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妙笔生花

更新时间:2023-12-29 11:00:0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黑色毛衣歌词)

随文练笔妙笔生花

随文练笔 妙笔生花

【摘 要】在重视习作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语文课堂内的随文练笔。以部编版第五册语文书为例,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小练笔题目,归纳出仿写练笔、想象练笔、拓展练笔这三种练笔途径,不仅使小练笔形式多元化,而且让学生在随文练笔中能灵活运用文本语言,加强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随文练笔 仿写 想象 拓展

当下语文课堂内,不管是提倡低段启蒙写话,还是强调高段以阅读带动写作,这习作教学是一直备受教育者的关注。各派大家自有推崇的习作理念,但不管理念如何更新换代,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材料准备的过程”

[1]。基于此,笔者在平日习作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尽管如此,课堂内咬笔杆现象仍频频出现,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并不代表能驾驭各类题材的习作,那么,在习作教学中还应加强哪些方面的训练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重新自学了《温州市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试行)》中有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面的内容。在这本册子的“具体课型要求”第四点“习作(写话)教学”中,明确指出“加强随文练笔,强化有序表达,灵活进行模仿训练”。的确,一学期光靠八篇单元习作如何能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要想习作有质量,首先要保证练笔数量。凡事熟能生巧,写作也不例外。于是,笔者开始加强语文课堂中的随文练笔,不光只练课后要求的小练笔,还将同组课文进行比对,延伸出更多的练笔训练点。当然,光顾着增加练笔次数可不行,还要注重练笔的质量。

本文以人教版第五册语文书中的课文为例,结合笔者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剖析,依据文本特点,寻找练笔训练点,让学生在阅读中基于文本展开多元化的随文练笔,不仅降低了小练笔的难度,还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一、丰富模仿点,仿写练笔

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学生的必经之路。”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随文练笔中要仿写的内容需根据阅读文本的语言特点来设计,可以是一个句式,也可以是一个片段,甚至是一篇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的模仿与运用,使得课堂小练笔更加有成效。

(一)仿句改写

要善于利用文本中出现的特定句式,最好能结合该文本的具体语境进行练笔。《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中,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用“向……向……向……”的句式,相对应地写出了不同学生上学时的表现。抓准这个句式设计本段的练笔题目为:模仿课文用上“向……向……向……”写一写自己上学路上的情境。

课中原文: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学生仿写:同学们向校园中盛开的挑花问好,向亲爱的保安叔叔敬礼,向亲爱的通学生打招呼。

这样的句式仿写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有序表达,让随文练笔的质量更加高效。

(二)仿段扩写

合理利用语文课后题,也能挖掘练笔素材。《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小练笔: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与其让学生抓耳挠腮地想到底怎么写,还不如模仿本文第三四自然段中的任何一个段落进行仿写,不仅能模仿各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而且还加深了对本文结构特点的了解。全班交流时,笔者将学生的优秀仿段练笔以扩写文本的形式插入到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后面,更增加了学生们习作的信心。

(三)仿文练写

好句佳段可以模仿,美文同样可以模仿。《搭船的鸟》通过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细致地呈现出一只活灵活现的翠鸟。课文教学后,呈现出生活中常

见的动物,通过外形和捕食动作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们纷纷拿笔模仿写作,课堂上不再有咬笔杆的现象。所以,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既有生活的相似点,模仿课文进行仿写,这对学生在篇章结构的把握上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练笔难度。

二、聚焦共情点,想象练笔

丁培忠先生曾经这样讲过:“语文不同于其他任何课程,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

[2]这就需要学生与文本近距离对话,感同身受作者当时的处境,笔者认为这便是心理学中的共情。按照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巧妙运用共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联系生活,放飞想象

《教师教学用书》中强调“在‘小练笔’中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记下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想象”。《秋天的雨》是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的散文,文中文中将秋天众多的景物通过秋雨巧妙地穿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秋天的景物于农村孩子而言再熟悉不过了,我们学校四周田野遍布,校门口有一片农田,校园里有果树……于是,这次的随文练笔设计就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农村生活体验,回忆一处处田园风景:它把______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练笔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在美好的忆想中与作者的情感相交融,,更能以此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文本补白,延伸想象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设计了如下预测小练笔:想象一下,胡萝卜先生接下来会遇到谁?这根长胡子又有什么用呢?学完前两个事例后,学生故事情节发展规律,根据故事情节,结合生活经验,进行预测补白。

学生小练笔例文1:胡萝卜先生继续向前走,路边的球场上有三只小狗在踢足球。一只小狗的鞋带断了,鞋子一直掉,没办法踢球了。“真倒霉,我直能回家了!"小狗心想。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正好在风中飘动着。小狗看到了,扯了一段下来用来当鞋带,他又在球场上飞奔起来。

学生小练笔例文2:山羊奶奶坐在门口的太阳地里,戴着老花镜,眯着眼睛给她最爱的小孙女缝裙子呢。只剩胸口地蝴蝶结了,山羊奶奶没线了,这该怎么办呢?山羊奶奶抬起头看见风中飘动着的长胡子,她拿起剪刀剪下了一段。“这线来的正是时候。”山羊奶奶说。

与《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同组的其他课文,也是进行预测,抓住课文的预测点,根据前文情节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预测补白。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随文练笔,只要教师仔细剖析文本,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种构思方式,一种篇章结构,都可以成为随文练笔的素材。课堂小练笔是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座桥梁,语文教育者更应该搭建好这层关系,捕捉语言敏感点,让学生在一次次随文练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习作的轻松。当学生通过随文练笔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层层深入时,也在将文本语言不断内化,实现读者、文本、作者的多元对话,构建出一种和谐的语用式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郭英.低中段小学语文有效练笔例谈[C].小学教学研究,2016,48.

[参见]王西锋.“三个聚焦”让课堂练笔更有效[C].语文天地,2016,74.

[参见]林小兰.聚焦小练笔 读写巧结合[C].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37-39.

[参见]陈宏保,刘美军.课堂“小练笔”的三种途径[C].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76-79.

[参见]徐加兵.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C].小学教学参考,2016,52.

[参见]尹秋兰.巧设随文练笔,探寻思想交汇[C].语文教育,2016,36.

1

随文练笔妙笔生花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11:0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8188051303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随文练笔妙笔生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随文练笔妙笔生花.pdf

标签:练笔   学生   文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