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29 17:40:1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秋天来了写一段话)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一」

初中文言文二则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8—32题。(17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腰白玉之环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媵人持汤沃灌(4)感泣辞母

2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B.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 ②辄以水沃面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

30.翻译句子(4分)

①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 (2分)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译文: (2分)

3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用文中原话回答):

(2分)

32.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 ,乙文范仲淹是:②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 、 (要求填写两个)。(4分

答案:

28.(1)用作动词,“腰佩”或“腰上佩带”;(2)通“披”,“穿”或“穿着”;(3)热水;(4)辞别。(答出意思即可,每小题l分,共4分。)

29.C(A①连词,“却”;②连词,“就”。B①助词,取消独立性;②动词,“到”。C①和②都是介词,都当“用”讲。D①人称代词,“他们的”;②加强反问语气。)(2分)

30.①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②深夜如果昏昏欲睡了,就用冷水洗脸使自己清醒。

3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①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1分)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1分)③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画荻凿壁等(要求填写两个,一个1分)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二」

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6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

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⑴且 秦 灭 韩 亡 魏

⑵长 跪 而 谢 之 曰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轻寡人与 (4)长跪而谢之曰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4】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

【小题5】唐雎“士之怒”回击秦王“天子之怒”,表现了什么唐雎精神?(2分)

答案

【小题1】(4分)⑴且 ︳秦 灭 韩 亡 魏

⑵长 跪 ︳而 谢 之 曰

【小题1】(4分)(1)易:交换(2)尝:曾经(3)轻 轻视 (4)谢 道歉

【小题1】(4分)(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两个“使”1分、翻译通顺1分)(2)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小题1】(2分)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小题1】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分)

解析【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三」

初中文言文两篇阅读附答案

当今世界,书多如山,且一座连着一座,一座又比一座高。那该如何学习?窃以为: 。

②学不厌精,即学习不仅不讨厌那些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辟之论,而且喜欢它、拥抱它,与之终生为伴。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辟之论犹如书山中的宝玉。石可以铺路建楼,玉却更高一筹,能养人润人。故而,学不厌精,多多益善。

③学不厌精,要在精选,乐在精嚼,至在精思。

④要在精选。学如吃饭,饭有优劣。健康食品得健康,有“病”食品生疾瘤。正因如此,孔子提出“食不厌精”的命题,并一口气说出了七种“不食”之物,这不可食之物,也正似精神生活中不必学之书。【甲】书不仅有精粗之分,而且有优劣之别,绝不可盛进碗里都当饭,拿起筷子尽去吃。不识货,就会错用功夫;读错书,就会玩物丧志。

⑤乐在精嚼。精嚼者,细嚼也。再好的饭菜,不精嚼,难知其味;再好的书,不精学,难有收获。相反,从容咀嚼,其味就长;反复研学,其见必出。【乙】这

也就进一步启迪我们:学习,倘若只眼中了了,心中匆匆,难免如捕风捉影,白忙活一场;反之,穷于一物,反复咀嚼,就会识见胜出,学一得十。

⑥至在精思。实践证明:精思,才能从无疑处有疑,从有疑处无疑,不为异端惑,不为文采眩;精思,才会使人之良言如出我口,人之精理如出我心,既得从容之乐,又获精约之功;精思,才可辨大义而修体,察微言而提神,从而做事知要事功倍,做人知足人常乐。有言道: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始有神。可以说,没有精思,要“翻成悟”,不可能;缺乏深思,要“始有神”,难持久。人在世间行,不仅要读“有字书”,更要识“没字理”。“没字理”,要靠读“有字书”时的精思才有可能获得。【丙】实践证明:人学不难,难在精思。惟有精思,方知是非。

⑦有诗言:文须字字作,亦须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学不厌精,即是也。可以肯定,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善精选,乐精嚼,会精思,就能卓然可观。不仅眼能察天衢,而且耳能闻雷霆,从而思接千载有底气,视通万里有方向,做事识大体,做人见大义。

20.根据文意,在第一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表明文章论点的句子。(2分)

答:

21.分析文章④⑤⑥段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3分)

答:

22.下面材料适合放在文中【甲】【乙】【丙】哪处?为什么?(4分)

如当年孔子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时,一连十几天,只学同一首曲子。师襄说:“这个曲子你已经学会,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曲调是学过了,演奏的技巧还没有学好。”过了几天,师襄又说:“技巧学好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意境神韵。”又过了几天,师襄说:“已经领会意境神韵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其为人如何,风貌怎样。”直到最后,孔子仰望蓝天,若有所悟地说:“我体察到作者的为人和风貌了。这首曲子,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来呢?”师襄闻言,大感惊异,连连拱手致敬说:“是的'。老师告诉我这首曲子的名称就叫《文王操》。”不急不躁不怕慢,不急求功不厌烦,使孔子对音乐的奥妙深得其味,以至于当他在齐国听奏《韶乐》时,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答:放在 处。

理由: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20——22 题(共 9 分)

20. 答案示例:学不厌精也。

评分:本题 2 分,答出学不厌精及具体内容的肯定句子即可。如果只答具体内容不得分。

21. 答案示例:①首先④⑤⑥段分别阐述了学习过程中能做到“学不厌精”三个具体阶段。

②内容上呈现递进关系,③与第③段在内容上形成照应关系。

评分:本题 3 分。内容、递进、照应各 1 分。

22.答案示例:乙处。(1 分) 孔子向师襄学琴 从“学会曲调”到“学好技巧 ”,又从“领会意

境”到“体察到作者的为人和风貌”, 孔子对曲子反复咀嚼深得其味,(2 分)从而证明“学不厌

精,乐在精嚼”的观点。(1分)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___

(2)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

(3)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

(4)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与“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方圆,面积

(2)因受蒙蔽而不明

(3)使听到

(4)间或,偶然

2.D

3.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4.①说话要注意对象。

②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

③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意对即可)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五」

初中文言文两则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④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②刳(kū)取:割取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④殒:死亡

1、解释句子的加粗词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拂:___________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敌:___________

(4)悉可俯拾 悉: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甲文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明白、知晓;

(2)同“弼”,辅佐;

(3)匹敌、对抗

(4)完全

2、(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3、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

4、卒章显志。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六」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 ) (2)益两使促之 ( ▲ )

(3)使者恚,欲收悦 ( ▲ ) (4)使者下阶谢,乃已( ▲ )

1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B.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悦不迎,岂有恙乎?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13.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10.(4分)(1)延:请;(2)益:增加;(3)恚:恼怒;(4)已:停止。

【评分要点及说明】各1分,若答案与参考答案是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

11.(2分)C。

【评分要点及说明】原句和C项均是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用来”。A项,介词,把;B项,介词,按照;D项,介词,因为。

12.(6分) (1)(2分)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

【评分要点及说明】反问句,“恙”需翻译到位。

(2)(2分)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评分要点及说明】“自非”“亭午”“曦”,需翻译到位。

(3)(2分)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评分要点及说明】句式,“孰”“甚”,需翻译到位。

13.(3分)桑悦是聪明(记忆力强)、恃才傲物的人。

【评分要点及说明】共三点,聪明、有才、高傲(自负),每点1分。

参考译文:常熟有个叫桑悦的人,字民怿。书看过后,就焚烧掉,说:“已经在我腹中了。”当生员时,去拜见监司,自称“江南才子”。监司很吃惊,请他校刊书籍,预先删掉一些来测试桑悦。对文意不连贯的地方,桑悦取笔补上。学士丘濬看重他的文才,嘱咐使者善待他。使者到了后,问:“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有病了吗?”长吏都恨他,说:“没有病,他自己仗恃有才气名声不肯拜见罢了。”使者派官吏去召他不来,加派两人催促他。桑悦大怒说:“起初我说天下没有无耳朵的人,现在就有。与你约定时间,三天后再去,怠慢我就不去了。”使者很生气,想逮捕桑悦,因丘濬的缘故,没有实施。三天后,(桑悦)去见使者,对使者作长揖。使者很愤怒,桑悦脱帽后就走了。使者下台阶向他道歉,才作罢。所著的书,在世上颇为流行。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17:4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8428121306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pdf

标签:使者   句子   精思   寡人   安陵   文言文   没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