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学以致用的近义词)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考向24 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
(2021·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答案】
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成忠诚。
【解析】
得分点为:“恶”,讨厌;“过”,过错;“佞”,谄媚。
参考译文:
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探他们。有一个刑部的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道:“当官的接受贿赂,罪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门去让其接受,这是有意引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谓‘用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的古训。”太宗听了很高兴,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位敢于力争,并不一味地顺从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国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
双音节古今异义翻译:
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
,由于是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够轻易地依照现代词义去解读。重点注意几点:
①古代是两个词语对应现在的一个词语。
②词义范围的扩大和缩小。
③词义转移。
偏意复合词翻译:
偏意复合词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重点注意句子中出现一对表示相反意义的词语,还有本身就表示双方的意思,如“相”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具体的翻译。
易错点【01】辨析不出偏意复合词。
偏意复合词多为一组意思相反的词语,见到意思相反的词语注意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偏向一方。
易错点【02】双音节古今异义词找不到分析的方向。
见到双音节古今异义词注意判断是一个词语还是貌似一个词语的两个不相关的词语,是一个词语注意从范围、语意的轻重等角度进行辨析。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已而帝意复变,纲又极言其不可,帝然之。而汪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或谓纲曰:“外论汹汹,咸谓东幸已决。”纲曰:“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答案】
国家的保存和灭亡,在此可见分晓,我当用辞去官职去力争这件事。
【解析】分:分晓;去就:离去或留下,担任或辞去职务,此处偏向“不担任官职”“离职”“抛弃官职”“辞去官职”。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年,庾翼在武昌,数有妖怪,欲移镇乐乡。征虏长史王述与庾冰笺曰:“乐乡去武昌千有余里,数万
之众,一旦移徙,兴立城壁,公私劳扰。又江州当溯流数千里供给军府,力役增倍。且武昌实江东镇戍之中,非但扞御上流而已;缓急赴告,骏奔不难。若移乐乡,远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移乐乡,远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
【答案】
如果把镇所迁移到乐乡,远在西部边陲,一旦长江沿岸出现危险,就不能立刻前去接应救援。
【解析】虞:忧虑;忧患(危险);相:偏指一方,前去。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逢吉为相,内结知枢密王守澄,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绅多所臧否。逢吉患之,而上待遇方厚,不能远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绅多所臧否。
【答案】(李绅)在每次接受皇帝咨询时,经常排斥贬抑李逢吉,李逢吉拟好的呈状送到内庭,李绅多有批评。
【解析】顾问:顾视问询,咨询;臧否:评论优劣,批评。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丙辰,袁术表策行珍寇将军。策将吕范言于策曰:“今将军事业日大,士众日盛,而纲纪犹有不整者,范愿暂领都督,佐将军部分之。”策曰:“子衡既士大夫,加手下已有大众,立功于外,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事乎!”范曰:“不然。今所以舍本土而托将军者,非为妻子也,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笑,无以答。范出,便释,著裤褶,执鞭诣阁下启事,自称领都..督,策乃授传,委以众事;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行。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然。今所以舍本土而托将军者,非为妻子也,欲济世务也。
【答案】不是这样的。我如今舍弃故乡来追随将军的原因,不是为妻子儿女(打算),是想要(或“为了”)成就(或“做好”)世间的政务。
【解析】
“不然”,不是这样的;“所以”,……的原因;“妻子”,古今异义,妻子儿女;“济”,成就、做好。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子詹事李辅国,自上在灵武,判元帅行军司马事,待直帷幄,宣传诏命,四方文奏,宝印符契,晨夕军号,一以委之。及还京师,专掌禁兵,常居内宅。制敕必经辅国押署,然后施行。宰相百司,非时奏.
事,皆因辅国关白、承旨。常于银台门决天下事,事无大小,辅国口为制敕,写付外施行,事毕闻奏,又置察事数十人,潜令于人间听察细事,即行推按,有所追索,诸司无敢拒者。御史台、大理寺重囚,或推断未毕,辅国追诣银台,一时纵之。三司、府、县鞫狱,皆先诣辅国咨禀,轻重随意,称制敕行之,莫敢违者。宦官不敢斥其官,皆谓之“五郎”。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李辅国用事》)
御史台、大理寺重囚,或推断未毕,辅国追诣银台,一时纵之。
【答案】
关在御史台与大理寺内的重刑犯人,有的还没有审讯完毕,李辅国就追到银台门,一下子把这些人全部放掉。
【解析】
“或”,有的;“推断”,审讯;“诣”,到;“纵”,放。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时王禹偁上言:“请自今庶官候谒宰相,并须朝罢于政事堂,枢密使预坐接见,将以杜私请。”诏从之,...左正言谢泌疏驳曰:“伏睹明诏,不许宰相、枢密使见宾客,是疑大臣以私也。《书》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张说谓姚元崇外则疏而接物,内则谨以事君,此真大臣之体。今天下至广,万机至烦,陛下以聪明寄辅臣,自非接下,何以悉知外事?若令都堂候见,则庶官请见咨事,略无解衣之暇。幸今世道清明,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寡姑息之臣,奈何疑执政为衰世之事乎!”帝览奏,即追还前诏,仍以泌所上章付史馆。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陛下以聪明寄辅臣,自非接下,何以悉知外事?
【答案】陛下将耳目寄托于辅佐大臣,如果(辅臣)不亲自接见下臣,凭什么全部知道外边的事情?
【解析】
“聪明”,明察事理的人,特指耳目;“寄”,寄托;“自非”,倘若不是;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向者,造作军器,破用稍多,但取坚刚,不须华楚。今后作坊制器械,不得更用金银装饰。比于游畋,..素非所好,几诸服御,尤欲去奢,应天下唐州不得以珍宝玩好及鹰犬为贡。在昔圣帝明君,无非恶衣菲食,况于薄德,所合恭行,今后大官尚膳,减去多品,衣服帷帐,务去华饰,在御寒温而已。
(节选自《旧五代史·少帝本纪》)
向者,造作军器,破用稍多,但取坚刚,不须华楚。
【答案】
以前,制造军用兵器,花费得较多,但应该只讲求坚硬锋利,不需要浮华美丽。
【解析】
“向者”,以前;“造作”,制造;“华楚”,浮华美丽。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体忠贞之性而见嫉妒,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己执忠正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鬼。上已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故曰卜居也。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卜居序》,有删节)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
【答案】
占卜自己生活在世间应该做什么,希望听到不同的意见,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解析】
“卜”,占卜;“宜”,适宜,应该;“冀”,希望;“定”,解决;“嫌疑”,疑惑。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年,显及禹、山、云自见日侵削,数相对啼泣自怨。曰:“今魏相用事,县官信之,尽变易大将军..时法令,发扬大将军过失。又闻民间讙言‘霍氏毒杀许皇后’,宁有是邪?”显恐急,即具以实告禹、山云。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尽变易大将军时法令,发扬大将军过失。
【答案】
完全改变了大将军时定下的法令,举发扩大大将军的过失。
【解析】
“变易”,改变;“发扬”,举发扩大。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
【答案】
朝廷的处理办法已经决定,士兵武器都不缺乏,应该留在西藩之地以作防备。
【解析】
“处分”,处理;“阙”,缺乏;“宜”,应该。
一、(2022·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太祖即位,马殷遣使修贡,太祖拜殷侍中兼中书令,封楚王。
..荆南高季昌以兵断汉口,邀殷贡使,殷遣许德勋攻其沙头,季昌求和,乃止。杨行密袁州刺史吕师周来奔。师周勇健豪侠颇通纬候兵书自言五世将家惧不能免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师周益惧,谓其裨将綦毋章曰:“吾与楚人为敌境,吾常望其营上云气甚佳,未易..败也。吾闻马公仁者,待士有礼,吾欲逃死于楚可乎?”章曰:“公自图之,章舌可断,语不泄也。”师周以.兵猎境上,乃奔于楚,綦毋章纵其家属随之。殷闻师周至,大喜曰:“吾方南图岭表而得此人,足矣。”以为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兵攻岭南,取昭、贺、梧、蒙、龚、富等州。殷表师周昭州刺史。
朗州雷彦恭召吴人攻平江,许德勋击败之。殷遣秦彦晖攻朗州,彦恭奔于吴,执其弟彦雄等七人送于梁。于是澧州向瑰、辰州宋邺、溆州昌师益等率溪洞诸蛮皆附于殷。殷请升朗州为永顺军,表张佶节度使。殷乃请依唐太宗故事,开天册府,置官属。太祖拜殷天册上将军,殷以其弟賨为左相,存为右相,廖光图等十八人为学士。末帝时,加殷武昌、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洪、鄂四面行营都统。
唐庄宗灭梁,殷遣其子希范修贡京师,上梁所授都统印。庄宗问洞庭广狭,希范对曰:“车驾南巡,才堪饮马尔。”庄宗嘉之。庄宗平蜀,殷大惧,表求致仕,庄宗下玺书慰劳之。明宗即位,遣使修贡,并贺明..年正月,荆南高季昌执其贡使史光宪。殷遣袁诠、王环等攻之,至其城下,季昌求和,乃止。
——节选自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世家·楚世家第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周/勇健豪侠/颇通纬候兵书/自言五世将家/惧不能免/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
B.师周/勇健豪侠/颇通纬候兵书/自言五世将/家惧不能免/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
C.师周/勇健豪侠/颇通纬候/兵书自言五世将/家惧不能免/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
D.师周/勇健豪侠/颇通纬候/兵书自言五世将家/惧不能免/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贡,献纳贡品,原始氏族社会末期,被征服的部落必须向征服者进献本地的土特产品。
B.“待士有礼”和“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中的“待”含义相同。
C.裨将,副将,裨,本义指古代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其中的“皮匠”其实起初的用词就是“裨将”。
D.致仕,表示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表示辞官的还有 “返初服”“乞骸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师周精通谶纬之学,观察到马殷营寨的云气,有王侯将相之美,同时,在面对杨行密的怀疑下,吕师周果断投奔马殷。
B.綦毋章身为吕师周的谋士,在吕师周易主的过程中为其保密,并任其家属跟随。
C.马殷请求设立天策府,任命官员,梁太祖还封他为天册上将军。马殷于是开府设官,将他的楚地系统地
管理起来。D.唐庄宗灭梁后,作为前臣,马殷派儿子马希范献上梁授予的都统印,表示了自己的一片忠心。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曰:“公自图之,章舌可断,语不泄也。”
(2)庄宗问洞庭广狭,希范对曰:“车驾南巡,才堪饮马尔。”
5.
《三楚新录》中评价马殷:“殷宽厚大度,得士死力。”结合文本具体内容,概括他赢得这个美誉的原因。【答案】1.A 2.B 3.A
4.(1)綦毋章说:“你自己考虑,我綦毋章的舌头可以割断,也不会泄露你的话。”
(2)唐庄宗询问洞庭的宽广,马希范回答说:“你的车驾向南巡视,洞庭水只够喂马罢了。”
5.①接纳贤士。接纳吕周师的投奔。不计前嫌,善于用人。
②有功必奖。向皇帝表奏有功者,上表吕师周的功绩,提拔他为昭州刺史;马殷请升朗州为永顺军,表奏张佶节度使。
③宽待求和。对于高季昌的两次求和,马殷收兵宽容以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吕师周,勇健豪侠,粗通经纬、兵书,自称是五代将家子弟,怕不能幸免,常常和酒徒聚众狂饮,喝醉了就起身跳舞,慷慨悲歌哭泣起来。杨行密听说,怕他有二心,派人侦察他的动静。
“纬候”和“兵书”都为“通”的宾语,应在“兵书”后断开,排除CD;
“将家”为“将相名家子弟”,是一个名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前者是“对待”的意思,后者是“期待”的意思。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观察到马殷营寨的云气,有王侯将相之美”错误,文中“云气甚佳,未易败也”,此处的云气,是指不容易被打败的云气之相,并不是成为王侯将相的云气。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图”,考虑;“可……不……”,关联词,宁可……也不;“语不泄也”,宾语前置。(2)“广狭”,偏义复词,语义偏向“广”,解释为宽广;“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堪”,能够。
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殷闻师周至,大喜曰:‘吾方南图岭表而得此人,足矣’”可知,接纳贤士,不计前嫌,善于用人。
“殷表师周昭州刺史”“殷请升朗州为永顺军,表张佶节度使”,对于自己的几位部下,在他们取得功绩时,马殷上表他们的功绩,或者提拔他们。可见,有功必奖。
“殷遣许德勋攻其沙头,季昌求和,乃止”“荆南高季昌执其贡使史光宪。殷遣袁诠、王环等攻之,至其城下,季昌求和,乃止”,对于高季昌的两次求和,马殷收兵宽容以待,可知,宽待求和。
参考译文:
梁太祖即位,马殷派使臣进贡,梁太祖封马殷为侍中兼中书令,封为楚王。
荆南高季昌率兵截断汉口,拦截马殷进贡的使臣,马殷派许德勋攻打他们的沙头,高季昌求和,才作罢。杨行密的袁州刺史吕师周前来投奔。吕师周,勇健豪侠,粗通经纬、兵书,自称是五代将家子弟,怕不能幸免,常常和酒徒聚众狂饮,喝醉了就起身跳舞,慷慨悲歌哭泣起来。杨行密听说,怕他有二心,派人侦察他的动静。吕师周更加害怕,对他的偏将綦毋章说:“我和楚人是相邻的敌手,我常常望见他们营
寨上的云气很美,不容易打败。我听说马公是仁人,对士人有礼节,我想逃命到楚行吗?”綦毋章说:“你自己考虑,我綦毋章的舌头可以割断,也不会泄露你的话。”吕师周率兵到楚境上打猎,于是投奔楚,綦毋章放任其家属跟随。马殷听说吕师周到来,大喜说:“我正向南谋取岭南,得到这人就够了。”任命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兵攻打岭南,攻取昭、贺、梧、蒙、龚、富等州。马殷表奏吕师周为昭州刺史。
朗州雷彦恭召吴人攻打平江,许德勋打败了他们。马殷派秦彦晖攻打朗州,雷彦恭投奔到吴,抓获他的弟弟彦雄等七人送到梁。于是澧州向瑰、辰州宋邺、溆州昌师益等人率领溪洞各蛮夷部族都归附马殷。马殷请求升朗州为永顺军,表奏张佶为节度使。马殷于是请求依照唐太宗旧例,开设天册府,设置属官。梁太祖封马殷为天册上将军,马殷任命他的弟弟马賨为左相,马存为右相,廖光图等十八人为学士。梁末帝时,加授马殷为武昌、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洪、鄂四面行营都统。
唐庄宗灭掉梁,马殷派他的儿子马希范到京师进贡,献上梁授给的都统印。唐庄宗询问洞庭的宽广,马希范回答说:“你的车驾去那里巡视,洞庭水只够喂马而已。”唐庄宗赞赏他。唐庄宗平定蜀,马殷十分害怕,上表请求辞官,唐庄宗下诏书慰劳他。唐明宗即位,派使臣进贡,同时祝贺第二年的正月节,剂南高季昌抓获他的进贡使臣史光宪。马殷派袁诠、王环等人攻打他,到达城下,高季昌求和,才作罢。
二、(2022·湖北·黄冈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材料一: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溢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淳祐元年,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材料二: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若论阐发心性义理【注】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节选自黄宗羲《宋元学案·濂溪学案》)
【注】心性义理:属宋明理学范畴。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B.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C.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D.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版,古代臣子上朝时所执的狭长木板,用来记事备忘。《项脊轩志》中的“笏”即手版。
B.通判,官名,由北宋始置,辅佐州府长官处理粮运、水利、诉讼等政务,同时又负责监察州府长官。
C.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
D.“老吏不如也”和“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侍坐》)中的“如”含义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敦颐初任分宁主簿时,久未决断的案件一经他审查,是非立判,人们对他交口称赞,认为周敦颐虽然年轻却果断老练。
B.在面对残酷凶悍的官吏王逵时,周敦颐坚决反对将未犯死罪者处以极刑,争辩未果后,气愤地斥责王逵不配为官,终使对方醒悟并改判。
C.在任广东转运判官期间,周敦颐对自己管辖的地区,即使是瘴气弥漫之所、险峻遥远之地,也能够亲自巡视探察,做事不惮劳苦。
D.军事通判程珦知道周敦颐研究学问,通晓道学,就让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去向他学习。他的学说上承接孔孟,下启学者,影响深远。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2)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
10.赵抃对待周敦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说明。
【答案】6.D 7.D 8.B
9.(1)那些富豪大族名门大姓、狡猾的官吏、品行恶劣的年轻人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
(2)程颐对侯师圣的变化感到惊异,说:“您不会是从周茂叔那里来吧?”周敦颐就是这样善于开导启发人。10.①最初,赵抃被一些毁谤周敦颐的话所迷惑,对待周敦颐态度严苛;②赵抃在仔细观察周敦颐的为人之后,醒悟并珍惜,将周敦颐当作朋友;③后来赵抃推荐周敦颐任职,并且还打算奏请皇帝重用他。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探明天理的根源,研究万物的始终。又写了《通书》四十篇,来阐明太极的含义。为之作序的人说“他的言语简约而道理广博,行文质朴而义蕴精深,探得孔、孟学说的本源,对于学者大有用处”。
“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句子结构一致,各自断开,排除BC;
“其言”是偏正结构,“其”是定语,修饰“言”,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前者是“比得上”的意思,后者是“或者”的意思。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气愤地斥责王逵不配为官”理解错误,原文是“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可见是周敦颐在据理力争而意见依然不被王逵采纳后,气愤地丢下手版,打算自己弃官而返。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黠”,狡猾;“得罪”,获罪;“污秽”,玷污。
(2)“惊异”,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非……耶”,莫非……吧、不会是……吧,表揣测语气;“开发”,开导、启发。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可概括出:最初,赵抃被一些毁谤周敦颐的话所迷惑,对待周敦颐态度严苛;
结合“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可概括出:赵抃在仔细观察周敦颐的为人之后,醒悟并珍惜,将周敦颐当作朋友;
结合“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抃再镇蜀,将奏用之”,可概括出:后来赵抃推荐周敦颐任职,并且还打算奏请皇帝重用他。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担任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一经审讯,就立即清楚明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南安担任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按照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辩,唯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于是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去了,打算弃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向人献媚,我不做这种事。”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幸免于死。周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的老百姓都说:“这就是能明察分宁案件的那个人,我们这下可有说理的地方了。”
那些富豪大族名门大姓、狡猾的官吏、品行恶劣的年轻人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周敦颐担任合州通判时,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官吏不敢决断,即使交代下去,老百姓也不愿意听从。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周敦颐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后来周敦颐当了虔州通判,赵抃是虔州的知州,赵抃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才彻底醒悟,握着周敦颐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了你这样的人才,从今以后我才算真正了解了你啊。” 由于赵抃和吕公著的推荐,周敦颐做了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他以昭雪冤案、惠泽百姓为己任。巡视所管辖的地区不辞劳苦,即使是有瘴疠疾病的地方、险峻遥远的地方,也要不慌不忙地慢慢视察。他因病请求改任南康军知军,于是在庐山的莲花峰下安了家,屋前有条溪流,与溢江汇合,于是他就取在营道时居住的地方濂溪来命名。赵抃第二次担任成都知府时,打算奏请皇帝重用他,还没有来得及,周敦颐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他学识广博并且身体力行,著有《太极图》,探明天理的根源,研究万物的始终。又写了《通书》四十篇,来阐明太极的含义。为之作序的人说“他的言语简约而道理广博,行文质朴而义蕴精深,探得孔、孟学说的本源,对于学者大有用处”。他担任南安吏时,程珦是军事通判,看他精神面貌不同于常人,就跟他交谈,知道他研究学问,通晓道学,就跟他交了朋友,让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去向他学习。周敦颐常常让他们寻找孔子、颜渊的快乐所在、所快乐的是什么事,二程的学术就从此发源、衍变。侯师圣跟程颐学习,没有明白,就去拜见周敦颐,周敦颐将他留下来,与他对床夜谈,过了三天才回去。程颐对侯师圣的变化感到惊异,说:“您不会是从周茂叔那里来吧?”周敦颐就是这样善于开导启发人。嘉定十三年,周敦颐被赐谥号为元公。淳祐元年,被封为汝南伯,在孔子庙中陪祭。
材料二:
孔子、孟子之后,汉代儒学之士只是传授经学,而精深幽微地去阐释心性天道的风气已经断绝很久了。(这
种风气)自周敦颐开始兴起,程颢、程颐继承,又有张载等大儒一批批地连续出现,孔子之学发展昌盛。如果要说阐明心性、义理(同属宋明理学范畴)等学问的精粹之处,应当是周敦颐率先打破了之前儒学学术黯淡的困境。
三、(2022·江苏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高祖入关,丞相府司录李纲荐珪贞谅有器识,引为世子府谘议参军。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元年,太宗尝谓待臣曰:“正主御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唯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也。”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故古者圣主,必有诤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
十一年,与诸儒正定《五礼》,书成,赐帛三百段,封一子为县男。是岁,兼魏王师。王问珪以忠孝,.“陛下王之君也事君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也事父思尽孝忠孝之道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珪答曰:当年可以享天祐,余芳可以垂后叶。”王曰:“忠孝之道,已闻教矣,愿闻所习。”珪答曰:“汉东平王苍云“为善最乐’。”上谓侍臣曰:“古来帝子,生于宫闼,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令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是所谙悉,以其意存忠孝,选为子师。尔宜语泰‘汝之待珪,如事我也,可以无过’。”泰每为之先拜,珪亦以师道自居,物议善之。
时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礼》有妇见舅姑之仪,自近代公主出降,此礼皆废。珪曰:“今主上圣明,动循法制①。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耳。”遂与其妻就席而坐,令公主亲执笄行盥馈之道②,礼成而退。是后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备妇礼,自珪始也。珪少时贫寒,人或遗之,初不辞谢;及贵,皆厚报之,虽其人已亡,必贩赡其妻子。事寡嫂尽礼,抚孤侄恩义极隆,宗姻困匮者,亦多所周恤。珪通贵渐久,而不营私庙,四时蒸尝,犹祭于寝。坐为法司所劾,太宗优容,弗之谴也,因为立庙,以愧其心。珪既俭不中礼,时论以是少之。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赠吏部尚书,谥曰懿。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①动循法制:做什么事都遵循礼法典制。②盥馈之道:指妇人为长者行盥洗、送膳食之礼。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王之君也/事君/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也/事父/思尽孝忠/孝之道/可以立身/可以成名/
B.陛下/王之君也/事君/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也/事父/思尽孝忠/孝之道/可以立身/可以成名
C.陛下/王之君也/事君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也/事父思尽孝/忠孝之道/可以立身/可以成名/
D.陛下/王之君也/事君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也/事父/思尽孝/忠孝之道/可以立身/可以成名/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玠:古人取的字与名之间的关系有同义反复、反义相对、连义推想等几种,文中“王珪,字叔玠”与“仲由,字子路”名与字的关联方式不相同。
B.后:繁体字“以后”的“后”写成“後”,“皇天后土”的“后”依然写成“后”。文中加点“后”若用繁体,前一处为“后”,后一处为“後”。
C.男:爵位名,是我国古代五等爵的第五等,前面四等依次为“公、侯、伯、子”。文中封其子为“县男”是朝廷对其家族的封赏。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评定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谥曰‘懿’”是朝廷给予王珪的褒扬。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初,王珪被推荐为太子李建成的谘议参军,后来李建成被诛杀,太宗爱借王珪的才能,授予他谏议大夫之职。
B.唐太宗把君臣比为鱼和水,认为君臣都有正邪两类,正主和邪臣的组合、正臣和邪主的组合,都不能使国家太平。
C.王珪深得太宗的信任。太宗认为王珪堪为帝子之师,他请侍臣转告魏王,要魏王把老师王珪当成自己一样礼待。
D.王珪重视“礼”,他以师道自居接受魏王的礼拜,开创了公主拜见公婆并亲自为其行盥洗、送膳食等礼仪的规矩。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开圣虑,纳刍荛,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2)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令皆得安全。
15.王珪是唐初的名相,以遵守礼法著称,而他又因何事被弹劾?唐太宗是如何处置的,原因何在?
【答案】11.C 12.A 13.D
14.(1)陛下开拓思路,采纳臣民忠言,我等处在不避忌讳的圣朝,着实愿意把愚昧之见都讲出来。
(2)(骄奢的皇子们)因此相继灭亡,很少有能够自救的,我现在严格教育儿子,希望他们都能够保全自己。
15.王珪因没有建私庙而只是在居室内祭祀,有违规制,故遭弹劾。唐太宗没有指责王珪,反而为他建了私庙,原因是他不知道官居高位的王珪生活竟如此简朴而心生愧疚。(意思对即可)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陛下,是王的君主,侍奉君主要考虑尽忠;陛下,是王的父亲,服侍父亲应当尽孝。忠孝的道理,可以立身,可以成名。
“事君”与“思尽忠”是主谓宾关系,不能断开,排除AB;
“陛下/王之父也”与“陛下/王之君也”是对称结构,“事君思尽忠”与“事父思尽孝”也是对称结构,各自断开,排除D。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A.“关联方式不相同”错,在名与字的关联方式上,“王珪,字叔玠”与“仲由,字子路”相同,均为同义反复。
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并非“开创”,而是“恢复”。原文有“《礼》有妇见舅姑之仪,自近代公主出降,此礼皆废”。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纳刍荛”,采纳臣民忠言;“讳”,忌讳;“罄”,完、尽。
(2)“踵”,到来;“济”,救助;“安全”,保全自己。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不营私庙,四时蒸尝,犹祭于寝。坐为法司所劾”可知,王珪因没有建私庙而只是在居室内祭祀,有违规制,故遭弹劾。
结合“太宗优容,弗之谴也,因为立庙,以愧其心”可知,唐太宗没有指责王珪,反而为他建了私庙,原因是他不知道官居高位的王珪生活竟如此简朴而心生愧疚。
参考译文:
王珪,字叔玠,是太原祁人。高祖入关时,丞相府司录李刚因王珪诚实正直有见识,推荐他为世子府谘议参军。李建成被杀后,唐太宗李世民平时就知道王珪的才能,召回拜为谏议大夫。
贞观元年,唐太宗曾经告诉侍臣说:“正主统领着邪臣,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正臣服务于邪主,也不能使天下太平。唯有君臣相协调,就如鱼水一样,则天下可安定。”王珪回答说:“臣听说木材用墨绳为标准则正,帝王听从臣下谏诤则圣明。因此古代圣主,一定有诤谏的臣子七人,说了如果君主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拓思路,采纳臣民忠言,我等处在不避忌讳的圣朝,着实愿意把愚昧之见都讲出来。”唐太宗称赞。
十一年,和诸儒校正审订《五礼》,书成,太宗赐给他锦帛三百段,封一个儿子为县男。这一年,兼任魏王的老师。魏王泰问王珪忠孝的问题,王珪回答说:“陛下,是王的君主,侍奉君主要考虑尽忠;陛下,是王的父亲,服侍父亲应当尽孝。忠孝的道理,可以立身,可以成名,当时可以享受天赐福佑,余芳可以传流后世。”魏王泰说:“忠孝道理,已经听过教诲了,愿听所应当学习的。”王珪说:“汉朝东平王张苍说过:‘为善最乐’。”唐太宗告诉侍臣说:“自古以来皇帝的儿子,生于宫中,及其成人,没有不骄
奢淫逸的,因此相继灭亡,很少有能够自救的,我现在严格教育儿子,希望他们都能够保全自己。王珪我遣使了很久,因此十分熟悉,因他意存忠孝,选为儿子的老师。你们告诉泰说:‘你对待王珪,如同侍奉我一样才可以无过错’。”魏王泰见王珪经常是先行拜礼,王珪也以师道自居,太家议论认为很好。
当时,王珪的儿子敬直娶南平公主。《礼》有媳妇见公婆的仪式,到近代公主出嫁,这套礼仪都废除了。王珪说:“现在皇帝大圣明,行动遵循法制。我受公主谒见,岂为我自己荣耀,所以要成国家之美。”在举行结婚仪式时,王珪和他的妻子就席而坐,让公主亲自拿着竹器给公婆行洗手进食物之道,礼成而退下去。从此后,公主出嫁有公婆的,都要备妇礼,这是自王珪开始的。王珪少年时,家中贫寒,有人馈赠物品,开始没有辞谢;到富贵后,都厚厚地给予报答,虽然那人已死亡,一定要赈济赡养他的妻和子。奉事寡嫂礼仪周全,抚养孤侄恩义极重,宗族、亲戚有家中生活困难的,也是多方面给予周济。王珪官高位显时间越来越长,但是不建私庙,四时祭祀,依然在家中进行。因此被法司所弹劾,唐太宗宽容,不去谴责他,于是给他建私庙,因而心生愧疚。王珪既然俭朴又不合于礼,当时舆论因此看不起他。
十三年,王珪生病,不久去世,年纪六十九岁。追赠吏部尚书,谥号叫做懿。
四、(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生讳复,字明复,姓孙氏,晋州平阳人也。少举进士不中,退居泰山之阳,学《春秋》,著《尊王发..微》。鲁多学者,其尤贤而有道者石介。自介而下,皆以弟子事之。
先生年逾四十,家贫不娶,李丞相迪将以其弟之女妻之。孔给事道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先生之风,就见之。介执杖屦侍左右,先生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而李丞相、孔给事亦以此见称于士大夫。
其后介为学官,语于朝曰:“先生非隐者也,欲仕而未得其方也。”庆历二年,枢密副使范仲淹、资政殿..学士富弼言其道德经术宜在朝廷,召拜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尝召见迩英阁说诗,将以为侍讲,而嫉之者...言其讲说多异先儒,遂止。
七年,徐州人孔直温以狂谋捕治,索其家,得诗,有先生姓名,坐贬监处州商税。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上言:“孙某行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宜弃之远方。”乃复为国子监直讲。居三岁,以嘉祐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以疾卒于家,享年六十有六,官至殿中丞。
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简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王道之治乱,得于经之本义为多。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张孝先曰:“传道授业必有师,古之学者莫不然,而后世鲜有行之者。洙泗以下,伊洛盛矣。二程之吟..风,游杨①之立雪,师弟子之义,至今犹令人景慕。乃余观孙明复隐居泰山,石介师礼事之。宾客至,介
侍立执杖屦甚恭谨。鲁人皆嗟叹,谓乃今复见师弟子礼。此在周、程未起时,亦宋朝道学之盛有开必先耶!余感古道而识于此。”(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注】①游杨:“游”指游酢,“杨”指杨时,均为北宋著名理学家。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
B.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
C.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
D.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惑传注”和“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中的“惑”含义相同。
B.学官,是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又称教官、祭酒、博士、提学、学政、教授和教谕等。
C.国子监,中国古代负责教育管理的最高机关,也为最高学府。始于晋国子学,清末被废除。
D.洙泗,即洙水和泗水,春秋时属鲁国地。孔子曾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后以“洙泗”代称孔子。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复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进士,于是在泰山南面隐居,著书立说。
B.孙复学问渊博。他担任侍讲官,被皇帝召到迩英阁说诗,遭人诋毁而停讲。
C.孙复因孔直温狂妄不当的谋划而受到牵连,后因赵概等人上书才免于被贬。
D.孙复治学严谨。他研究《春秋》,不迷于传注,不曲解经义,探得经之本义。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给事道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先生之风,就见之。
(2)传道授业必有师,古之学者莫不然,而后世鲜有行之者。
20.张孝先对这篇文章作了评注,请简要概括评注的内容。
【答案】16.C 17.A 18.B
19.(1)给事孔道辅为人刚直严厉,不随便与人交往,听说先生的风范,前去拜见他。
(2)传授道理、教授学业一定要有老师,古代求学的人没有不是这样(需要向老师学习)的,而后世很少有践行(尊师风尚)的人。
20.①称赞古代尊师重教的风尚;
②高度评价石介对孙复执弟子礼的行为;
③阐明尊师对宋代道学兴盛的影响。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他还在生病的时候,枢密使韩琦把他生病的消息告诉给了皇上,皇上便委派书吏送上纸笔,命令他的弟子祖无择到孙先生家搜集文章十五篇,收录并收藏在秘阁中。
“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天子”为“言”的宾语,不需要断开,排除BD。
“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其门人祖无择”为“命”的宾语,也是“就其家”的主语,不需要断开;且“得”的主语应该是承前省略,前面需要断开,排除A。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前者是“被迷惑”的意思,后者是“疑惑”的意思。
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担任侍讲官”“停讲”两处错。结合“尝召见迩英阁说诗,将以为侍讲,而嫉之者言其讲说多异先儒,遂止”分析,先生曾经被召见到迩英阁讲说《诗经》,(皇上)将要任命他为侍讲,但是有嫉妒孙先生的人说他所讲的东西很多都和先儒不一样,于是就停止(没有任命)。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刚直”,刚强正直;“妄”,胡乱,随便;“闻”,听闻,听说。
(2)“授”,教授;“学者”,古代求学的人(古今异义词);“鲜”,少,稀少。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传道授业必有师,古之学者莫不然,而后世鲜有行之者”分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一定要有老师,古代求学的人没有不是这样(需要向老师学习)的,而后世很少有践行(尊师风尚)的人。称赞古代尊师风尚。
结合“乃余观孙明复隐居泰山,石介师礼事之。宾客至,介侍立执杖屦甚恭谨。鲁人皆嗟叹,谓乃今复见师弟子礼”分析,我看孙明复在泰山隐居,石介以师之礼服侍之。宾客到了,石介在边上非常恭敬地拿着手杖、鞋子等服侍她。鲁人都感叹,说如今又见到了执弟子礼的行为。通过写石介对孙复的服侍及鲁人的感叹,高度评价石介的行为。
结合“此在周、程未起时,亦宋朝道学之盛有开必先耶”分析,这在周、程没有兴起的时候,宋朝道学的繁盛一定是有先河的。说明尊师对宋代道学兴盛的影响。
参考译文:
先生名复,字明复,姓孙,是晋国平阳人。少年时孙先生考科举未果,便隐居在泰山的南面,潜心研
究《春秋》,编写《尊王发微》。山东有很多求学的人,其中尤其贤明并且学有所得的人叫石介。石介之下的人都以弟子的身份侍奉他。
孙先生年过四十,家贫没有娶妻。一个名叫李迪的丞相将要把他弟弟的女儿嫁给他,孔道辅给事为人正直,严肃而稳重,不随便赞同别人,听闻孙先生的美名,便前往拜见他。石介拿着拐杖和鞋子站在孙先生旁边服侍,孙先生坐着石介就在旁边站着,孙先生起来行礼石介就扶着他,等到孔道辅前去告辞也还是这样。山东的人平素都仰慕这两个人,从这里才见识并学习到作为弟子应尽的礼节,没有人不感叹这些事,而李丞相、孔道辅也因此被士大夫所称道。
这之后,石介任学官,他在朝廷上说:“孙先生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隐士,他想做官但是没有找到途径。”庆历二年,枢密副使范仲淹、资政殿学士富弼说孙先生的品德和学识应该为朝廷所用,于是朝廷便任命孙先生为校书郎和国子监直讲。先生曾经被召见到迩英阁讲说《诗经》,(皇上)将要任命他为侍讲,但是有嫉妒孙先生的人说他所讲的东西很多都和先儒不一样,于是就停止(没有任命)。
庆历七年,徐州人孔直温因为狂妄的谋划被抓捕治罪,在查抄他家的时候发现了落有孙先生姓名的诗,孙先生因此被贬监处州的商税。翰林学士赵概等十多人对皇上说:“孙先生的品行是世人的模范,学识是世人的老师,不应该将他流放在远处。”这样孙先生才被重新任命为国子监直讲。过了三年,在嘉祐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孙先生因病在家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孙先生生前官至殿中丞。
孙先生研究《春秋》,不被解释经籍的文字所迷惑,不发表异端邪说来改变经书的本意。他的言语简单质朴,对历史上的诸侯大夫的功过了然于心,并以之来考查时弊时局的利弊,从而来推断政治的得失,他得到经书的本意比较多。当他还在生病的时候,枢密使韩琦把他生病的消息告诉给了皇上,皇上便委派书吏送上纸笔,命令他的弟子祖无择到孙先生家搜集文章十五篇,收录并收藏在秘阁中。
张孝先说:“传授道理、教授学业一定要有老师,古代求学的人没有不是这样(需要向老师学习)的,而后世很少有践行(尊师风尚)的人。孔子之后,程颢、程颐的理学盛行。二程的以风为题材作诗,游酢、杨时的程门立雪,都是执弟子之礼义,直到现在还让人景仰羡慕。我看孙明复在泰山隐居,石介以师之礼服侍之。宾客到了,石介在边上非常恭敬地拿着手杖、鞋子等服侍他。鲁人都感叹,说如今又见到了执弟子礼的行为。这在周、程没有兴起的时候,宋朝道学的繁盛一定是有先河的,我对古道的感悟,并在此记录。”
五、(2022·湖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平元年,董卓乱起,四海播荡。田畴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谓其父老曰:“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皆曰:“善。”同佥推畴。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二十余条,法重者至死。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众,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
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畴皆拒不受。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乌丸,未至,先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时方夏水雨,泞滞不通,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太祖曰:“善。”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乃引军还,而署大木表于水侧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去柳城二百余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阵,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畴固让,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
从征荆州还,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乃复以前爵封畴。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终不受。太祖犹欲侯之。畴素与夏侯惇善,太祖语惇曰:“且往以情喻之,自从君所言,无告吾意也。”惇就畴宿,如太祖所戒。畴揣知其指,不复发言。惇具答太祖。太祖喟然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年四十六卒。子又早死。文帝践阼,高畴德义,赐畴从孙续爵关内侯,以奉其嗣。
...(选自《三国志·田畴传》,有删改)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
B.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
C.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
D.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族,亦称家族。族,指父系单系亲属集团,宗族的主线即以一成年男性为中心,按照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
B.“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和“约为婚姻”(《鸿门宴》)中的“婚姻”含义相同。
C.践阼,走上阼阶主位,这里指皇帝即位、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
D.爵,即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以后各封建王朝也都有爵称和爵位制度。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畴在徐无山居住期间,接受了百姓的推举,管理地方事务,制定有关杀伤、犯盗、诤讼的法令制度和婚姻嫁娶的礼仪。
B.太祖与单于交战,大获成功后论功行赏,封田畴为亭侯。田畴坚决推辞,太祖认为他的做法过于绝对,不允许他这样做。
C.袁尚被杀后,其首级送到太祖处。太祖下令三军不准为袁尚吊丧。田畴因感恩曾经受到袁尚的征召,就前往吊祭,太祖也没有责问。
D.太祖征讨荆州后,认为田畴功劳很大,先用以前的爵位封赏田畴,后请田畴的朋友夏侯惇出面,劝说他接受封赏,田畴都拒绝了。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2)太祖语惇曰:“且往以情喻之,自从君所言,无告吾意也。”
25.陶渊明曾为田畴写下“但闻田子春(即田畴),节义为世雄”的诗句,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他这样评价田畴的原因。
【答案】21.A 22.B 23.B
24.(1)袁绍死后,他的儿子袁尚又征召田畴,田畴最终没有前去。
(2)太祖告诉夏侯惇说:“你且前去用情义开导他,他自会听从你的话,不要告诉他是我的意思。”
25.①爱护百姓。在徐无山中制定法令制度,制定了婚姻嫁娶礼仪,兴办学校,教育民众,使他们安居乐业。
②足智多谋。随曹操征讨乌丸途中,遇雨道路不通,曹操为之担忧。田畴知道有一条隐秘小路可以通行,于是建议曹操悄悄回军,迷惑对方,攻敌不备,最终曹军大获全胜。
③为人至诚。袁绍之子袁尚当年征召过田畴,袁尚被杀后,他不顾太祖禁令,冒死祭吊;乌丸人多次杀害右北平郡的官员,田畴对此非常愤恨,因此帮助曹操打败了乌丸。
④淡泊名利。天下动荡,他带领族人及追随者隐居山中,袁绍父子多次派人请他出山为官,遭他拒绝;他跟随太祖立了功,太祖一直要封他爵位,他始终拒绝,甚至发死誓。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各位都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从远处来跟随我。人数众多形成城市,但是没有合为一体的领袖,恐怕不是长久安居的办法。希望大家能够推举选择那些贤能有德的人来作为领袖。
“不肖”作“以”的宾语,故应在“不肖”后断开,排除B、C。“都邑”作“成”的宾语,故二者中间不宜断开,且“远来相就”语意完整,可独立成句,其后应断开,排除D。故选A。
2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前者的含义是“男娶女嫁”,后者的含义是“儿女亲家”。
故选B。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过于绝对”“不允许”表述错误。原文为“畴固让,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应理解为太祖了解他的至诚之心,答应他的要求而不强迫他改变。
故选B。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辟”,征召;“终”,最终;“不行”,没有出发,没有前往。
(2)“喻”,使……明白;“从”,听从;“无”,不,别。
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二十余条,法重者至死。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众,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等分析,田畴在徐无山中制定法令制度,制定了婚姻嫁娶礼仪,兴办学校,教育民众,使他们安居乐业。他爱护百姓。
结合“时方夏水雨,泞滞不通,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去柳城二百余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阵,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分析,随曹操征讨乌丸途中,遇雨道路不通,曹操为之担忧。田畴知道有一条隐秘小路可以通行,于是建议曹操悄悄回军,迷惑对方,攻敌不备,最终曹军大获全胜。他有智谋。
结合“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未至,先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分析,辽东军杀了袁尚,把首级送到太祖处,太祖命令三军:“谁敢哭袁尚的就处斩。”冒死祭吊当年征召过自己的袁尚;乌丸人多次杀害右北平郡的官员,田畴对此非常愤恨,因此帮助曹操打败了乌丸。他为人至诚,真性情。
结合“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畴皆拒不受。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从征荆州还,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乃复以前爵封畴。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终不受”分析,田畴拒绝袁绍父子,不接受皇帝的封赏,说明他淡泊名利。
参考译文:
初平元年,董卓作乱,天下动荡。田畴率领整个家族以及归附他的人员共几百人,进入徐无山中,选择在地势险要而又平坦宽敞的土地上居住,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百姓归附他,几年间就达到了五千多户。田畴对那些父老乡亲说:“各位都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从远处来跟随我。人数众多形成城市,但是没有合为一体的领袖,恐怕不是长久安居的办法。希望大家能够推举选择那些贤能有德的人来作为领袖。”大家都说:“好。”大家一致赞同推举田畴。田畴于是就制定有关杀伤、犯盗、诤讼的法令制度二十多条,犯法至重者要处死。他又制定婚姻嫁娶的礼仪,开设学校兴办教育,将这些法令公布颁行之后,
百姓都认为非常好用,甚至使他们的聚居地出现路不拾遗的局面。袁绍多次派人招安,授予田畴将军的印绶,田畴都拒绝不接受。袁死后,他的儿子袁尚又征召田畴,田畴最终没有前去。
田畴常愤恨乌丸过去多次残忍杀害右北平郡的官员,有讨伐他们的想法而力量不足。建安十二年,太祖(曹操)北征乌丸,自己还未到,就先派遣使者征召田畴。田畴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治行装。当时正是夏天,大雨不止,泥泞难行,曹军不能前进。太祖为此忧虑,就拿此询问田畴。田畴说:“这条路,秋夏常常有积水,说它浅但不能使车马通行,说它深又不能使船浮起来,难以通行很久了,但可还有隐蔽小路可走。如今敌将认为我军困于无终,不能进而只得退,松懈无防备。若偷偷调转军队,从卢龙口越过险峻的白檀,专走无人之境,乘其不备,突然袭击,蹋顿的头可不战而擒来。”太祖说:“好。”于是率领军队撤退,在水路旁边树起一块木标,上面写着:“现在正是暑夏,道路不通,等到秋冬,再进军。”敌侦察的骑兵见此,真以为曹军离开了。太祖命令田畴带领他的部下做军队的向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经平冈,距柳城二百多里,敌人才惊觉。单于亲自压阵,太祖与之交战,于是大获成功,追杀败逃的敌军,直至柳城。曹军凯旋,入塞,论功行赏,封田畴为亭侯,邑五百户。田畴坚决推辞,太祖了解他的至诚之心,答应他的要求而不强迫他改变。辽东军杀了袁尚,把首级送到太祖处,太祖命令三军:“谁敢哭袁尚的就处斩。”田畴因为曾经受到袁尚的征召(而感恩),就前往吊祭。太祖也没有责问。
田畴跟从太祖征讨荆州回来后,太祖回想起田畴功劳很大,后悔之前听任田畴谦让,于是就又用以前的爵位封赏田畴。田畴上疏陈述心中的愿望,甚至发死誓,最终不接受。太祖仍然想要给他封侯。田畴向来和夏侯惇交好,太祖告诉夏侯惇说:“你且前去用情义开导他,他自会听从你的话,不要告诉他是我的意思。”夏侯惇到了田畴的住处,按照太祖的意思劝导田畴。田畴猜出他的目的,不再说话。夏侯惇回去后把情况全都告诉太祖,太祖感叹,知道不可让他听从,就授予他议郎一职。(田畴)四十六岁的时候去世。他的儿子又早早死去。文帝登基后,赞赏田畴的德行气节,赐田畴堂孙接续爵位关内侯,来继承香火。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02:4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7888252549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翻译句子之双音节古.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翻译句子之双音节古.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