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从以下几个主线去把握

更新时间:2023-12-29 02:50:31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普通话我的朋友)

中国古代史从以下几个主线去把握

中国古代史从以下几个主线去把握:

一、分裂和统一为主线

中国古代史,正是在统一——分裂——统一的交替中最终走上统一的,在学习时要把握好。同时要掌握分裂与统一的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每次分裂或统一的时间、包含的朝代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分裂或统一的原因、对社会生活以及整个历史发展进程造成的影响,最后根据史实得出结论: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看,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长期的,中华民族是在不断统一与融合中形成的一个和谐团结的大家庭。在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封建社会,有四次比较大的统一: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都咸阳),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混战局面;西晋(266——316年,都洛阳),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隋朝(581——618年,都长安)结束了南北朝对峙局面;元朝(1271——1368年,都大都(今北京)),结束了宋金西夏的分裂局面。这里强调的一点是,对于分裂与统一的评价,要客观,不要一边倒,分裂虽然对于一个国家各方面的发展造成了危害,但也加强了民族大融合,同时分裂孕育着统一因素;对于国家统一,应该充分肯定其进步作用,中华民族只有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更大的

聪明才智,才能具有更大的创造力,团结和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旋律。

二、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过程为主线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应该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措施。总的趋势是:从秦始皇开始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后,中国历代君主都进行沿袭和加强,使之更加完善,更加为统治阶级服务,到明清两代达到高潮。学习时,除了理顺专制制度产生、发展、确立、强化、完备、衰落、灭亡的过程外,更重要的是分析其出现的根源,评价其作用。

三、经济重心先北后南为主线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史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从经济发展的条件、统治者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的表现等去把握,但是一条主线不能忽视,那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先北后南(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这既是一条发展线索,也是一条发展规律。对于各朝各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例如汉文帝、汉景帝的经济政策、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等),可以用列表式进行比较掌握和对比,说明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四、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和谐的高度掌握和学习为主线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就奠定了我国民族融合和团结的基础,从历史上看,民族关系最活跃的时期就是封建社会,这就奠定了民族关系在古代史

中的地位。在学习时,先把民族关系(冲突和融合)最活跃的时期重点掌握,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族内迁”,隋唐时期的吐蕃、回纥、靺鞨、南诏与汉族的关系,宋朝时期的契丹、党项族、女真族等民族与汉族的和战。具体学习可以从民族所在地,建立的政权、和汉族的关系、该民族的历史沿革等分析学习。民族关系是一种历史现象,是民族融合和交流的重要内容,联系今天西藏部分不法分子的叛乱,学习民族关系历史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学习民族关系史还可以以主要人物为中心进行学习,这样掌握可能更清晰(如松赞干布、怀仁可汗、阿骨打等)。另外我国古代民族发展史上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和亲政策,例如汉朝昭君出塞、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许多学生尤其是初学者没有从历史角度分析学习,认为是汉族可耻的事情,我要从全面和历史的高度看待历史上的和亲政策,克服民族狭隘主义,其实这是民族融合的一个载体,是民族关系友好交往的表现,不管什么事,只要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产生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就是进步的。

中国古代史从以下几个主线去把握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02:50: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7894301299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古代史从以下几个主线去把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古代史从以下几个主线去把握.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发展   民族   统一   历史   经济   学习   关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