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放牛山歌)
049
浅析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白玉堂的性格特征程前赫[摘 要] 清代小说家、评话家石玉昆先生所著的公案侠义小说《三侠五义》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端之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作品。他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侠者形象”,为后世一众武侠小说家留下了珍贵的借鉴资料。而在这一系列的形象中,锦毛鼠白玉堂是其中最为立体饱满、与众不同的形象,尤其是在性格特征方面,独一无二。主要浅析其性格特征,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关 键 词] 《三侠五义》;白玉堂;性格特征一、白玉堂的性格特征(一)疾恶如仇在第十三回中,白玉堂初次出场于潘家楼,同其兄白锦堂之友项福同桌交谈。二人一开始原是言笑寒暄,而当白玉堂听项福说起他如今为作威作福的安乐侯庞昱的座上宾后,他“登时怒气嗔嗔,面红过耳……立起身来,回头就走,一直下楼去了”。由此可见,白玉堂对于附势丑恶权贵之流采取的是零容忍的态度,为人处事也非黑即白,爱憎分明。别了项福,白玉堂独往苗家集夺苗家豪强手中不义之财时,为行一调虎离山之计,竟直接将路过的豪强苗秀之妻削去双耳,以裙塞口,提起掷于厕旁。其实以该妇人之罪实不至对其施此毒辣手段,调虎离山亦不必非要用这等张扬刻毒的办法。在第五十四回中,胡烈为巴结奉承强抢了有姿色的渡江之女献于他,白玉堂假装笑意一问一答,将歹人话套出自证清白后,全不顾此人为自身好友柳青所荐,直接踢倒在地,掣剑砍之。更有第七十七回中,他途经僧尼庙见有淫尼害人性命,只一出手便将二尼伤至骨节险断,若非那厢有一汤生相劝,二尼的结局便是他的一句“理应治死”。在文中,白玉堂的种种类似行为仍有许多,茉花村丁二侠兆蕙对其的评价可谓称得上精准:“惟有五爷少年华美,气宇不凡,为人阴险狠毒,却好行侠仗义,就是行事太刻毒……”他的行事方式虽有些狠毒太过,但究其目的皆是惩奸除恶,也的确可以显见其行侠尚义、目中无沙的正直本性,不失为疾恶如仇。(二)不重阶级白玉堂这一角色在全书的剧情中有两大高潮,其中一个高潮便是东京盗宝。在等级森严的大宋社会,平民百姓盗取官印可谓是公然与朝廷作对,一旦事发便是死罪。但这些后果在白玉堂眼中似乎皆不足为虑,五鼠的名声反更重于朝廷的威严,他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亦要针对“御猫”之号讨个说法,这体现了他藐视权贵、不惧朝廷、无视阶级观念的性格特征,虽有些少年意气的偏激成分存在,但也是一种对于众生平等说话的追求,他的这种思想在书中可谓惊天,无人可出其右。而这种平等思想不仅体现在他对世俗权威的挑战之上,在其交友的广泛中亦是暗暗蕴含。陷空岛五义中,卢方为卢家庄员外,韩彰出身行伍,徐庆铁匠出身,蒋平是大客商,白玉堂是武生员。五人行当各异,却倾心相投,义结金兰,无一人在意等级出身之别。更有出身江湖黑道的柳青,无名书生颜查散等人,在白玉堂眼中,阶级观念完全称不上他结交好友的阻碍。酒逢知己,不问出处。(三)交友独特白玉堂不仅交友广泛,他交友识人的方式亦是十分独特。在《真名士初交白玉堂 美英雄三试颜查散》一回中,白玉堂往东京,途中得遇进京赶考的颜查散,易容成潦倒儒生,跟随颜查散,不顾是否熟识就几度蹭吃蹭喝,一路观其品行节操。直至颜查散盘缠紧张被逼无奈,典当衣物行路时才出手相助,与其结拜,赠银钱百两。后颜生无辜坐罪入狱,白玉堂舍弃化名出面为其打点周遭,助其书童雨墨申冤,甚是用心。寻常人行路遇见此等厚颜无赖之人,第一反应多半如同颜查散的书童雨墨一般心生厌恶,甚至鄙薄远离。然白玉堂即使明知自己的怪异举动会受人误解冷眼、讥讽厌恶,仍然对颜查散坚持三试,确定其品行高洁,才卸下伪装结之为友。这一事件体现了他对于友人德行的要求和对交友一事宁缺毋滥的态度,若为真名士,自当倾心相交,死生不负。相反,如为项福等泛泛小人,亦当弃之如履,再无交际。这份交友原则与后文中襄阳王府一众幕僚的表面一团和气,实则各怀鬼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一次加深了白玉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050《名家名作》·研究堂尚义重情的侠者形象和纯粹脱俗的高尚品格。
(四)率性坦荡白玉堂首次出场不过十七八岁,正处于年轻气盛的年纪,行事也恣意率性。首先,在对付奸人之时,他常说一句话:“你要嚷,我便是一刀。”这一句在文中出现了数次,仿佛下一秒便会手起刀落要人性命,确实是初入江湖的少年的行事表现——思虑较少,动手却干脆利落。其次,这种率性而为的特点亦表现在他心性未定、喜好恶作剧这一方面。在第四十三回中,白玉堂偷入庞府,给奸臣庞太师使绊子,潜入庞太师二妾卧房,而这一次,他却并未直接对二女子下杀手,而是趁二妾熟睡、太师前来之时故意以一人伪装男女偷情对话之声,引起庞太师误会,恼羞成怒自行提刀了了二妾性命。这种由着性子戏弄他人的性格在后文他化名金懋叔戏试颜查散,设计将丁兆兰困于机关彀中;将展昭困于通天窟,并悬粉白大匾,匾书“气死猫”三个大字等细节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一味地率性而为便免不了会做出些偏激之举。在第七十八回中,白玉堂奉朝廷之命访拿北侠欧阳春,见到欧阳春后,他全然忘记了临行前蒋平叮嘱的人情道理,不仅不肯先礼后兵,还公然提出要与欧阳春比试,并放言要将其擒获,却不想在几招之内便输给了欧阳春。他败北后羞愧交加,一时气急之下竟要上吊寻短见,被欧阳春发现极力劝解之下才放弃了寻死。这一事件暴露了他率性冲动、意气用事的性格弊端。然而,与恣意率性相伴而生的,还有他性格中难以忽视的真诚与坦荡:因比武败北意图上吊自尽的白玉堂在经过北侠欧阳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解之后对其心服口服,真心拜服了江湖前辈,知错必认,知过必改。后与丁氏双侠谈及此事时亦句句实言相告,无一丝顾及自身脸面之虑,心胸坦荡,表里如一。同这一情节相似的还有第五十七回中,白玉堂中蒋平之计溺水被擒,醒来之后气急败坏,本意图讨个说法,然而听了蒋平一番合情合理的劝告和展昭荣辱共之的承诺后,便即刻将以往恩怨抛诸脑后,自认唐突冒昧,大方斟酒赔礼,毫不扭捏与拖泥带水。白玉堂的种种行事确是有些率性妄为,但与此同时却又正直坦荡,不失侠义与礼数,不可不称其一句少年英雄。(五)重名轻生白玉堂在本书中共有两大高潮情节。第一个高潮情节是东京盗宝,第二个高潮情节是三探冲霄。第一个高潮情节将白玉堂推入了污浊官场,后者则直接断送了他的性命。而这两大高潮事件的发生,皆是白玉堂重名而轻生的性格所导致的。由于展昭受封“御猫”一号,他自觉五鼠减色,心有不快,便盗宝示威,以彰显其才能,树立其威名。他从不掩饰自身对于名声的追求,盗宝之后多同五义兄弟、好友柳青以及丁氏双侠等人讲述夸口自己的行事经过,并为之沾沾自喜。对于犯下朝廷重罪,朝不保夕的危险全然不顾,自认“哪怕自此倾生,也可以名传天下”,即使被兄弟好友算计围困,孤身无援之时也绝不听命认罪。甚至最终低头放下意气之争也是为了名声,蒋平劝解他的一番话是:仰仗着飞檐走壁之能对付身无本领之人算不上见得大世面,得见包拯升堂问事的赤胆忠心和龙图威严,主动认罪不临阵脱逃,才算是行侠尚义的英雄好汉。事实证明,蒋平对其义弟算得上颇为了解:只为证明自身的英雄之名,白玉堂也定然会为之妥协,心甘情愿受罚入京。第二个高潮情节他因自己的经验主义作祟,聪明反被聪明误,疏于警惕间接导致颜查散的官印被贼人盗走,羞愤交加,自觉无颜面对公孙策与颜查散,一时冲动将“盗取盟书”视作了证明自身才能与挽回铸成之大错的唯一办法,将前日里小诸葛沈仲元对其“切勿接近冲霄楼”的告诫抛诸脑后。此时在他心中,挽回颜面与声名比自身性命安危要重要百倍,而且即使受挫,他心高气傲的少年本性亦未被抹去,他对自身的能力仍旧是有着高度的认可与估计的。在急于立功自证与自信轻敌两种心态的交织之下,白玉堂终于还是死在了万箭穿心的铜网阵中,再无回天之力。虽其结局令人扼腕,然而对于重名轻生的白玉堂来说,哪怕再有千次万次的机会供他选择,他大概也依旧会选择拼死三探冲霄楼,名留千古。二、白玉堂鲜明性格形成的原因纵观古今,无论是与从前的古代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相比,还是与现代武侠作家笔下的人物相比,锦毛鼠白玉堂的形象与其鲜明的性格特征都可称得上独一无二,少有相似重叠之人。而形成这一鲜明性格特征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出于白玉堂的自身,另一方面是其周围环境对其的影响。(一)自身原因——强烈的自我意识白玉堂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相较于其他较为脸谱化的传统侠者而言,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在等级森严、文化禁锢的封建社会中,他坚守自己的三观与主见行事,从不盲目跟从任何人的观点。对此文中有以下体现。首先,白玉堂在文中的设定是文武双全,这种人物设定在小说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051中不足为奇,但他的“文”不同于文人士大夫将孔孟之
道、先人典籍奉为圭臬,悉数吸收的态度,而是对于前人的观点有所吸收的同时也有所保留,不失个人见解。他在忠烈祠题的诗,文中对其的评价是“词语虽然粗俗,笔气极其纵横,而且言简意深,包括不遗”。可见白玉堂学文,多是为晓事明理,用于实际,绝不为咬文嚼字,摆弄才学。在寺庙中,汤生以“恻隐之心”典故劝白玉堂对二淫尼手下留情。他内心竟是暗想“此公孟子真熟,开口不离书”,他亦读孟子,亦晓恻隐之心,然面对奸恶之人时,仍只愿杀之后快,斩草除根,对于先人教诲并不拘泥,甚至含几分调侃之意。只此一点便超越了当时普遍的文人思想,跳出权威独立思考,在其所处的时代,其做法确有离经叛道之风。其次,古往今来,功成名就可谓是绝大多数人的追求。前文中亦提到,白玉堂重名而轻生。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他的这种重名不同于世俗沽名钓誉之徒对名声的追求,更区别于包拯、展昭等为国为民、护卫青天的传统侠义道的追求,而更多在于他心中对自身道德底线与行为能力的高度要求,是自我意识强烈的表现。在《误将蛰伏当归顺——白玉堂的百年冤案》[1]中,作者的观点是白玉堂虽受命于朝廷,但原是受了兄弟情谊束缚不得以隐忍蛰伏于庙堂,而并非真心实意归顺。奉命捉拿北侠之时,他因不愿应对人情世故,又引起了一场小规模的相争,犯了同展昭争名之时一模一样的错误。文中诸多细节皆可看出白玉堂此人机智聪慧,多有出奇制胜之举,然而面对与以往极其相似的处境,他仍旧选择以“硬碰硬”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没有显示出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的进益,且这种做法,对于完成朝廷交予的任务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由此可见,即使委身朝廷身披官袍,他仍旧运用自己原有的一套选择判断的方式与标准处理问题,并没有受到庙堂规则一丝一毫的影响,还是坚持一点:要用自己的“硬实力”去得到“实实在在的名声”。此外,他追求名声的方式,多为对于权威,如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大宋朝廷的挑战。而对于行慷慨为民之事,他从不借题发挥,以此作为扬名立万的筹码:在潘家楼见一老丈欠债受人为难欺侮,他慷慨解囊,出手就是三十五两银子,事后并不要求老丈归还,只是提醒老丈莫要再上当受骗,甚至全然不夸口一句自己对他的恩情,转身便走;在奉命擒拿作乱的水怪之时,他向百姓询问水怪之事,态度谦逊;捉拿水怪之时,他同百姓席地而坐,吃酒谈话,从不摆官员架子;遇到水怪袭击,他亲自对敌以身犯险,事成后受到百姓叩谢时,仍不忘安慰众人,提醒众人将贼人送交官府换取赏银。在他看来,行善事是为侠者理所当然要做的,并非彰显声名的工具。他的自我意识要求他扶助疾苦,义不容辞。所谓疾恶如仇、不重阶级等诸多性格特点,无外是白玉堂自我意识的具体体现。(二)环境原因——家世影响与贵人相助首先,白玉堂出身自古富庶的浙江金华,未及弱冠便考得了武生员,可见家境殷实,对其多用心培养。其兄白锦堂亦是行侠尚义的英雄,武艺高强,以好扶危济困扬名。虽英年早逝,但其品行定然对白玉堂的性格与三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家境的良好加上家风的纯正,养成白玉堂这般少年英雄,亦是不足为奇了。其次,白玉堂的一生虽较多与人相争,也屡次有挫锐败北之时,结局更是天妒英才,颇为可惜。但从总体看来,他的一生实际是多有贵人相助的:陷空岛四鼠虽因其东京盗宝一事联合朝廷将其生擒,软磨硬泡强迫他与朝廷妥协,但其根本目的是护他性命;南侠展昭虽被他戏弄困于通天窟,事后却对其多加包涵,不予计较,更承诺荣辱与共;包拯向皇帝陈情他的才能,保了他的性命;北侠欧阳春不怨其挑战冒犯,不仅不计前嫌配合了他的差事,还真心授予他人情世故之技巧;即使是交往较少的小诸葛沈仲元也对白玉堂多有提点,力劝其切勿贸然接近冲霄楼……贵人的相助使他永远有及时改正过失和不抛弃自身锐气的机会,无须因现实的压迫改变自身的棱角,这无疑是莫大的幸运。而这些相助与优待,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自身善恶分明的三观,给予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不屈精神。如此,白玉堂身上一切超然世俗的行为方式都有了合理的解释。三、结语白玉堂作为《三侠五义》中一个个性鲜明、人设独特的侠者形象,堪称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中的一颗璀璨明星,熠熠生辉,难以复制和忽视。后世作家创作的许多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亦有许多都暗含着他的精神与光辉。因此,对其性格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无疑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参考文献:潘韦杭. 误将蛰伏当归顺:白玉堂的百年冤案[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77-82.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10:1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8162282450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析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白玉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析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白玉堂.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