:非常正确,作者连用两个疑问句,引发我们的好奇与惊喜,看到春水苏醒,万物生长,我们和作者一样,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除此之外,作者不仅用疑问来激发读者的好奇,还用上整齐的短句结构,读起来不仅节奏明快,而且展现出一幅动态的画卷。在开篇处以两个疑问句总起,一句点明了下文春水滋润大地的声音,一句点明下文了春水装点大地的景象。真是匠心独具啊!
2.教师提问:还有哪个小组能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标注的优
美语句呢?
生2:我们小组圈画的优美语句是:“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教师追问:你为什么标注这一句?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2:这句话中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河流解冻当做人的苏醒来写,又把桃花比作酒窝,描述得十分优美。
教师提问:文中说道“舞动着绮丽的朝霞”,“绮丽”是什么意思呢?
生:绮丽的意思是色彩很鲜艳,很美丽!
教师再问:“有一千朵桃花”“有一万个小酒窝”,是真的有一千朵桃花、一万个小酒窝吗?这里的数字是确数吗?(出示课件19)
生:不是,是大约的数字。
教师:这里的数字是约数。“一千朵”和“一万个”写出了桃花之多、漩涡之多。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教师引导:作者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三月桃花水
的样子呢?又是怎么形容的?
生: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比作明镜。
教师补充:作者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了三月桃花水。
板书:听觉——春天的竖琴
视觉——春天的明镜
1.教师播放竖琴音频,帮助学生理解三月桃花水声如音乐:同学们,你们听过竖琴吗?
教师提问:听到竖琴的声音,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竖琴的声音非常优美。
教师追问:作者用如此空灵悠扬的竖琴声来形容三月桃花水的声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欣赏、喜爱与赞美之情。
2.教师提问:明镜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明镜的镜面很明亮。
教师补充:明镜的镜面明亮,反射力强,作者形容三月桃花水清如明镜,比喻水面清澈灵动,十分贴切。
3.教师总结:在开篇处,作者运用了两个疑问句。在此处,
作者又用形象的“竖琴”和“明镜”来引领,唤醒读者的联想,照应了开头的两处疑问,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铺陈春水滋润万物、装点大地带来的美好感受。
(六)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春水流动的声音。说一说你发现了春水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生1:从“忽大忽小的水声”,我知道了春水的声音是多变的。
板书:听觉——多变
生2:从“纤细的低语”,我知道了春水的声音是轻柔的。
板书:听觉——轻柔
教师引导:这样的声音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很动听。
板书:听觉——动听
教师提问:在这一段中,作者列举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你可以获取到什么信息呢?
生:作者列举了拖拉机、麦苗和岸边的石块三种景物。从这些景物中,我们可以得知春天来了,农事繁忙。
教师引导:作者将春水的声音描写得十分生动,你能来说一说,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春水又给你带来了什
么样的感受吗?
预设生: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我感受到了水的灵动。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运用刚刚的方法,再读一读第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在这一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作者列举了燕子、垂柳和一群姑娘们。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作者由物及人,展现了春水映照的美丽风景。谁能来说一说,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春水的什么特点呢?
生1:干净。
生2:清澈。
生3:明亮。
板书:视觉——干净、清澈、明亮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教学,使学生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
(七)教师引导:这样的春水真是惹人喜爱啊!文中哪个句子直观地表现了作者对桃花水的赞美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出
来。
学生朗读中心句。
板书:喜爱与赞美
教师提问:沉醉是什么意思?
生:沉醉就是令人陶醉,让人深深地沉浸其中。
教师总结:像这样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就称之为“中心句”。
五、总结升华,整体把握
(一)结构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三月桃花水,三月桃花水具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主题概括。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描写的画面,所展现的景象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按要求填空。
六、拓展延伸,陶冶情操
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渔歌子》,引导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引起学生对优美春景的喜爱之情。
七、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一)课堂演练。
(二)课后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好词佳句到积累本上。
2.课下读一读刘湛秋的散文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唯美而富有意境的文章。这篇散文,文意通俗易懂,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严密,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利于学生很快掌握。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回味悠长。
在教学中,我首先由桃花水声导入新课,然后让孩子们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读通句子。
接着再帮助学生理解第一自然段的两个问句,让孩子抓住作者是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描写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手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学习。同时注重讲读结合,比如学生回答了他喜欢的语句时也表达了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时可以帮助学生剖析语句的特别之处以及所用到的修辞手法。最后,在朗读中,我注意引导学
生对柔美文章的节奏、语气把握,引导学生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三月桃花水之美。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18:30: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8458572556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及反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