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温暖的旅程作文600字)
初中关于范仲淹的选读6篇答案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谗受贬,由参知政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l:“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25.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26.(1)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2)有什么依据?请结合原文材料用自己的话简答。(3分)
【参考答案】
25.(3分)遭受(受到)谗言诽谤(1分)而被(皇帝)贬官,(1分)由参知政事降职(远调)作邓州太守。(1分)
26.(3分)(1)胸有大志,或关心(热爱)国家(1分)
(2)①年轻时,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每以天下为己任)(1分)②做官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讨论天下事,不顾自身利益。(1分)
③常自我鼓励,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以此话鼓励自己)(1分)(以上3点,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愤苦读,
有时晚上困了,就用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遭受谗言诽谤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饭只有一样肉食,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吟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 2016四川雅安)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①啖粥而读
音:_
义:_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2 分)
[参考答案]
3.①don;吃②zhe;往往,总是.①吃②往往, 总是(4 分)
4.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以”、 “已任”各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3分)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妻子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2分)
5.岳阳楼记
揭示主题(各1分,共2分)
[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愤苦读,有时晚上困了,就用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遭受谗言诽谤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饭只有一样肉食,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吟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优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011四川内江)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
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an)粥不充”,日昃(ze)"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日: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 《礼》 《乐》
《易》 《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腰白玉之环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媵人持汤沃灌()
(4) 感泣辞母()
2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足肤皱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
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 公移山》)
23.翻译句子(2分)
负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
2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_乙文范仲淹是:②_。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_
_(要求填写两个)。(4分)
[参考答案]
21. (1)用作动词,“腰佩”或“腰上佩带”; (2)通“披”,“穿”或“穿着”; (3)热水: (4)辞别。 (答出意思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
22. C(A①连词,“却”;②连词,“就”。B①助词,取消独立性;②动词,“到”。
C①和②都是介词,都当“用”讲。D①人称代词,“他们的”;②加强反问语气。)(2分)
2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2分,大意正确1分,关键词语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4.①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1分)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1分)③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画获凿壁等(要求填写两个,一个1分)
I [参考译文]
[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愤苦读,有时晚上困了,就用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遭受谗言诽谤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饭只有样肉食,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吟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优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009湖北黄冈)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 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
(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明臣言行录) )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③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重:兼有两种(事物)。
16.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❸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
②录毕,走送之 走:
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答:
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 2分)
答:
[参考答案]
16.①假:借;②走:跑;③谪:降职远调;④妻子:妻子和儿女。(每词1分,共4分)
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先”“后”1分,句意1分,共2分)
18. 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每点1分,共2分)
[参考译文]
[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 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愤苦读,有时晚上困了,就用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 做官以后,常 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遭受谗言诽谤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饭只有一样肉食,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吟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 下人优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008湖南怀化)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贤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
(1),辄以水沃面(2) ;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 (1) 昏怠:昏沉困倦。(2)辄: 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4 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录毕,走送之()
(3)益慕圣贤之道( )
(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 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峰,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
24、翻译句子(6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
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
(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 分)
[参考答案]
22、(1) 爱好、特别喜欢(2) 跑(3) 更加(4) 妻子和儿女
23、A
24、 (1) 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25、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
[参考译文]
[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愤苦读,有时晚上困了,就用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遭受谗言诽谤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饭只有样肉食,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自给自足罢了。
他经常吟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优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007内蒙古赤峰)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體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再适,改嫁。②館(zha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昃(ze),太阳偏西。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 )
②去之南都入学舍( )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表达方式。(3 分)
11.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3 分)
[参考答案]
8.答案:①为:心理活动,心情;②去:离开,离家。
评分:本题共2分,答对一个得1分。
9.答案: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评分:本题共4分,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中心) 议论记叙
评分:本题共3分,答对一空得1分。
11.答案提示: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等方面回答。
评分:本题共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愤苦读,有时晚上困了,就用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遭受谗言诽谤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
炼自己,吃饭只有一样肉食,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吟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优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17:42: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8429391306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关于范仲淹的选读6篇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关于范仲淹的选读6篇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