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春节慰问信息)
1.7231(42CrMo)浇铸及热处理工艺
1.7231 成分要求:
C:0.38-0.45 Si:0.15-0.4 Mn:0.6-0.9 P≤0.025 S≤0.035
Cr:0.9-1.2 MO:0.15-0.3
1.7231 机械性能要求:
抗拉:800-950 屈服:≥600 延伸率≥12% 冲击≥31J
一:1.7231 化学成分的确定
(1)
碳(C):超过共析成分后与Cr、Mn、Mo 等合金元素形成的碳化物固溶
于铁素体中强化基体,使钢的强度和硬度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钢的耐磨
性,但 C 过高则韧度降低,淬火时,随着 C 质量分数增加,淬火应力增加,
开裂倾向增大,但可以通过降低淬火温度减少开裂倾向。由此 C 控制为中
限 0.4-0.43。
(2)
硅(Si):固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有明显的强化作用,Si 降低 C
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促使碳化物析出,提高强度和硬度。Si 和 O 的亲和力仅次于 Al 和 Ti,而强于Mn、Cr、V, 很好的还原剂和脱氧剂,可提高钢的致密度,但过高将显著降低钢的塑性和韧度, Si 对钢的韧性有不利的影响,特别是Cr、Mn、Si3 种元素同时存在时,在铸造中裂纹和开裂的倾向增大,生产工艺难度及废品率增加。 由此 Si 控制为中线偏下
0.2-0.3。
(3) 锰(Mn):强烈增加钢的淬透性, 对生产中采用空冷淬火极为有利,
淬火后得到马氏体组织。Mn 又是较强的脱硫剂,可减少硫的有害作用。但过量的 Mn 会导致钢的淬火组织中奥氏体增加,易引起晶粒粗大,使钢的硬度下降。由此 Mn 控制为中线 0.6-0.7。
(4)
铬(Cr):是碳化物形成元素,Cr 溶于奥氏体中强化基体且不降低韧度,推迟过冷奥氏体转变,增加钢的淬透性,Cr 使钢的强度和硬度明显提高,此外 Cr 能细化晶粒,提高回火稳定性,Cr 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在钢中随 Cr 量的变化,碳化物可转变为对抗磨有利的碳化物类型。当
Cr>4%时,即可有硬度较高的 M7C3 型碳化物出现,这有利于提高钢的耐磨性。另有部分Cr 溶入基体中,既强化基体又提高淬透性。Cr 在回火时能阻止或减缓碳化物的析出和集聚,使碳化物保持较大的分散度,有利于强度和硬度的提高.由此 Cr 控制为上限 1-1.1。
(5)
钼(Mo):在钢中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细化晶粒,改善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防止回火脆性,与 Cr 同时加入可改善冲击韧度,由此 Mo 控制为上限 0.25-0.3。
(6)
钛(Ti):Ti 是活泼元素。钢中加入微量的钛,可以明显细化晶粒,减少枝晶偏析,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钛还是一种脱氧去气剂,在钢中形成极为稳定的 TiC。钛并不易溶解,只有当钢加热到 1000℃以上才缓慢地溶解,从而保证钢在热处理中能获得细晶粒组织。钛作为单一的微合金化元素添加到钢中,其含量必须达到一定量(Ti>0.04%质量分数),才能起到析出强化作用。钛的加入不宜过量,否则会有多余的钛固溶于铁素体中。综合考虑 Ti 含量控制在 0.04%~0.15%为宜。
(7)
硼(B):B 是主要的淬透性元素。在钢中添加 0.001%的 B,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性。B 在γ 及 a 固溶体中的溶解度不大,
且属缩小γ 相区的元素。B 和铁产生很稳定的硼化物———Fe2B 和碳能结合成碳化物。微量的 B 能大大提高钢的可淬硬性,但加入量极微。当 B
含量大于 0.007%后,钢发生“热脆”。为获得综合的机械性能,要将 B 含量范围控制在 0.002%~0.005%之间。
(8)
硫(S)、磷(P)为有害元素,在钢中应严格控制在下限。
二:熔炼工艺
(1)加料:加入废钢、钼铁后通电熔化,在开始通电的 6-8 分钟内供给 60%的
功率,待电流冲击停止后,逐渐将功率开至最大,随时注意捣料,防止炉料"搭
桥"并继续添加炉料。
(2)
造渣:炉料熔清后,加入造渣材料(石灰:萤石=2:1),石灰 5Kg,荧石 2.5Kg
造渣覆盖钢液,渣料加入量为总装量的 1-1.5%。
(3)
取样扒渣:炉料熔清后,取样分析C、S、P、Mo、Si、Mn,P,并将预热的铬铁及造渣材料加入炉内,渣料熔清后将功率降到 40-50%,倾炉扒渣,另造新渣。
(4)脱氧:渣料化清后,加入(石灰粉:铝线=1:2)石灰 0.3 Kg,铝线 0.6 Kg
进行扩散脱氧,脱氧过程中可用石灰粉和萤石粉调整炉渣粘度,同时在钢液温度
达到 1560℃(热电耦)以上时,扒除大部分炉渣,加入锰铁和造渣材料。
(5)
测温:测量钢液温度,要求出钢温度在1610-1630℃(热电耦),检查钢液脱氧情况。
(6)
加硅铁:出炉前5-10 分钟加入硅铁,加入量按规定下限配入,并根据试样调整化学成分。
(7)
各元素调整平衡后,造渣升温至1550℃除渣,在脱氧基本良好的洁净液面上加入钛铁(FeTi30),Ti 在钢液中形成 TiN、TiC。TiC 颗粒细小,是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有效质点,提高钢水的洁净度,得到 N、O、S 含量较小的洁净钢水,
可获得细晶粒组织。钛铁加入后及时升温,待钢液温度升至 1600℃时,扒渣及清除浮渣, 在脱氧良好洁净的液面上加入已预热的硼铁,并采用高效隔热保温剂覆盖,待钢液温度升至 1630℃~1650℃时,彻底除渣后倾钢。
(7)
出钢:钢液温度符合要求,停电出钢,在茶壶包中加入稀土 0.4kg 进行孕育处理,插铝线(0.8Kg/t)0.5Kg 进行终脱氧,最后加入覆盖剂,防止钢液氧化,并作成品分析。
(8)
浇注:钢液在包内镇静 3-5 分钟后进行浇注,要求浇注温度为 1530-1550℃
(热电耦)。
变质处理:变质处理是采用中性材料钢包,在出钢前 30min 将茶壶包预热至 800℃
左右,将已预热的稀土变质剂按钢液重量的 0.3%加入钢包底部,并用洁净的薄铁皮覆盖,以延长变质剂的反应,对钢液进行孕育变质。变质剂的加入量不得过量,过多的变质剂会使钢液中夹杂物数量增多,对材料的韧性带来不利影响。变质温度为 1550℃~1580℃。变质过程中造渣,扒渣两次,将被融渣吸附的悬浮夹杂物及非金属夹杂物排出。排渣即为清杂的过程。变质处理后及时在钢包的液面上覆盖钢包覆盖剂进行静置,待温度降至 1550℃~1580℃时,扒开茶壶包嘴浮渣进行浇注。
(9) 缩松产生的原因:均在靠近冒口附近局部区域产生不同程度的缩松,究其
原因,皆由于 ZG40CrMo 属多元低合金钢收缩大所致,为此在浇冒系统设计上应
保证建立良好的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及形成合理的顺序凝固方式。由此浇铸前型
壳下面淬水,上部加保温棉,浇铸完后加保温剂。
三:热处理工艺
(1) 消除铸件铸后应力、改善组织,铸件铸后采用退火工艺以消除铸造应力
温
度
550℃
200-300
860℃
炉 冷 至
300 ℃ 后 出
1.5H
装炉
2H
时 间
退火工艺
注:1:装炉时在 200-300℃装炉。2:炉冷至 300℃后出炉空冷。
(2) 淬火工艺
860℃
820℃
620℃
速
降
水 冷
油 冷
装炉
1H
均
温
1H
1H
淬火工艺
注:1:装炉在 200-300℃装炉。2:水冷油冷即:820℃出炉后淬水,在水中冷却到 300℃左右时取出,进油
(柴油)中冷却至常温,油温控制在 30-70℃。3:在水中和油中冷却时,要不停的翻动零件,要求均匀淬火。
(3) 回火工艺
610℃
炉冷至 300℃
320℃
后出炉空冷
装炉
1H
2H
回火工艺
注:1:装炉时在 200-300℃装炉。2:炉冷至 300℃后出炉空冷。
(4) 此工艺理论机械性能:
抗拉:820-850 屈服 640-680 延伸 13-15 冲击:40-70J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12:36: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8246052451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17231(42CrMo)浇铸及热处理工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17231(42CrMo)浇铸及热处理工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