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南五台山)
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101浅谈潞王次妃赵氏墓建筑结构与形式王峰(新乡市博物馆,河南新乡453000)Abstract:ThemausoleumofPrinceLu,liesonthenorthernslopeoftheFenghuangmountaininXinx-iangcityItincludesthetomboftheprinceintheeastareaandhiswifestombinthewes,twhichisimpor-tantmaterialstostudytheburialform,constrctionstructure,andstonecarvingartofMingdynastyAccordingtotheinvestigation,thearticlediscusstheconstructionstructureandvalueofthetombbuildinginparticu-larKeywords:PrinceLu;thetombsofthecondwifeofPrinceLu;constructionstructure摘要:潞王陵是明潞简王朱翊镠陵墓。其规模庞大,形式别致,雕刻精湛,是研究明代藩王的葬式、建筑和石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陵区由两部分组成,东侧为潞简王朱翊镠墓,西侧为次妃赵氏墓。本文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潞王次妃赵氏墓的建筑形制及价值。关键词:潞王;次妃赵氏墓;建筑形制一、前言潞王即潞简王朱翊镠,系明穆宗皇帝的第四子,孝定皇太后的宠儿,万历皇帝的唯一胞弟,当时朝臣们称其为诸藩之首,万历皇帝亦视其为诸藩观瞻,可见他在诸王中地位的突出和权势的显赫。其隆庆五年受封,万历十七年就藩于卫辉府(今河南卫辉市),死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潞王陵坐落于河南省新乡市北郊的凤凰山南麓,依山坐岭,居高临下,气势宏大。陵区由两部分组成,东侧为潞简王朱翊镠墓,西侧为次妃赵氏墓,该陵区198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潞王陵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明代藩王陵寝制度和明代石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赵氏次妃墓平面布局呈马蹄形,中轴线建筑对称分布,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城门、第一道石牌坊、棱恩门、享殿遗址、第二道石牌坊、明楼、墓冢,两侧分别有厢房、梳妆楼和丫环墓,石砌围墙将墓区分隔为三大部分。(图一)但由于历史上人为与自然的破坏,其墓建筑残损、石构件风化断裂严重,亟待维修。二、历史沿革据御赐潞简王圹志载,东墓潞简王朱翊镠墓建成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赵次妃墓的营造时间因文献资料、墓志亦早已佚失,准确时间难以断定。赵次妃病死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二月二十六日,据此推知,赵次妃墓开始营建时应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从该墓区竣工至明朝灭亡之前,均有守墓户看守,这一时期潞王墓区,不该有什么破坏。明朝灭亡之后,清朝在顺治三年(1646年)下令保护河北郑、潞、赵三王府。顺治七年(1650年)、十年(1653年)两次将三王府建筑群拆毁,主要建筑材料运往北京,一些零散房屋均被变价估卖。清廷户部批示河南地方政府将潞王墓建筑群估值变卖,但因墓区建筑俱系绿瓦石壁,雕龙镌凤,为民间禁物,故无人敢于承买。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五台山僧人真息见该墓区建筑群宏阔、雄伟、规整,以银四百八十两,将藩、妃两墓宫殿房屋并四角石牌内地统予购买。真息和尚将潞简王墓改为佛殿,赵次妃墓改禅堂,中门塑真武神,门楼易关帝圣君,阁庵取名万圣。由此可见,清代前期潞王墓区建筑,赖真息和尚之改万圣庵得到了经常的修缮和保护。据新乡县续志记载,同治六年(1867年)十二月,捻军首领张宗禹率众十余万
102文物研究渡河而东,所过之处焚掠殊甚,潞王墓建筑群可能于此时被焚。清代后期,清王朝摇摇欲坠,自顾不暇,兵火连绵,社会动乱,当地群众为避兵匪之灾,相继搬进了有高大城垣相围的墓园居住。民国年间,新乡地方政府于此建立了师范学校,供新乡附近各县富家子弟学习。1948年新乡解放前夕,一股顽匪盘据西墓园内,凭恃高大城垣对解放军负隅顽抗。攻下之后,墓区内建筑基本被焚。1953年,河南省劳改局在赵次妃墓园建材料厂,后被豫北监狱占用。2003年底,整个赵次妃墓区移交新乡潞王墓博物馆管理。主要建筑在2007年得到了修缮,在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底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四百余年来,潞王陵虽经历数次兵火破坏和自然风雨剥蚀,但东墓区(潞简王墓)前的石刻仪仗群、城内、城垣、墓冢、墓室以及前后三道石牌坊、墓碑、祭碑等基本完整;享殿、棱恩门台基尚存。西墓区(赵次妃陵)照壁、城门、城垣,前后两道石牌坊、明楼、墓碑、墓冢、墓室以及棱恩门、厢房下部石墙保存较好,享殿仅存台基。1978年,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新乡市政府相继修缮了东墓区棱恩门、拜台、神道等,1982年正式对国内外开放。赵次妃墓的建筑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未得到任何维修。现存建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现状十分堪忧。2005年至2008年国家文物局拨出专款,由河南省龙源古建园林技术开发公司相继对赵次妃墓、城门、前后两道牌坊、棱恩门、享殿遗址、明楼、墓冢、城墙等进行了维修。三、建筑结构与形制1总平面布局赵次妃墓平面是马蹄形,前方后圆,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布局与潞简墓大体相同。四周石砌城墙,高6米,厚2米,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37米,陵园前有照壁,大门为3孔拱劵,门两侧立大石狮一对。陵园分四进院落,一进为棂星门,二进至棱恩门前,三进至享殿,四进至圆丘形明楼,内立赵妃石墓碑。碑高6米,宽146米,厚016米,正面刻敇封潞藩次妃赵氏墓,碑阴刻赵氏生平。明楼前有甬道直达地宫,地宫由前、中、左、右、后5个殿堂组成,面积230平方米。2单体建筑图一赵氏次妃陵墓平面示意图1照壁2城门3第一道牌坊4东厢房5西厢房6梳妆台7棱恩门8棱恩殿9第二道石牌坊10明楼11西陪葬墓12东陪葬墓13墓冢14城墙
浅谈潞王次妃赵氏墓建筑结构与形式103(1)照壁,在陵门南25米处置砖砌照壁一座,壁顶呈庑殿式,上用绿色琉璃瓦覆盖,从照壁的设置和做工来看,应为清代万圣庵时期所建。(2)城门,赵次妃墓的陵门下辟道石拱劵的城门式样,城门楼仅剩柱础12个。城门通高750米,长2122米,深675米。陵门东西两侧为踏道直通城门楼。石劵门洞砌法较为特殊,最南端起劵方向与城门面阔方向垂直,中间劵顶较为高,顺面阔方向起劵,最北端起劵方向又与面阔方向垂直。城门楼面阔五间,通长1772米,进深一间,通深328米。(3)第一道石牌坊,为墓园内建筑群的门户。该坊全以白石雕成,结构为三间四柱,总面阔870米,通高约630米,大小额枋及各柱正反面精雕龙纹和奇花异卉图。枋顶以大块白石雕镂,前后脊坡以大铁巴钉连为一体。各柱正反面各刻有对联。正面中间对联上联为:山拱水朝灵气聚阴阳之秀;下联为:龙昂虎伏佳城壮制度之宏。正面两侧的对联,上联为:淑德追任姒万古传芳;下联为:玄宇享蒸尝千古永祀。反面中间对联,上联为:天眷贤良赐一脉真龙吉地;下联为:帝嘉柔淑颁九重彩凤褒封。反面两侧对联,上联为:令范备四德克全之美;下联为:仙城聚五行合吉之奇。(图二)(4)廊坊,位于陵区第一个院落内,面阔34米,进深560米,高38米,东西两侧各9间,计18间,每间面阔385米。廊坊内各置有无字碑数通。估计这些碑应该是祭碑,至于为何图三棱恩门未刻碑文,现不得而知。廊坊上半部分已毁,唯墙身及柱础尚存。(5)梳妆台,位于东廊坊东北角,为两层建筑,上层建筑已毁,唯残留有部分后墙和石窗两扇,下层是方城式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台基面阔954米,进深835米,高247米。(6)棱恩门,在一高台之上,共5间,通面阔1871米,通进深1429米,为一座两层小楼,其下层的墙体、石窗保存原状。棱恩门墙体残留部分因在其上筑砌砖墙,继续使用,所以保存尚可,局部砌体有松动现象。下层的墙体表面用石块砌筑内填砖块,石窗式样是直棂中间加两道横棂,雕刻手法细致。石柱础保存完好,木柱全部遗失,地面被后人改造成了水泥地面。棱恩门所在的高台较为高大,高440米,前檐楼坡道中央为石雕云龙图案的御路石,磨损严重,其西侧为宽125米踏道,踏道东侧踏阶石上有望柱卯口。其余为石雕礓嚓,礓嚓石有断裂、歪闪、下陷、佚失现象,石隙杂草丛生。两端为垂带石,由于后人破坏多数不存,残存垂带石断裂,在东侧破损尤为严重。台下靠棱恩门台基的位置两端各有石砌窑洞,窑洞保存完好,板门佚失,目前尚存卯口。后檐坡道损坏严重,2008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对陵恩门进行重建。(图三)(7)享殿遗址,是墓区的主体建筑之一,由于人为及自然破坏,现仅存基址。月台面阔127米,进深79米,高1米,月台左右踏步台阶保存基本完整,四周栏杆已图二第一道石牌坊毁。拜台前置二龙戏珠图案陛石,陛石乃用
104文物研究白石雕琢而成,长319米,宽126米,因年代久远,磨损较为严重。享殿面阔5间(3320米),进深3间(135米),台基高116米。该建筑毁于1948年解放新乡的战争时,今唯有柱础尚存两个。其踏步、栏板、望柱与潞王墓做法相同,具有典型的明清官式做法。享殿内原铺地石已不复存在。享殿的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一座,现已毁,遗址清理工作已结束,仅基础尚存,面阔2060米,进深815米,殿基高062米。(图四)东、西配殿北各竖有龙首方趺祭碑一通,碑首高106米,碑身高208米,碑趺高l米,祭碑通高414米。碑趺宽132米,厚066米,四面精雕云龙戏珠图案。东侧祭碑碑文: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家定制,唯王正配。得册为妃,至于侍媵,例靳不封。而效有勤劳,情有可恤者,亦得推恩而追录焉。尔赵氏,系圣母钦赐,随封之国,难拘常例,特允王请,追封尔为次妃,以彰朝廷笃念亲王之意。灵其有知,服此修命。万历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二日。西侧祭碑碑文:维万历三十年岁次壬寅二月甲子朔越念六日巳丑,皇帝遣本府承奉正高川,致祭潞藩侍媵,追封次妃赵氏曰:惟尔性姿柔椒,出自天闱,随往亲藩。倏闻沦逝,追封祭葬,歆此殊荣。通过碑文可知,赵氏次妃之名,实乃死后破例追封,由此可见潞王对其亲爱有加。另外,在享殿东南角,还立有一通万圣庵记碑。因碑文较长,略而不录,此碑立于清康熙五十年,详细记述了潞简王及赵氏次妃陵墓在明图五第二道石碑坊末清初的变迁详情,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6)第二道石牌坊,亦为墓室院落的门户,为四柱三楼式。坊顶部的设置完整无缺。通高950米,面阔870米,门基高230米,踏步11级。柱顶置蹲兽,头似龙,遍身刻鳞甲,相对仰天而卧。坊顶正中精雕大型火焰石牌,火焰牌两侧刻日月,柱上部两侧刻云朵。柱面及大小额枋正面雕花卉图案甚精。梢间亦各靠以大块青石板,石板之上有阴纹线刻荷花、竹子、梅花、牡丹等图案。刻工之精,琢工之细,充分体现了当时石雕工艺的技艺高超。各柱均无抱鼓石的设置。柱身正面的对联,上联为:德芳馨万代昭垂同地久;下联为:龙藩凤舞五陵风脉与天长。反面的对联,上联为:柔顺安贞淑德与行山并歭;下联为:宽和惠爱贤声共卫水同流。(图五)(7)明楼,位于石牌坊北11米处,其建筑形式为高台建筑下楼台面阔685米,进深685米,高439米,以青石砌成,下辟石砌拱形劵门,上置青石栏板、望柱。楼顶为单檐悬山式,绿色琉璃瓦覆盖。额枋、桁、斗拱均为木质。额枋以下四角以青条石为柱,四面用砖砌拱劵洞门,楼顶平面面阔428米,进深428米。内立赵氏墓碑,通高55米,宽146米,厚061米。碑刻楷书敇封潞藩次妃赵氏墓九个大字,字两侧刻云龙花卉图案。碑阴刻赵氏的生卒年月,隆庆庚午年拾壹月初八日丑时生,万历辛丑年貳月貳拾陆日寅时薨。明楼前有石雕五供:香炉一个,花瓶、烛台图四享殿遗址各一对。花瓶瓶身及瓶顶部分精雕花卉图
浅谈潞王次妃赵氏墓建筑结构与形式105供,雕刻精细,胜过东陵区。主墓室内仅有棺床尚存,其他则全部被窃失。未发现有墓志,故而赵氏更为详细的资料已不得而知。次妃墓与潞简王墓在建筑布局上,最大的区别是次妃墓有内城和外城两道城墙,潞简王墓则没有内城墙。在次妃墓冢的东、西两侧,内城之外,外城之里各建有一座丫环墓,墓冢高275米,墓道长79米,墓室呈直壁斗顶形状,墓室面积50平方米,棺床尚存。这两个丫环应是随侍次妃赵氏而陪葬的,这在明代帝王陵寝中是非常罕见的。图六宝顶案。其五供与潞简王墓碑前者大小相同,但雕刻更为精美。(8)宝顶,在明楼北就是次妃赵氏墓宝城,高106米,直径407米,宝顶石壁上部做石雕屋顶,屋檐为冰盘檐式样。下部6米与东陵区相同,用白石垒砌成,上部以青白石相间,这种青白相间装饰是墓主人为女性的标志。(图六)墓冢之下是次妃赵氏的地下宫殿,即埋葬赵氏之处。其形制与东陵区完全相同,由甬道,中庭,东、西侧室和主墓室组成,总面积230平方米,大于东陵区地宫(东陵区180平方米)。(图七)整个建筑全部用青石垒砌而成,八扇石门保存完好,中庭置石几供案,上放白石雕琢的五四、价值评估明代有50余位亲王分封各地建藩,遍布全国各地,然其坟墓大多荡然无存,唯潞简王墓是迄今保留下来的一座较为完整的明代藩王墓园。根据明令典规定,每代亲王(包括其所有妃、妾、夫人)只能有一个墓园。而且亲王或其正妃有一死之后,朝廷才差官营造。除正妃可与亲王合葬之外,其余次妃、夫人,包括亲郡王生母、追封次妃未葬者,都只能造圹附葬。包括晋升为正妃资格的继妃,死后亦只能附葬其旁,同一享堂,不许另造。而次妃赵氏却是独享了一个亲王级别的墓园,因此明代赵次妃墓历史价值尤其突出,其不仅建筑精(下转第108页)图七赵氏次妃地宫平面图
108文物鉴赏家,如薛怀、程璋等人,皆仿其大意,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当时许多达官显贵都去边寿民的住处拜访他,但他不愿与官宦贵族同流合污,终日躬身纸墨之中。而另一方面,他却愿与同行们亲密交往。他在这幅芦雁通景屏中,就表达了自己的世界观,把自己看作是雁群中的一员,与它们同呼吸共命运。边寿民还在其他芦雁作品中,题有相呼莫入,相呼莫飞去,高处易离群的字句,反映了画家的内心世界。边寿民(1684~1752年),原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晚年又号苇间老民、绰绰老人等。其为江苏山阴(今淮安楚州区)人,家中世代书香门第。他自幼聪颖,诗文书画为长者所称赞,21岁时中了秀才,此后又参加几次乡试,都没有中举,于是彻底断绝了仕途之念,一心钻研绘画艺术。边寿民的艺术活动时期,主要在雍正、乾隆年间,其所绘花卉、禽鱼、果品、茶具等都生动有意趣,但其用力最勤,享誉最高者,则为芦雁。他的诗文造诣也相当高,年轻的时候经常与当时的名人雅士聚会,参加颇负时誉的曲江文会,为曲江十子之一,著有苇间书屋诗稿。其书法成就也很高,但仅见于其诸多作品中的题识,淮安府志人物传称其师法钟太傅(钟繇),用笔洒脱,飘逸自然,诗画配合和谐,使画面增辉不少。边寿民喜欢游历广交朋友,几乎每年都要出游,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岁,游历各地二十余年。五十岁时不再远游,居栖苇间书屋,虽过着隐居的生活,但名流过往必去苇间书屋造访,人称淮上一高士。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就自甘倾倒,高凤翰将边寿民比成当世边鸾(唐代花鸟画名家)。华新罗、郑板桥、沈风、蔡嘉等百余位书画家、文学家和他时相交往,互赠诗文书画。其传世作品众多,分藏于海内外诸博物馆及私家。印行者,仅有边寿民花卉芦雁合册(神州画集增刊本)、边寿民鱼雁花卉册叶(文明书局本)。(摄影:牛爱红)邵大箴主编、中国美术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美术百科全书,卷,版社,2009年。味静斋文存续569页,人民美术出(清)徐嘉(撰):曲江十子事略,选卷2。(责任编辑:黄林纳)(上接第105页)美,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石雕艺术精湛,而且还营造踰制。其为研究明代的丧葬制度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实物资料。丁家元:明显陵及其地面建筑,华中建筑1994年第1期。杨宝顺、赵峰、杜彤华:1999年。新乡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新乡县志,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新乡明潞简王墓调查简报,古建筑石刻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古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责任编辑:黄林纳)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10:2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8164222552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谈潞王次妃赵氏墓建筑结构与形式_王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谈潞王次妃赵氏墓建筑结构与形式_王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