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语言科学 ISSN1671-9484 CN32-1687/G 2005年5月 第4卷第3期(总第16期)74-80“好了”的词化、分化和虚化彭伶楠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上海 2002343提要现代汉语中“,好了”除了在句子中作谓语外,还有三种意义和用法:表示动作完成的补语“好了1”、类似叹词的“好了2”、语气词“好了3”,这三种意义和用法的“好了”之间存在分化和虚化的过程。本文拟描写“好了”的各种用法和内部结构层次,探讨其分化和虚化的过程和机制。关键词好了 虚化 语气 推理中图分类号 H1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84(2005)03-0074-071引言),其中在现代汉语中“,好了”一般在句子中作谓语或补语(下文称为“好了1”“好”是形容词作谓语(如:他们已经作好了各方面的准备),或为助词+语气词(如:面或补语“,了”则或为助词“了1”“了1+2”条已经擀好了)“,好了”是两个词。除此以外,还出现了“好了”两字高度融合、用法相当于一个词的情(下文称为)“(下文称为)。况。比如“:好了,别说了”“好了2”;让他去告好了”“好了3”这两种“好了”是什么意思,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没有设立这样的词条,(增订本)里也没有提到。看来《现代汉语八百词》“好了”作为一个词的资格在语法学界还没有得到公〔1〕认。“好了2”和“好了3”出现较晚,据考察,明代还没有“好了3”的用例“,好了2”也极少出现。就是现代,也只有在比较口语化的文体中才能找到,新闻文体中很少有这样的用例。我们检索了从1995年1月1日至今的《人民日报》全文,未发现一例“好了2”的用法“,好了3”的用法也极少见。我们认为“好了2”和“好了3”都是从“好了1”虚化而来的。本文拟就“好了2”和“好了3”的虚化过程及其虚化机制作一初步探讨。2关于“好了1”现代汉语中“好了1”的使用有很多种情况。先看以下的例句:(1)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老舍)《骆驼祥子》(2)生活好了,谁不想自己开个车,想去哪去哪。《(人民日报》1995.01.14)(3)我的确跟别人好了,你怎么办吧?(北大语料库)《给我顶住》[收稿日期]2004年11月16日 [定稿日期]2005年1月26日本文曾在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上海2004)上宣读,与会代表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谨表谢忱。〔1〕董秀芳(2003,2004)曾提到过“词汇化以后的‘好了’”。37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 All rights rerved.
彭伶楠 “好了”的词化、分化和虚化(4)菜都炒好了,摆了一桌子。(王朔)《浮出海面》(5)我把你的功课全排好了。(钱钟书)《围城》(6)急性并发症来势汹汹,处理不当会造成病人死亡;但处理好了,并发症又可以不留痕迹地完(人民日报》全消失。《2003.11.14)(7)她是你们裹进去的,顶多劳教两年,辩好了,当庭释放也没准。(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2)、(3)中的例(1)、“好了”在句中作谓语,是一个语法形式,即这里的“好”和“了”在同一构造层次上连(5)、(6)、(7)中的用,是一对直接成分。而在句中作补语的(4)、“好了”却不在一个层次上,其内部构造层次为“:Vp好|了”,与前面的动词分别结合成“:炒好|了”“、排好|了”、“做好|了”、“辩好|了”,也就是说“好”和“了”没有直接的组合关系。(2)、(3)中作谓语的再来看“好”在意思上的差别。(1)、“好”分别代表了形容词“好”的三种意思:(现代汉语八百词》)。(4)、(5)、(6)、(7)中“健康,病愈”“;优点多的,令人满意的”“亲爱,友爱,相好”;《(5)和(6)、(7)又有所不同:(4)、(5)分的“好”都在句中作补语,表示事件的结束或动作的完成,然而(4)、(7)则除了表示别表示“炒”“排”、动作的完成,侧重于结果,(6)、“处理”、“辩”动作的完成,还强调“处理得好”“辩得好”、,侧重于效果,这一点可以从例(6)“处理不当会造成病人死亡;但处理好了,并发症又可以不留痕迹地完全消失”的对举中明显地看出。(5)中通过我们的考察,在实际话语中用得最多的,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作为动作完成标记的是(4)、(5)中的用作补语的“好了”。根据语法化理论的“频率原则”,我们所说的“好了2”和“好了3”就是从(4)、(5)中表示结果义的“好了”直接虚化而来的。此外,在意义上和“好了2”、“好了3”最有关联的也是(4)、表完成的“好了”。(5)的下文的“好了1”专指用如(4)、“好了1”。3虚化1“:好了1”到“好了2”在考察“好了1”与“好了2”的关系时,我们首先注意到了作补语的“好了1”出现了省略现象,比如:(8)邓刚的想法是把大连市乃至全国的专业作家联合在一起,一人一段,演绎出个系列剧,先拍)10集看看,好了就拍下去,不好就关门。(北大语料库《邓刚与冯巩合开“半岛海味馆”》(9)在炉灶旁有人回答“:饭已经好了,汤也快热好了,马上可以端走。”(北大语料库《开国总理)的凡人生活》(10)官兵喊:你们好了么?贼这边稍微布置一下,你往办公区跑,你往张翼翔家后边跑,半小时)后煤堆集合,然后高喊:好了。(王朔《看上去很美》例(8)中的“好了”显然是“拍好了”的省略形式,例(9)从上下文的对举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省略的痕迹:“饭已经(烧)好了,汤也快热好了”,这两句都是可以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的动词来的,而例(10)就难以(布置”),不知道到底该补出来了。因为这句一问一答两个“好了”中间有不止一个动词“、“跑”、“集合”补哪个好,而且要真是补上去了说出来也还显得有些别扭。Schlegel(1818)认为虚化都是为了加快语言交流的速度,我们认为,既然在这里不补出动词我们也能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加之语言又有经济性的原则,因此在对话中自然地出现了大量的省略形式。如:(11)“要!你一会儿跟老头一块儿去看看,好了就全弄过来。”姐姐头也没转。(北大语料库《姐)姐》7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 All rights rerved.
语言科学 2005年5月(12)人们的交际来往叫“时间经济”给减去好大一些,于是“电话”和“写信”成了文明人的两件宝贝。白太太的丈夫死了,黑太太给她写封安慰的信,好了,忙!白太太跟着给黑太太在电话上道)了谢,忙!(老舍《二马》“好了”的省略形式一般都发生在对话中,因而“好了”在虚化的第一步就和口语紧紧联系在一起,那是因为在对话中交际双方一般具有相同的背景知识,这为省略提供了前提。现代汉语小说文体中“好了”单独使用远比新闻文体多,这种分布的不平横性正体现了“好了”的虚化与口语化程度的高低有很大的关联。当动词被省略以后“,好了”表示事件结束或动作完成的结果意义就大大减弱“,好了”原本负载的意义由实到虚,倒更侧重于传达某种语气。而随着结果意义的逐渐减弱“,好”和“了”之间在句法平面上的分界也随之消失,完成了以下转变“:好|了→好了”,最终虚化成类似叹词的“好了2”,它和英语中的叹词(interjection)“well”很相似,如:“Well(好了),hereweareatlast!”〔2〕“Oh,well(好了),don’tyouletthatbotheryou.”)”“Well,youmayberight.(好了,也许你说得对。〔3〕)”“Well,let’smoveontothenextitem.(好了,咱们谈下一个问题吧。之所以说“好了2”“类似叹词”,是因为它并非真正的叹词,而是一个话语标记(discourmarkers,参看Schiffrin1987,Bussmann1996),它的作用是话轮转接,即指示一个新话轮的开始或者标志一个话轮的结束。虚化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根据并存原则,在一个成分A虚化为B的过程中,必定有一个A和B并存的阶段,即“A→A,B→B”,在这个中间阶段有的成分既可以按A理解又可以按B理解(沈家煊1994)。在“好了1”向“好了2”虚化的过程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新旧形式并存”的情况,如:(13)“好了,回去吧!过两天记着来换药。)”(北大语料库《罗瑞卿与赵一曼》(14)我吹了大约有十分钟,他就在那儿不停地扣扳机,照了一张又一张。然后他说“:好了,我)照好了,明天就给你。”(北大语料库《廊桥遗梦(连载之十二)》(15)同去的人远远地站着笑“):好了,好了,一口气出掉了。”(北大语料库《陈丹燕这个人》(16)但是,还好,洞总算渐渐小了,终于填满了。他又仿照大工的样子,使铁铣拍实,抹平,好)了!(北大语料库《看水》例(13)中的“好了”既可以理解为药敷好了的“好了1”,又可以理解为传达结束语气的“好了2”;例(14)中的“好了”既可以理解为照好了的“好了1”,又可以理解为传达结束语气的“好了2”;例(15)中的“好了”既可以理解为气出好了的“好了1”,又可以理解为传达结束语气的“好了2”;例(16)中的“好了”既可以理解为抹好了的“好了1”,又可以理解为传达结束语气的“好了2”。当“好了1”虚化为“好了2”以后,它所传达的语气其实都与“好了1”所表示的事件结束或动作完成的结果意义有一定的联系(这也是我们认为“好了2”是从作补语的“好了1”虚化而来的理由之一)。据考查“,好了2”的适用范围主要在以下四种语境中:1)表“结束”。其实是因动作终于完成而感到欢欣,偶以连用来加强轻松的语气。如:(重排本),张道真编,1994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1709页。〔2〕以上两例选自《现代英语用法词典》〔3〕以上两例选自《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997年商务印书馆,第1726页。76©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 All rights rerved.
彭伶楠 “好了”的词化、分化和虚化(17)做个诚实的人真难呵!好了就这么决定了,忘掉真实吧。(王朔)《动物凶猛》(18)好了,总算毕业了,有工作了,每月有三十九块半的工资了!他高兴得忘乎所以。(北大语)料库《贾平凹de情感历程(1)》(19)汪先生说“(钱钟书):好了,好了。‘出门不管’,两位小姐的安全要你们负责了。”《围城》2)表“同意”。其实是无可奈何而使动作完成。如:(20)“好了,我走!”祥子没话可说,只好赶紧离开这里;无论如何,斗嘴他是斗不过他们的。(老)舍《骆驼祥子》(21)彭总宽厚的笑了“(北大语料库:好了,小作家,我让你去文工队。……”《巴金与朝鲜战场)上的“小作家”》3)表“制止”。其实是动作未完成而制止它继续,即迫使完成,常与“别”“、不要”等连用。如:(22)“爸爸。”)“好了。乖乖去睡,自己脱衣服。”(池莉《烦恼人生》(23)这几句话触起鸿渐的心事,他走近床畔,说“(钱钟书):好了,别吵了。”《围城》(24)辛楣对舱顶得意地笑道“:那也未见得。好了,不要再讲话了,我要睡了。”(钱钟书《围)城》4)“反话”。表示对已经结束的事件或完成的动作的不满或幸灾乐祸。如:(25)“……我早说过,别把我掺和进你那些臭事。好了,这下她要连心一起恨了。”(王朔《顽)主》(26)好了,我看如今你也是成了精了,从今往后,没有人管得了你了,把小跨院的门堵上,你另(连载之五)》)开一个门吧!(北大语料库《“小的儿”可见,这四种语气都与“好了1”表示的事件结束或动作完成的结果意义有内在的联系。4虚化2“:好了1”到“好了3”Vp后的“好了”在先融合后虚化的过程中,随着对语境义的吸收而发生了情状化,继而虚化成一个纯粹表示语气的语气词“好了3”。请看以下各例中的“好了”:(27)……导演一再宣称“:文字描写与形象视觉差异很大,你们放心好了,这剧本能拍好的。”(北大语料库)《厚黑》(28)我倒也不在乎了,因为民警也有我家钥匙,有情况随时来好了。(王朔)《浮出海面》(29)“就算我吹牛,你看破好了,就算我吹牛。)”(钱钟书《围城》(30)那没关系。您先要上,明天再把欠缺的送来好了。(王蒙)《风筝飘带》以上例句中的“好了”与“好了1”在句法和语义上的联系更弱了,进一步虚化成了一个双音节语气词,原来的单音节形容词“好”就只能作为词素而存在了,在造句时“,好”的意义和语法功能都不能再单),独起作用(这一点与“好了2”不同“,好了2”中的“好”也可单独用,如表示同意“:好,就依你说的办”“了”则进一步虚化为类似词尾的后附加成分。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气词“好了3”。由于“好了3”这个语气词尚未引起语法学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的语法论著很少提到它,陆俭明、马真(1985)在“前言”部分略有提及“:通过比较,我们大致可以把握住语气词‘好了’的语法意义:表示不介意、不在乎或尽管放心的语气。”这一论断基本上是准确的。我们还发现“:好了3”在一定的语境下还能7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 All rights rerved.
语言科学 2005年5月由表示不介意的语气衍生出一种表示不满的语气,比如: (31)不是批判“三名三高”吗,自动降低好了,这回不高了吧?(北大语料库《“党的女儿”在文革)中也不屈服》(32)“啐!你直说当了水怪好了。我怎么知道还会遇上你?啊?”(王小波《绿毛水怪》)(33)“那你去睡好了。)”周瑾冷冷地说。(北大语料库《给我顶住》 综观“好了3”表示的各种语气,我们发现它年代作品们与表示事件结束或动作完成的结果意义还是元窦娥冤墙头马上有一定联系的,是对结果意义的引申和虚化:无论是不介意、不在乎还是尽管放心的语气的表达,都是以未然的结果(指尚未出现但说话人心里有一个关于即将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结果的预设)为基础的。比如,例(27)中,结果尚未出现,但说话人心里有一个关于结果的预设“这剧本能拍好”;再如,例(30),说话人心里也有一个关于结果的预设,即“明天再把欠缺的送来”。与“好了3”虚化的最终完成密切相关的是其句法地位的固定。有学者提出“句法地位的固定,就是一个实词由于经常出现在某个适于表示某种语法关系的位置上,从而逐渐变成了(解惠专门(或主要)表示这种语法关系的虚词”全1987),这里我们不妨暂且把“好了1”看作解惠全所说的“一个实词”,那么“好了3”就是那个“专门(或主要)表示这种语法关系的虚词”了。不难发现,语气词“好了3”总是位于句子的末尾,随着表示动作完成的结果意义的减弱和消失,逐渐转化成“专职”的句末语气词。至代代明代清西厢记琵琶记三国演义水浒传〔4〕警世通言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第一卷1919-1922冰第二卷1923-1931第三卷1932-1949心第四卷1950-1957第五卷1958-1961全第六卷1962-1978第七卷1979-1985集第八卷1986-1994老张的哲学1924老赵子曰1926舍二马1928作牛天赐传1934品骆驼祥子1936围城1947其棋王1984他白鹿原1993小混在北京1993说牵手1999好了1好了2好了3476284522412372五四5虚化的过程和机制元代、明清、五四至今,这三个阶段“好了”今的使用情况明显不同。元代没有“好了2”,也没有“好了3”。明清随着“好了1”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好了2”,但用例不多,没有“好了3”的用法。五四以后,老舍和冰心的作品中开始大量出现格直观地反映了元代至今“好了”的发展轨迹。 “好了1”“、好了2”“、好了3”在各时期的使用情况表“好了,并出现了“好了3”的用法。上面的表2”〔4〕《水浒传》里共有9处“好了”独立成句,看上去有点像“好了2”,其实它们与我们所说的“好了2”完全不同。如“:宋江连忙便招手,叫道‘:兄弟救我!’张顺等见是宋江,大叫道‘:好了!’飞也似摇到岸边。”这里的“好了”纯粹表示应答,不表示语气。再如“:小校用手指‘:好了!兀的不是一个人来?’”这里的“好了”是为了引起注意,也不表示语气。7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 All rights rerved.
彭伶楠 “好了”的词化、分化和虚化 “好了”由“好了1”虚化为“好了2”和“好了3”,这种共时平面上的变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虚化机制是什么呢?上文提到,由于信息交流要求速度和语言经济性原则的推动,在对话中产生了省略现象。从句法角度讲,动词省略以后“好了”,结构层次之间的分界取消了“好了”,变得可以单独使用;从语用角度讲“好了”,的语用意义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客观地对动作完成的陈述转为主观地传达出某种看法与语气。由此,虚化便成为可能。(Inference)机制是分不开的。推理贯穿于“好了”的虚化与“推理”“好了”虚化的整个过程。我们说的推理是指语用推理。“语用推理的产生是由于说话人在会话时总想用有限的词语传递尽量多的信息,(沈家煊2001)。于是听话人只能依靠语境从说话人有限的话语中当然也包括说话人的态度和感情。”推导出没有说出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隐含义)。如果有一种语言结构经常传递某种隐含义,这种隐含义就逐渐“凝固”在这一结构中,最后成为那种结构固有的意义。这种后起的表达主观看法的意义就有可能取代原先的表示动作完成的结果意义。比如:(34)到了家里,她还在不停地哭,俞启威轻声地安慰她说“:好了,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应该高兴)才是,亲爱的!”(北大语料库《她还没叫江青的时候(连载之十)》例句中“好了”除了表示事件的结束以外,还传达了一种因结束而轻松欢欣的语气。由于“好了”经常独立位于句首传达“阻止”“结束”、“、同意”“、反话”四种语气,这四种隐含义就逐渐固化,开始取代原先的完成义而使“好了1”虚化为“好了2”。而当“好了”所传达的语气完全取代原先的完成义的时候“好了,1”则虚化为“好了3”。按照推理机制,虚化是逐渐完成的,因而会有表完成和传达语气两种意义共存的过渡阶段(如例13、14、15、16)。而在推理过程中语境或上下文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了”正是吸收了语境义来传达语气的。比如:(17)“爸爸。”)“好了。乖乖去睡,自己脱衣服。”(池莉《烦恼人生》面对不愿睡午觉的儿子,印家厚用一句“好了”来阻止儿子继续讲话,从上下文我们知道“好了”的阻止语气隐含着“不要再说了,乖乖去睡”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从推理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虚化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主观化”的过程。语用推理的反复运用和最终的凝固导致主观性表达成分“好了”的形成。至于语义虚化(SemanticBleaching),现在有不少学者认为,从主观化的角度看,语义并没有淡化或消退,只不过是减弱了客观意义,加强了主观意义,这只是语义的重新调整(Realignment)而已。(参见沈家煊2001)参考文献董秀芳 2002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董秀芳 2003a 论“X着”的词汇化《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八辑,138-15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董秀芳 2003b “X说”的词汇化《语言科学》,第2期,46-57页。董秀芳 2004 《汉语的词库与词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方 梅 2000 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中国语文》,第5期,459-470页。李宗江 2004 说“完了”《汉语学习》,第5期,10-14页。陆俭明 马 真 1985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吕叔湘 1999 《现代汉语八百词》沈家煊 1994 “语法化”研究综观《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17-24页。79©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 All rights rerved.
语言科学 2005年5月沈家煊 1998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当代语言学》,第3期,41-46页。沈家煊 2001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268-275页。解惠全 1987 谈实词的虚化《语言研究论丛》,第4辑,208-227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张谊生 2000 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中国语文》,第1期,3-15页。Bussmann,Hadumod 1996 RoutledgeDictionaryofLanguageandLinguistics,:rin,Deborah 1987 dge:el, 1818 :LibrarieGrecque2Latine2Alle2mande.作者简介彭伶楠,女,1980年7月生,上海崇明人。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是现代汉语语法、应用语言学等。TheLexicalization,DivergenceandBleachof“haole”PengLingnanInternationalCollegeofChineStudiesofShanghaiNormal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Abstract Therearethreemeaningsandusagesof“haole”e“haole1”udascomplement,referringtotheaccomplishmentofacts,“haole2”udsimilarlyasinterjectionand“haole3”redivergenceandbleachprocessamongthethree“haole”.Thepapertriestodescribeallkindsofusagesandinternallevelsofstructureofthethree“haole”andexploretheprocessandmechanismsoflexicalization,ds haole bleach modality inference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由全国方言学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3日至6日在武汉举行,来自中国两岸三地和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的10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90余篇。詹伯慧、李如龙、潘悟云、蒋平、麦耘、储泽祥、刘丹青、邵敬敏、邓思颖、施其生、张振兴、邢福义等教授先后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小组讨论分三个会场进行。学者们就方言语法的理论和事实、宏观和微观、个性与共性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据悉,第三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在暨南大学举行。(本刊记者)80©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 All rights 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15:09: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8337791305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好了”的词化、分化和虚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好了”的词化、分化和虚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